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董事長操盤,《中國銀行保險報》怎樣涅槃?

“外行”董事長操盤,《中國銀行保險報》怎樣涅槃?

導 讀

“外行”董事长操盘,《中国银行保险报》怎样涅槃?

近日,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進元接受《傳媒茶話會》專訪。

面對新的挑戰,朱進元從“把握歷史性機遇”“報紙裂變”“打造專業提升計劃”“搭建資信平臺”等方面詳述《中國銀行保險報》發揮好新聞輿論主陣地作用的轉型升級之路。

“這是一個難得的窗口期,也是我們轉型升級最好的機會。”

10月11日,《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號出版發行,其前身是《中國保險報》。

從過去服務於約20萬億資產的單一保險行業,拓展為服務於銀行、保險、信託等總資產達320萬億的金融產業。是挑戰還是機遇?二次創業的他們又該如何涅槃?

近日,《傳媒茶話會》對話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進元。

把握歷史性機遇

“我是個外行。”被問到如何把握住歷史機遇,實現《中國銀行保險報》的轉型升級時,朱進元微笑著謙虛地說道。

當媒體的一把手,朱進元還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今年1月24日,朱進元出任中國保險報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同年7月當選為保險報業董事長)。此前,朱進元曾任原大連保監局局長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按照這個說法,朱進元一定是個內行。

“外行”董事长操盘,《中国银行保险报》怎样涅槃?

《傳媒茶話會》總編輯陳銀峰(右一)與朱進元(左一)對話

在2018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中,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2019年6月5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批覆同意,報紙更名為《中國銀行保險報》;2019年8月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批覆同意,《中國保險報》更名為《中國銀行保險報》。

這意味著,這張報紙從過去服務於約20萬億資產的單一保險行業,拓展為服務於銀行、保險、信託等總資產達320萬億的金融業。

創刊25年來一直深耕於保險行業的這張報紙如何應對新挑戰?

“廣大讀者的需要,對媒體的期望,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朱進元說,“報紙更名是機構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在紙媒整體式微的大趨勢下,《中國銀行保險報》很幸運地迎來了一個逆勢上揚的小機會。關鍵是如何在這個歷史機遇中站穩腳跟,實現傳統媒體向現代媒體的轉型。”

在朱進元看來,這是一個難得的窗口期,也是轉型升級最好的機會。

裂 變

朱進元表示,在資訊氾濫的年代裡,傳遞權威、準確、專業的資訊,是主流媒體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國銀行保險報》將堅持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百姓的工作宗旨。 他詳細闡述了《中國銀行保險報》要完成的裂變:

首先是始終堅持政治家辦報的方針。始終堅持黨管媒體的基本原則。《中國銀行保險報》要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習近平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要在銀行業保險業宣傳好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

“外行”董事长操盘,《中国银行保险报》怎样涅槃?

《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號

其次是權威性。《中國銀行保險報》將致力於構建監管政策的權威發佈平臺,準確解讀監管政策的傳播平臺,用心報道監管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深入宣傳監管系統的先進典型,努力傳播銀行保險監管好聲音。

第三是專業性。將為相關市場主體的市場判斷和決策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專業分析。深入報道銀行、保險、信託等金融領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和典型做法。努力推動行業典型經驗交流和案例解剖,正確引導輿論,和行業加強互動,充分反映行業的發展變化,充分揭示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推動行業規範健康發展。

第四是準確性。在人云亦云和資訊氾濫的年代裡,作為官方媒體的《中國銀行保險報》要挺直腰桿,傳遞準確的消息,讓大家擁有一個信得過的渠道。

第五是群眾性。創造更多的新媒體平臺,和金融消費者、金融投資者加強互動,讓他們瞭解黨和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政策,瞭解行業的發展動態,瞭解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基本常識,懂得學會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專業提升計劃

《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以來嶄新的視覺形象和不斷夯實的內容報道,受到業內外讀者的極大關注

根據改版方案,在內容上,《中國銀行保險報》繼續保持8個版不變,但是以並減專刊、增加專欄的方式以應對更多行業和領域的需求。同時,在報道中增加圖表和數據,更加簡明扼要地傳遞信息,體現財經媒體的特徵和味道。

令各方驚訝的是,從沒辦過報紙的朱進元帶領團隊將內容質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創新的舉措包括外請專家智囊團、內修採編團隊內功等。

一是巧借力,搭建行業智庫。

為提升文章的專業水準,《中國銀行保險報》設立了三個層次的智囊團:首席專家團、學術委員會和行業千人計劃。

首席專家團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領銜擔任主席,囊括了銀行、保險、信託行業最頂級的經濟學家,為《中國銀行保險報》內容生產提供智力支持。目前已在報紙上開設《李揚說宏觀》專欄。

學術委員會由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 、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領銜擔任主任並彙集業界專家共同開展課題研究。

行業千人計劃是從每個專業領域中選出十至二十人的頂尖人才,為《中國銀行保險報》提供專業知識支撐,提升內容專業度。

二是增內力,提升採編團隊專業水平。

一方面,從今年4月份開始,《中國銀行保險報》開始面向社會招聘了近20名具備銀行和信託等行業從業或報道經驗的記者編輯,不斷引進優秀專業人才。

另一方面,朱進元將培訓工作放到重要位置。首要的是政治培訓,從源頭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同時,加強業務培訓。《中國銀行保險報》抓住各行業業務培訓的機會,選拔優秀記者編輯參與培訓,結束培訓後由這些記者編輯再給採編團隊講課。層層傳導,增強培訓效果。

“有的記者在工作中像只花蝴蝶,只懂得吸花粉,不懂如何將花粉釀成蜜。”朱進元一針見血地指出,僅僅滿足於對資訊的掌握,缺乏對市場的認真體會和感悟的記者就是“一把剪刀”,這種現狀必須改變。

朱進元給編輯部立下規定,編輯記者每週必須寫一篇手記、觀察或者評論,寫完後交由專人負責修改。通過這種硬性的舉措,“逼”著記者編輯在工作中多思考、多觀察、多積累專業知識,成為專家型人才。除了對一線記者編輯嚴格要求,朱進元還要求編委多寫評論。

“翅膀必須得經常飛,不飛就軟了。”朱進元說。

同時,朱進元還主動將單位的採編人員送到監管部門工作鍛鍊,一方面可以全面熟悉行業,成為專業領域的專家;另一方面也能更及時準確掌握監管部門重要的政策信息,強化了《中國銀行保險報》政策解讀報道優勢。

“我們通過一些制度性安排,倒逼採編團隊必須提升素質。”朱進元認為,只有採編團隊的綜合素質提升了,報紙內容質量才能提升。

報業不僅是一家媒體,也是一個行業組織

“報業不僅是一家媒體,也是一個行業組織。”這或許和朱進元之前曾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工作的經歷有關,讓他能夠跳出媒體看媒體。

在朱進元看來,《中國銀行保險報》是銀保監會主管的唯一工作日報,是黨領導下的面向監管和行業的喉舌。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行業組織,要充分發揮優勢,當資源整合的操盤手。“我們不是和巨人站在一起,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辦報。”目的是,深耕並吃透行業資源,借勢借力,匯聚和利用好行業優秀人才、優質資源。

一方面,通過研討會交流會、合辦專欄、評獎評優、集中採訪等活動盤活包括媒體資源在內的行業資源,讓行業內資源聚攏在一起,形成一個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這一盤棋就活了,之後才能夠形成螺旋上升的機會,而我們就在螺旋上升的塔尖上。”

另一方面,如何匯聚行業內的新媒體資源一直都是朱進元在思索的問題。在《中國保險報》時期,就已經對行業的新媒體和社會上保險領域的公眾號進行每週排行。現在《中國銀行保險報》每週對銀行、信託、保險機構的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相關數據進行盤點排行。“公開公平公正的評比是我們的指揮棒。”朱進元表示,不論是媒體的新媒體公眾號還是社會上的公眾號,都非常

關注評選。而這能夠有效聚攏資源。有了資源,我們就能夠建成溝通的平臺,就能夠有效整合這些新媒體的影響力資源為我所用、為監管所用。

“我們是中國銀保監會主管的官方媒體。中國銀保監會非常重視和支持《中國銀行保險報》的發展。“我們要努力發揮好新聞輿論主陣地作用,體現應有的價值。由於歷史的原因,監管部門的一些幹部對本報並不十分了解,在與監管的互動中,還需大力宣傳、推介報紙。我們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平臺與監管部門互動好,為他們服務好,爭取更多應有的資源和優勢,將已有的地位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價值和實力。

搭建資信平臺

發行、廣告、品牌活動是傳統媒體經營的支柱。朱進元認為,這幾個支柱不能放棄,但也要尋找新的經營增長點。背靠銀行業、保險業兩大行業,《中國銀行保險報》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哪兒?

“數據!我們要做成銀行業保險業的資信中心,成為各個機構發佈系列指數的平臺,為用戶提供決策依據。”一手掌握行業權威、準確、專業的資訊,一手握著對數據有大量需求的企業,朱進元盤算著如何在資源整合中找到商機。

“用產品思維把數據變成一種產品來賣給用戶,讓資訊好看又好吃。”朱進元坦言,不能照搬彭博社的模式,但銀行、保險、信託行業的公司都依靠數據生存,儘管《中國銀行保險報》做不到把所有的數據都整合起來,但可以抓重點數據突破,在一些特定領域發揮官方媒體特有的長處,為監管和行業服務,這其中的市場是不可估量的。

通過與一些金融科技機構合作提供數據和資訊服務外,朱進元還有更大的謀劃——與國際機構開展合作。“《中國銀行保險報》擁有行業宣傳的話語權,在某種程度上講可以代表行業,因而可以面向國際舞臺整合資源。這樣就把數據和資訊兩條產業線延伸了出來。”

此外,朱進元還計劃在這個平臺上提供行業內最好的金融科技工具,通過有償或無償的方式為銀行業保險業的從業者以及消費者和投資者服務。

“這樣我們就從數據、資訊、工具三個維度搭建起中國銀行業保險業未來服務於市場和客戶的資信平臺”。

朱進元認為,現在即便是自媒體也很難真正形成一個可持續的商業盈利模式,大家都在苦苦探索中。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它可以做得更好,應該衍生出更多的工具和產品給我們的業者和消費者,但實際情況是,更多的只停留於資訊服務。

“沒有把握好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從而實現良好的轉型和升級,這是傳統媒體在用戶對資信需求增加的大環境下活得困難的原因。”朱進元說,用戶的需求增加了,但媒體卻沒有提供增量的服務,這是值得深思的。

在《中國銀行保險報》的產品鏈條上,朱進元還在謀劃系列內刊產品。“雖然內刊是傳統的東西,但它是我們彙集客戶、服務客戶從而帶動主業發展的一個很好的載體。我們即將出版《中國保險家》內刊。”朱進元表示,為這個內刊專門搭建了一個“保博士”專家團隊,通過“保博士”對經典文章或極具代表性文章的點評,為高端讀者提供思想、戰略以及領導力研討等行業前沿信息。未來還將出版關於銀行、信託、營銷方面的內刊。

關於內刊,朱進元還計劃由《中國銀行保險報》牽頭構建一個行業內刊的合作平臺,形成一個聯盟,定期進行內刊的評選和交流,從而達到整合資源的目標。

“更名後3年到5年是《中國銀行保險報》從傳統紙媒轉型升級的最後的窗口期,必須牢牢抓住。作為銀行業保險業傳統媒體,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做資源的整合者、渠道的鏈接者、平臺的搭建者。”

“新形勢下的媒體人在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過程中要有思想家的智慧、士大夫的情懷、苦行僧的堅守和奉法者的自覺。” 在採訪結束的時候,朱進元信心滿滿地說,“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評論

當趨勢下行,有人看到“危”,有人見到“機”。讓人稱道的是,無論更名前還是更名後,中國銀行保險報都是那個危中尋機者。

更名前,此報從經營虧損做到了連續8年贏利。更名後,自稱從未辦過報的新任掌門人卻有“必須牢牢抓住傳統紙媒轉型升級的最後窗口期”的洞見,同樣令人眼前一亮。

《兵法》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步入深水區的融媒競爭,不亞於戰場相博,既要有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又要有鬥罷艱險又出發的本領。

如果說中國銀行保險報正在大力推進的內容大提質計劃是“以正合”的話,那麼將報紙視為“一個行業組織”,儘可能“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地深耕盤活行業資源,借勢借力跳出報紙辦報紙、平面媒體立體化的打法,無疑是眾望所歸的“以奇勝”。

“在當下前所未有的媒體變局之中,沒有不服輸的‘蠻子’精神和以變制變的智慧,一些媒體往往會在患得患失中丟掉自己的機會和陣地”,這是今年年初我們在對話中國保險報的一篇文章中寫下的話。在主力軍轉戰主戰場的當下,我們渴望湧現出更多守正創新的媒體人,更多能擇人而任勢的“善出奇者”!

“外行”董事长操盘,《中国银行保险报》怎样涅槃?

“傳媒茶話會”

中國行業報協會(業務指導部門為中國記協)的官方公眾號。

作為以先選題後溝通的原創文章為最大特色的行業研究

公號,“傳媒茶話會”以傳統主流媒體從業人員為服務對象,圍繞採編、經營、融合、版權保護等議題進行探討,為傳統主流媒體融合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目前,在“傳媒茶話會”的受眾群體中傳統主流媒體中高層領導佔了三分之一。

“外行”董事长操盘,《中国银行保险报》怎样涅槃?

文 劉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