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三国杀中郭嘉的技能是“天妒”和“遗计”,其实他的技能也是根据他在三国中的出色表现来设定的。

“天妒”是指郭嘉能力太强遭天妒忌,英年早逝;“遗计”是指他死前留下的针对袁绍残余势力的策略,帮助曹操统一北方!


能力卓绝的郭嘉在英年早逝之后,不仅引发了曹操的无限追思,更是令天下人浮想联翩。有人甚至提出“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

历史悄悄话认为三国鼎立是天下大势,郭嘉再智力超绝也无法改变!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郭嘉其人及三国鼎立的必然性。

真才实学,雄心壮志

郭嘉一开始的时候投奔的是袁绍,但是后来看着袁绍没前途就辞职不干回颖川老家了。曹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之后曹操没有了得力助手就荀彧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荀彧是郭嘉的老乡加好朋友,并且也知道郭嘉的才能,所以荀彧毫不犹豫的向曹操推荐了郭嘉。

曹操与郭嘉见面之后,一起畅谈天下大事和人生理想,甚是投机、相见恨晚。类似于述职面试的双向选择仪式结束后,曹操兴奋的手舞足蹈并对众人说:“奉孝一定是能够助我成就大事的人啊!”郭嘉也非常高兴,对朋友们说:“这才是我想追随的主公。”

曹操未再进行其他考验就直接让郭嘉做了军师祭酒,也就是自己的首席作战参谋!

曹操有多大本事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在第一次见面中就能受到如此重用,说明郭嘉才学匪浅!


料事如神,算无遗策

曹操征伐吕布可谓非常艰难,总共打了三次,有胜有负。第三次战役中,吕布军被打败后曹兵也非常疲惫,曹操想撤军修整。而郭嘉却认为己方虽然疲惫但士气正胜,吕布军却没有任何优势,劝说曹操急行军猛烈的攻击吕布。曹操依言而行一举击溃并抓捕了吕布。

在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时,江南地区的孙策也没有闲着,策划起兵北上袭击曹操。曹操势力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害怕。而郭嘉却断言道:“孙策依仗自己勇力,平常干啥事都不善于防备。江东地区被孙策剿灭的不乏世家大族,如果有残余的势力伏击孙策必然寡不敌众!”果然如郭嘉所言,孙策还未起兵并就被自己曾经杀死的徐贡家的刺客给杀死了。


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想顺势剿灭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郭嘉献策说:“袁绍一直没有选定继承人,袁谭和袁尚又都有自己的谋臣、兵将。我们如果急切的剿灭他们,他们会相互帮助;我们延缓攻势,他们就会相互争斗。我们不妨停止攻击,佯装要讨伐南方的刘表,让他们二袁相争,我们坐收渔利!”曹操听从郭嘉的计策,顺利的剿灭了袁绍残余。

一系列的战役中郭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迅速成长为一个顶级的谋主。曹操觉得文武众臣里面只有郭嘉能够知道他的心思。


虽然郭嘉如此优秀,对战局、人心、计策的把握和运用都炉火纯青,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谋士。但是就算他没有英年早逝,却也阻挡不了赤壁之战天下三分的大势。

刘备、孙权羽翼丰满

208年9月,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的二儿子刘琮投降,刘备逃往夏口。

这个时候刘备集团刚得了诸葛亮,用刘备的话说就像鱼儿得了水,武将更不用说有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当世一等一的人物。同时在兵马上来说自己有一万,在大侄子刘琦那里也借了一万,有两万兵马。与曹操大军比起来确实很磕碜,可是这却是刘备起事以来的最豪华阵容了。

刘备集团有底气跟曹操碰一碰,也有吃了败仗撤退的余地。


孙权就更不用说了,在大哥孙策那里接班后啥事儿也没干,就是发挥自己的长处来揉和江南这块的人心和地盘了。并且有着周瑜和黄盖这些当世著名的元帅、武将的支持;在兵力上孙权是这么说的:“大都督,你先带着三万上,剩下我再整十万给你送上去!”

刘备、孙权都是不甘人下的英雄人物,并且都有自己的班底和势力,不是刘琮那样的软蛋,自然和曹操是有一拼之力的。就算郭嘉在世,也只可能是郭嘉、周瑜、诸葛亮或者还有庞统之间的谋划大战,最后战事胶着,各自退兵了事。


曹军天时地利人和未占其一

天时方面

赤壁之战这会儿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南方空气潮湿,蚊虫繁多。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对这样的季节很是不适应,同时又要承受蚊虫叮咬,疟疾、瘟疫等传染,士兵们苦不堪言,士气低落。

同时在秋冬交替的季节天气忽冷忽热,曹操兵将众多,棉被不足,士兵们的生活条件甚是艰苦。

地利方面

可以说一条长江割断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里面就刚刚投降的刘表旧部是水军,还是被孙权军虐了千百遍的荆州兵。

虽然曹操也在北方的河流、湖泊里有模有样的操练水军,可是到了长江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士兵们望着滚滚长江头晕目眩。

更糟糕的是荆州投降的懂水站的蔡瑁还被曹操一不小心咔嚓了!

人和方面

赤壁之战时,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但却是北方袁绍残军、荆州新降士兵自己自己的本部人马七拼八凑组成的。大多兵将刚刚跟随曹操,根本谈不上什么归附心,估计都想着找机会逃跑,到回老家了!

孙刘联军就不一样了,一方是为家乡而战,一方是为未来而战。背后的家人,未来的憧憬使得他们抱成了一股绳,拧成了一股劲儿。就算是天罗地网,也能捅个窟窿!

所以说赤壁之战是曹操有些操之过急了,如果郭嘉在世,他会在曹操拿到荆州北部后劝曹操回军休养生息,在将现有地盘、隐患(马腾、公孙度)稳定、消除的同时,尽量给刘备、孙权使绊子,削弱他们的力量。

刘备肯定也会在曹操休养之际采取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天下三分还是会悄然形成。不过魏国有着地域、人口、物产等优势,魏国可能会在郭嘉的谋划下,提前实现中原统一吧!



正如曹操赤壁大败时所言:倘若奉孝在世,不至于此啊!


历史悄悄话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辅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扫灭北方诸侯,奠定曹魏基础。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还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多恐怖?难道他能帮助曹操统一三国吗?

郭嘉是三国时期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主要显示在郭嘉的脑回路上。

我们拿一个经典案例来进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后,面临两个情况,第一点就是直回许昌大本营,第二点就是继续追击将敌军全部剿灭。而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四大谋臣分别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其中有三位谋臣都表明曹操必须立刻回到许昌,否则整个曹魏政权将会有很大的危险,只有一个人表示反对他就是郭嘉,郭嘉认为既然已经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绝,不能够给任何敌人以喘息时间,并且他建议曹操此刻必须立刻率领自己的全部军队前往内蒙的乌桓地区,并且在乌桓地区彻底击溃袁氏家族。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彻底剿灭袁氏集团,巩固了自己的大后方,平定了多年的隐患。

后来赤壁之战战败,曹操说,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 断然不会让自己有这样损失惨重的失败,说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时这话也是说给帐下谋士听的!曹操此举是在让自己帐下谋士羞愧,埋怨没人劝自己不要渡长江。

郭嘉献计有一个特点,对敌人内部洞若观火。孙刘联盟的内部矛盾定然逃不过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够给曹操点明孙权和刘备面和心不和的本质,并以此为根据告诉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时间,孙刘火拼可能极大。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孙刘联盟只要没有共同的外敌,必然瓦解。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为难,并且无法看到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候,郭嘉才会提出个人的建议,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个人建议全都会被曹操所采纳。而且郭嘉的脑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多情况之下是被所有谋臣和谋士所反对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郭嘉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这句话有一定的理论实际操作性。

综上。


一起聊历史


事有两面,话分两说。

先黑一黑

三国中有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然而他的前半句是志才不死,郭嘉不出。,此人叫戏志才。陈寿的《三国志郭嘉传》记载说,曹操最开始创业时,身边有一个筹画士,是颍川戏志才,此人谋略过人,曹操“甚器之”。但是这个戏志才却天生短命,很早便去世了。戏志才去世后,曹操对荀彧再询问人才时,荀彧才举荐了郭嘉。关于戏志才和郭嘉的才能,在《三国志荀彧别传》有记载:“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皆以智策举之。”只是历史牛x点儿的人遇见的时代而已。放现在来说就是踩中了时代的红利。

再夸夸郭嘉

其一 他牛在识明主,弃袁绍而投曹操这在当时人的思想中算很灵活的。没有愚忠

其二 郭嘉牛在具有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参谋能力。他提出的计策和建议总是符合曹操的意图。这不是揣摩领导心思以便钻营逢迎,而是设身处地地为领导着想,从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的战略主张。

其三郭嘉牛在天妒英才,207年37岁的郭嘉就退出了三国的舞台,他去世时真是曹操平定北方时期,天下豪杰正慢慢出现,所以他留下的只能是传说了。

其四郭嘉牛在连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都为郭嘉点赞你说他有多凶!!!




XXX3757


郭嘉生前一定不会想到,他死后不光他的主公曹操念叨他,更有许多人将他提高到比诸葛亮更高的地位,甚至认为他会帮曹操统一三国。

二十一岁之前的郭嘉其实也想像诸葛亮一样装一把,等着有贤主能上门拜访,请他下山。可惜等来等去没有等到,所以他不得不出去碰碰运气。

郭嘉先是去看看当时的大佬袁绍,发现不是自已的菜,然而又果断后退,等到几年后好友荀彧推存他去找曹操,这才算找到自已的用武之地。

和“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的袁绍相比,曹操是太合自已心意了,曹操十分善于用人,他手下谋士很多,而曹操并不指手划脚,亲自谋划,而是让大家畅所欲言,从中选择最优。特别让郭嘉开心的是,曹操把他当成好朋友,很多别人不敢说的话他都敢说,曹操也不生气。这也让郭嘉的才华发挥到了极至。

和动不动就装神弄鬼的诸葛亮不同,郭嘉完全凭智慧,他如一名国手,走一步看十步,通过分析对手的各种情况制定对策。

一、对袁绍。

他首先提出了十胜十败说。这不仅仅是对曹操和袁绍两个阵营的系统分析,更是一个全面的兵法论,言简意明,却又切中要害。其精华堪比孙子兵法。

通过官渡大战,曹操占胜袁绍,实现了对中原的平定。而且曹操要斩草除根,将袁绍的后人势力一举灭掉,但郭嘉分析曹操不用动手,因为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

后来也正如他所说。可以说,正是有郭嘉,才有曹操的三分之一天下。

二、对刘备。

郭嘉看出刘备得人心,又有张关二兄弟做为后盾,所以认为刘备是曹操的心头大患。

只是因为刘备有英雄名声,不好在刘穷途末路时投靠曹操时将他杀害,惹来杀害贤士的恶名。让智者自疑,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但最好是将刘备软禁,这样他就没有用武之地。只是曹操对刘备惺惺相惜,不舍得杀刘备。后来更是放虎归山。

如果刘备就一直如郭嘉所愿,被当个清客圈起来,那刘备的蜀国也就没有了。

三、对孙策。

正当孙策要进攻曹操,曹营人心不安时,郭嘉说孙策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结果孙策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以至曹操在赤壁大败后,大哭思念郭嘉,正常情况下赤壁之战中曹军是很有优势的,如果这次不败的话,那么孙权的吴国也没有了。

士为知己者死,郭嘉虽然早早挂了,但他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死了郭嘉一个,一大批贤士接踵而来,而不像蜀国那样后继无人,这才是郭嘉最恐怖的地方。虽然曹操失去郭嘉,以至三国鼎力,但最后魏国还是一统天下,郭嘉打下的底子功不可没!


春朝青牛


我认为郭嘉是比肩诸葛亮的,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时来运转,从寄人篱下开始走向成功。而郭嘉在曹魏的作用不比诸葛亮低,遗憾的只是他英年早逝。

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痛哭说如果有郭嘉在,他怎么会沦落如此地步。甚至在郭嘉生前曹操曾经多次讲过,在自己百年以后要把国家大事托付给郭嘉。伟人毛泽东也评价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

郭嘉在少年时期就有一个绰号叫“小太公”,因为当时有一个外地来的术士见到郭嘉大为惊叹,称其姜子牙转世。确实,郭嘉虽然寿命没比得上姜子牙,但是智力却毫不相让。

少年长成后,郭嘉在好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称他为“天下英雄”,极为敬重,以厚礼相待。但是不过百日,郭嘉就弃袁绍而去,因为他看出袁绍非成大事之人。袁绍此刻正是最得意的时候,郭嘉竟然有气魄抄了袁绍的鱿鱼。

此时的郭嘉,只有21岁。

你要说郭嘉是有更好的下家了,那也不是,不然他也不会闲赋在家六年之久。时间一晃到了公元196年,此时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伤心归伤心,但是事业还是要搞下去,所以他就让荀彧推荐新的人才。

于是,荀彧就将他的好友也就是郭嘉介绍了过来。曹操那家伙十里相迎把郭嘉接到帐下,共谋天下大事。


当曹操就天下形势询问郭嘉时,郭嘉建议曹操趁袁绍和公孙瓒相斗时先消灭吕布,这样既可以消除隐患,又可以增强自身实力。

曹操又问郭嘉,身为谋士,什么才是最关键的素质。郭嘉回答他,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预先部署好的,熟读兵书只是入门,临时应变的能力才是关键的。曹操听后感慨:“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从此,郭嘉就成为了曹操的军事祭酒,也就是参谋军事之官。

这一年,郭嘉26岁。

郭嘉身为祭酒,屡建奇功

197年,当曹操担心自己干不过袁绍时,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说。他一连举出十个理由,证明曹操有十胜,袁绍有十败。进而帮助曹操拟定了作战目标。

198年9月,曹操围困吕布于下邳时,吕布坚守不出,曹操见久攻不下,就起了退意。郭嘉却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并建议曹操一面猛攻城池。一面决堤水淹下邳。果然曹军在12月攻进下邳,吕布也被擒杀。

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担心刘备在背后捅刀子,郭嘉就建议袁绍优柔寡断,不会迅速做出反应,此时只要迅速出立立足未稳的刘备即可,然后再会师应对袁绍。于是曹操举兵东征,大败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以及关羽,而袁绍并没做出反应。

203年,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而归,不久病逝。曹操趁机追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胜。就在所有人都主张继续追击的时候,郭嘉提出反对意见。他建议曹操回军佯攻刘表:

“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虽是长子,但袁绍更喜欢袁尚。袁绍一直为传位给哪个而犹豫,以至于在撒手人寰之际才草草决定让二子袁尚接位,长子袁谭对此一直心存不满。如果我们攻打,他们一定会联合抗击。如果暂缓用兵,他们一定会发生内讧。”

果然,曹操刚回到许昌,就接到了袁军发生内讧的消息。曹操趁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分之击破。

207年,袁尚逃亡乌桓,也就是现在的辽宁锦州一带。当时曹军将士都认为不应该再继续追击袁尚,以防刘备和刘表袭击许昌。这时,郭嘉又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刘备就算想要袭击许昌,刘表也不会同意的,刘表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而且袁家对胡人有恩,难保胡人不会帮助袁尚,留着终究是隐患,所以主张曹操安心去远征乌桓。



当曹军在白狼山奇袭乌桓主力,俘虏了20万人后,郭嘉建议曹操留下辎重,轻兵追击袁尚。后来当曹军突然出现在乌桓首领踏顿王背后时,乌桓大乱,提顿王也被杀死。同年秋天,逃亡辽东的袁绍被太守公孙康杀死,首级送给曹操。

也是就这一年,体弱多病的郭嘉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日夜急行、操劳过度,患病去世。也就是这一年,诸葛亮正式出山。

第二年,曹操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邯郸醉


东汉末年风起云涌,一个充满硝烟战火的年代,从这个历史舞台上,涌现了一批英雄豪杰,和一些雄才大略的谋士。要论三国顶级谋士,人们必然觉得诸葛亮当之无愧。可是又有几人知道,三国乱世之中,能够与卧龙诸葛齐名的谋士当属郭嘉,他高瞻远瞩、神机妙算从不输于诸葛亮,只可惜天妒英才,郭嘉年仅38岁就染病逝世。此后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此人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之一,到底有多恐怖呢?

郭嘉剧照

郭嘉虽出身于寒门,但是他幼年便胸怀大志,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弱冠之年的郭嘉隐藏姓名,四处结交有识之士,等待着功成名就的机会。郭嘉分析当今天下利弊局势,最初选择投靠实力最强大的袁绍,然而仅在袁绍麾下呆了几十天,郭便发现此人优柔寡断,更不懂得重用人才,怕是难成大业。认清这一事实,郭嘉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袁绍,随后在荀彧的举荐下,转而投靠曹操。

郭嘉与曹操

史书中记载,曹操与郭嘉初次见面,他便给郭嘉提了一个难题:袁绍地广兵强,如若自己欲讨伐袁绍又当如何?郭嘉面对曹操直截了当的提问反而不慌不忙侃侃而谈,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十胜论”,他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这10个方面分数曹操所具备的优势。

这场著名军事理论的提出,不仅让曹操看到了郭嘉过人的才华,也完全解除了曹操对于征讨袁绍一事的顾虑。此十胜论为曹操统一天下吃了一颗定心丸,更为日后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郭嘉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曹操麾下的“司空军师祭酒”,也就是现如今军队中的首席参谋。

郭嘉剧照

此后,年仅27岁的郭嘉一直追随曹操,在征战北方的过程中,郭嘉为曹操出谋献策,辅助曹操完成了一统北方的大业。在袁绍与曹操展开决战之前,为了给接下来的战局创造有利条件,他建议曹操“先取吕布”,最终攻克下邳,此举为与袁绍的决战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当刘备前来投奔曹操之时,旁人皆建议曹操将刘备诛杀以防后患,然而郭嘉却建议曹操,杀了刘备只会让曹操背上一个“害贤”的恶名,到时候天下英才他都不会前来投奔曹操,由此看出郭嘉对于统一天下这个大局,所表现出来的目光长远性。

郭嘉劝曹操

官渡之战,当时袁绍与曹操相持于官渡,已经割据一方的孙策也想前来分一杯羹,他打算趁机北上攻克许昌,此消息传到曹操帐下人人惶恐,唯有郭嘉镇定自若。他分析当下局势,孙策在平定江东的过程中诛杀了太多英雄豪杰已犯众怒,用不了多久就有人拼死寻其报仇,再加上孙策此人速来轻敌,说不定会被前来偷袭的刺客杀死。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孙策被人刺杀而死,这完全符合郭嘉的推测。当官渡之战结束,曹操本打算一举平定北方,这时郭嘉献计,可以暂缓一时等袁绍的两个儿子发生内讧,那是才是一举消灭袁绍残余势力的好时机。

郭嘉剧照

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又一齐歼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北方的大业基本结束。当曹操将军事目标转移至南方之际,郭嘉却在返回途中突染疾病、不治而亡,年仅38岁。郭嘉过早离世,曹操痛失谋将哀绝不已,他对众人说道,本打算一统天下之后,将管理国家的这份重任托付于他,谁知他却这么早离世,令人哀哉、痛哉、惜哉。

郭嘉去世后的第2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这时他又想起郭嘉,倘若此人还在,自己也不至于落到一个如此结局。如若郭嘉真的参与赤壁之战,或许这三国历史将重新改写,这也是为何人们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鸢飞九天2018


趣谈史间奇事,晓悟历朝真理!

郭嘉是三国时期唯一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主要显示在郭嘉的脑回路上,换句话来说郭嘉的脑回路更加倾向于反人类。

事件回顾

在具体分析国家这个人的同时,我们先拿一个经典案例来进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众所周知,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大胜,并且平定了河北,这是非常大的胜利,而且是曹操人生当中数一数二的经典战役,足以流传百世。

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后,面临两个情况,第一点就是直回许昌大本营,第二点就是继续追击将敌军全部剿灭。

而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四大谋臣分别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其中有三位谋臣都表明曹操必须立刻回到许昌,否则整个曹魏政权将会有很大的危险,只有一个人表示反对他就是郭嘉。

为什么反对呢?因为郭嘉认为既然已经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绝,不能够给任何敌人以喘息时间,并且他建议曹操此刻必须立刻率领自己的全部军队前往内蒙的乌桓地区,并且在乌桓地区彻底击溃袁氏家族。

其他的几位谋臣听到这个建议之后表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河南许昌距离河北就已经非常遥远,而且此次战役耗时颇多,如果再继续下去还有可能会出现混乱,更重要的是一旦曹操率领军队到达内蒙,就必然会经历大范围的戈壁滩,而在这戈壁滩的四周都有对曹魏政权很不友好的人,一旦出现任何意外,曹魏集团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彻底剿灭袁氏集团,巩固了自己的大后方,平定了多年的隐患。

没错,这就是事实

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也好还是《三国志》也好,郭嘉能够给曹操提供的建议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只是一个一动不动的木头人。

那么郭嘉在什么情况下会给曹操提供建议和意见呢?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为难,并且无法看到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候,郭嘉才会提出个人的建议,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个人建议全都会被曹操所采纳。

而且郭嘉的脑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多情况之下是被所有谋臣和谋士所反对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郭嘉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这句话有一定的理论实际操作性。

对于这样的一个奇才,曹操也是一直将郭嘉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在一些小事情或者说有明确发展方向、发展前提的情况之下,是不会去过问郭嘉的。可一旦出现重大决策上的分歧,就必然需要郭嘉来给自己提供意见。

只不过因为郭嘉所提供的意见绝大多数具有挑战性,并且很难被帝王全盘接受,所以郭嘉的谋略再高也只是当了11年的军士谋臣,在这个爵位上从来没有过寸进。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的兴亡往往就在于一场战争,因为一场战争导致亡国的大有人在,比如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之后就被曹操消灭整个势力。

一场战争的胜利或者失败,往往与其中一两个关健人物有关,比如官渡之战,许攸的叛逃就是袁绍失败的关健原因。



而三国之所以是三国鼎立,关健就在于一场战争曹操失败,这就是赤壁之战,正因为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才让孙权和刘备在长江以南生存下来,发展壮大,建国立业,才形成了三国鼎立。

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取胜,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被击败的话,那么历史上便没有三国,曹操铁定能统一天下,曹操只要在赤壁之战击败了孙权与刘备,再花费数年的时间吃掉江南,天下一统便成定局。



也就是说,有没有三国的关健原因就是曹操是否能在赤壁之战取胜!

换句话说,如果郭嘉不死,能不能协助曹操在赤壁之战取胜?如果能,那么历史上便没有三国鼎立。

郭嘉能吗?



郭嘉跟随曹操11年,与荀彧一样,郭嘉最先投靠的是袁绍,同样认为袁绍不足成大事,后来离开袁绍闲赋在家,在曹操早年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经荀彧推荐给曹操,与曹操相见交谈后,彼此相见恨晚。

两人一番交谈之后,郭嘉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主人啊!曹操说:让我成就天下大事的,就是他了!这叫什么?这叫知已相遇,志同道合,英雄所见略同。



之后,郭嘉开始为曹操出谋划策,官渡之战,郭嘉为曹操提出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抗击袁绍的信心,稳定了军心;下邳之战,郭嘉劝曹操不要放弃攻城,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时,便是败亡之际“,告诉曹操坚持就是胜利。

郭嘉成功预测孙策之死,是其算无遗策的最大证明,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郭嘉建议曹操暂缓进攻,让袁氏兄弟自相残杀,再坐收渔翁之利,也让曹操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郭嘉临终前力排众议,建立曹操北征乌桓,不用担心刘表及刘备在背后偷袭,因为郭嘉算次了刘表是坐谈客,而刘备寄在刘表之下,难有所为,劝曹操放开手脚,北征乌桓,解决边患问题,最终结局果然如郭嘉所言。

郭嘉也许不是曹操最有能力的谋士,但一定是曹操最喜欢的谋士,曹操之所以喜欢郭嘉,是因为郭嘉是真正懂曹操的人,也就是知已,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曹操对郭嘉有一句评价是: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有郭奉孝知道我的心思。

郭嘉为什么会知道曹操的心思?

这就是郭嘉的特长了,郭嘉善于人物性格分析,善于出人意料,喜欢冒险,不按常理出牌,并且算无遗策,郭嘉预测袁绍成不了大事,后来袁绍的结局证明了郭嘉预言;郭嘉认为吕布不过是有勇无谋之人,后来吕布果然败在曹操的下邳之战。



郭嘉还预测刘备得人心,又有关羽张飞相助,不会久居人下,后来刘备果然背叛曹操;郭嘉预测孙策会被刺客所杀,后来果然如此;郭嘉预测刘表是坐谈客,刘备即使有心偷袭,也无能为力,事实证明了郭嘉推测正确。

郭嘉算无遗策,又深知曹操心思,曹操想要做什么,郭嘉早已为曹操想好计策,这种谋士别说曹操会喜欢,任何人都会喜欢,领导喜欢的人不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最懂领导的人,这就是郭嘉。



对于曹操来说,一个之下,万人之上,并没有几个敢跟曹操讲真话,也没有多少人能与曹操谈心事,唯有郭嘉可以,高处不胜寒的曹操,更加迫切的希望能有人真心相待,坦诚交谈,这个人就是郭嘉。

如果郭嘉不死,肯定会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只要郭嘉能够提出在赤壁之战中击败孙刘联军的计谋,或者劝曹操更改发动赤壁之战的时间,曹操都不会输。



事实上,赤壁之战前,已有程昱和贾诩向曹操提出了正确意见,可是曹操当时头脑发热,听不进去,很多时候,谋士能让领导听取自已的意见也是一种能力,而郭嘉与曹操的关系,是当时唯一能让曹操听进意见的谋士。

只要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不过急于发动赤壁之战,等于曹操完全收复或同化了荆州,再来对付孙刘联军,曹操就不会有赤壁大败,天下统一就指日可待。这样的话,郭嘉就改变了历史,东汉之后将无三国,而是统一的大魏朝。



这就是郭嘉的能力,并不恐怖,只是与众不同而已。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郭嘉不死无三国!

这只能算是一个假设,并且只能是学术范围内的假设!

在战略上并不成立!

那么原因何在呢?各位请看:

郭嘉VS 诸葛孔明

郭嘉之战力:

1,十胜十败论,曹操想讨伐袁绍,但是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这套理论不仅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帮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2,驱虎吞狼”,就是离间吕布和刘备,令他们反目成仇。结果是他成功了,吕布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刘备走投无路只好暂且归依曹操。后来下邳一战也是郭嘉提出的建议打破了僵局,令曹操攻破城门,斩杀了吕布。

3,官渡之战是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尤其体现了郭嘉的重要性。他的十胜十败论(也有说荀彧)让曹操彻底下定攻袁决心。

4,他准确预知到孙策死于刺客!

5,判定袁绍的两个儿子灭亡于内斗。

6,曹操对郭嘉的评价:“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曾“欲以后事属之”。

诸葛孔明之战力:

1,“隆中对”判定三国鼎立之局势,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

2,火烧新野、火烧博望,阻曹军连胜势头!

3,赤壁鏖兵,联吴破曹!

4,以退为进,巧借荆州,使刘氏天下终有寸土!

5,谋取西川,奠定三国鼎立局势!

6,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并在临终托孤!

诸位看到这里应该得出正确的结论了,第一,郭嘉没有诸葛亮的洞察力强,因为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见袁氏势大曾投之,后对其失去信心才投曹操。而诸葛亮从一开始就看好刘备,并且运作出一个躬耕于隆上,三顾茅庐的局,在刘备最最需要他的时候方才出场!这也是让世人误以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这只是巧合,郭嘉正好这一年病死!第二,郭嘉谋略不及诸葛亮,因为郭嘉擅长计将安出,就是面对局势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如刘备投奔曹操后,郭嘉建议软禁之,后来曹操让刘备拦击袁氏,郭嘉又建议曹操不能放走刘备,但是已晚了!而诸葛亮都是谋而后动,就是说每一件事还没有发生,他就已经算到了结局,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都是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之中!

所以说“郭嘉不死无三国”就是个伪命题,诸葛亮已算定,郭嘉不死,一般的小计策对曹操没有用,也不过多费点脑细胞罢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不了往后推迟个十天半个月的!





带你望天涯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俺本着听老人言,不吃亏的原则,这几天捧着一本三国瞅。毕竟老人家都说了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吗?俺已经快老头子了,乘着小娃娃们还叫俺叔叔的时候,回味一下三国。

这不刚瞅到郭嘉走了,回头咱就刷到了这题目,巧了!这不答都不行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说了:“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话是不是有点高了?”

您这说的,这话还真不高,咋说呢?决定有无三国最关键的一个点是赤壁之战。当年曹操如果能在这场战役中一举击败孙刘联军,那么咱大华夏的地头上,将会少一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

最后一统天下的必然是曹操,这一准没跑。

江南那块也没啥捯饬的,少则一年,多则三年,这地也就平了,这天下稳稳的就是曹操的天下。

可结果呢?这一战大败,三国成型,长江南岸这块为孙刘提供了壮大的土壤,曹操对他们也奈何不得。

那么郭嘉这人能不能帮子曹操一举击败孙刘联军呢?

毕竟历史不能假设,咱只能从一些过去的细节当中去分析分析。

分析

郭嘉这人谋略当然是有的,但他有一项能力却比谋略更加的厉害,那就是揣摩人心的能力。

话说曹操的谋士那叫个多,却只有一个郭嘉和曹操成为了朋友。

当年曹操出行,如果郭嘉随同,那么二人必定同车,吃顿饭,一个大勺搁那鼎里边舀食吃,一个席子俩人一起坐,小心眼的曹操压根就不嫌弃。

您换个人上去,曹操不拿大脚丫子踹你,都会拿白眼皮字瞅你,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您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

郭嘉搁曹操这里就能做到这一步,偏爱那就自不必说了。

咱说人无完人,郭嘉这人不拘常理,而曹操这人干点啥事那叫个严格,搁现在那叫纪律严密。

所以郭嘉这人时常就有人告他,太过不检点,当年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的为这事大张旗鼓的跑曹操那里告了他一状。

而曹操作为典范把陈群这顿夸,夸完之后,郭嘉啥事没有该干嘛干嘛,一点影响都没有。

所以从这里,咱就不难发现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旦遇到曹操发火十匹马都拉不回来的局面,你让郭嘉试试,这逆耳的话估计就能听进去。

那么大家伙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一点很重要。

那么他的谋略如何呢?

咱刚刚不是说了吗?郭嘉这人揣摩人心的能力比谋略更胜一筹。

咱说几件事,大家伙听听,就能明白!

当年郭嘉其实最先投靠的是袁绍,毕竟当年袁绍那舞台是最大的。可郭嘉到了那,也就是十几天的功夫,就给袁绍下了断语:“这人喜欢谋划这很好,但没有一点决断之能,拯救国家于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这种事搁他身上,就一个字难!”

回头郭嘉就走了,这时间点上郭嘉才二十一岁。

事后证明郭嘉说的话都应验了。

而郭嘉这一走,搁家里边一呆就是六年

这不后来曹操的一个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了,曹操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了,这就写信给荀彧,让他给自己再弄一个谋士。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事为嘛要找荀彧?”

这您就不知道了吧,戏志才就是荀彧举荐的,事实证明荀彧的眼光没有错,所以曹操回头又找人家去了。

那么经过荀彧的举荐,曹操和郭嘉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俩人一交谈,您还别说,郭嘉的路子挺合曹操的口味,两人一度表示相见恨晚啊!

郭嘉找到了明主,曹操找到了好谋士,得咧,从此之后俩人算是绑到了一辆战车上了。郭嘉做了曹操的军事祭酒。

后来曹操打张绣,结果被人家张绣打了个稀里哗啦,袁绍得到了信,特意给曹操去了一封信。

瞅瞅你那德性,连个张绣都打不了,还争霸天下,要点脸好不啦。

嘚不嘚,嘚不嘚,这顿数落。

把个曹操气的够呛,有心提兵要弄袁绍,但一想自己的体量和袁绍的体量,这就打算忍个肚疼,算了。

结果郭嘉就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明袁绍十个必败的理由,以及曹操十个必胜的理由。

这顿气打的,一下子就把曹操的信心鼓舞了起来,而且曹操一帮子将士听了也觉太有道理,一家伙就拧成一股绳子,要弄死袁绍。

后来,咱刘皇叔到处溜达,也没个根据地,加上又被吕布给整趴下了,这没地可去了,这不就跑到曹操这里做客。

瞅着刘皇叔,当时就有谋士提议要把刘皇叔给整死,郭嘉就提议这刘皇叔瞅着挺狼狈,但人家的英雄有名啊,他在穷途末路的时候找你,你一家伙把人家干死了,这就是杀贤士的恶名,所有人都会质疑你,将士和智者都会远你而去。

事实确实如此,可后来郭嘉又提了一个更加险恶的主意,说这刘皇叔虽然现在落魄,但他有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辅佐,现在已经得了人心,那么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居人之上了,不如直接软禁起来算了。

结果后面的意见曹操没搭理。

说道这里,大家伙就知道了郭嘉瞅人那可真的是很准啊!当时曹操真要是把刘皇叔给软禁了,打这起就没啥三国了。

后来,曹操提大兵去和吕布掰手腕,大家伙都知道吕布这人勇到是勇,但没智,一家伙就把吕布给逼到了下邳。

咱说吕布不愧是勇猛,曹操搁这里一呆就是大半年,愣是没有拿下下邳。曹操瞅着士兵都打疲了,这就有心想要退了。

可郭嘉却瞅出了机会:“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败亡就在眼前了”

郭嘉又给曹操打气,让他下大力气再弄一次,于是曹操又按照郭嘉的想法,一边攻城,一边可就开始决堤准备水淹下邳。没跑,吕布直接就被擒杀了。

这不后来,刘皇叔呆在曹操这里,瞅着郭嘉的样子,感觉这不是个善茬,就等着郭嘉不在曹操的身边,跑到曹操眼跟前要趁着袁术投靠袁绍的时机,要去拦截。

曹操一听用别人的手,去办自己的事,这挺好的。

结果放跑了刘皇叔,回头刘皇叔就把下邳给拿下,和曹操对着干。

这事让曹操面对郭嘉的时候,弄了个大红脸。

再后来,曹操被袁绍和刘皇叔夹在当中间。曹操就有心先把这连脚跟子都没有站稳的刘皇叔消灭在徐州,但他又怕袁绍趁自己不再,弄了自己的许都。

这弄了个左右为难,于是他又去咨询郭嘉。

“这还用问!当然是直接弄刘皇叔,这人脚跟子都没站稳当,灭他容易,三两下的功夫。那袁绍压根就是个优柔寡断的人,您这弄刘皇叔的时候,他一准犹豫,当他想明白了,咱早就把刘皇叔灭的啥也不剩了。”

得咧,曹操得到了这么一个保证,直接提兵就去干刘皇叔,这家伙把刘皇叔给坑的不要不要的,还没怎么打就跑了。

刘皇叔的老婆也丢了,兄弟关羽也让曹操给拿了。整个战局和郭嘉预料的一样,袁绍压根就没啥反应,刘皇叔就这么撂挑子了。

他还预演孙策虽然拥兵百万,但他必死于刺客之手,因为他吞下辽东,所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

确实后来的孙策就死于刺客之手。

接着是曹操打败袁绍,一般人在这个时候一定会继续追击袁绍剩下的俩儿子,而且一帮子谋士都是这么建议的,唯独郭嘉不赞成。

“费那劲干嘛?咱不动他,这俩兄弟自己个就能打起来,咱要动他,他们反而会抱成一团。”

曹操表示同意,这不,曹操带着大兵刚刚回到许昌,这俩兄弟就闹别扭了,曹操立马又带着大兵杀了回来,这俩兄弟被曹操逐个击破,一个领了便当,一个跑的那叫个欢快。

这一仗打的轻轻松松,曹操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204年曹操就将郭嘉封为洧阳亭侯。

所以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看出来,第一曹操很信任郭嘉,第二郭嘉对人心的揣摩很好,第三郭嘉的谋略很棒。

那么在赤壁之战曹操犯了好几个错误,如果郭嘉在的话,他必然会指出来,其结果就是曹操必然会接受。

所以这就有人说郭嘉不死,再无三国。这话是这么来的。但历史就是历史,他是不能改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是,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