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海歸推動中國,夢想照耀征程。由人民日報社、中國僑聯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與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聯合主辦的“中國海歸群體與改革開放40年——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5月29日在北京人民日報社成功召開。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領導致辭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吉炳軒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在致辭中談到,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隆重召開,搭建了思想交流的權威平臺,非常有意義。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中國力量,需激發精神信仰的力量。當今世界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形成,這需要我們大公無私、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天下命運相連,凝心聚力奮鬥前行,這是21世紀海歸們應具有的精神信仰和共同使命。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全國政協副主席 萬鋼

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在致辭中表示,在改革開放偉大歷史征程中,中國海歸群體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圍繞著國家創新發展開展了先導性、戰略性和突破性研究。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為海歸群體發揮作用搭建了越來越寬廣的舞臺,海歸群體越來越精彩地展示著自己的人生才華。海歸群體在新時代要充分發揮在推進改革開放中的表率作用;充分發揮在創新創業中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在對外開放中的紐帶作用。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中國僑聯主席 萬立駿

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華僑華人海歸群體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以實際行動有力推動中國與國際接軌,推動科技國際化合作與發展進程,為我國科研實力的提升和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40年來,海外華僑華人與廣大留學人員以自身優勢承擔起中華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在中外交流過程中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為我國提升軟實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當前中國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也進入了新的階段,遍佈世界各地數千萬華僑華人,是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重要資源,也是未來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強大動力和優勢。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嘉賓觀點分享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我國改革開放在過去40年取得的成績是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的奇蹟。海歸群體要抓住這個時代給我們的機遇,承擔我們的責任,立足於中國的土地來進行理論創新。中國的理論創新不僅能夠較好地解釋中國改革開放的成績與經驗,同時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解決發展問題、實現現代化,也具有參考借鑑的價值,這樣的理論創新努力同時也可以提升中國的話語權、軟實力。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朱民: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也進入了新時代,有三個根本性結構性的變化:世界新興經濟和發展中國家GDP整體超過發達國家,世界經濟結構開始變化;西方民粹主義崛起,傳統價值觀發生動搖;中國在東方崛起,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世界上第一大製造業大國及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出口國。這些變化給中國、給世界提供了又一個新的寬廣的舞臺,也為海歸群體們賦予了新的使命。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在我們這個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的國家,在這個還有幾千萬人沒有脫貧的國家,我們這些人有機會受到較好的教育,是一批幸運者,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灑滿了父老鄉親們的汗水,在我們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中,凝結著同胞們的心血,是我們的同胞和我們的父老鄉親培育了我們、成就了我們。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報效祖國。

精神支柱是發展的靈魂,精神力量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年成就了“兩彈一星”偉業的老一輩科學家們,他們共同的精神力量就是:深知中華民族經受的屈辱和災難,一定要改變這個國家的命運,“以民族振興為己任”是這一代人共同的精神支柱。這個精神支柱,使他們克服了種種艱難的困苦,努力實現了國家的目標。

我們國家的發展正從速度型、數量型轉向質量型、效益型。成功地實現這個轉型,必須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擺脫對粗放發展路徑的依賴,這個新動能的核心就是創新驅動。科學精神的靈魂在於創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常常是長期持續努力的結果,需要坐得住冷板凳,需要堅忍不拔的努力,力戒浮誇和驕躁,寧靜是創新環境的必要特徵,寧靜方能致遠。科技史上高水平的創新常常是非功利追求的結果。學風建設、精神建設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文化保障。

IDG全球資本董事長 熊曉鴿: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海歸人員大多都有家國情懷、有創業夢想,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自貿區等國家重大戰略深入推進,相信將會有更多海歸學成歸來,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新一代知識分子,作出新時代國家發展進步應有的貢獻。

2018第四屆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在京舉行

加大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又一次革命,不僅在改變著中國,也在深深地影響著世界。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也是推動可持續發展和開放重要的執行者,在國家堅定推進和深化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和“一帶一路”全球化的實踐中,中國迎來了新的大發展時代和國際化最好契機。

我在十年前就提出了“中國智造慧及世界”的說法,那時候,隨著中國科技人才的豐富和實力不斷提升,中國正在從製造鞋子、拉鍊等小商品的時代,開始向開發世界領先的技術產品、發明高質量的專利,發表頂尖的論文轉變,並開始產生了大量的科技領域的創業者、技術專家和科學家。

深化改革開放正在使得中國成為全球化的領導者。全球化是市場的全球化、技術的全球化,更是人才的全球化。我們不僅要吸引海歸,還要營造吸引外國留學生、全球人才的文化和環境,使中國成為全球人才的集中地和重力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