乾隆帝拒絕與英國使臣通商是對是錯?

晟世福華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君主時代最後一個盛世,搖搖欲墜的清王朝如風中飄絮,雨中浮萍,古老的帝國逐漸走向末路,但在乾隆年間曾有過一次東西方交流促進的機遇。1793年,馬戛爾尼借給乾隆皇帝祝壽為名,要求開通通商口岸,乾隆皇帝推說“大清物產豐富“,拒絕了馬戛爾尼的請求,於是中西方第一次交流的大門被關上了。

18世紀,繼葡萄牙、西班牙攻佔美洲,創建殖民帝國之後,英國緊隨其後在世界範圍內建立起廣泛的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屬北美殖民地通過數年的獨立戰爭脫離了宗主國的殖民統治,英國最終被迫承認美國獨立。此時的世界正在經歷一場浩浩蕩蕩的歷史變革,大部分國家和人民都在這場變革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興的勢力開始藉著改革的潮流開始極速狂飆、迅猛發展。原始的資本積累總是伴隨著滅絕人性的血腥和奴役,長達百年黑奴貿易、殘忍殺害土著居民、低價買賣勞動人口、瘋狂掠奪金銀財物、武力開拓國際市場、攫取各種不當特權,亞非拉地區陷入了西方殖民列強陰險恐怖、慘無人道的統治陰影。

而此時的東方帝國眼光是向內的,排外的,警醒的,乾隆皇帝對於生平的文治武功頗為滿意,洋洋自得,儼然一副救世主的姿態,尊享萬民敬仰,俯視芸芸眾生。目光僅侷限於本國及藩屬國,確保國家戰略安全。誠然,想要維繫龐大帝國的正常運轉,維護地主階級的穩固統治,只需從最底層的農民、手工業者、個體商戶、地方商幫入手,稍動腦筋,稍作調整,巧立名目,強制推行,最終也會有所收益,當然那些被剝削壓榨者可能只剩得一副森森白骨。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一家一戶,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自由買賣,也就從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土地兼併,催生壯大了地主階級的勢力,無地少地的農民只得淪為地主家的長工佃戶,艱難度日,處境悽慘。

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後,對於東方特別是中國,一開始並不想像荷蘭與葡萄牙一樣,無賴般地去搶劫資源,因為英國已經基本完成了資本主義前期的原始積累,想要更進一步,那就不是佔地盤佔資源那麼簡單粗暴,而是去佔市場佔資本,更為嚴重的是,中英之間的貿易往來,英國處於貿易逆差的地位,也就是說英國的資本(白銀)在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的局面,英國想和大清王朝合作通商,有錢一起賺嘛!這便有了馬嘎爾尼訪華的故事。

一七九三年,一位特殊的客人來到了中國,他就是英國特使馬嘎爾尼,他帶著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親筆書函前來訪問中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乾隆皇帝慶賀八十大壽,同時,商談中英通商事宜。

可剛剛達成“十全武功”,並自封“十全老人”稱號的乾隆帝自不會把西夷島國放在眼中,只是將其視為前來朝貢祝壽的番邦,並不瞭解英國使團此行的主要目的。英國事先遞交書信,準備禮品,隨後沿海北上,覲見皇帝。馬戛爾尼向乾隆帝遞交國書,而顯然皇帝將心思全放在自己的壽禮上,中方未能知悉英國遣使來華的真正意圖,雙方談判遲遲未能展開,在壽禮結束之後,清政府示意英國使團應即刻離京,返回本國。馬戛爾尼為了不辱使命,無視清政府命令,提出有關通商要求,大致分為增闢口岸、租借土地、關稅減免、設立商館等幾個方面,對此清政府一概否決,全盤否定,談判通商的大門自此完全緊閉。乾隆帝令其限期回國,英國使團無功而返,中英兩國首次官方談判還未正式開啟,便劍拔弩張,不歡而散。

乾隆皇帝對馬嘎爾尼的印象應該是非常不好,他居然不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實在是放肆極了,列位看官都知道,乾隆皇帝是個很要面子的人,要不是看你遠渡重洋風塵僕僕,番邦小國又無禮教,早就是“來人,拉出去!給朕砍了”!最後,馬嘎爾尼向乾隆皇帝行單膝下跪禮,算是做了一個讓步吧!反正讓乾隆皇帝很不爽!

可以看出,大英帝國對此次出訪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為乾隆皇帝帶去了很多西洋最先進的玩意兒,各種機械、槍炮、模型、望遠鏡等,就是想向大清帝國顯示近代文明和科學的偉大力量,可是乾隆皇帝呢?根本不屑一顧,他對馬嘎爾尼是否下跪,以及到底跪了幾隻腿更感興趣,君臣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不亦樂乎,均認為洋人不過是“奇巧淫器”!乾隆皇帝以英國所提通商要求,與大清體制不符,冠冕堂皇地斷然拒絕了馬嘎爾尼的通商要求,也使中國在封建制度的死衚衕裡又進了一步。

按說,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完全可以使中國和世界接軌,在大清帝國滿朝文武的自嗨下,這次對外開放的機會,就這麼戲劇化的錯過了。

直至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的堅船利炮徹底打破了大清王朝天朝上國的黃粱美夢,清軍在戰爭中慘遭失敗,又過了二十年,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咸豐皇帝倉皇出逃至承德避暑山莊,當英法聯軍打開皇宮倉庫時,發現了一批特殊的物品,那就是當年馬噶爾禮所送的火炮、戰艦模型和各種機械,這些物品上佈滿了塵埃,由此可知,這些物品已在皇宮倉庫裡默默地度過了大半個世紀。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就沒有一位清朝皇帝,或者清朝官員研究過,甚至過問過這些所謂的“玩具”究竟是什麼東西,更不要說探究背後的科學理論了,或許他們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乾隆皇帝如果事後有知,真不知作何感想?不知道對自己當初做的決定後不後悔。

馬戛爾尼訪華,是東西方兩個大國的首次交流碰撞,是民主與集權,科學與愚昧,先進與落後,近代化與封建化等的激烈角力、針鋒相對,乾隆皇帝的這一做法使得東西方無論在經濟還是軍事方面的實力在幾十年間迅速拉開距離,西方失去了耐心後,最終採用武力解決這一問題。

乾隆皇帝的錯誤決定,最終使得中國落後於西方。


傳統史學研究者


這個問題很可笑,因為馬嘎爾尼來華之前中英一直處於通商狀態,而且你以為馬嘎爾尼訪華是為了通商?

清朝自康熙平定臺灣以後便放開海禁,允許中國人出海通商以及洋人來華貿易,並在沿海設置四個海關來管理海外貿易。

之所以會有一口通商之說,實際上只不過是把與西洋的貿易往來放在廣州進行。這麼做一來是方便管理,畢竟那會兒沒有現在這麼完善的電子通信技術以及數據庫,四個海關分別對應不同的地區,因為貨物不同稅率也不同,所以分開管理是最方便的選擇。

二來是廣州地理位置方便西洋商船往來,因為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16世紀的海船在通過馬六甲海峽之後北上可以直達廣州,所以廣州地區逐漸成為西洋商人的終點站。

三來是防著洋人,主要是英國人,因為來華的洋船以英國船居多,而英國是如何全球殖民的清朝也通過傳教士有所瞭解,而且英國十分覬覦中國市場,在清朝看來只能是不懷好意,自然會防著英國。再加上廣州口岸方便洋船往來,所以清朝便將西洋商人限制在廣州,使其不能過於深入中國腹地。

所以,馬嘎爾尼訪華壓根不是為了通商,如果看了馬嘎爾尼的條件,你可以這麼認為:英國想要向中國傾銷商品並壟斷中外海外貿易。

這些條件其實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不僅乾隆不能接受,今天的中國政府也不會接受。而且,站在乾隆的角度來揣測乾隆的想法,因為乾隆通過傳教士瞭解洋人是如何通過貿易開拓殖民地的,也知道洋人如何通過貿易完成對印度和東南亞的殖民活動,所以在乾隆的理解當中如果答應了這些條件結果和亡國滅種差不多。

所以,乾隆自然會拒絕英國的條件。

至於乾隆的回信,掐頭去尾自然會被曲解成妄自尊大。

這封回信除了拒絕英國的要求之外,說明中國對於各國都是一視同仁的態度,不會偏向任何一方,誰來的貨物都收,你們需要的我都賣。重點強調了拒絕在舟山劃一座島嶼供英國人居住和收存貨物,因為這和當初葡萄牙人賴在澳門不走的手段如出一轍。

至於乾隆說的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是個事實。因為中國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的一個特點就是自給自足,不需要依賴於商品經濟,更不需要依賴於海外貿易來獲得生產生活資料。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我很好奇那些指責乾隆自高自大的哪來的自信。

所以,本質上說乾隆拒絕英國的條件是為了捍衛中國主權,只不過回信有點惡趣味罷了。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我們如今站在上帝視角來看,乾隆拒絕英國使臣通商肯定是錯誤的,不僅狂妄自大,而且愚昧無知,但是看歷史還是要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否則結論肯定會有失公正。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收藏著一副乾隆時期的巨幅畫作,名字叫做《萬國來朝圖》,畫作中不僅有東亞的各清朝藩屬國,還有西洋的諸多王國。這幅畫說明了,在乾隆時期,皇帝以及宮廷是知道西洋有英國、法國、荷蘭、葡萄牙等國的。但也通過這幅畫得出,在清王朝看來,這些西洋諸國與東亞小國並無異處。

中國作為東亞中華政治體系的中心,長期以來奉行對周邊小國的政策往往都不是平等的,加上中國皇帝長期以來學習的是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尤其是清朝統治者對於三綱五常是非常重視的,因此在中國皇帝的心中,是不存在外交這個概念。

舉個簡單的例子,乾隆時期,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馬戛爾尼來華跪拜之爭,如今我們看來,西方鞠躬禮是先進於中國的跪拜禮的,但是在封建時代的中國,跪拜禮才是中華的精髓,這能不產生矛盾嗎?再說了,在中國帝王眼裡,朝鮮越南等國的國王來朝都要跪拜,西方來的只是使者,若不跪拜,就不說是否符合規矩,朝鮮越南等國王會怎麼想呢?

通商也是一個道理,古代中國對周邊只有朝貢的概念,不存在國與國通商的概念,這也是後開道光咸豐一直以來的心結所在,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西方提出要在北京建設大使館,咸豐不僅覺得憤怒,更多的是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是東方西方政治體制文化矛盾的大碰撞。


所以乾隆皇帝拒絕英國使臣通商,在當時那個環境下,不正確確實是不正確的,但也肯定是合理的。


曹小翔xixi


乾隆挽救了中國啊!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外交活動從來都是一種較量,一種國家間的對抗,英國人是什麼人啊?那是善男信女,是心地善良的商人?不是,那是一群狡猾,貪婪,卑鄙,狠毒的殖民強盜!他們於1600年就在印度進行貿易甚至按照莫臥兒帝國的法律納稅,完全是一副善良的面孔,可是他們卻暗中搞小動作(聯絡地方勢力,在馬德拉斯建立堡壘,暗中建立小軍隊)結果當莫臥兒帝國衰落之後英國人迅速在印度擴張勢力並且把皇帝掌握在自己手裡,最後不過數十年(1756到1804)就基本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區,其中過程的陰險,卑鄙,背信棄義令人髮指(挑唆諸侯互鬥,收買奸細)感謝偉大的乾隆拒絕了英國人的詭計,挽救了我們的國家


萬歲1148858845


錯的,當時英國的特使馬戛爾尼來到了清朝,他的目的是想要打開清朝的市場,當然他的目的也並不是純潔無暇的,對於當時的日不落帝國來說,能夠把清朝變成自己的工業產品市場和工業原料開採地是再好不過的,所以他的本質還是想要推銷商品和掠奪原材料。但是這種推銷商品和掠奪原材料最終可以促進清朝的近代化,而這種和平進入近代化,對於清朝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當時的乾隆皇帝是非常的自信的,乾隆皇帝還停留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面,他忘記了自己下江南的時候,八旗軍隊:騎馬人墜地,射箭靶上空的尷尬境地了,他還是自信自己是戰無不勝的。他給自己編造了十全武功,其實這十全武功還真不是貨真價實,裡面的水分是非常多的。乾隆皇帝要求英國公使下跪,但是英國使者不肯下跪,最後在和珅的調解下,英國公使採用了單膝跪地的禮節。

在交談中,英國公使一直想要和清朝通商,但是乾隆皇帝對於通商顯然沒有多少興趣,他的回答非常的傲慢:我們是天朝上國,什麼東西都有,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和你們做生意,你們如果想要茶葉可以賣給你們·····當然乾隆皇帝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清朝確實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但是他沒有看到自己和日不落帝國的差距。

馬戛爾尼回國之後評價清朝說:清朝的軍事力量比英國落後了三四個世紀,而且他把清朝評價成了一個破舊的大船。可以說馬戛爾尼的出使讓英國人徹徹底底看到了清朝的沒落,所以英國才敢於發動鴉片戰爭。換句話說,如果當時馬戛爾尼帶來的不是書信而是槍炮的話,那麼清朝恐怕在乾隆皇帝時期就已經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了。一艘破舊的大船就算是一個再好的船長也是開不好的,除非他能夠好好地修復一番。乾隆皇帝拒絕了馬戛爾尼之後,清朝喪失了一次真正能夠和西方列強平起平坐的機會,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再想要再坐在談判桌上,座椅已經是不平等的了。


流浪Feng


我看好多回答都說是錯誤的?!

帶你瞭解這次拒絕背後的史實:

使團是誰?

什麼時候來的?

通商的條件是什麼?

背後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瞭解完這些再下結論。

題主所描述應該是乾隆皇帝83歲生日宴上拒絕了來訪的英國使團所提出的通商條件。


公元1793年,乾隆58年,在乾隆的生日宴上,乾隆接見了來訪的英國使團,使團團長馬戛爾尼,而這一次乾隆皇帝的拒絕了使團所提出的通商條件,回到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這次拒絕是正確的!可能你會認為,這還拒絕?這不就是閉關鎖國嗎?怎麼就正確了呢?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一、看通商條款

  1. 請中國允許英國商船在珠山、寧波、天津等處登岸經營商業。

  2. 請中國按照從前俄國商人在中國通商之例子,允許英國商人在北京設一洋行買賣貨物。

  3. 請於珠山附近劃一未經設防之小島歸英國商人使用,以便英國商船即行收歇,存放一切貨物且可居住商人。


  4. 請於廣州附近得一同樣之權利,且聽英國商人自由往來不加禁止。

  5. 凡英國商貨自澳門運往廣州者,請特別優待賜予免稅。如不能盡免,請依一千七百八十二年之稅率從寬減稅。

  6. 請允許英國商船按照中國所定之稅率切實上稅,不在稅率之外另外徵收。


要地盤、要完全不加限制的自由貿易、要免稅!咱們就試想一下,這些條件就算放在今天,會不會拒絕?


二、看歷史背景

首先,鴉片從明朝晚期流入中國,當時是以藥品的形式進入,到了康熙年間,情況開始氾濫,康熙發出了第一條禁菸令,到了雍正年間,情況開始嚴重,雍正下達了史上第一條“吸食鴉片死罪”的法令,情況有所緩解,到了乾隆年間,英國在東南亞設立鴉片基地,進而向中國走私,乾隆皇帝清晰的知曉這一現象,所以英國使團到訪之前,便有了對方要傾銷鴉片的心理準備


其次,在英國使團到訪的真正目的並非為通商,1793年的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國力大漲,他們在醞釀一場向全世界殖民的陰謀,本次使團的到來只是為了查看中國情報,為戰爭做準備,這從使團的來回路線圖就可以看出:來的時候走海路,在大沽口下船,之後先後走陸路和水路到達北京,接口參觀長城,偵察北京的城防,在承德避暑山莊見完乾隆之後,他們又走大運河,先後從北京-揚州-杭州-南昌-江西-廣州,把中國的內陸走了一遍,從此就可以看出,這是來做生意的?


馬戛爾尼回到英國之後,做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報告的內容至今可以查看,總結一點就是:中國是一條破船,不堪一擊!得此情報之後,英國的鴉片走私越發猖獗,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第二年,英國對中國的侵略便開始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結論是隻站在通商的角度,這一次拒絕是無比正確的!換做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會拒絕!


看完了這些,你還認為乾隆的拒絕是錯誤的嗎?


創業史記


我們來看其實清朝的壯大就是靠著對外貿易,很大程度上依靠東北亞與內地的貿易網絡

在努爾哈赤時期,貿易就是大清強大的秘訣,清朝能夠入關很大的一部分就歸功於東北亞與內地的貿易。

其實清朝入關後整體的政策都是對外開放的 ,在康熙粉碎鄭成功勢力後便解除海禁,允許出海貿易。後來到了乾隆時期發生了很多外國人和中國人的司法案件,於是限制了與外商的貿易活動,只開放了對廣東的貿易。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大清王朝是有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的政策,但是乾隆皇帝沒有看到大英帝國當時的強大,軍事、經濟、科技領域遠遠超過大清王朝的,其實在大清拒絕與英國通商的條件後,失去了成為強國的可能。

首先失去的是發展海軍的良機,錯失海軍強國的機會。大清王朝在乾隆時期在東方還是屬於東方大國,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當時馬戛爾尼攜帶當時英國最先進的戰艦模型送給大清皇帝,如果當時乾隆虛心向英國人學習海軍,後來何愁不能成為海洋強國。

其二是錯過工業革命,與世界強國隔絕,當時馬戛爾尼還攜帶了蒸汽機、織布機等工業革命的產物,但是當時被乾隆拒絕了,感覺我天國物產豐富不需要這些東西如此大清錯失了與工業革命的機會,無緣近代強國的行列

其三也是我們上邊說到的,思想的禁錮,當時英國使臣不接受三拜九叩的禮儀,而大清王朝認為我是中原王朝,除我之外四周則是蠻夷戎狄之邦,這種思想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固有思想,這使得中國根本就放不下面子向別人學習,中國近代化的艱難就在於這一點。

由此以上幾點我認為乾隆拒絕與英國通商是對中國不利的行為


拼1演技0


拒絕通商~閉關鎖國~妄自尊大~將先進科技產品視為“淫技奇巧”拒絕研究仿造(馬克西姆重機槍被鎖在庫房裡)。如果那時開始研製,八國聯軍來了就沒有火力優勢,清朝國運還能延長些?

乾隆還是大興文字獄的暴君!


周方851


不能簡單的用對錯來形容!

重農抑商是中國2000多年一貫的國策,不是從清朝開始的!士農工商,商是排在最後一位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說明商人在古代中國並沒有太高的社會地位!

乾隆拒絕馬嘎爾尼的通商要求,不光是因為乾隆盲目自大,還有別的原因!中國從明朝中期開始,一直奉行閉關鎖國政策,頒佈禁海令,這項國策一直延續到清朝!所以,閉關鎖國政策是我們漢人搞出來的,不要讓滿清背鍋!

我也不知道朱家子孫的腦袋是不是被門夾壞了,為什麼要搞禁海令?近代中國的一切苦難可以說都是因為禁海令造成的!

乾隆拒絕英國的通商要求有利於維護滿清在中國的統治,因為一旦中英通商,不可避免的會帶來西方的文化思想,工業科技和貿易!西方國家是民主自由思想,一旦清朝的國民接觸到西方思想,這對滿清的獨裁統治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其次,西方國家為了牟取暴利,必然不會只從事正常貿易,不要忘了鴉片是怎麼進入中國的?

從整體上來看,清朝拒絕通商肯定危害中華民族的發展前景,但通商是一把雙刃劍,不要只看到好處,看不到壞處,要實事求是全面考慮,這才是客觀公正!


漂亮獅城


是錯的,因為清朝的盲目和自大,失去了國際貿易的機會,導致中國經濟是內向型的,無法與國際經濟交流,長期的出超導致西方國家和中國的貿易沒有任何好處,進而導致了鴉片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