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sunny__小点


这里肯定会有人说项羽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因为项羽在分封的时候给自己分了西楚九郡,是所有诸侯王当中地盘最大的,他的地盘全都是战国后期楚国最精华的一部分,其中楚国江陵、吴、彭城这三个最大的城市,项羽就独得其二,即吴、彭城。



所以综上所述,项羽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也就是如此诸侯王才会群起而攻之。

但事实上真是如上所言吗?个人觉得实则不然,项羽的分封其实也是当时最公平的存在。



第一、项羽在分封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周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做法。也就是项羽并没有分封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为王,在他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当中没有一个是项氏一族。

第二、项羽的分封是以军功为依据。我们仔细看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就会发现,诸侯王中除了九江王英布是项羽的嫡系将领外,其余十七路诸侯王全为起义军首领,这些诸侯王在灭秦一战都有相应功劳。



第三、项羽的分封主要是按战国时期的格局来划分地盘的。当时项羽手中唯一被封王的楚将英布他被封在淮南,这是楚国旧地;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原属秦将,所以他们都被分封在三秦故地;魏王豹魏景湣王之子,所以被封在魏国旧地河东。

所以综上所述,其实项羽的分封在当时而言已是十分公平,以军功为依据,“按功分封”这完全合乎情理。项羽在灭秦一战居首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在分封过程占据大头,这无可厚非。


再者他本是楚国贵族之后,占据楚地,理所当然,没什么错的地方,且项羽也并没有趁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的机会将原六国所有的富庶之地都分给自己的嫡系将领,唯一是王的英布地盘还是在原楚地。

同时项羽也并没有一人独占楚地,分封时项羽只是独占东楚、西楚之地,南楚却是分给了三个诸侯王,即九江王、衡山王、临江王。



而对于天下最富庶的关中之地,项羽也并没有让自己的嫡系或者同族去掌控,而是依照约定分封给了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所以从种种迹象可以表面,项羽分封以属公平。

当然项羽的分封也并不是完全的公平,项羽也是有私心在的。比如本来刘邦是应该封“关中王”的,可是项羽最终却只是封他“汉王”,且还将他的封地封在较为偏远的汉中地区,同时还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包围着刘邦,让他不能出关。



但是说实在的这么做也实属正常,对自己有威胁的人自然就要加以防范,总不能让他壮大,然后来搬倒自己吧。而且项羽也并没有多亏待刘邦,他自然让他做王,也依然给他封地,汉中虽比关中穷了点,但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也算是富庶之地,项羽也算是厚待刘邦了。

那么这里就很多人不明白,为何项羽分封天下时已是当时最为公平的存在,为何诸侯王还会相继反叛,并对项羽群起而攻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利益”二字。

可以说无论项羽如何的分封,总有人会觉得不满意,总有人认为自己吃亏了,也总有人认为自己才应该得到最富庶的地盘。

首先最先反叛项羽的就是那些没有被分为王的将领,如田荣、陈余、彭越之流,他们自认为自己功劳卓著,理应封王,可是最后却发现项羽并没有封他为王,自然就会反叛。



如田荣,他本是齐王田氏宗族。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就与其兄田儋在齐地响应起义,并恢复齐国藩,田儋为王,他为相国。之后田儋被章邯所杀,田荣在随后并拥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他自立为丞相,当然实际上此时齐国已为田荣所掌控。

项羽分封诸侯王的时候,田荣自认为自己这般实力,项羽定会拉拢他,让他做齐王,可是没曾想最后确是曾经的手下田都坐了齐王,他自己什么都没得到,连王的封号都没有,这下就惹恼了他。于是在前206年,田荣就派兵攻打田都,将他赶出齐地后就自立为齐王,之后就反叛项羽。



其实田荣不能被封王,项羽是有充足的理由的。从反秦起义开始,田荣就一直在齐地割据自守,从来不出齐地与秦作战,如项梁曾让他向西一起夹击秦军,他就是不出兵,再如项羽也曾几次让他北上救赵,他依然还是不出兵,之后反秦联军入关作战时,田荣也依然没有跟随入关。可以说田荣在灭秦一战毫无功绩,他一直在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未参与过与秦的作战,你说就这样的田荣何德何能能够被封王?

其次反叛的就是那些被封王,但却不满意自己的封地的那些诸侯王,如燕王韩广、殷王司马卬等,其中最不满意自己封地的就是刘邦。



当时刘邦自认为自己的功劳是仅次于项羽的,他也是第一个率先入关的起义军首领,本来按照楚怀王的意思是“先入关中者为王”,可是项羽非当没有封他为关中王,还把他封到偏远的汉中去,让他做汉王,这就让刘邦受不了了。

凭什么你项羽能做西楚霸王,我刘邦却只能做汉王,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于是乎,刘邦后来的反叛也就理所当然了,毕竟刘邦的雄心可不是做王,而是天下之主,他的反叛是迟早的事情。



就这样,项羽分封诸侯不到4年的时间,随着诸侯王相继反叛,前202年,项羽自刎于乌江。

其实项羽本可避免这样的结局,如果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他能够注意到以下的几点问题,也许就能避免乌江自刎这样的惨剧。

一、项羽在分封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放弃了关中的控制权。虽然关中之富十倍于天下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夸张,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战乱不断,相对稳定的关中地区经过秦人数百年的经营,其实力显然是跃居于其他地方之上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关中地区,项羽居然主动放弃,当时哪怕他自己不愿意去,让自己的嫡系将领,如英布去,这样也可以,可是项羽却什么都没做,而是实实在在的将它放弃了,这就等于是给了他人可趁之机,一旦让对项羽有异心的人掌控住关中,他就完全可以凭借着关中之富去与项羽争斗,而事实上之后的刘邦正是借助着关中富饶资源,最终击溃了项羽。



二、项羽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将彭城作为都城。首先彭城是一个四战之地,其交通虽然四通八达,十分利于四面出击,但却也是个难以防守之地,很容易成为交战的中心,可以说十分不利于项羽对于封国的统治。其次彭城距离关中地区真的是太远了,一旦关中这等天下最富庶的地区有变,项羽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而一旦关中被占领的时间过长,等项羽率军前来时,关中早已是他人的囊中之物。再是彭城非天下中心,它根本不利于项羽去管控天下,一旦诸侯王有变,项羽很容易鞭长莫及。



三、项羽分封时候过度依赖秦三降将去钳制刘邦。说实在的项羽虽把刘邦作为最大的敌人,但却有些小瞧了刘邦,他妄图依靠秦三降将在关中盯着刘邦,这完全就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首先,关中地区的百姓本就仇恨这三位降将,更是仇恨坑杀了二十余万秦卒的项羽,而反观刘邦,关中秦人对这位入关奉行“约法三章”的刘邦可是十分的有好感,所以试想他们怎么可能会帮助项羽他们去对付刘邦呢?因此当时刘邦一反叛,秦三降将立刻就在短时间内就被击败,而这其中少不了那些秦人的帮助。



当然不管我们当代人如何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分封最终的结局就是,十八路诸侯王近乎一半诸侯反叛,剩下诸侯悉数被灭,最后项羽也自刎于乌江,随后汉王刘邦建立了国祚四百余年的大汉。


澳古说历史


项羽分封天下,指的是秦朝灭亡之后,由项羽主持的分封十八路诸侯。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威震天下的项羽在进入关中之后,就自封西楚霸王,然后就按自己的标准将天下分封给了十八路诸侯。自己则回到故乡,建都彭城。作为一个近乎于统一天下的人能够如此“慷慨”的与人分享天下,但却依旧惹的群雄并起,反抗不断,其原因究竟为何呢?

项羽的分封

项羽分封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6年,当时他率领诸侯联军数十万进入咸阳,杀死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随后开始与诸侯、部将和降将们分享胜利果实。他的分封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 楚王熊心:这个项羽名义上的老大,作为灭秦主力楚国的君王,也是项羽叔侄名义上的主公。本来分封应该由他来安排,但是他根本无力控制已经威震天下的项羽。项羽遥尊他为“义帝”,然后将他安排到了当时还可以算蛮荒之地的湖南郴县。

  • 西楚霸王项羽:搞定了自己头上的熊心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将自己的家乡徐州一带分封给了自己。

  • 汉王刘邦:作为楚国派出攻秦的另一支主力部队的领袖,也是与项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对手,项羽没有遵守楚王熊心当初的安排。也即先入关中者王之的命令。转而让刘邦到汉中一带受封汉王,让自己的对手到了另一个偏僻之地。

  • 旧六国诸侯:这些旧六国诸侯中多数在反秦起义中就复国称王,也有的是追随项羽和刘邦参与灭秦立功受封复国。如项羽分封前的赵王赵歇,燕王韩广,齐王田市,魏王魏豹等等。

  • 项羽的部将兼盟友:这些人是与项羽在反秦起义尤其是巨鹿之战中并肩作战的部将,如项羽麾下的名将英布,如受诸侯国国君派遣到巨鹿救援随后跟随项羽入关的燕将臧荼等。

  • 秦朝降将:这些就是巨鹿之战后率领剩余秦军主力投降项羽的章邯、司马欣等人。

从上述分类来看,项羽的确做到了“公平”,几乎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既有原来身居高位的旧诸侯,也有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将和盟友,甚至连自己的对手刘邦也有一份。看起来似乎大家都应该满意了吧。但是事实上项羽的分封从一开始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项羽分封中的“原则错误”

项羽的分封看似公平,实则有许多原则性的错误,因此从一开始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甚至项羽自己就带头破坏了自己分封。可以说项羽的分封几乎没有完整的实行过一天。

  • 把政治分封当成了战场论功:仔细分析项羽的分封,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跟随他参加巨鹿之战和之后的灭秦之战的人大都获得了较好的封赏或者封地。而那些派兵支持,但没有亲临战场的六国旧诸侯均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有的还吃了亏。例如:巨鹿之战时,燕国将领臧荼受当时的燕王韩广的命令率军支援被困巨鹿的赵国君臣。在战后的分封中,臧荼因为巨鹿之战和随同项羽入关的功劳,被项羽封为燕王,而原来臧荼的国君燕王韩广却被赶到辽东去做辽东王。这种打破政治常规的分封方式是显然不可取的,同时也为后来韩广与臧荼的兵戎相见埋下了祸根。

  • 不顾实际的分封: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虽然威震天下,可以说他的霸王之名是实至名归的,但是他的“霸”仅仅是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霸主或者盟主,并非后世帝王具备真正统一天下的实力。当时各地存在的势力并没有经过战争的整合,这些地方势力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必然会拼死一博以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项羽对赵国和齐国的分封,齐国因为与项羽叔侄有个人恩怨,项羽带有个人偏见姑且不论。赵国作为巨鹿之战的主角之一,赵国君臣都可以算反秦有功。项羽却在战后分封的时候,将原来的赵王改封为代王,而赵国丞相张耳摇身一变成为了常山王,而另一个在赵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陈余却没有被封王。这种不顾实际甚至是人为制造矛盾的分封又导致赵国在战后乱成一团。本来因为巨鹿之战将坚定的支持项羽的赵国被他自己弄得成了对手。

项羽的分封并没有从政治大局的角度去考量,他的分封最大原则是谁跟着自己在战场上立过战功就把谁封到好地方。正如陈余派人游说齐王田荣的时候说的:“项羽做为天下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这种仅凭个人好恶决定的分封必然会引发不满,也导致项羽分封之后天下并没有得到稳定,反而转瞬间就引发反抗,北方的诸侯几乎都陷入了战争,项羽也在为了平定这些反抗和维护自己的分封决策中疲于奔命。

瞬间瓦解的分封

因为项羽的分封没有从政治大局去考量,结果导致他的分封方案迅速瓦解,各地方势力陷入新一轮的斗争。

  • 首先破坏分封的是项羽自己:在分封之后不久,项羽就做了两件破坏自己分封的事情,一是不让韩王韩成回国,在项羽的分封方案中把韩成继续封为韩王,但是却因为韩成与刘邦的关系,始终不让韩成回国,而是把他带到自己的都城彭城软禁,随后降封为候,后来干脆一杀了之。这就使得项羽失去韩国的民心,尤其是使张良彻底投入刘邦阵营。二是被他尊为义帝的熊心,本就被他迁往偏僻的郴县,可项羽仍不满意,命人在路途中暗杀了熊心,使项羽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此事后来也成为刘邦号召群雄反击项羽的一个借口。

  • 齐国之乱导致项羽分身乏术:因为齐国的实际领袖田荣当年不肯救援项羽的叔父项梁,因此项羽与田荣之间结下了仇怨,在战后分封的时候,项羽不顾田荣在齐国的势力,直接将原来的齐王也就是田荣的侄子田市改封为胶东王,将跟随自己作战有功的齐国将领田都和田安分别封为齐王和济北王。田荣一看不仅自己和哥哥田儋打下的地盘被项羽一分为三,他田荣本人还没有被封王,因此田荣首先在齐国反抗项羽的分封,并且很快击败了项羽分封的田都和田安。项羽一看自己的分封决策被人挑战,于是开始与齐国作战,这一打就让项羽陷入了泥潭难以分身,最终让刘邦占了便宜。

  • 赵国与燕国的战乱让北方局势更加混乱:因为项羽的分封不公,导致各地方势力内部矛盾激化,赵国的大将陈余因为自己没有被封王非常不满,于是联系同样不满项羽分封的田荣,向其借兵之后攻击被封为常山王的张耳,于是赵国陷入内战。同样旧燕王韩广不满自己的燕王之位和好地盘被封给了自己原来的臣子臧荼,双方矛盾激化最终爆发战争。

  • 刘邦的渔翁得利:眼看项羽被困齐国无暇分身,躲在汉中的刘邦终于出手,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袭关中,瞬间将项羽分封在关中的三名秦国降将击败,刘邦重新占据战略要地关中。随后刘邦一路东进,将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昂和河南王申阳逼降。甚至大军一路攻入项羽的首都彭城时,项羽仍被困在齐国无法脱身。

从项羽分封,到刘邦攻陷彭城,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就被消灭的七七八八。其中关中三王除了章邯困守孤城,另外两个已经投降,山西河南一带的三个王全部投降刘邦。赵国的常山王张耳被陈余赶跑,陈余拥立赵歇重新成为赵王使得赵国成为了项羽的敌人,齐国本就与项羽作战,一时间北方除了鞭长莫及的臧荼全部成为了项羽的敌人。而南方诸侯始终保持中立,连英布都转而开始背叛项羽。由此可见项羽的这种看似公平的分封其实恰恰因为不公导致完全失败。


围炉品茗人


前言: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咸阳,不久之后,项羽也进入了咸阳,开始了分封十八路诸侯。 对于各路将领,项羽是非常大方,能封王的全部封了王,而自己也封了一个西楚霸王。 可以说,项羽这种封王比刘邦要公平很多,当年,刘邦称王后,只封了同性诸王。


那为何项羽比较公平的做法,却引起了很大不满呢? 原因如下:

一:师出无名 项羽虽然在当时是势力最大的,但是却不服众。 项羽巨鹿一战,打败秦军主力,虽然功不可末,但是却被刘邦抢先进入了咸阳。按照楚怀王的意思“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得天下”。虽然,后来,项羽逼迫刘邦把咸阳让给了他,但是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在诸侯眼里,你项羽就是一个力量大点的土包子,哪来的资格分封诸侯呢?


二:分封不均 项羽分封诸侯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其中田荣,彭越,陈余三人最不满意。 田荣本来是起义军的老领导,和项梁是一起的,结果,分封诸侯时,田都被封为了齐王,天荣则是什么都没有封。 还有就是彭越,当时,彭越,赵揭,张耳一同起义,结果,最后封候时,赵歇封了代王,张耳封了常山王,彭越什么都没有。


正是,这样的矛盾,以及分封不均,使得很多人反对项羽。 项羽分封诸侯,是比较公平的,而为何有人反对,则是因为项羽名不正以及言不顺。如果,项羽名正言顺,反对的人,肯定会减少很多的。


唯恋无名


公元前206年,项羽大军进入咸阳,杀秦王子婴,在咸阳屠城,火烧秦王宫,收集金银美女准备回江东。

有人劝项羽定都关中,项羽不但不听,反而把这个提出金玉良言的人杀了。

项羽在返回江东之前,进行了分封诸侯。

其实项羽分封诸侯不存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项羽集团的实力当时在全国群雄中一枝独秀,威风八面,又杀了秦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秦王子婴,可以说项羽已经掌握了生杀大权。

项羽的致命失误不是不公平,而是太公平了,项羽当时在诸侯中威望最高,项羽完全可以为所欲为,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因此项羽当时最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自称皇帝或者暗示绝大多数实力很弱的诸侯拥戴自己为皇帝。

这样全国都是属于项羽的楚朝,项羽就是楚朝的开国皇帝,然后随便把诸侯分成一个个小国,而这些小国的国土加起来都不如项羽的楚朝的直接控制区大,如果哪个诸侯比如刘邦不服气,作为楚朝皇帝的项羽可以依仗强大的军事优势,统帅其他诸侯把造反的诸侯消灭。

而项羽范增为首的项羽集团很傻很天真,他们尊没有一兵一卒的傀儡楚怀王为义帝,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项羽的实力明明可以做皇帝,偏偏要做权臣,把自己与刘邦等其他诸侯放在平起平坐的诸侯地位。

至于分封诸侯,项羽更是严重失误,如果项羽自称皇帝,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楚朝的国土一家独大,其他十八路诸侯(加上楚怀王)意思一下就行了。

有人说项羽分封对刘邦不公平,其实项羽是对刘邦太好太公平的,项羽如果在关中称帝,完全可以把刘邦的汉国封在汉中,不给刘邦庞大的四川之地,把刘邦放在眼皮底下,稍有反抗立即消灭。

项羽的致命弱点就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没有继承秦朝当楚朝皇帝的雄心壮志,只满足当一个名不正言不顺而且随时可以被取代的所谓诸侯霸主。

项羽不做皇帝做西楚霸王是自降身份的愚蠢做法,是作茧自缚,把自己放在众矢之的的不利地位,最终因为杀害义帝被刘邦带领其他诸侯群起而攻之。

综上所述,项羽分封诸侯不是不公平,而是太公平,他把自己放在与其他诸侯平等地位,如果项羽依靠一枝独秀的军事实力让诸侯拥戴自己为楚朝皇帝,那就不存在楚汉战争,而是楚朝平定汉国叛乱的战争,结果也许会完全不同。

项羽性格上有严重缺陷,比如因为过于思念家乡而放弃关中,其实即使项羽自己思念家乡,可以回家乡旅游一下,而派大将比如钟离眜等镇守关中。

而刘邦在家乡也是在项羽集团的中心徐州,但刘邦建立的西汉就以关中为根据地而一统天下。历朝历代的大一统王朝一般都是以最重要的城市为都城,比如清朝刚刚入关就以明朝的都城北京为都城,而项羽对家乡念念不忘的小家子气,注定项羽很难成为一统天下的开国皇帝。



人世间哪有什么公平?谁的实力强谁就是公平。项羽的实力当时一枝独秀,完全可以更加厚黑一些,直接称帝,甚至可以在分封大会上把十八路诸侯全部抓起来,哪个不服立即处死,那样项羽成为楚朝开国皇帝水到渠成。

厚德载物49847


认为项籍不分封就能当皇帝——绝对是对时代的重大误解!

项籍分封前的天下局势其实很简单,就是恢复到战国末期的局势,而战国末期是纵横家驰骋的时代,一个强国可以打败两三个弱国,但面对三个以上的弱国,或者一个强国+若干国,再强的国家都无能为力了。

一个国家a要变得更强大,最好的方法就是吞并邻国b,而邻国的邻国cde为了避免a越来越强大,必须阻止a吞并b,而这么多国家干涉,a几乎无法吞并任何国家。

而破解之道在于分化瓦解对手,造成短时间的绝对优势,也就是说拉一批打一批。

任何国家都无法在当时得罪所有其他国家,项籍也不行。

当时天下6国都复国了,你说要郡县制要当皇帝,可能吗?

别说以楚国为根据地灭六国非常难,项籍连楚国都尚未统一,何谈统一天下?

甚至于项籍连独立势力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军事长官而已,缺少地盘和文官系统。

所以分封对项籍来说其实是必要的、紧迫的。而且分封不是随意的,基本上项籍的做法就是把原七国的将相封为新王,瓜分旧王的领土,这样原七国新王旧王自己就打起来了,就没空管项籍了,这样项籍才谋得一块容身之地——西楚国,这才成为一股独立势力。

事实上项籍连三齐都搞不定,妄谈统一天下实在滑天下之大稽。

很多人把项籍当成旧贵族的代表,其实恰恰相反,项籍家族只是世代为将而已,没有任何证据表面他是贵族,并且项籍分封基本上是把旧六国王族贬到穷乡僻壤,类似于把广东王贬到非珠去,把新人立为广东(珠三角)王,这哪里是贵族,分明是草根这一边的。

下克上和反传统本来就不是贵族应有的姿态,而项籍本人绝对是有想过统一天下的,并非某些人幻想的只想恢复战国局势。

除了下克上这一表现外,项籍还把魏国的一部分和韩国(韩成被封为韩王,却没有就藩,当时韩国其实就是项籍在统治)的全部置于自己统治之下,而魏韩都是天下之中的封国,这样反传统的布局显示了项籍吞并天下的野心。

项籍寄以希望把列国碎片化,把己国最大化(西楚=楚国1/4+魏国1/2+韩国),逐一击破统一天下,然而在第一步就卡壳。

非项籍不想统一天下,实则是不能,做不到,能力不足!


长岛男爵


不管怎么分,都不可能让人满意,平均分,有实力的反对,按实力分,一个是实力弱的觉得不公平,一个是实力强的还不知足,认为自己凭实力应该再多一点。刘邦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封关中王,可真封给他怕也不知足,还可能出去争天下,封给三个降将看他。其他陈余张耳不和,封谁另一个都会反对,被封的可能不闹,没封的就闹。分封制经过秦国灭国后已经人心乱了,谁都想着封王,不象六国时代,大家都不想着王这事,都不安于自己的地位,大量的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封王,就要天下大乱。周以前大家都是认为几辈祖上积德才能称王,到这时变成只要有能力就要称王。封王越多越引发人的野心,让更多的人想称王,只要让多数人断了想头才能天下太平。太平天国时把这事搞到极至了,封了2000多个王,候都没人要了,贬值严重。其实想太平,封王这事就真不能公平,只能凭强权立个规矩,只有六国后人才能封王,减少有这想法的人,但就算是这样,六国的后人还会互相打争正位,不过参与的人能少一点。王候将相天生的有利于天下太平,说出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的目的就是在制造天下大乱,只有多数人认命才能天下太平。


海中岩haha


人总是贪心的,诸侯贵族也是如此。虽然项羽已经根据秦灭六国前的状态以及各诸侯在反秦过程中的贡献重新分封了天下,已经足够公平。但是人心犹如无底洞,难以满足。那么接下来让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诸侯还要反对项羽的原因吧:

【背景】



项羽率领起义军攻破了秦朝的都城,进入关中地区之后,假借楚怀王的命令,将那些在反秦过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功臣将领分封土地。全天下在项羽的计划被分为了18份,一共设立了18位诸侯王。



但是在分封天下不久后,那些诸侯王对项羽专权表示不满,并且不断起兵反对项羽。整个天下在被分为18份之后,天下乱成了一锅粥,叛乱活动此起彼伏。项羽和他的军队疲于奔命,不断对叛乱的诸侯王进行镇压。

【诸侯王为何非得反项羽不可?】

原因一:单纯的对项羽不满



在秦朝末年的战争中,项羽作为联军的先锋带领着他的部队打下了不少硬仗。如果不是项羽和他的军队,秦朝是否会灭亡还未可知。但是在这个漫长艰苦的过程中,那些诸侯王也发挥了不少作用,加速了秦王朝灭亡的速度。

于是在那些诸侯王的心中,他们未免对项羽的颐气指使表示抗拒。并且项羽之前只是楚军中的先锋,地位并不是很高。而且项羽还逼迫楚王下台,令各路诸侯感到不满。

原因二:诸侯对权力、地位的贪欲



秦朝结束了六国纷争的局面,统一了整个天下,原来秦国的国君成为了天下的共主。秦王嬴政更是直接称自己为始皇帝,受到全天下的供奉,享受着天下最大的权力,拥有整个天下的土地。秦始皇是当时以及之前所有时代内权力最大的一位君王。



而秦朝对天下的统一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每一个人嘴上虽然说着要光复六国,但是实际上自己又想成为下一个皇帝,享受着无上的荣光。项羽分封的那18位诸侯王大部分心中都有着这样的想法,有着对权力的欲望。而这些诸侯王手中又聚集着大量的军队,真好可以用来反对项羽,建立自己的王朝。



【结尾语】


那些诸侯王享受着来自项羽的馈赠,却做着自己夺取天下的美梦。再加上项羽那种孤傲的性格,对权力非常的敏感,无法满足那些诸侯的要求。于是18路诸侯不断起兵造反,而项羽也在一次次镇压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握。汉王刘邦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项羽真的有分封诸侯的“名义”吗?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都是在天下共主楚怀王熊心的名义下自封的,然后才能越过楚怀王熊心分封了18路诸侯王。

最关键的是,项羽竟然分封完诸侯以后,就将楚怀王熊心杀害了,还是明目张胆的派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一起杀害的。

好嘛,前脚刚用天下共主的名义分封诸侯王,后脚就打自己的脸,推翻自己的根基,简直是作死呀。

项羽真的有分封天下诸侯的权力吗?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拥护楚怀王熊心为共主反秦,有过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结果大家都知道,是刘邦先攻进了咸阳,这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楚汉争霸。

如果真的要按照约定的话,此时分封天下的人应该是汉高祖刘邦,而不是西楚霸王项羽。

所以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名不正、言不顺”,全靠拳头大,就更谈不上什么公平了。

项羽分封天下诸侯真的公平吗?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虽然被破坏的七零八落,但是“入关”成为了项羽的一个封王的标准。

所以很多秦末起义军首领,如齐相田荣、赵将陈馀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手里面有强大的军队,但是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封地,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成为反对项羽的急先锋。

于是天下大乱,从而使刘邦有了暗度陈仓的机会。

项羽首先是霸占了楚怀王熊心的名义,分封诸侯;其次,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诸侯国,分赃不均;最后,项羽还派人杀害了楚怀王熊心,推翻了自己的“根基”。

所以,项羽得到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早已注定。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肯定是不公平哟,项羽以势压人,以强凌弱,差点杀了刘邦。义帝有言在先,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刘邦采用怀柔之计,势如破竹,先入咸阳。项羽运气差一些,碰上了硬槎子,打的很苦,加之项羽一味蛮干,坑杀降军二十万,无形中加大了自己的阻力。俗话说,愿赌服揄。项羽开始耍赖,先设鸿门晏,企图加害刘邦,心里毕竟虚,还是放走了刘邦。封王时,刘邦封汉中王,把关中封给了秦的降将章邯,如果你是刘邦,心里不窝火吗?当时的汉中乃不毛之地,十分落后。项羽又害死义帝,自封西楚霸王,权力相当于秦皇,无名有实。在推翻秦皇朝的斗争中,项羽功劳最大,其次是刘邦,其他诸侯王都在抢地盘。很明显,项羽对刘邦不公,刘邦开战,是项羽挑起来的。


朵朵佬爷


公园前206年,项羽以西楚霸王的身份将全国划成十八个区域,分封给各路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

这十八个王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这十八路诸侯都被分到那些地方呢?

1、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管辖梁,楚之地最富庶的九个郡,建都彭城,古有三楚,即江陵为南楚,吴越为东楚,彭城为西楚,因为定都彭城,所以项羽叫做西楚霸王。

2、刘邦被封为汉王,辖巴、蜀、汉中三郡,管四十一县,建都于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3、章邯,弃暗投明,灭秦有功,封为雍王,建都于废丘(今陕西兴平),管上秦三十八具,辖咸阳以西的地区,大致包括秦的内史西部、陇西郡和北地郡。

4、秦将司马欣,多年前曾对项梁有恩,封为塞王,建都于栎阳(今陕西临潼),管下秦一十八具,辖咸阳以东的地区,大致拥有秦的内史东部。


5、秦将董翳,劝章邯投降有功,封为翟王,建都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管中秦三十具,辖有秦的上郡。

6、英布,项羽大将,战功赫赫,封为九江王,建都于六县(今安徽六安),统治楚国南部的九江郡四十五县。




7、楚将吴芮,英布的岳父,率领百越各部落协同诸侯作战,又从入关,颇有战功,封为衡山王,建都于邾县(今湖北黄冈北),大致领有楚国南部的衡山郡地区。

8、共敖,率军击南郡有功,封为临江王,建都于江陵(今湖北黄冈),大致统治楚国南部的南郡等地。

9、魏王魏豹改封为西魏王,建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管辖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10、赵将司马邛,平定河内有功,封为殷王,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管辖黄河北部的河内郡三十二县。

11、赵将申阳,本为赵相张耳的心腹大将,因平定河南有功,封为河南王,建都于洛阳,领有三川郡二十县。

12、赵王歇,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但因为他是赵国王室之后,故将其迁徙于代地,仍号为赵王,统治赵国的北部地区(代郡、雁门郡、云中郡)。



13、 赵相张耳,声望高且富于智谋,又随项羽入关,提供不少佳策,故封为常山王,襄国(今河北邢台),作为常山国的首都,统治赵国的东部地区(邯郸郡、巨鹿郡、恒山郡)。


14、韩王成,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仍称韩王,但不能去到他的封地颍川郡去,实际上项羽变相吞并了韩国。

15、 燕将臧荼,随从楚军解除巨鹿之围,功劳颇大,封为燕王,建都于蓟(今北京),统治原燕国的西部地区(渔阳郡、上谷郡、广阳郡)。


16、原燕王韩广,没有随项羽入关,功劳算小,故将其迁徙于辽东,改称辽东王,建都于无终(今天津蓟县),统治原燕国的东部地区(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但韩广不愿东迁就国,臧荼只好把他给杀了,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17、齐将田都,当年主动叛齐救赵,随同联军入关,功劳颇大,封为齐王,建都于临淄,统治齐国的中部地区(临淄郡和琅玡郡)。

18、齐将田安,齐国王族嫡系后人,巨鹿之战前攻击济北数城,引军投降项羽,故封为济北王,建都于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统治原齐国的北部地区(济北郡)。

19、齐王田市,封胶东王,以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为首都,统治齐国的东部地区(胶东郡)。


打败秦国后,分封地相对公平,为什么短短两年之后,全国各路诸侯还有反对项羽呢?

1、人性的贪婪,

在打败秦国前,秦国军事力量比较庞大,项羽兵多将广,作战勇猛,所以大家可以团结在他身边,但当秦国被消灭后,内部的利益纠缠以及私人恩怨就会不失时机的浮上水面,大家一致对外的目标没了,转变成彼此内部矛盾,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人性都是贪婪的,你把天下这一块蛋糕切成19份,你给的再多,也只是19分之一,项羽即便做的再公平,也不能平息其他人的欲望,在那个私利膨胀的乱世,诸侯们的野心是无穷的,跟这些手握重兵的军阀与地方豪强们讲公平,无异对牛弹琴。


2、分封后各地新旧集团的矛盾

齐地矛盾:前齐王田市徙为胶东王,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而齐地的实权人物田荣,不肯将兵从楚击秦,而没有受封。故而,引起了齐地田荣的不满与反叛,田荣先击败了齐王田都,又追杀了不肯听命的胶东王田市,然后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之地。

赵地矛盾:故赵王歇徙为代王,而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赵地),在赵地颇有影响力的陈馀,只封三县让其养老,陈馀与张耳在赵地的功劳几乎等多,而陈馀未能封王,故陈馀心中不满。故请田荣发兵相助,击败了张耳,复赵王歇于赵地,赵王歇封陈馀为代王。

燕地矛盾:故燕王韩广徙为辽东王,而立燕将臧荼为燕王。韩广不愿意迁徙辽东,而被臧荼所杀,臧荼并有燕、辽东之地。这也是项羽分封诸侯中,唯一并掉故王的诸侯。


秦地矛盾:在项羽入关之前,刘邦实则已是关中王,故此对矛盾为刘邦与三位秦降将的矛盾。项羽立刘邦为汉王,掌汉中、巴蜀之地,实则也是徙封。

楚地矛盾:项羽徙楚怀王(义帝)至长沙郴县,而自立西楚霸王。并立黥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该对矛盾为项羽、黥布、共敖等人与楚怀王的矛盾,

3、最终败笔

项羽没有平衡好与楚怀王的关系,最终把楚怀王杀掉,带上弑主的帽子。


终于让早已蓄谋已久的刘邦找到了攻打项羽的借口,随后刘邦以项羽杀掉义帝为由,召集众诸侯集合56万大军对项羽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从此,楚汉之争拉开了序幕,而杀掉楚怀王,也让仅有的几个原楚国阵营诸侯也因为项羽杀死义帝而对其离心离德,自然无人帮助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