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

党项族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很早的时候,它有150多个部落,各自

“逐水草而居”,在水草肥美地区生活,各自独立,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政权。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中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开始向周围地区扩展,活动范围“东距松州、西接叶护,南界春桑,北邻吐谷浑”,即今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处辽阔的山谷草原地带。党项的社会是以部落划分单位的,并按姓氏区分部落。

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

拓跋氏就是后来建立西夏王朝的王族。拓跋部最早出现于历史记载,是在隋文帝开皇5年。拓跋部大首领拓跋宁丛等率领部族到旭州请求归属隋朝,隋朝对拓跋宁丛授以大将军官号。其后,拓跋宁丛等部又一度叛变,进攻会州,被隋兵打败后,又纷纷投降,有的从此定居下来,同隋朝互通朝贡。到了唐朝,唐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开拓与经略十分重视。高祖武德年间曾派河州刺史卢士良安抚党项羌,恩慈与威严并用。太宗贞观3年,党项羌细封部酋长细封步赖率部归附唐朝。唐在细封部的居地设置轨州,授细封步赖刺史。

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

不久,又在归附唐朝的党项部落居住地设立了据、奉、岩、远等4个州。从此归附唐朝的党项部落越来越多,到贞观5年,唐朝开发党项河曲一带,共建60个州,人口达30多万,并以各部酋长分别担任各州刺史。唐中叶,西北边地发生了吐蕃与吐谷浑、党项、回鹘等族联合骚乱事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了防范党项等族受吐蕃煽动,避免酿成更大的边患,建议唐代宗将居住在静边等六府的党项迁移居住;另将居住在宁朔州的吐谷浑迁移到夏州以西,党项族的大迁徙持续了百年之久才逐渐稳定下来。

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从战争和奴役下解脱出来的党项部族,开始定居在经过汉族人民创建了封建文明的土地上,增加了党项族与汉族接触的机会,部落日趋繁荣,人口迅速增长,畜牧业兴旺发达,人们还逐渐学会了农耕生产。这不仅加速了党项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党项族与汉族的融合,也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党项各部在新的环境中蓬勃兴起。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身为唐藩镇的宥州刺史拓跋思恭,集合党项族武装同雁门节度使、沙陀族将领李克用一起,参加了镇压起义军的战斗。

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

唐僖宗以拓跋思恭镇压起义军有“战功”,于同年7月封他为夏州节度使,赐“定难军”称号,晋爵为夏国公,再一次“赐李姓“,表示和唐为一家。从此拓跋思恭统治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五州之地,夏州李氏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割据势力。自唐朝末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以来,历经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拓跋部利用中原多变、群雄争霸的形势,伺机进退,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在这50多年中,党项政权对统治中原的梁、唐、晋、汉、周及北汉等国,名义上是“臣属”关系,实际上完全保持着固有的政治特权与独立地位。

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

后唐末帝清泰二年2月,李彝超去世,他的弟弟李彝殷继任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执掌夏州政权时,赵匡胤发动兵变,即帝位,改国号宋,定都开封,历史上称北宋。北宋王朝厉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策,特别注意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攻灭南唐、吴越等割据势力,至公元979年灭北汉,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割据的局面。

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

李彝殷为了使自己的割据地位不致受到宋朝的威胁,借宋太祖赵匡胤登位之机,派使臣去开封祝贺,竭力讨好宋朝,同时为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的名讳,改名彝殷为彝兴,以博取宋太祖的欢心。宋太祖建隆3年,李彝兴派人将境内所产良马三百匹送给宋朝,支持宋对北汉的作战,宋太祖更加高兴,打问清楚李彝兴的腰围尺寸后,特意为腰腹肥硕的彝兴制作玉带赐给他。李彝兴死时,太祖3日不临朝,以示沉痛的哀悼,并赠彝兴太师、追封为夏王。

魏、晋以后羌族逐渐衰弱,隋末唐初羌族的党项族开始强盛起来

从这时起到太宗太平兴国5年,夏州政权由彝兴儿子李光睿、孙子李继筠相继统治,继续保持同宋的友好关系。宋利用夏州势力牵制北汉,夏州则利用这个时机丰满自己的羽毛。当宋朝完成统一大业,政权已趋稳固的时候,便企图一举铲除党项世代割据的局面。宋太宗这种削除党项族世代割据夏州的措施,对巩固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的统一,虽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策略上的错误,再加上派兵到夏州屠杀了众多的党项部民,激起了党项族的激烈反抗,酝酿着党项贵族和宋朝统治者之间的重大冲突,这场斗争,终于从李继迁开始而日益尖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