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鋼 首席科學家的科技強國夢

2015年19期總第410期

万钢 首席科学家的科技强国梦

本刊記者 宋漢曉

2015年,恰逢中國致公黨成立90週年,在致公黨中央宣傳部的接洽下,《中華兒女》記者赴科技部專訪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時任科技部長的萬鋼同志。2015年8月12日上午9:30準時來到科技部。接待我們的是辦公廳的負責同志及新聞處處長郝蓉博士(現任科技日報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大概過了5分鐘,萬鋼滿面春風來到會客廳,同我們一一握手後,便開始接受我們的採訪。之前每期都能收到雜誌,因此萬鋼對《中華兒女》還是比較瞭解,對雜誌讚賞有加。

因為材料準備得非常充分,所以訪談環節大概一個多小時便結束了。得知要拍封面照片後,原本穿著半袖襯衫的他,重新回到辦公室換上西裝,打上了領帶,一張神采奕奕的封面照便誕生了。採訪結束後,萬鋼又和我們親切合影留念,感謝我們的採訪。

採訪中,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記憶力特別好,當年下鄉時修過的拖拉機:東方紅28、鐵牛49、東方紅54、豐收35……型號脫口而出;作為德國奧迪汽車首席科學家,1997年,萬鋼又主持了奧迪A4整車生產線設計實施。投資16億歐元,兩條生產線,1400臺機器人。每輛車400個焊點,頂蓋底板全激光焊接、400多塊部件自動拼裝,全流程26個激光檢測站,59秒一輛車身……奧迪生產線的工序如數家珍……

初稿完成後,他除了對一些內容認真作了修改外,還專門用兩張便籤添加了一些重要內容。文章刊發後,郝蓉博士還專門致電對《中華兒女》記者的精彩專訪表示感謝。

“萬老師”走進中南海講科創

2004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集體學習中,萬鋼作為國家科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專家首次進入中南海給中央政治局講課。45分鐘的課時,“萬老師”的題目是“面向2020年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對於此次講課,媒體報道僅是寥寥數語。就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做了些深入瞭解,當年到中南海給政治局講課,是由時任科技部黨組書記李學勇陪同前往的。他和李學勇亦是老相識。

“當時有兩個人講課,我們一共講90分鐘,孫院士講45分鐘,我講45分鐘,這是講解,然後又一個討論,這個討論呢最初是講45分鐘,最後好像遠遠地超過了,但是具體多少分鐘我也不知道,反正是超過的挺長的。”又繼續追問講課的具體內容。

“這實際上是一種講解吧,講解我們科技發展的趨勢啊,講解我們的市場需求啊,講解我們的挑戰與競爭。講稿的最後還提出今後科技發展的方針:第1個概念是以人為本;第2個概念是自主創新;第3個是重點跨越;第4個是超前部署;第5個是國際資源。這些概念是從2003年制定中長期科技規劃中眾多專家研討成型的。”萬鋼說。

而後,萬鋼的很多觀點在2006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定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科技發展規劃中的十六字方針得以體現:“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

回國後的兩個夢都實現了

回國後,萬鋼任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汽車學院院長。他選準了電動汽車的燃料電池,作為突破口。當時國內燃料電動車的電池研究試驗條件很差。

“剛開始研究燃料電池汽車時,有人和我打賭,說只要車子能骨碌起來,就算我贏。”萬鋼回憶說,“那麼龐大的電池,就算塞進小轎車也非易事。”頂著質疑,裹著軍大衣,萬鋼開始了第一階段的研發。為了迎頭趕上國外同行,他每天都在實驗室。萬鋼和他的團隊僅用一年時間,就試製成功了第一輛燃料電池原型車。事實證明,國外花10年研製出來的第一代產品,萬鋼只用2年多就完成了。2002年5月,一輛四輪驅動燃料電動汽車概念車——“春暉一號”誕生,並在當年11月初舉辦的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廣受好評。2003年起,“超越”系列的燃料電池汽車新品迭出。2006年,萬鋼帶著他的“超越三號”汽車來到了巴黎,參加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汽車大賽。結果,中國汽車在燃料電池組比賽中超過了當時通用、福特、日產等樣車的成績,總成績與奔馳基本持平,而且在氫消耗、低噪音等單項指標中名列第一。之後尤其是就任科技部部長後,萬鋼在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瞭解堪稱頂級專家水平,對每一個方面都有著深刻的認識和判斷。

2005年7月,萬鋼提出,要建一個“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風洞’中巨大的人造風模擬在各種行車環境中遇到的空氣阻力、噪聲、熱力學狀態以及天氣環境如溫度、溼度、太陽輻射等,用以測試樣車的安全性和操縱穩定性,以設計出更加節能、美觀、安全的汽車。同濟大學風洞中心從建設初始就按照世界最先進的指標進行規劃,建成後的風洞中心在噪音控制、地面模擬、空氣動力測量精度、環境模擬等關鍵技術指標上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並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萬鋼說。經過近5年的建設,國內第一個“汽車風洞”——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2009年9月19日在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落成啟用。落成那天,已擔任科技部部長的萬鋼親自駕駛著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車跨越主席臺一側的“時空隧道”,拓開象徵著“汽車風洞”的大門,全場頓時綵帶飄飛、掌聲雷動。很多人不知道風洞建好後,試跑的第一輛車不是汽車,而是國產的高鐵!

“我從德國回國時有兩個夢想,一個是自主研發新能源汽車,一個是自主建造國內首個汽車風洞。這兩個夢想都實現了。”

科教興國 僑海報國

2016年6月2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閉幕,萬鋼當選為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主席。2017年12月5日,中國致公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萬鋼再次當選致公黨中央主席。

作為一名科學家,萬鋼經常鼓勵大學生們投身創造實踐,抓住時代機遇,求是創新,為實現科技強國夢貢獻力量,“激情中國夢,實踐步步行;築夢勤修學,圓夢當篤實”。2018年10月9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成都主會場正式啟動,萬鋼對前來參加雙創活動的年輕人說,雙創是一件重大的事,是值得一直做下去的事。大學是築夢的階段,而雙創則提供了圓夢的平臺,雙創要為大學生打造實現夢想的平臺。就優化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和前瞻佈局萬鋼強調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科技創新的先導。只有重視基礎研究,抓好這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為持續發展增強後勁。

“致公黨作為聯繫海外華人華僑的參政黨,將最大限度地把廣大歸僑、僑眷、留學人員和海外僑胞團結起來,最大限度地把他們促進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萬鋼說,“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把歸僑僑眷、海外僑胞、留學人員團結起來,凝聚他們的愛國心、強國志、報國情來實實在在做些事。努力把僑海的無限智慧和磅礴力量匯聚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最大同心圓的偉大實踐之中。”

万钢 首席科学家的科技强国梦
万钢 首席科学家的科技强国梦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