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飛地經濟”“飛”出新活力

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的新型跨區域經濟合作模式——“飛地經濟”,在大幅度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方面效果顯著,已成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有力抓手。記者瞭解到,在山東省利津縣,“飛地經濟”的模式探索目前已經卓有成效。

“去年我們村整合幫扶資金130萬元,入股前關村‘聖水園’農業綜合體項目,通過年底分紅,實現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6.5萬元,成功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近日,記者在山東省利津縣調研時,該縣汀羅鎮前灶村黨支部書記陳曰樓向記者說道。

“飛地經濟”是一種新型區域經濟合作模式,以共建“飛地”園區為載體,通過合適的利益共享機制將“飛出地”與“飛入地”的經濟利益捆綁發展,以實現優勢互補、互惠共贏之目的。

據瞭解,去年以來,該鎮試點“飛地經濟”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採用“土地+資金”、“經濟弱村+經濟強村”的聯合模式,實現了村際協作、資源互補、產業聯姻、抱團發展。

按照地域相連、發展相近、成方連片的原則,汀羅鎮以前關村為核心村,聯合北碼四、前梁、前灶3個村黨支部成立“鐵門關”聯合黨總支,“飛地抱團”形成黨建共抓、資源共享、責任共擔的黨建聯合體,圍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項目推進等工作,利用每月“主題黨日+”活動,聯合開展組織生活,共商共議發展難題,實行黨員設崗定責,組建項目論證調研、項目建設攻堅、項目投產開工、項目運行保障四支黨員隊伍,引導各村黨員群眾在土地流轉、項目建設、後勤保障等方面爭先鋒、做表率。

據悉,為實現強弱村資源共享,汀羅鎮用好黨建聯合體,激發發展活力,堅持區域一體化運作,整合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資源向“飛入地”傾斜,依託前關村水庫,實施佔地3600畝農業休閒觀光園改造建設,在前關村流轉土地1300畝的基礎上,北碼四村以300畝土地入股,前灶村以130萬元資金入股,由前關村負責運營,入股村保底分紅,打造水上樂園、四季花海、生態黨建林、瓜果培育、採摘園、親子游園、戶外拓展、歷史展館、展覽中心等核心板塊,推動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聖水園”農業綜合項目做大做強。

截至目前,項目建設的11個高溫大棚、3箇中溫連棟大棚已投入使用,預計年收益在100萬元左右,入股村實現村均增收5萬元以上。在項目成功運作模式的影響下,現已輻射帶動周邊北碼四村、王屋村、汀河三村、陳家屋子村等村建設中,高溫大棚60餘個,解決周邊村800餘人就業問題,帶動周圍村民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