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作為界首第一橋,

老沙河大橋的建成方便了南北交通,

作為曾經一個時期連接小城南北兩岸的唯一橋樑,

它承載了幾代界首人的記憶。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潁河宛如一條絲帶自西向東從界首城區穿過,將小城一分為二。1979年之前,由於兩岸沒有橋,走親訪友、貨物運輸、牲畜交易等只能靠輪渡來往兩岸,給百姓出行帶來困擾,遲滯了經濟社會發展。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當時沒建橋之前,人來回過河很困難。這邊有個輪渡,輪渡就在橋的東邊,輪渡也不方便,汽車過很不方便,人跟汽車都在一個船上。來回一趟半個小時都不行,都要個把小時才過一趟。”界首市民彭祥吉回憶道。

當時的縣委縣政府也意識到了南北兩岸出行不便的問題,決心為界首人民建設一座像樣的大橋。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後來,在界首縣委縣政府以及上級的大力支持下,修建了界首第一座大橋。

在界首縣誌中可以看到,沙河大橋於1978年籌建,翌年8月竣工,10月1日正式通車,總投資98.5萬元,為縣境第一大橋。大橋系斜杆式多孔桁架拱橋,全6孔,淨跨30米,全長210米,橋面寬7.5米。沙河大橋一橋通架南北,往來乘船過渡漸成歷史。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建成以後,老百姓當時非常高興,歡欣鼓舞。好多人專門從很遠的地方跑到橋上來看一看,走一走。”界首市公路管理局局長任鋒說。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市民彭祥吉介紹:“大橋建成後,對人民生活出行等各方面以及經濟發展都有好處。老百姓生產的東西,能夠進城賣掉了,我們下鄉也方便多了,這過橋很方便了,也方便了物資交流。”的確,沙河大橋的建成使用,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界首市兩岸經濟的協同發展,更給人們出行提供了便利。

為發揮水運優勢,歷經35年風雨的老沙河大橋於2014年拆除重建,並於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重建後的沙河大橋,橋樑全長380.5m,橋寬20m,對於加快核心區開發、各功能區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在沙河大橋上,胡俊傑正在從父親那裡繼承下來的水果攤上整理著橘子和柚子,父子倆共同見證了沙河大橋的變遷。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那時候舊大橋兩邊都是賣水果的,還有賣別的東西的多得很。我父親在這地方賣水果,擺一輩子攤了。現在大橋新建之後,路也寬了,我在這賣水果環境也好了。”胡俊傑說。

沙河大橋重建後,因夜晚燈光絢麗,深受市民喜愛,很多市民在橋上拍照拍視頻,因此大橋也被冠以“網紅橋”之名。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新橋現在更寬了,因為旁邊裝了很多霓虹燈,晚上會非常漂亮,也有很多年輕人喜歡來這邊玩,拍抖音,有拍婚紗的都喜歡來這邊。反正這幾年變化是很大,城市非常漂亮。”市民饒強說。

為構建城南城北一體化發展格局,界首市加快道路橋樑建設,自西向東依次建起255省道沙潁河大橋、裕民大橋、沙河大橋、東昇路橋、329國道潁河路大橋,以及417省道徐寨大橋等6座大橋。

那些年,界首人過沙河是這樣的

“這幾座橋樑是我們界首市的交通命脈,對界首的城市發展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人們出行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增強了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界首市公路管理局技術員周沛瑤說。

這些橋樑是界首市實現全市域快速通道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市完善城市路網布局,滿足城市核心區對外交通需求以及溝通主幹路網,分流乾線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張宇 張雨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