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鋼:科技創新要率先實現高水平開放合作

11月2日,由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承辦的“2019全球科技發展與治理國際論壇”開幕式在京舉辦。

在論壇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以“開放、包容、多元、互鑑——推動科技進步 創造美好世界”為題作了主旨演講。萬鋼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面對科技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浪潮,應提升科技合作水平,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科技供給水平,把握技術發展規律;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服務人類共同利益;提升科學普及水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万钢:科技创新要率先实现高水平开放合作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發表主旨演講。圖片來源:新華網

以下是萬鋼的演講摘編: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三方面的看法。

第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科研範式與組織模式的重構。

首先,基礎科學正在向宏觀拓展、向微觀深入以及向極端方向交叉融合;宇宙演化、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重要科研領域正孕育著重大突破;不同領域的交叉融合有可能催生新的重大的科學思想和理論。

前沿技術呈現出多點群發的創新態勢:超級計算、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清潔能源等領域的顛覆性創新層出不窮,這將催生以智能、綠色、健康為特徵的重大產業變革,或將成為社會生產新飛躍的窗口。

在學科高度融匯以及科學技術發展螺旋上升的驅動下,重點科研領域正帶動著其他科研領域加快跟進,持續發展。許多前沿科研領域已告別以單一技術成果突破為里程碑的科學實踐,進入系統集成創新發展的新階段。比如,汽車領域正面臨因電力驅動、智能網聯、共享服務疊期而至引發的變革,這在汽車產業百年發展史上是從未出現過的場面。

科研範式和組織模式正在重構,其中的主導力量是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此外,科研的組織、載體和資源都在發生變化,特別是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已經超越了技術本身。現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正在充分調動各種創新要素和資源,帶動不同產業甚至整個社會體系參與創新。

從目前形勢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本世紀以來,我們經歷了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5G技術為特徵的科技演變史。以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和自動控制為特徵的新一輪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變革的主要驅動力,它將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第二科技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呼喚高水平開放合作。

本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拉近了世界各國間的聯繫,也重塑了創新的形態,開放與創新已成為全球化時代的新特徵。當前科技經濟的全球化態勢日益突顯,科學知識的廣泛傳播與普及、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動、科學技術的有規則轉移擴散、產業的合理分工以及市場的開放准入,所有這些都在推動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重構,提高了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益與效率。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生態環境變化、自然災害、大規模傳染病、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難民等全球性問題不斷湧現,科技創新的開放合作可以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然而當今世界仍然存在逆全球化的隱患,科學研究的逆全球化阻礙了知識的流動,技術創新的逆全球化阻礙了技術的轉移和擴散,經濟貿易的逆全球化導致了全球資源鏈斷裂。

縱觀歷史,人類科技進步的過程是一個開放合作的過程。面向未來,科技創新必須率先實現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因此,我們要在更高起點上推動世界各國努力構建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全面提升科技發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共享創新發展的成果,應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共同挑戰,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以此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平衡與可持續發展。

我想談的第三點是,如何全面提升科技發展的水平和治理能力?我有四方面建議:

一是提升科技合作水平,加強自主創新能力。

保障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要以自主可控為原則。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開展差異化再創新,系統掌握前沿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融入國際創新體系,參與全球產業分工,構建自主、開放、可控的全產業鏈技術生態。

二是提升科技供給水平,把握技術發展規律。

新技術的突破和加速應用,往往會引發新產業對舊產業的替代,數碼技術的出現帶來了相關產業的變革,智能手機的出現改變了手機產業的規則。新技術新產業厚積薄發,取代舊產業的“拐點期”變短、速度加快。把握住這一規律會令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大有可為。

三是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服務人類共同利益。

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極大福祉的同時也會對人類社會及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衝擊,從曾經的“寂靜的春天”、“克隆人”到如今的人工智能以及基因編輯嬰兒等現象,科技的進步使人類同樣面臨很多風險和挑戰。

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對新興技術可能帶來風險的防範和管控;要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重視行業標準和監管制度建設;要重視科學倫理和道德準則的研究;要加強法制教育,形成自律、他律和法律的社會生態。

四是提升科學普及水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要順應現代科技發展趨勢,推動科普工作從“知識補缺型”向“素質提升型”轉化,共享轉型升級的紅利。

万钢:科技创新要率先实现高水平开放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