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頭現巨幅莫言墨寶“拋磚引玉”心態傳承傳統文化

中新社香港11月4日電 (記者 劉辰瑤)初秋的香港,平添一份涼意。繁華的灣仔告士打道上車水馬龍,兩巨幅中國書法赫然出現在祥豐大廈的展板上,似乎與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寫字樓群格格不入,卻又像是契合了文人喜秋的調子,給予香港一股安靜的力量。就這樣,來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和其好友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王振的墨寶,引得不少路人駐足。

香港街头现巨幅莫言墨宝“抛砖引玉”心态传承传统文化

在車水馬龍的香港灣仔告士打道上,祥豐大廈的外牆近日出現兩幅巨型中國書法作品,兩幅作品分別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和其好友舒同文化藝術研究會會長王振的墨寶。作品寬近40米,右側是莫言書寫的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左側是王振書寫的杜甫《春日憶李白》。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寬近40米、並排而立的兩幅字,右側是莫言書寫的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左側是王振書寫的杜甫《春日憶李白》。

王振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香港人很喜歡詩歌,中國唐朝的李白、杜甫不單是被稱為“詩仙”和“詩聖”的個體人物,而且還是文人之間高尚情操和真摯友誼的典範,這種友誼是值得我們去效仿去傳承的。“今天有幸和莫言老師用書法書寫李杜唱和詩的方式表達的就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對人與人之間真摯感情的嚮往!”

香港街头现巨幅莫言墨宝“抛砖引玉”心态传承传统文化

資料圖為莫言和王振(左)。供圖

王振還將莫言對此的釋文發給記者。

“我和王振是老鄉、是戰友、又都是書法愛好者和古典詩詞的吟誦發燒友。王振有童子功,又在舒同先生身邊工作多年;受過耳濡目染,他的書寫水平遠高於我,他能夠吟誦的詩詞也比我多,因之,我們其實是亦師亦友的關係。”莫言在釋文中寫道,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他們在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漫步,看到海灣對面巨大的廣告牌在夜空中放射奪目光輝。“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展示書法作品,豈不是比辦一場書法展效果還要強烈?”

莫言說這是“以拋磚引玉的心態來辦這件事兒”。他認為,用毛筆寫字,是悠久的文化傳統,尤其是在當下的鍵盤時代,用毛筆書寫,本身就是一種傳承文化的行為,“我們的字,不可能讓人人喜歡,但我們出錢買廣告牌展示書法這件事本身,應該是有積極意義的,起碼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引起大家對書法的關注,或可激發更多人的書寫熱情。”

至於書寫的內容,莫言與王振決定寫唐詩,且首推李、杜。“我抄寫的是李白的《魯郡送杜二甫》,王振抄的是杜甫的《春日憶李白》。李白詩中有‘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杜甫詩中有‘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如果我們斗膽也用兩句詩來概括這件事,那就是‘李杜一樽酒,莫王兩塊磚’。這兩塊磚當然是引玉之磚,我們期待著。”莫言釋文中如是寫。

書法愛好者孫先生告訴中新社記者,起初看兩幅作品只覺得蒼勁有力、筆墨橫姿,得知是莫言、王振兩位名家之作感到意外,更未曾想作家莫言的書法也如此蓬勃大氣。

據瞭解,此次分設在灣仔及紅磡海底隧道口的廣告牌將持續十餘日,也將為之後的莫言墨跡書法香港展揭開序曲。(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