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峰打造質量安全強縣 驅動“兩葉一米”發展雙引擎

記者 尹麗子 通訊員 馬妍

11月1日至3日,由農業農村部舉辦的第二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農產品經銷企業對接活動在江蘇徐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上公佈了獲得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名單,鶴峰縣榜上有名。

打造“全域有機” 農產品質量安全翻開新篇章

“自從安裝了攝像頭,我的有機茶基地就等於放在了我的眼皮子底下,不管在哪裡,只要打開電腦就能清楚地看到茶園裡的動靜,坐在家裡就可以看到有沒有人亂打農藥亂施肥,完全保障了我的有機茶的質量安全。”鶴峰縣騎龍茶業有限公司經理郭國告訴記者。

為了讓消費者喝到一杯放心茶,騎龍茶業有限公司在有機茶轉換基地安裝了30餘個“電子眼”。這些“電子眼”對準茶園的各個旮旮旯旯,將茶園的一切動態清晰的記錄下來,從源頭上加強控管力度,杜絕農殘,確保茶葉質量安全。

近年來,為提升茶葉品質,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鶴峰縣委、縣政府科學繪製全縣有機茶發展藍圖,明確提出“建成中國有機茶第一縣,努力打造百億茶產業”的奮鬥目標,每年統籌安排4000萬元以上專項資金無償支持茶企建立有機茶基地,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命運與共”的企農聯結關係日益緊密。

“全域有機”由點到面,遍地開花,據悉,2018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39.5萬畝,通過有機認證和轉換認證的茶園達8.5萬餘畝,其中達到歐盟有機標準的近萬畝,到2021年,全縣有機茶認證面積將超過10萬畝。

深山“綠葉”變“金葉”

“都是山上打的,是無汙染自然生長的,在家裡自己打點箬葉也比較輕鬆,不是很累,我們每年打箬葉收入有6萬左右。”在五里鄉的發林箬葉有限公司,拿著剛賣箬葉得到的5000多元錢,63歲的鄭國其笑得合不攏嘴。他告訴記者,由於他和妻子年紀較大,上山採摘箬葉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箬葉別名遼葉、棕箬,是尋常百姓家包粽子的主要原料,在鶴峰的深山裡隨處可見。據統計,全國80%左右的箬葉來自鶴峰,而五里鄉箬葉產量佔據該縣70%以上的份額,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箬葉第一鄉”。大山裡隨處可見的普通“綠葉”一躍成為綠色、有機、無汙染的“搶手貨”,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我們一年收購的箬葉達到了1000噸左右,農民的收入達到2000餘萬元,營業收入達到了2200萬元。”鶴峰縣發林箬葉有限公司負責人楊發林告訴記者。

據悉,鶴峰縣五里鄉是我國中南地區重要的箬葉集中產區,銷售市場覆蓋全國31個省市和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和地區,可採摘面積近15萬畝,年產值已達5000多萬元,全鄉共有大小箬葉經銷加工商20多家,其中能夠規模經營的有4家,小小箬葉成為了山裡人脫貧奔小康的“金葉”。

稻花田裡種“仙米” 綠色有機美名揚

“這個葛仙米需要原生態的生長環境,不打農藥質量才會好,產量才會上去”走馬鎮周家峪村的葛仙米種植戶陳德明如是說。

葛仙米不是米,而是一種淡水野生藻類植物,鶴峰走馬鎮葛仙米產量高、質量好,因此葛仙米成為當地著名特產,並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因該鎮無“三廢”排放和空氣汙染,地表水達到國家Ⅱ類水質標準,天然無公害,生產的葛仙米屬純天然食品,因其味極鮮,屬宴席上的珍饈,故被美稱為“珍珠菜”。

“今年產量有8000多斤,通過加工以後,銷售額將達到800多萬元”湖北億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潘賢章高興的告訴記者。

近年來,鶴峰縣農業農村局在走馬鎮千金村建立了葛仙米試驗示範基地,試驗規模100畝,強化水肥管理,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在官倉村、汪家堡村、千金村成立了湖北省農業科技“五個一”示範基地,示範規模1500畝,示範內容為推廣有機肥,開展病蟲害生物防治。

民以食為先,食以安為先,鶴峰縣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為抓手,著力構築監管、檢測、執法三大體系,建設農業投入品、質量追溯、誠信管理、農產品推介四大平臺,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普及、標準化生產、面源汙染防治、高毒農藥清零和地力提升五大行動,形成了齊抓共管工作局面,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