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阿爾茨海默病原創新藥霸屏,仿製藥企業藍豐生化和京新藥業沾光漲停

這兩天霸屏的中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獲批上市,11月4日在A股市場得到了積極回應。

當天,阿爾茨海默病概念股藍豐生化(002513.SZ)和京新藥業(002020.SZ)開盤即告漲停。

阿爾茨海默症新藥上市,霸屏有著充足的理由。

華金證券2018年7月發佈的一份研報顯示,2001年以後FDA就沒有再批准新的阿爾茨海默症藥物上市。

而藍豐生化和京新藥業,是目前A股抗阿爾茨海默病仿製藥的先行者。

根據公開資料,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了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上市註冊申請,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據稱,甘露特鈉膠囊(GV-971)是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製藥歷時22年共同研製、開發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創新藥,也是全球首個糖類多靶抗阿爾茨海默症創新藥物。

上海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宣稱,甘露特鈉膠囊(GV-971)即將於11月7日投產,並於12月29日前將把藥物鋪到全國的渠道,“上海市已經在張江科學城給了40畝生產建設用地,爭取今年年內動工,計劃三年建成,到時候可以滿足每年200萬患者的用藥需求。”

不過,綠谷製藥曾因靈芝寶存在廣告違規等,多次被處罰,廣受市場詬病,此番抗阿爾茨海默病原創新藥公開之際,市場亦有追溯質疑。

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潛在一個龐大的市場。

華金證券前述研報援引的World Alzheimer Report統計數據表明,根據 2015年全球新增痴呆患者 990 萬人,這意味著平均每3秒鐘就有一例新增病例。2015年全球痴呆患者人數為4680萬,預計2030年增長至7470萬,到2050年時,這個數字將會達到1.3億。

上述研報還稱,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阿爾茨海默症的高危人群,且該疾病的發病率與年齡呈指數型正相關,而到2050年時中低收入國家的患者比例將進一步擴大至68%。目前全球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市場規模在45億美元左右。

兩上市公司早有仿製藥

甘露特鈉膠囊(GV-971)橫空出世,京新藥業、藍豐生化等重新受到市場關注,這同樣是沾了抗阿爾茨海默病原創新藥的光。

事實上,京新藥業在一年多前就有了類似藥品上市。

根據2018年6月5日公告,京新藥業於2018年6月4日收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簽發的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膠囊(規格1.5mg和3.0mg)藥品註冊批件,批准文號分別為國藥準字H20183124和國藥準字H20183125,註冊分類為原化學藥品第6類,批准文號有效期至2023年5月22日。

公告稱,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是西班牙諾華公司開發研製的用於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型痴呆的一線藥物,已在國內上市多年。與同類藥物相比,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的治療指數較高,且治療期間可顯著降低抗精神病藥物和輔助性安定類藥物的使用,臨床療效顯著,耐受性好,在阿爾茨海默型痴呆治療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而京新藥業是國內首家獲得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膠囊生產批件的廠家。

在2018年年報和2019年半年報中,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膠囊皆被京新藥業列為主要產品。

藍豐生化旗下子公司方舟製藥也早就有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仿製藥。

方舟製藥生產的鹽酸多奈哌齊片,主治輕度或中度阿爾茨海默型痴呆症狀。而方舟製藥系藍豐生化2015年以11.8億元的價格納入麾下,併購時的公告顯示,鹽酸多奈哌齊片當時已是方舟製藥的主要產品。

但華金證券前述研報稱,目前已上市藥物都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阿爾茨海默症,僅起到延緩疾病發生的作用,對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效果很有限。

“在國內的阿爾茨海默症藥物市場上,僅就FDA批准的4種藥物來看,目前多奈哌齊和美金剛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合計90%以上。除非有新的顛覆性藥物出現,否則二者的市場霸主地位難以被撼動。”華金證券研報表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