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家兒子能組個籃球隊,83歲還得下地幹活,老伴兒上月剛去世


上個月月底,在河南省西部一處丘陵山樑上,見到一位大爺正在背玉米杆。因為沒帶繩子,就在地邊割了兩根嫩樹梢,踩地上擰兩下,捆玉米杆,結果還沒走幾步,樹梢斷了,老人只好停下來重新整理。走上前與大爺攀談,大爺問作者:“你看我有多大年紀?”作者猜七十多,老人笑了,“你說那多來老多呀,我今年都83了……”攝影:王懷卓

大爺姓賈,就住在附近不遠的山溝裡,五個兒子,三個娶媳婦成家的,都搬出去了。有的在城裡買了房子,有的住進了扶貧房,只有他和老四、老五住在老家院子裡。上個月老伴兒因病去世,家裡做飯就成仨男人攪鍋了。耕地並不是賈大爺家的,因為家裡養的有牛,到處幫忙清理地裡的玉米杆,拉回家給牛做冬草儲備。

賈大爺身體還算不錯,最小的兒子卻是個不精明的人,用老人的話說,是個夯貨。裝滿了一車玉米杆,沿著沒有硬化的小路,賈大爺在前面牽牛,兒子在後面駕轅。大爺說:“人家有力氣的能出去打工,咱老了,幹啥幹不動,娃子們也不叫我種地了。我犁地還是牛拉犁,他們直接叫的拖拉機,人家連犁帶種,半天就忙完了,叫我,得一個星期。”


“娃子們咋說呢,都不賴。他娘住院那時候,一晚上都是兄弟倆守著……娃子們多,也就這點好處,咱身上有啥頭疼腦熱了,誰也替不了。老四收養了一個閨女,我想著我活著,還得給他辦個人,哪怕稍微憨傻一點呢,出門了,有人在家看看門。老五不中,老憨,我幫著他養幾年牛,給他攢點錢,將來夠六十歲了,去住敬老院,也好不受症。”老伴兒去世以後,老人看開了很多,侃侃而談,把對孩子們的安排一一告訴作者。

丘陵地帶泥土多,就算鋪設了水泥路面,來來回回的牛、羊,也總把路面弄得到處都是泥。“我最近也沒有去集上,你看看我這倆牛,能值啥價?”“我估計三萬五,你不會賣,要三萬七,販子不想要。”作者隨口說。“哎,看來你是真懂,前兩天來了,說到三萬六,我沒有賣。這倆牛養十年了呀,兩年仨牛娃,沒斷過。我想著這牛年紀也大了,得換換槽,想著先賣個大的,過年了再換倆小的。”

老人養牛,目的是給老五留家產,別的孩子日子都能過,老伴兒走的時候,交代他好好看著老五。大爺告訴作者:有老五的時候,正在生產隊幹活,沒時間帶孩子,老五在冷地上傷著了,別的啥都好,就腦子有點不靈光,老伴兒覺得是自己的責任,愧疚了一輩子,到死也不放心。


賈大爺家的這條衚衕一共五家,最裡邊的一家在鎮裡當幹部,為了避嫌,沒有讓水泥路鋪到自家門口。因為資金有限,水泥路從公路拐到衚衕口,就斷了。每一次下雨,賈大爺都要把泥糊裡的水泥板挖出來,擺放在路邊,踩著水泥板回家,稱之為“泥橋”。“本來咱這兒一下雨就泥,再加上牛踩,稀糊子,俺在這兒住管了,也不覺得啥,你們穿的皮鞋,跟著我走,別踩泥。”

兒子們搬走以後,家裡已經很少有人來了,也許是聊得比較投機,大爺邀請到家裡坐,一直聊到中午。賈大爺原本可以申請扶貧安置房,四個人能分一套100平方的房子,老人擔心的是:住扶貧房,老家房子要拆掉,就沒地方養牛了,老五早晚是要去敬老院的,住了扶貧樓,就不知道還能不能去敬老院了。老四倒是需要一套房子,也不知道具體該咋協調……“管不了了,年輕時候還沒給他們管成啥,到老了,有那心,也沒那能力了……”

“俺有個孫子在上海讀研究生,俺家大學生出了好幾個,這是俺孫子們的獎狀。娃子們也通有意思著呢,獎狀都貼俺這屋裡,這是比呢,哈哈,最早我是一張獎狀獎勵5塊錢,現在獎勵不動了,孫子們也大了,回來都開始給我錢了。”大爺說原來牆上一整面都是獎狀,家裡土房子潮溼,有的掉了,有的破了,就剩下這麼多了。“咱一輩子沒給國家做過啥貢獻,娃子們蒙國家得福,不掏錢住了樓,就看孫子們能不能多讀書,為國家做貢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