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兩地情——益陽對口援建吐魯番五年回眸

吐魯番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東部,這裡,駐守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2師221團。從2014年7月起,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安排,我市全面對口支援該團,益陽援疆由此大幕開啟。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截止2019年9月,共完成援疆項目26個,投入計劃內援建資金5391萬元,計劃外援助資金物資2600多萬元。

五年來,從天山山麓到艾丁湖畔,從團場機關到基層連隊,一項項事關百姓福祉的援疆工程投入使用;一個個職工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問題在援疆援建支持下得到解決;一個個援疆幹部人才與當地幹部群眾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感人故事在天下腳下口口相傳,益陽援疆成為銘刻兵團熱土的大愛名片和滋潤各族群眾的一泓清泉。近日,大益陽客戶端記者專程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採訪,近距離感受天山腳下益陽和吐魯番兩地情深……

天山腳下兩地情

——益陽對口援建吐魯番五年回眸

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夏訓武 通訊員 毛竹

對於益陽援疆工作,221團黨委書記、政委於永飛最為熟悉。他說:“五年援疆工作,湖南省益陽市帶著濃情厚意傾心傾力援建,重視程度、援建力度空前,既從吃、穿、住、行、用各方面給團場職工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的援疆實惠,也從發展規劃、產業投資、智力援助、觀念更新等方面提供了惠及長遠的大力支持,全團上下衷心感謝湖南益陽的無私援助!”

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兵團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陳全國指出,湖南省始終高度重視對口援疆工作,把援疆工作擺在重要位置、納入全局工作,傾力支援吐魯番市和兵團12師221團穩定發展各項事業,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了重要貢獻。兵團黨委書記、政委孫金龍多次表揚感謝湖南益陽的對口援疆工作,對益陽支援幫助對12師221團工作作出批示給予肯定:針對性強、力度大、效果好。

民生援疆:

應需施援,打通“最後一公里”

“要不是黨的援疆政策好,做夢也想不到能住上這麼敞亮舒適的房子。”221團四連職工繆中華入住新家時激動地說。與他家一樣,四連有150戶職工群眾領到了湖南省援建住房的鑰匙,實現了“新房夢”。

艾丁湖是全國最低窪地,湖畔的221團四連營區項目卻是五年援疆的大手筆。2016年下半年起,啟動221團山南片區四連營區建設工程,分3年完成黨群活動中心、高標準獨立住房、以及排水、太陽能供電、道路、路燈、綠化等項目建設。其中,湖南省援建資金3100萬元。2018年底,150套“別墅式”職工住房和黨群活動中心等相繼完工,150戶職工喜領安居富民房鑰匙。這裡,曾是寸草不生的鹽鹼地,如今已是嵌入紮根、兵地協同發展的高標準兵團營區。

水管所危舊住房改造項目,是益陽援建的首個項目,因該所地處天山山麓,自然條件十分惡劣,項目建成後,所有職工均告別危舊房,住上了益陽援建的嶄新住房。10月15日,援疆幹部驅車近50公里,來水管所劉松元家走“親戚”。劉松元指著剛入住的新房子,感動得幾乎落淚,他說,沒有益陽援疆,我做夢都不會想到,能住上這樣漂亮的新房子。

“天然氣就是好,一便宜、二清潔,自從湖南援建開通用上天然氣後,我們做飯方便了。現在,我們住的是援疆房,喝的是益陽人民送的黑茶、改造好的自來水,出門散步有援建的太陽能路燈,回家做飯是援建的天然氣,學生穿是的益陽校服毛衣,生活處處融入了益陽人民的情感。”談起近幾年生活的變化,玉杏苑小區居民趙愛華侃侃而談,不無感激。

221團團長劉松說:“五年來,益陽援疆援建實施20多個項目,不僅計劃內的湖南援建項目大大地改變了團場的基礎設施面貌,計劃外的益陽援建資金更是起到了很好的撬動作用,這些資金都用在解決危房改造、屯兵基地、文化教育設施、路燈亮化、維穩裝備等民生短板問題上。團場各族幹部職工群眾都深切地感受到:黨的援疆政策好、湖南益陽援建好。”

10月16日晚11時,新疆的夜,已深了。但益陽援疆醫生張華、陳伯解卻還在忙碌,他們正帶領幫帶醫生例行查房。援疆醫生羅友民還在細心地給一位少數民族病人做針灸理療。在221團職工醫院,一位正在就診的病友告訴記者,益陽專家就是好,他的血壓總是降不下來,陳醫生開的方子一週就讓血壓平穩了。還有他的頭痛老毛病就是小羅醫生扎針紮好的。一名專家引領一個科室,一個科室服務一方群眾。“在援疆醫生的帶領下,填補了醫院多項技術空白,開設了幾個新科室。沒有益陽無私幫助,就沒有醫院跨越式發展。”221職工醫院院長張建成感慨地說。

記者採訪得知,益陽援疆五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幹部人才,傾心奉獻,用援疆真情串聯起愛的音符。益陽醫療援疆分隊,在221團實現了兒科、內科、檢驗、放射、針灸康復技術的全覆蓋,讓職工群眾享受到內地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赫山區人民政府支援20餘萬元醫療設備,幫助開設了康復理療科。援疆醫療專家工作室成了該院的金字招牌。

“李懿老師每週叫我到他辦公室補習,我的語文成績提高得特別快。夏老師的英語課講得好,我很愛聽。”聽說有益陽來的媒體記者採訪,幾位維吾爾族學生爭先恐後地誇獎起他們的益陽援疆老師來。

“我只有一個請求,想讓援疆老師留下來,各族娃娃特別喜歡益陽來的老師們。”221團學校原校長李玉江對記者說。在援教中,益陽援疆老師全學科覆蓋、包年級“組團式”教育和名師帶徒、名師送課、名校結對,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帶動團場教育明顯提升。2019年,學校中考成績排名全師第二、跨入先進行列。

“去年瞿海書記到我校親切調研,提出要打造兵團12師最好的學校,確定赫山區、桃江縣捐贈100多萬元支持學校湘疆文化長廊和幼兒園建設,目前這些項目都建好了,學校的教育成績也上去了,我們打心眼裡感謝。”學校校長隆金濤說。

五年來,益陽整合各級各部門各方面援建合力,民生援疆突出項目建設為龍頭,醫療援疆、教育援疆為“兩翼”,實施了一批雙創基地、供熱改造、軍墾文化、休閒生態、城鎮基礎設施等民生類項目。團場所需,援疆鼎力。我市堅持從實際出發,用心用情讓當地各族群眾享受到援疆帶來的紅利,助力221團如期脫貧、摘掉了多年的“國家級貧困團場”帽子。

產業援疆:

厚積薄發,項目“密集式”落地

益陽市援疆辦主任鄒大民說:“援建221團,產業是依託、是根本。我們認真落實市委、政府的要求,多批次組織益商企業赴疆考察,促進了產業援疆合作。邀請深圳交通設計院設計《兵團特色小鎮發展規劃》,為團場規劃了產業藍圖。”

談及近幾年援疆,市政府副秘書長、援疆工作領隊、221團黨委副書記副政委田建強說:“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需要精準施策。受援地最缺什麼、最需要什麼,我們就盡力援什麼。本輪援疆,我們不僅爭取後方支持解決了不少民生短板問題,也針對團場產業薄弱的實際,引進了一些實實在在的產業援疆項目落地,以集聚產業、帶動就業、培植稅源,留下了內生造血功能。”

今年8月15日,團部冷庫前,3個連隊葡萄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正指揮著葡萄裝車,數臺冷藏貨櫃車3天后將抵達益陽紅聯市場。一連黨支部書記、富鵬合作社負責人陳文府高興的介紹:“從去年開始,在益陽援疆幫助下推動‘疆品入湘’,把中國無核白葡萄之鄉的產品銷往益陽,讓我們職工打開了銷路、提高了效益。”

益陽援疆工作隊副領隊、副團長毛竹告訴記者:“長期以來,221團的葡萄處於產業鏈的最低端,價格中間商說了算。我們在益陽援疆各方面的關心支持下,做實‘疆品入湘’活動,不單解決了職工的滯銷困難,也讓兵團新經濟組織學會了在市場大潮中游泳。”從2018年開始,221團的葡萄開始有了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包裝、自己的銷售物流渠道。

“現在家門口就能打工、多元增收,一天收入二三百元。這個辣椒曬場真是幫了大忙。”維吾爾族群眾阿依古麗說。10月16日,記者看到,由益陽參與援建的萬畝曬場,位於國道30線以北,距團場大門僅一公里,光照資源充足,適宜辣椒、葡萄等農作物晾曬。每年8月至11月,石河子、沙灣、焉耆等南北疆的辣椒商戶和種植戶,陸續將大批量採摘好的辣椒一車車的運到這裡晾曬。現已成為全疆最大的天然辣椒曬場,並引進投資延長產業鏈。清撿、翻曬、裝袋和裝卸車,需要大量勞動力。據統計,每年有近千名團場職工來在這裡“淘金”,每人日均收入150-300元左右,一個冬天人均收入2萬餘元,年增勞務收入2000多萬元。

2018年5月,市委書記瞿海率黨政代表團赴疆調研援疆工作。他強調,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全心全意做好對口援疆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務實紮實做好對口援疆工作;要學習弘揚兵團精神,用心用情做好對口援疆工作;要加強兩地人文交流合作,鞏固提升用好援疆成果。2018年7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值恆隨湖南省黨政代表團赴疆考察,他與團場領導和援疆骨幹座談時提出,援疆工作就是要往深裡想、往實裡做,以互利共贏理念推進益陽援疆工作。孫金龍政委在會見瞿海書記時,對益陽真援實助的好成效給予充分表揚和感謝。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順應受援地的需求,益陽市援疆工作隊精心指導、協調支持成立了兵團益陽商會,又依託援疆平臺在兵團烏魯木齊工業園建設了湘疆產業園。

“成立商會,讓我們在疆創業的益商人士有了自己的家園,今後,我們要把益陽和新疆兩地的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整合起來,為家鄉也為兵團發展創造出更多財富。”兵團益陽商會會長李浩文在烏魯木齊在建工地高興地說。對於在新疆的發展,他信心滿滿。

據瞭解,目前,萬畝曬場投資開發項目、“疆品入湘”項目、軍墾八大院民俗康養項目、千噸葡萄乾收購項目已經落地,兵團湘疆援疆產業園(一期)項目正在建設,300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冷鏈物流等項目正在前期推進。據兵團商務局局長、援疆辦主任劉軍國介紹:這輪對口援疆中,湖南省益陽市堅持承接中創新、創新中深化、深化中做實,做到真援實助,解決了221團最迫切的產業援疆人才幫帶等突出問題,為援建兵團提供了經驗,更是得到了兵團師團各級的一致讚譽。

交往交融:

民族團結,不斷深化“湘兵緣”

“我的這個湖南親戚,對我很好,農忙時幫我幹活,家裡吃的、小孩讀書用的他都無私資助。我不想辦法脫貧,就對不起他的關心。”說起田建強的幫助,四連困難職工吳紹坤眼裡閃著淚花。對於田建強真心實意的幫扶,作為貧困戶的吳紹坤打心眼裡感激,也給了她自主脫貧的動力。吳紹坤拿出2018年種植西瓜賺的一點錢,又借了2萬元,去年11月底餵養了20頭牛。吳紹坤說,現在市場行情好,20頭牛養壯了出售,算下來每頭可賺三四千元。決勝團場扶貧和脫貧攻堅,益陽兩批所有援疆幹部一直在行動。

“我們學校的學生,包括維吾爾族娃娃,穿的都是益陽企業捐贈的校服、愛心毛衣。”221團學校初中老師宋秀萍告訴記者。為增進民族團結,每年援疆工作隊都要組織民族團結暑期夏令營活動,讓湘兵學子結朋友、兩地各族青少年多交融。

在採訪時,聯繫援疆的工作實踐,田建強深有感慨地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團結是各族群眾的生命線,要把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強民族團結的工程。新一輪援疆中,我們更加註重在爭取人心上下功夫,讓援疆觸角更好地惠及各族群眾,讓各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據統計,益陽兩批援疆隊員全員參與結親,共結對維吾爾族、回族親戚89戶,其中南疆2戶、烏魯木齊28戶、本團38戶、吐魯番21戶。堅持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同致富,認真開展“七個一”活動,開齋節、古爾邦節、重要節點在親戚家,並經常保持下沉入住,資助慰問資金和物資共值17萬多元,結親交融成效明顯。

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指揮長、總領隊、吐魯番市政府副市長林德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黨中央確定的新疆工作總目標,也是這一輪援疆工作的總目標。益陽援疆隊員進疆以來,按照當地黨委和湖南省前指的部署安排,深入團場、烏魯木齊甚至南疆和田,與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常態化‘結親住戶’,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團結,促進了互融。這方面,益陽援疆幹部做得很實、成效很明顯。益陽援疆工作領導站位高、交流互動好、工作抓得實,各方面都有新亮點、新做法、新成績。”

智力援疆:

精準滴灌,幫帶“不走工作隊”

幹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關鍵。益陽援疆五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開展了力度空前的對口援疆工作,為兵團各項事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和強勁動力。從2015年開始,共向221團選派了35名援疆幹部人才,向兵團機關和12師選派了16名幹部掛職,向吐魯番市派出了15名支教老師和11名政法幹警。益陽對口支援兵團工作有高度、有特色、有亮點、有水平,得到了兵團師黨委的高度評價和當地幹部群眾的充分讚譽。2019年3月30日,市委書記瞿海與來益考察的兵團12師政委王炳炬座談。他指出,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益陽將提高站位、不辱使命,完成好黨中央、湖南省委交給益陽的光榮任務,並表示全力支持和幫助兵團選調招引幹部人才。

兵團黨委、兵團副秘書長鬍建新對益陽援疆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益陽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站位開展對口援疆工作,將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幹部人才選派到221團援疆和兵團機關掛職。大家積極履行職責,發揮特長優勢,幹出了優異成績,交出了優秀答卷。

五年來,益陽市兩批援疆工作隊在兩方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加強組織建設,切實提高安邊固疆的實戰能力,不斷深化援疆工作綜合效應。援疆幹部在團場挑大樑、擔重擔,及時填補了人才之缺和改革之需。據不完全統計,僅第二輪援疆幹部在維穩指揮中心值班帶班平均數十上百天。難能可貴的是,三年來,除了春節探親,大家從未休過雙休日、節假日。這也讓援疆幹部豐富了邊疆工作經歷,積累了實戰工作經驗,實現了錘鍊成長、歷練提升,不少同志被兵團和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評為先進個人。

第一批援疆工作隊領隊、市國資委副主任唐文高說,我們是益陽市首批赴兵團開展援疆工作的,入疆後我們堅持把抓工作與“帶徒弟”相結合,處理好“輸血”與“造血”的關係,較好地發揮了傳幫帶和開好局、打基礎的作用。2015年以來,我市前後兩批援疆工作隊,持續深入組織開展了以“帶一群徒弟、認一門親戚、提一些建議、辦一批實事、引一批項目、搭一座橋樑”為主要內容的“六個一”活動,著力爭當政治堅定的明白人、民族團結的壓艙石、維護穩定的排頭兵、加快發展的助推器,把智力援疆做實。

兵團掛職工作隊隊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李曉躍感觸更多:“到兵團機關掛職,就是要幫助兵團承接政的職能,當好先行先試的開路先鋒。值得高興的是,我們的工作和努力,得到了豐厚回報,也得到了兵團主要領導的認可和讚揚。”

“通過到益陽學習,觸動很大,收穫很多。特別是支部‘五化’建設、農村產業發展的經驗很好,我一定把益陽做法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去。”二連黨支部書記遲同亮到益陽學習培訓後,深有體會。五年來,援疆工作隊、掛職工作隊共協調組織兵團機關、221團骨幹赴益陽市交流掛職培訓16批158人次,在益陽舉辦了7期專題培訓班,重點培訓基層黨建、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財政業務。在221團持續開辦“湘疆學堂—益陽援疆夜校、援疆幹部講壇”。援疆隊員“1+X”結對幫帶團場骨幹55名。

兵團12師黨委常委、副政委、組織部長閆衛華說:“新一輪對口援疆以來,湖南省益陽市援疆12師221團各項工作縱深推進、成效顯著。除了進一步加力項目援建、民生援疆外,人才援疆、產業援疆、扶貧援疆、文化援疆等方面全面開花結果,極大地改變了221團的面貌,也全面培養了團場幹部,真正援到了點子上、援到了關鍵處。”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五年來,從硬件到軟件、從輸血到造血、從引智到育人,益陽對口援疆讓221團的產業結構明顯升級、民生福祉顯著改善、發展觀念全面轉變;這裡不僅有數字的累積、民生的感恩,更有力量的凝聚、活力的激發。五年對口援疆,取得了豐碩的物質和精神成果。

行走在天山腳下的兵團駐地,你會不經意地發現許許多多的“益陽元素”:益陽資金援助的職工廣場、益陽企業捐贈的黑茶、安裝的路燈、益陽政府援建的居民小區,還有不時說著益陽話的援疆幹部、專家……

天山脚下两地情——益阳对口援建吐鲁番五年回眸

展開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