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木剑温不胜


邓小平。邓小平70多岁时,走上领导人岗位,领导中国人民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中国何去何从的历史关键时刻,邓小平在中央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近一万美元。

邓小平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描绘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末来蓝图。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明灯。

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一个伟大的命题。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腾飞、科技发达、国家富强、人民小康、社会和谐。这更加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大器晚成,以74岁的高龄,领导中国和中国人民砥砺前行,成就了中国今天的伟业,成就了中国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


袁卫宇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大器晚成的人,我觉得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邓小平是不得不说的。

因为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人民发展经济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

到了这样年纪的人,本该享受晚年的他,却一直在为祖国的发展深思熟虑。

正是邓小平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给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还为我们划分了经济特区,开放了沿海城市,让中国经济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以说正是因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成功,让他成为中国历史最为杰出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因此可得,这样的邓小平绝对是大器晚成的。

他在中国众多改革家中,对中国带来的变化,绝对是最大的一个。中国从贫穷到富强,在他的领导下,仅仅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民的富裕,中国的强大这些都是和邓小平实施的改革开放分不开的。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足,想要得到其它国家的尊重,就必须让自己强大起来,无疑二十世纪末,想要强大自己,只有发展经济这一条路。

我想那时候没有人比邓小平更清楚这一点。

我们很幸运,因为这条路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们走通了。也就是说我们赶上了发展经济的这个风口,让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的经济得以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然后,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同时,发展经济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世界各国人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益。

当然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大批量优秀的企业,这些优秀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了世界各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正是因为产品的不断输出,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让我们国家的人民富裕起来了。中国人民富裕了,相对应的国家也就强大了。

所以,这些都是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有关。

当然了我们最早知道邓小平是因为他是一个军事家,他是最早加入到中国革命当中领导起义的人。

周恩来的南昌起义、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和邓小平的百色起义,都是发生在同样的历史时期。那时候邓小平为中国独立与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邓小平的改革确实在七十年代开始的。所以,邓小平在政治,在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无人能比的。

他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大器晚成的人中最为代表性的一个。


汉史趣闻


历史上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如果说古代历史,大器晚成几乎都是常态,每个五六十岁根本成不了封疆大吏为极人臣,可是在共和国开国将军中,基本都是年轻人,只有少数几个老头子。

最年轻的开国元帅是林彪,55年授衔时只有48岁。

最年轻的开国大将是许光达,55年授衔时只有47岁。

最年轻的开国上将是肖华,55年授衔时只有39岁。

最年轻的开国中将是张池明,55年授衔时只有38岁。

最年轻的开国少将是吴忠,55年授衔时只有34岁。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各级将领的平均年龄低于国军至少十岁,基本上是二三十的小年轻,对阵四五十的老大爷。

陈诚更是总结出一条规律——国军将领一旦超过45岁,暮气沉沉畏首畏尾,不可重用。可是,在论资排辈的国军体系中,想要破格提拔一个人,谈何容易!

好了,开国将帅年轻大家都知道,基本上跟对人走对路,咬紧牙关坚持革命就能成功。

可是对于开国将帅中的老寿星,走上革命这条路,真不是容易事。

最年老的开国元帅——朱德。

开国元帅中,以90后为主(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贺龙,聂荣臻),少数是00后(徐向前,林彪,罗荣桓,陈毅),唯一的80后就是朱德总司令。

说朱德大器晚成也不客观,因为朱德在护国运动中就当上旅长了。那时候冯玉祥也不过是混成旅旅长,张作霖也不过就是师长。30岁的朱德,就成了川军和滇军中很有名望的将军,三十而立,在当时也算是成功人士。可是,出身贫寒的朱德,并不在意这些荣华富贵,反而致力于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为穷苦百姓谋出路。

1922年,抛弃高官厚禄的朱老总,远赴德国在周总理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介绍朱德入党的周总理,比他小了整整12岁!

难以想象一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跟着比自己小十几岁甚至20几岁的小年轻搞革命,做出这样的决定,必然是有坚定的信仰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支撑的。

南昌起义后,在红军最艰难的时刻,叶挺、朱德、陈铭枢分别带领一个师南下转移。叶挺师被击溃,解散部队就流亡海外去了,陈铭枢则是直接带部队回广东脱离红军。只有朱老总,带着800残兵,到处打游击,保留了红军的种子。也因为这件事,朱德元帅被称为是“红军之父”,事实是,从年龄来看大部分的红军指战员,都只能算是他的孩子。当时朱老总的副手是陈毅元帅,比朱德元帅小了15岁,队伍中后来最优秀的军官粟裕和林彪,则比朱老总小了21岁!

也许朱德元帅不算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可是他放弃个人成功追求民族和国家的进步,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最年老的开国大将——张云逸。

是个开国大将中,有9个都是00后,唯一的90后就是张云逸大将,他生于1892年,比第二年龄大的徐海东大将,还大了8岁,而年龄最小的许光达生于1908年,粟裕生于1907年,比张云逸小了20多岁。

张云逸的特殊,不仅在年龄较大上面,他的资格更老。1909年,15岁的张云逸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后来还1910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这样的老资历,放在国民党内部,实在少见。1924年张云逸在许崇智的粤军中担任旅长,跻身高级军官行列。但是1926年,张云逸加入了共产党,毅然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

张云逸大将回忆说,他入党时年龄最大已经是34岁,薪俸很高,是为了革命而来的。

1955年授衔时,张云逸大将已经是63岁高龄了,毫无疑问是军队中的老寿星了。

最年老的开国上将——陶峙岳。

开国上将中绝大多数都是00后和10后,年龄最小的肖华上将,授衔时只有39岁,年龄最大的开国上将陶峙岳,和张云逸大将同岁,也是63岁。

陶峙岳,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张治中、白崇禧、何健这些大军阀都是他的同学。陶峙岳在国军中升值也比较快,1927年就担任了南京卫戍司令、师长。抗日战争中,先后担任了第1军军长、第37集团军总司令,属于胡宗南西北军系列。

陶峙岳在1949年带领10万国民党军起义,迎接人民解放军入疆,是和平解放新疆的大功臣。


历史知事


刘邦47岁反秦,郭子仪58岁重用,重耳60岁继位,德川家康70岁打天下,姜子牙80岁为丞相,认真算一下许多名人的年龄,就发现大器晚成的人还是很多。

最典型大器晚成的例子比如陈庆之,“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两句极其拉风的歌谣可见陈庆之的战绩。

然而这位率领7000众屡战屡胜的常胜将军在此之前不过是梁武帝萧衍的随从,陪萧衍下棋。

41岁领兵

陈庆之41岁开始领兵,接应北魏叛臣元法僧,与此引发的北魏与粱的战争,此次战争中,梁军攻克52城,陈庆之展现出自己的军事才能。

北伐北魏

不过真正让陈庆之大放异彩的当属北伐北魏时期。北魏因为尔朱荣在河阴大开杀戒陷入内乱。梁武帝派陈庆之率众7000护送元颢杀回北魏争夺皇位。

529年,北魏将领丘大千率7万众筑九城,抵御梁军,陈庆之一日攻克三城逼其投降,随后又全歼元晖业2万魏军,直驱洛阳。

直到此时北魏才重视起陈庆之,而此次北伐中最著名的荥阳之战也展开序幕。

荥阳守军7万,北魏上党王元天穆又率魏军30万增援,准备合围梁军。此时陈庆之手下依然只有7000人,但是陈庆之镇定自若,一番演讲鼓舞士气之后,亲自擂鼓,一通鼓下梁军全部登上荥阳城,攻占荥阳俘虏了守将,此时元天穆率领大军也赶到围困梁军。

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是陈庆之趁魏军刚到,以3000精锐骑兵出其不意的出城二战,击破了元天穆的包围,元天穆与尔朱兆分别逃跑,守虎牢关的尔朱世隆面对陈庆之同样不敢战斗,弃城而逃,魏帝元子攸也被迫迁都。

就这样陈庆之率领7000护送元颢进入洛阳登基为帝。之后元天穆等魏将又率领四万多人攻克大梁,进攻虎牢,被陈庆之率军掩杀,元天穆再次被打的大败而逃。

北伐北魏过程中,陈庆之率军转战千里,作战47次,攻城32座,所战皆胜,威震中原,所以入洛阳之后,才有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童谣。

然而由于元颢想要脱离南梁的影响,拒绝了陈庆之向梁朝求增援的建议,尔朱荣也从北方战斗中脱身而出,率领北魏真正精锐与高欢、元天穆等将领进攻洛阳,陈庆之在元颢失败,寡不敌众,孤军为战的情况下,只能率领军队撤退。

陈庆之率领7000人深入兵强马盛的中原打下如此战绩,虽然有北魏内乱及尔朱荣、贺拔岳在镇压叛乱没来得及回军的客观条件,但在“南风不竞”的环境下,陈庆之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得不承认其确有非同寻常的勇气与才能。


妖鬼杂谈录


汉朝的朱买臣,古代“妻嫌夫穷”强离婚,最后丈夫逆袭的例子。

朱买臣是会稽人士,到了四十岁依然一事无成,只是靠上山砍些柴火来维持生计。他每天总是一边砍柴一边背诵诗文,乡邻之间的人不懂,背地里对他多有嘲笑,朱买臣对此也并不在意,但他的妻子却是好面子之人,在劝说无果后便开口要与朱买臣离婚。朱买臣却告诉她:

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但朱妻无动于衷,还嘲讽他:“像你这样的人只会饿死,怎么可能会富贵呢?”朱买臣无法,只能写了休书。在与妻子离婚后,朱买臣的生活更是贫苦,但几年后终是时来运转。

后元三年,汉景帝病死,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登基,而朱买臣的机遇也来了。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先是在会稽郡谋了一个差役的职务,虽是官小言轻,但好歹也是公职,入了编制。这年年末,朱买臣奉命进京汇报工作。在长安,碰到了他的老乡兼伯乐严助。

严助是汉武帝刘彻的宠臣,官居中大夫的高位,在与朱买臣闲聊时,他发现这位老乡颇有些才华,念在同乡之谊便将他推荐给了刘彻。就这样,他被朝廷征召做了官。

后来,因东越王违反朝廷命令,朱买臣向汉武帝献上平东越策,因功被封为会稽太守,也就是朱买臣家乡的父母官。

朱买臣是会稽人,此番衣锦还乡乃是无上的荣耀,而会稽郡的大小官员们为了迎接这位新任上司,也是颇费了些心思。他们在当地征召了大批百姓,将朱买臣所经之路修整了一番。


当朱买臣的车队驶过时,他意外在修整的队伍里看到了他曾经的妻子和她现在的丈夫。我们无法知道朱买臣当时心中所想,但想必也是十分快意。

朱买臣与前妻相认之后,命车队载二人一同而行,并将他们安置在太守府中一月有余。在这一个月中,朱买臣免费为他们提供吃食,但一月以后,他的前妻却羞愧自杀了。朱买臣又给了她丈夫一些钱财,将她厚葬了。


历史就在那里


“成名要趁早!”这话,从来只适合天生的天才。对于另一种天才,即努力的天才而言:大器从来晚成,思想家、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便是这些晚成大器中的代表人物。

林肯生于1809年,他一共活了56年,可这56年里,有50年左右是浸泡在苦难、失败中的。

7岁那年,出身贫寒的他和全家一起被赶出了小陋屋,也是从这年开始,林肯开始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干农活等等。

9岁那年,林肯的母亲去世,这以后,家里的负担便更加沉重了。

22岁时,渴望改变命运的林肯开始经商,结果当然是失败。

23岁时,林肯开始竞选州议员,结果是:他不仅落选了,最后连学业也丢了,工作也丢了。

24岁时,林肯开始厚着脸皮向朋友借钱经商,他承诺朋友这次一定能成,结果因破产血本无归。重点来了,这些被他一年亏掉的钱,他后来花了16年时间才还清。

26岁时,林肯完成了订婚,可刚刚订婚准备结婚时,未婚妻死了。这以后,林肯的精神彻底崩溃了,精神坍塌后他一病不起,整整半年,他未能从床上爬起。

29岁时,林肯开始拼尽全力想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失败。之后,等待他的是更多的失败。

40岁时,林肯依旧不停地跋涉在被拒绝、被失败的道上:这年,他竞选土地局长,被拒绝。

在中国古话里,40岁是人生的不惑之年。如果到此时,一生还没有作为,那基本可以歇着了。可一路不断咀嚼失败的林肯却不以为然,他拍拍身上的尘土,不以为然地将雨果的名句写在了本上:

“四十是青年的老年,五十是老年的青年。”

写完后,林肯从失败的沼泽里爬起,扑向下一场失败。

45岁时,林肯竞选参议员,结果同样是落选。这之后的第二年,他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但这比以往更大的失败并没有让林肯停下前进的脚步。

49岁时,林肯再度顶着各种压力参选参议员,再度落选。

如果你生在林肯的年代,你会不会劝这个苦逼的失败者认命?想来,是个正常人类都会想告诉林肯:鸡子终究吃不了鸭食,好好过日子去吧,别折腾了。

可即使全天下的人都如此对林肯说,他也不会管顾,因为对于真正的拼搏者而言:失败,永远是奔赴成功的理由,而不会是后退的理由。

1859年,林肯50岁。这个年纪,在中国的古话里,叫知天命之年。这个知天命不用解释便知道,是应该认命的年纪。认命吗?林肯的字典里没有这个词。

即便,这一年,林肯依旧穷得响叮当,不过,50岁的林肯也有几个存款,毕竟,这年,他的儿子要上大学了,但这个钱数似乎并不多,关于50岁这年的存款,林肯是这样说的:

“假如一万美元能使我免遭约翰布朗的命运,我都筹不到这笔钱。”

相比钱,更让此时的林肯忧心的是:他的儿子罗伯特想考哈佛大学,可在入学考试中,他16门成绩15门红灯。

罗伯特的糟糕成绩让林肯忧心不已,他不得不送儿子进新罕布什尔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完成入学备考。

也恰是因为儿子考试失利,林肯才选择了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作为演讲场地,毕竟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借机去看儿子了。

这一次,当瘦高个林肯在演讲台上讲述自己时,他竟一次次赢得了掌声。接下来的一周里,他还在康涅狄格、罗得岛和新罕布什尔发表了十一场演说,每一场都给人留下良好印象。这次成功演讲,间接为他获得了关键人物的支持和参加芝加哥全国代表大会的资格。

第二年,1860年,林肯51岁这年,他在选举中终于获得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四年后,55岁的他再次连任了美国总统。

在任期间,林肯废除了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也正因此,他还被列入了美国十大总统之一。

年过半百才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成就伟业的林肯,在用一生告诉世人:

“慢慢来,只要你不屈服并坚持前进,一切就都有可能。”

记者李满


一、“黑衣宰相”姚广孝-

六七十岁帮朱棣夺取江山。这个和尚是个神人,不亚于诸葛亮、刘伯温之流,和刘伯温还是好友,一生追求就是“经纬天地,改朝换代”。前半生和朱元璋差不多,惨不忍睹:当和尚,巧的是朱元璋不念经,他也不念,并专习阴阳术数、鬼谷之谋。和朱棣初见面,用白帽子理论成功征服老朱的心。

历史上最成功的战略鼓动家、不可多得的军事幕僚、极其危险的反社会分子。

二、刘邦也该算一个吧,毕竟四十多还在种地


阿晴杂谈


大器晚成,指的是并不是少年成才,而是年纪大了才成才,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我们来列举几个。

姜子牙

姜子牙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他住在东海边,而他的祖先的封地在吕,所以也被叫做吕尚,吕尚才是他最准确的叫法,因为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

姜子牙家境贫赛,他当过屠夫,宰过牛,杀过猪,也开过小酒馆,不过姜子牙,这个人很勤奋,也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军事,兵法,都很精通,不过满身才华的他,一直到了七十多岁还是一是无成。

姜子牙七十二的时候,他就跑到了渭水的河畔垂钓,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他知道周文王求贤若渴,想做一番大事业,周文王一定是他的明主。

可周文王一心想让周国强大起来,所以经常出外寻找人才,有一天,他算了一卦,说他这次出行肯定会得王佐之人。

果然,周文王在渭水河边看到了垂钓的姜子牙,他就很好奇,这样垂钓,怎么可能钓上鱼?难道这个人有特别的本事,有法子让鱼儿上钩?周文王就过去与姜子牙攀谈,两个人交谈了很久,周文王知道了姜子牙是个特别有才华的老人,然后两人一同回到了周国。

姜子牙帮助周文王施行仁政,训练士兵,联络其他诸侯,最后天下三分,而周得其二,周文王死后,姜子牙继续辅佐周武王,最终在牧野之战打败了商朝,攻进了朝歌,建立了周朝,而姜子牙被封在齐国。

苏洵

如果说是苏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说到苏东坡,也叫苏轼,大家都知道,背了太多他写的诗与词,而这个苏洵就是苏东坡的父亲,苏东坡还有一个弟弟叫苏辙,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而且都是唐宋八大家。


苏洵其实很早就读书了,但很早就放弃,后来在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又重新努力读书,可是他一直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没中。

一直到了公元1056年,他带着两个儿子入开封参加科举,他把他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觉得他的文章可比西汉的贾谊,苏洵一下子成名了,而这一年,苏洵将近五十岁。

第二年,苏轼和苏辙都中了同榜进士,名气就更大了。


历史简单说


人如果想获得成功,除了本身必须得具备相应的能力之外,机会也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如果只有能力没有机会的话,那么很多人就会如同被泥土掩盖着的黄金一般,可能到死都无法施展开暗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才华。

在我们浩瀚的历史中,就有不少人是在中年临近老年的时候才获得释放自己的机会、才开始铸就自己辉煌人生的。

这种人,我们对他们有一个很贴切的形容词,那就是大器晚成,而要说到历史中大器晚成的人物,我们往下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蒋介石

想必不用介绍大家都了解蒋介石这个人,蒋介石是近代史中数一数二的风云人物,他出生于浙江奉化,自幼家境殷实。

在他长大后,他前往了日本留学,并在日本留学的同时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与同盟会元老陈其美结拜为了兄弟。

在蒋介石从日本回到国内后,他总共经历了很多事情,不过在1924年之前,他的人生经历一直都是非常寻常的,虽然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精彩万分的故事,但总体来说却没有太过于令人骄傲的成绩。


一直到1924年他被孙中山委任为了黄埔军校校长后,他的命运才开始拥有了起色。

正是凭借着黄埔军校中众多优秀学生们的帮助、支持,蒋介石在1925年才获得了东征的胜利、在1928年才取得了北伐的胜利。

而在1924年刚开始担任黄埔军校校长职务的时候,蒋介石已经有了37岁的年龄,在他1928年成为民国的最位高权重者的时候,他也已经有了41岁的年龄。

于成龙

早些年看过于成龙电视剧的人,对于成龙都是有着一定了解的。

于成龙最初是明朝末年人士,在明朝年间的时候,因为一直考取不了功名,所以他一直没能踏入到官场中。

在清朝覆灭了明朝之后,他的人生才获得了转机。

在顺治18年、也就是于成龙44岁的时候,他凭借着国子监毕业的学历获得了踏入仕途的机会。


那时候,他成为了广西罗城的县令,然后凭借着这个起点,一路不断在仕途上攀升,最终成为了康熙年间的两江总督。

左宗棠

左宗棠是清末的四大名臣、是在清剿太平天国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权势人物。

左宗棠在年少时非常有才华,在他21岁那年,他就和自己的兄长一起共同考取了当年的举人功名,不过在他考取了举人功名之后,他的功名之路却仿佛中断了起来。

在接下来的很多年时间中,虽然他一直刻苦的学习、一直想尽各种方法地打算考取一个进士功名,但是最终都均以失败告终。

原本按照清朝的官场制度来说,举人也是可以当官的,可以在县官府中担任一些县官以下的官职或者担任一些偏远小县的县官。

但是左宗棠并不满足于如此平凡的人生,他宁愿一直在家种田读书,也不愿意委屈自己去担任那些微末的官职。


后来一直到了他40来岁、一直到了太平天国战乱的爆发,在赏识他才华的湖南巡抚邀请下,他才开始出山,最初以幕僚的身份参与到了这天下纷争中。

正是凭借着这个契机,左宗棠后来才能一路以自己的军事才华为支撑,成为了清朝的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直至最终被封了侯爵。

刘邦

说到刘邦,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年龄所存在的微妙状况。

在历史中,刘邦其实和秦始皇是同龄人,仅仅比秦始皇小了三岁而已。

不过由于出身的缘故,他们二人的人生经历出现了很多不同,在秦始皇年幼成为秦王、在秦始皇征伐天下诸国的时候,刘邦一直过着很平凡的生活。

刘邦后来是一直到了秦始皇死后,命运才开始出现转机的。


在秦始皇去世年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正是在那之后不久,与陈胜、吴广等人一样率领民夫们去戌边工作的刘邦,也举旗展开了起义。

而那一年,刘邦已经有了48岁的年龄。


孤客生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这句说真是真理,这个时代真是出名要趁早的时代,厚积薄发大器晚成有点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但应该说,大器晚成的人都比成名早的人更加有出息,有成就。齐白石50才出名、刘邦40打天下,47称帝。慕容垂60岁复国称帝,晋文公62成春秋五霸。姜子牙80遇文王。特朗普70才当美国总统。可见大器晚成的人也不少。人家白素贞修炼千年才谈恋爱呢,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唐朝大将刘仁轨的灭倭之战。

刘仁轨(601年—685年 )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人。唐朝宰相、名将,汉章帝刘炟之后(估计也是冒牌货)刘仁轨出身不高,精通文史,在唐太宗出仕,官职一直不高,职务不过是给事中(从七品)。就是一个小官僚,并不出彩,唐高宗登基以后,却大放异彩,灭倭之战成就一生伟业。公元685年,刘仁轨逝世,年八十四。真是那句话,诛杀日本人就是积德行善啊,病逝后刘仁轨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唐中宗即位,加赠太尉。

白江口之战发生背景是,在唐朝初年。当时的朝鲜三国鼎立,(高丽,新罗,百济)其中高丽发生军事政变,随后高丽百济联军攻打新罗,新罗紧急像大唐求援不果。在公元655年,朝鲜新罗再次上书,言高丽,百济联军攻打。亡国在际。希望大唐救援,高宗李治于公元660年让苏定方为左卫将军发兵讨伐。此时大唐刚刚平定突厥,国事正式最强大的时候。苏定方大获全胜。百济陷落,王室贵族全部押送长安处死,收县郡三十七城,户籍七十六万。在百济设五个郡,由此百济入大唐领土。让刘仁愿领兵数千屯兵驻守。此时刘仁轨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而且的是个文官。

百济宗室扶余福信看见大唐主力撤走就准备复国。在当时,百济宗室扶余义慈派人和日本联系。当时的日本天皇是个老娘们叫齐明天皇。得知以后,早就有吞并朝鲜的日本立即派兵护送扶余丰回国,准备和百济一起联手做战,但出师不利,刚刚发兵老娘们就死了。其子继位,史称天治天皇。

新天皇继续执行老娘们的计划发兵朝鲜半岛。既然有个这个扶余丰这个正宗百济宗室,百济各地纷纷造反,叛乱四起。唐军猝不及防之下被围困在百济城。唐军下诏,由刘仁轨带领唐军和新罗部队救援刘仁愿。值此白江之战拉开帷幕。公元661年。苏定方二次为帅,起兵三十五万,直扑平壤,但朝鲜冬天异常寒冷,苏定方之好退兵,李治让刘仁轨留守原地。守不住可以退回内路。刘仁轨愿意主动留守百济。静观其变。刘仁轨不仅仅是固守不战,多次袭击扶余信运粮通道。使得百济疲于奔命,首尾难顾。刘仁轨使用反间之计。挑拨扶余福信和侄子扶余丰关系。而事实上扶余丰实在受不了扶余福信这个叔叔的跋扈,二人窝里斗。扶余丰杀死叔叔。随后扶余丰联系高丽和日本请求救援。

高丽还在协商呢,日本却很积极,他们照猫画虎,学苏定方也没有直接打刘仁轨,而是直接攻打百济,先挑弱的打,从战略上说这个做发是对的。而且打的还可以。攻取数个州郡。接到百济求救消息。唐军由孙仁为又卫将军率领水军一万驰援百济,孙仁和刘仁轨会师以后,士气大振。经过协商,唐军和新罗国王金法敏领水师自熊津口发兵孙仁领兵从陆路发兵。水陆并进直取白江口。彻底堵死日本百济的退路。在公元663年八月刘仁轨率先达到白江口。随后日本四百多艘战船也抵达白江口,中国日本第一次会战徐徐展开。当时唐朝和新罗联军两万余人,新罗不到一万人再加上疲软的战斗力也就可以忽略不计。日本五万多人,百济两万多人。可以说唐朝的军队数量和战船的数量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唐朝的武器是最先进的,战船无需摇橹。依靠风帆动力。就好比现在老美用一艘航母去攻击一个国家的几十艘二战军舰。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唐军用火攻。再就是唐军是顺风做战。顺风顺水好战斗,日本的战船纷纷起火,淹死烧死不计其数。一万多人丧生。水师大败,陆军也不行。唐朝和新罗联军大败日本和百济联军。大唐四战四捷。日本当时还没有武士道精神,看见唐朝军队也纷纷投降。百济亡国,这次战役简直是一千二百多年以后甲午海战的翻版,就这样百济再次纳入中土。


晚年的刘仁轨依旧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逃过了武则天的时期的“政治动乱”公元685年,刘仁轨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宰相)。但 刘仁轨在当年逝世,享年八十四岁。武则天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唐玄宗时期,刘仁轨与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司徒高季辅一同配享唐高宗庙廷。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