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这是对战国前期强悍的重装步兵魏武卒辉煌战绩的描述。不得不说,这个战绩是相当的吓人,没有吃过一次败仗,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全胜。纵观整个中国历史,这种成绩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

魏武卒的起点

说到魏武卒,就不得不先说一下他的创始人——吴起。吴起可以说是真正的常胜将军,几乎未尝败绩,魏武卒前期神话般的战绩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实现的。他来到魏国的时候,正好碰上了一个正在蒸蒸日上的魏国,于是他也大展身手,创立了武卒制度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根据《汉书·刑法志》中所说,武卒采用这样的选人方式:衣三属之甲,手执十二石力之弩,背负箙矢五十个,带三天口粮,头上戴盔,提戈佩剑,半天内跑一百里(这里的一百里可不是我们现在的里,要多得多)。看看这选拔力度,这能被选上的都是些什么人啊,魏武卒的单兵能力可见一斑。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一旦被选上魏武卒,你将会免除田税和宅税,而且你退役以后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哇,这一下子可不得了,大量的人开始为了当选魏武卒开始努力,魏国的士兵素质也越来越好。

训练魏武卒的时候,吴起也不会顾及什么上级的面子,都是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睡在落叶地上,他就睡在地上;士兵躺着冰上,他也躺在冰上。于是,士兵各个都奋发图强,发了疯似的训练,从而奠定了魏武卒的强大基础。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魏武卒的盛名

真正让魏武卒扬名中原的是阴晋之战。阴晋之战爆发于公元前389年,由于有李悝变法,魏文侯的励精图治,吴起的练兵使得原本处于战国时期中央的魏国迅速强大了起来。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魏文候经过思考,认为秦国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于是在公元前419年,公元前412年,公元前409年等多次发动伐秦战争,均取得了不少战果,而秦国为了夺回失去的领土,决定发动复仇战争,于是阴晋之战爆发了。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秦国国君秦惠公集全国兵力五十万,而当时的河西郡守吴起只有五万的魏武卒镇守。这是一场人数对比悬殊的战争,在冷兵器时代,人数就是战斗力,也就是说这是以一敌十的战斗,十个人每人一拳你都受不了,更何况打赢这十个人。

但是吴起和他的士兵却没有胆怯,反而他的士兵却主动提出了出战的要求。吴起通过魏武侯的同意,又获得了3000骑兵和五百战车,开始反攻。由于吴起的精确指挥,加上魏武卒的单兵能力远远超过了秦国临时组起来的农民军队,于是战场成为了魏武卒来回穿梭来回冲杀的地方。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秦国的士兵完全不是对手,看到对面的士兵不仅装备良好,而且打起来一个比一个狠。自己完全不是对手,于是全面溃败。魏国大胜,魏国的精锐部队魏武卒也就彻底扬名华夏大地。

这场战争也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魏武卒的衰弱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当战力惊人的魏武卒失去了他们的统领吴起后,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记载中,直到庞涓的出现。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相信庞涓大家都熟悉,就是那个心胸狭窄的孙膑师兄。曾经答应过孙膑,让孙膑出山的时候来找他。而孙膑找到庞涓的时候,庞涓惊奇的发现孙膑比他厉害的多,于是决定密谋除掉他。孙膑通过装疯卖傻苟且偷生,最后被齐威王偷偷救出,成为齐国幕后的军师。

尽管庞涓的人品不咋样,但毕竟是师从鬼谷子,能力不及孙膑,收拾收拾当时弱小的赵国还是没问题的。于是魏武卒再次出动,一路高歌猛进,经过大半年的时间,竟然直接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君主感觉派人去其他国家求救,大多数人都拒绝了,毕竟现在魏国势头正猛,又有魏武卒这种精锐兵种,谁想跟他打啊。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然而齐国却同意出兵。孙膑和田忌认为必须救援赵国,不然等到魏国真正消灭了赵国,自己要面对的就是更强实力的魏国了。但孙膑也知道自己齐国没有能跟魏武卒对拼拼赢的兵种,决定改变战术。于是围魏救赵开始了,齐国兵分两路,一路支援赵国,一路偷偷前进,包围魏国都城大梁,同时不断散布消息,说齐国的部队已经包围了大梁。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这下轮到魏国君主慌了,于是赶紧让庞涓回来救援。于是庞涓不得已放弃魏武卒打出来的胜利成果,火速赶回魏国。接着就被早就埋伏在桂陵的孙膑给袭击了,桂陵之战爆发,最后以魏军大败告终,魏武卒元气大伤。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还好魏国底子还有,过了不到两年,魏国使用魏武卒击败齐、宋、卫三国联军,再一次有了称霸的样子。这是商鞅给魏国下套,让魏惠候称王,魏惠王欣喜答应,于是逢泽之会开始。魏国基本上在一些小国奠定了威望。这样使得原本魏国的同盟国韩国慌了,和齐国亲近起来。

魏国由于怨恨韩国没有来参加逢泽之会,于是发动马陵之战。尽管庞涓再一次利用魏武卒的强悍取得了优势,但是孙膑再一次出现了。他采用诱敌深入和减灶骗敌的战术,成功地又一次击败了魏国的十万军队。魏武卒从此一蹶不振,魏国的霸主地位也丧失了。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魏武卒的终点

自马陵之战之后,魏武卒就已经快不行了,到底是退出历史的舞台还是再现辉煌只需要一场战争就可以证明。

于是,战国时期两大兵种开始对抗,秦国的锐士和魏国的魏武卒在伊阙展开大战。

他们因战而生,他们为战而亡,魏国虽已匿迹,武卒仍闪辉煌

可惜的是,秦国这时的统领是白起,而魏国的统领则是公孙喜。虽然这人在垂沙之战中获得了对楚国的胜利,可是跟白起还是差的多,于是白起用秦国锐士以少胜多大胜魏、韩、东周联军。魏武卒最后一次的战斗结束,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总结

魏武卒凭借强大的单兵能力,可以说是战国前期所有国家的噩梦。

然而,再强大的士兵也需要一个能干的统帅,不然也会变成白给,又加上自己的训练成本十分巨大,衰落的魏国已经无法支撑起训练魏武卒的费用。

于是魏武卒在伊阙之战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