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


1906年12月,勃列日涅夫出生於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省卡緬斯科耶。1935年5月5日,勃列日涅夫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冶金學院獲得了熱力工程師的證書。同年勃列日涅夫服兵役,在坦克學校學習後,被派到一所坦克工廠擔任政治委員。1939年成為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黨委書記,主管該市的重要軍事工業。圖為1927年勃列日涅夫與維多利亞·傑妮索娃,兩人於1928年成婚。

1941年衛國戰爭開始後,勃列日涅夫被徵入軍隊,在多支部隊內擔任政治職務。1944年升為少將。1946年退役,二戰期間他在軍中的全部時間是負責政治工作,而沒有參與軍事指揮。

戰後,勃列日涅夫再次成為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第一書記。後來調任摩爾達維亞的黨第一書記。1952年當選蘇共中央書記。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改任蘇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後任蘇共中央第二書記。1956年後,勃列日涅夫進入蘇共中央主席團,1960年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64年10月14日,與柯西金等人發動政變,解除了赫魯曉夫的權力。


1966年4月8日勃列日涅夫改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執政之初他待人溫和,遇事總是與周圍人商量後才決定,並不大權獨攬,與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波德戈爾內、蘇斯洛夫等人一起實現了“列寧之後第一次集體領導”。進入1970年代後期,勃列日涅夫的專權才漸漸浮現。

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外交政策強硬,推行“主權有限論”,聲稱當華沙條約成員國的政權受到威脅時,蘇聯可以進行武力干涉,這就是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義。1968年蘇聯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79年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在任期內,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但到了統治後期,由於超高的軍費開支和失敗的計劃經濟,蘇聯經濟已經停滯。圖為勃列日涅夫與來訪的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

勃列日涅夫與美國總統尼克松。

在勃列日涅夫當政的1970年代,赫魯曉夫時期開始的經濟改革政策大多停頓。在對市場社會主義掀起批判浪潮的情況下,蘇聯的經濟改革從強調改革傳統體制到強調計劃經濟的優越性,由擴大企業自主權到加強對企業的控制。到1983年,蘇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710美元,是美國同時期的三分之一。蘇聯人民的日用品消費和副食等的採購都受到明顯影響,生活質量下降,直接導致此後啟動新的改革措施。

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勃列日涅夫就病魔纏身,經常會有其健康傳言傳出。1982年後,勃列日涅夫便很少再有露面,而就算出現在公共場合,其身旁也總有醫生陪同。1982年11月7日,勃列日涅夫仍出席了紀念十月革命65週年的閱兵儀式。10日,心臟病發作去世,享年75歲。圖為勃列日涅夫與其孫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