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四世和“造王者”為何從同仇敵愾到兄弟參商

同仇敵愾

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有五個長大成人的兒子:黑太子愛德華,克拉倫斯公爵萊奧內爾,蘭開斯特公爵約翰,約克公爵埃德蒙,格洛斯特公爵托馬斯。

黑太子和克公都比愛三先死。黑太子之子理查二世繼承愛三的王位,殺了格公,並在蘭公死後沒收了他的莊園,於是被蘭公世子即後來的亨利四世奪位並不明不白地死去,於是黑太子一支絕嗣。亨四建立的王朝史稱蘭開斯特王朝,為金雀花王朝的分支。

後來,因為亨利六世無能且有精神病,老約公的孫子第三代約公理查開始崛起。

三約的妻兄第五代索爾斯伯裡伯爵理查·內維爾是亨四的外甥,他和與自己同名的長子第十六代沃裡克伯爵最初其實是亨六的支持者,後來因為亨六的寵臣第二代索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在珀西-內維爾之爭中支持前者而與全族一起站隊與二索為敵的自家姑爺三約,十六沃更在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中率先發起進攻,一舉剷除了二索和第二代諾森伯蘭伯爵亨利·珀西、二諾的外甥第八代克利福德男爵托馬斯。


愛德華四世和“造王者”為何從同仇敵愾到兄弟參商


十六沃能在父親生前得到封爵,是因為他娶了沃裡克伯爵領的女繼承人。

三約掌權後,就以十六沃為加來總督。即使在三約被打壓回愛爾蘭的日子,蘭朝也無力罷免十六沃,即使有一次王后使壞切斷了他的補給,然而法軍來犯的時候,卡斯蒂利亞和漢薩同盟的艦隊路過的時候,蘭朝也不得不自打臉,承認保衛海疆非他不可。十六沃也趁職務之便,與法王夏爾七世(也許細心的朋友們還記得他是亨六的舅舅)、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建立友好合作關係,並堂而皇之地與擔任愛爾蘭總督的三約互通有無。

當蘭約兩派最終兵戎相見,十六沃更是約黨的重要領軍人物,在1460年7月的北安普頓一戰中,他與叔叔福肯堡勳爵威廉和約公世子愛德華並肩作戰,僅僅花了半小時就大獲全勝,不僅俘獲了亨六,還幹掉了蘭黨的白金漢公爵等。

三約仗著母親有老克公的血統,重提繼承權問題,被《調解法案》確定為亨六的王位繼承人,引起了亨六的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的不滿。1460年底,在第一次聖奧爾本斯之戰中喪父的第三代索默塞特公爵亨利、第三代諾森伯蘭伯爵、第九代克利福德男爵約翰組成復仇者同盟,在韋克菲爾德一戰中擊殺了三約和三約的妻兄第五代索爾斯伯裡伯爵理查·內維爾,還分別殺死了三約的次子拉特蘭伯爵埃德蒙和五索伯的一個兒子托馬斯。

約世子愛德華和十六沃這對錶兄弟同時與蘭黨結下了殺父殺弟之仇。

並肩創業

愛德華繼承父親的爵位,成為第四代約克公爵,並以朝廷背信棄義殺了他的儲君父親為由討伐朝廷。由於都城倫敦已經和蘭黨軍隊交惡,他和十六沃輕鬆得到了倫敦的支持,在進入倫敦後,被宣佈為愛德華四世國王。

但是之前,十六沃曾經犯了一個錯誤:在第二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中,他把亨六帶上了戰場,然而戰鬥失敗了,亨六被蘭王后救了。所以這時候的局面,是分別以紅白玫瑰為號的蘭約兩黨各有一個國王。

所以愛四需要消滅敵人,鞏固統治。

在費里布裡奇一戰中,十六沃與叔叔福肯堡勳爵擊殺了仇人九克,卻因為大腿受傷,在次日的戰鬥中沒有太多出力。

愛德華四世和“造王者”為何從同仇敵愾到兄弟參商

那是一場暴風雪中的血戰,約黨完勝:擊潰蘭軍主力,仇人三諾授首。這就是英格蘭史上最大規模及傷亡最慘重的戰役——陶頓戰役。更重要的是,亨六全家即將因此出逃,愛四的王位穩了。

可以說,愛四能坐穩王位,他的母族內維爾家族居功至偉,而且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前面說到的蘭黨成員二諾和白公都是內維爾家的姑爺,三約的連襟,和三約一樣都是十六沃的姑父,也都是愛四的姨父,然而刀劍無眼,他們都死在了妻族的手中。相比於莎士比亞的劇作中父子互殺的情節,這其實都不算什麼了。


愛德華四世和“造王者”為何從同仇敵愾到兄弟參商


母族勞苦功高,愛四當然要論功行賞,於是把舅舅福肯堡勳爵提拔為肯特伯爵。至於十六沃,因為繼承了父母的產業和爵位,在收入上已經是國王以外的全國第一人。但愛四還另外任命他為海軍上將兼蘭開斯特公爵領地管家,並繼續擔任加來總督。他的弟弟蒙塔古勳爵約翰,受封為諾森伯蘭伯爵——三諾被宣佈為叛臣,他的爵位當然要收歸國家重新分配了;另一個弟弟喬治已經出家了,就提拔為大法官、約克大主教。

與此同時,蘭黨王室不甘失敗,先後求助於威爾士、蘇格蘭、法國等,尋求反撲,甚至還奪取了英格蘭北境的一些城堡。十六沃把它們都奪了回去。

眼看天下暫時太平了,十六沃就埋葬了自己的父親和弟弟。雖然北境又有叛亂,但在愛四和十六沃的恩威並施下,也翻不起什麼大浪。甚至當初蘭黨復仇者同盟的唯一倖存者三索,竟然也入朝請求原諒,和愛四盡釋前嫌,談笑風生。

雖然,1464年,三索逃了,但如此小事何需十六沃出馬,他弟弟約翰就足夠了。赫克瑟姆一戰,三索伏誅。

1465年,流亡中的亨六被出賣移交倫敦塔。愛四對他仍然以禮相待。

眼看蘭黨群龍無首了,約黨可以安享太平了。

但是,沒幾年,承平已久的約克王朝就樂極生悲了——愛四和十六沃這對曾經並肩創業的表兄弟,竟然反目成仇。

君臣陌路

其實,早在1464年,危機就已經埋下了。

當時,十六沃認為英格蘭應該和法國建立友好關係,建議表弟愛四迎娶法王路易十一的小姨子,和法王做一對連襟。但愛四卻說自己已經娶了王后——伊麗莎白·伍德維爾,在第二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中陣亡的蘭黨約翰·格雷爵士的遺孀,還帶著兩個兒子。

雖然愛四夫婦婚後和諧美滿也是國家之福,但是愛四堂堂國王,娶親竟然不為政治大局著想,還給敵對勢力當接盤俠,傷心之下,十六沃竟然不顧國王的顏面,指控王后及其母行巫術。

王后的父親本是亨五的弟弟貝德福德公爵約翰的下屬,母親本是貝公的遺孀。

雖然從提拔喬治、安排十六沃護送亨六回京來看,愛四並沒有因此對錶兄有什麼芥蒂,1466年,他還派十六沃去和法國、勃艮第開展外交工作。但十六沃操心表弟的後宮也絕不是閒人多事,因為很快事實就會證明,表弟的後宮的確會影響他的政治前途。

他的叔叔肯特伯爵雖然是一員得力干將,但早在1463年就死了。

愛四開始扶持妻族了!

首先,1465年,伊麗莎白王后就讓自己的弟弟約翰娶了十六沃守寡的姑媽諾福克公爵夫人凱瑟琳。約翰年方二十,凱瑟琳卻已經65歲了,娶富婆奪產業,王后打的一手好算盤,背後沒有國王支持,你信麼?

年輕人如此,老人更不用說了:王后的父親理查突然成了國丈,不僅受封為裡弗斯伯爵、財政大臣、內務總管、東南海岸五港總督,還插手外交,在十六沃被迫和法國人虛與委蛇的時候,愛四已經聽老丈人的話和勃艮第簽署盟約了。

不僅如此,愛四還拒絕十六沃把大女兒伊莎貝爾嫁給愛四的三弟克拉倫斯公爵喬治。

十六沃沒有兒子,默認大女兒是繼承人;愛四的二弟如前所述早已被殺,故喬治是愛四現存最年長的王弟。

此外,愛四還罷免了十六沃的弟弟喬治的大法官一職,給十六沃敲警鐘。

覺察到風向不對,十六沃漸漸不再參與國務。即使1467年出現了他同情蘭黨的流言,他也拒絕親自入朝自辯。隨後,他在加來的副手也被捲入蘭黨復辟陰謀。

十六沃覺察到了,蘭黨復辟有市場,就意味著愛四的統治動搖了。

野心勃勃的王弟克公也因為對兄長不滿而到加來和十六沃談心,順便也就娶了伊莎貝爾,讓兄長的聖意見鬼去吧。

於是,十六沃在英格蘭北境煽動叛亂,殺掉了國丈理查,更沒放過國舅約翰。想做我姑父?下輩子吧。

十六沃還活捉了愛四,交給弟弟喬治主教看管。但是,沒有國王,秩序混亂,十六沃只能放了愛四,尋求和解。

一手將愛四推上王位的內維爾家族現在只剩諾森伯蘭伯爵約翰·內維爾因為感激愛四把死對頭珀西家的爵位封給了自己,滿足現狀,並沒有和兄長一隊,仍然陪同愛四回京。

這時候正好三諾一直被囚禁在倫敦塔的遺孤表忠了,愛四覺得內家靠不住,不如拉攏珀家,就復封其為第四代諾森伯蘭伯爵,迫使約翰·內維爾騰出爵位,再改封約翰為蒙塔古侯爵,看似高了一級甚至超越了兄長十六沃,卻由實封變成了虛封,明升實降。

其實愛四又給約翰補償了地產和年金,再封約翰的世子喬治為貝德福德公爵(前有弟弟封爵超哥哥,後有兒子封爵超爸爸……),有意招為駙馬。但在外人,也包括約翰自己看來,老諾森伯蘭伯爵復封,就是愛四和內家撕破臉了。

愛四的親媽塞西莉仍然試圖讓兒子們和侄子們團結一致。但是,愛四此舉親手將母族最後的忠臣推到了對立面。

雙方妥協數月後又發生了這事,十六沃覺得和解無望,就設計伏擊愛四,未果,攜女婿克公出逃,因為回加來的道路斷了,就投靠法國國王路易十一。

而路易十一這邊還有前朝蘭朝的王后和太子。他尋找到了機會,讓十六沃和蘭王后握手言和,結成新的同盟。

十六沃還有個女兒安妮,本來是要嫁給愛四的小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的,既然撕破臉了,婚約也就不作數了。正好蘭太子愛德華也是單身,那還說什麼,兩方聯合,還有比聯姻更好的保障嗎?

而他們的共同目標,當然就是復立前朝國王亨六!

十六沃的策略也很簡單,繼續在北境煽動生事,等愛四去鎮壓了,他再和克公回國;等愛四聞訊南下的時候,就由蒙侯從北面夾擊。

愛四出逃到勃艮第。十六沃復立了亨六。至此,約、蘭兩朝國王他都擁立過了,他因此人送外號“造王者”。

最終對決

由於亨六精神不穩,十六沃就是事實上的權臣,他有把握亨六比愛四更聽話,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他也許想起了他也是蘭家的甥孫,至於他有沒想起是誰殺了他的父親和弟弟就不知道了。反正人死不能復生,立足當下最要緊,二邊、二諾、四諾不都是這麼過來的麼?

十六沃成功了,路易十一作為他的支持者,當然有立場向他提要求索取回報:協助他對付勃艮第公爵。十六沃覺得這要求並不過分,加上自身也有些飄了,就同意了。

當時的勃艮第公爵是好人腓力的兒子大膽夏爾,娶了愛四的妹妹瑪格麗特續絃,但對前來避難的妻兄原本也不感冒。然而眼看英法兩國聯手要對付自己了,他也不能坐以待斃,他決定先實現一個力所能及的小目標:全力支持愛四回國復位,先把十六沃打倒再說。

按十六沃的預期,蘭王后和太子得知他成功了以後,就會從法國率援軍回來與他會合。但是,因為天氣原因,蘭王后耽擱了。

十六沃的叔叔肯特伯爵沒有成活的嫡子,只有一個庶子托馬斯,所以肯特伯爵領沒有傳下去。十六沃造反的時候,就把加來的艦隊交給這個堂弟托馬斯指揮,也委以阻攔愛四回國的重任。但是,愛四避開了托馬斯的阻截。

該來的沒來,不該來的卻來了,不該走的也走了。原本克公登上十六沃的戰車,圖的是自己當國王,當愛四下臺,他們的母親塞西莉也因為偏心他而在十六沃宣佈廢愛四為庶人的時候附和。怎麼繞了一圈,王位成了蘭家的?

雖然因為愛四被廢,十六沃承認克公作為約家的繼承人成為約克公國的主人,並許諾太子之後就是克公繼位,但十六沃讓自己的小女兒當太子妃,克公越發覺得表兄兼岳父在開空頭支票誘惑自己白打工。

克公背棄了十六沃。他覺得還是重新擁立自己兄長的好,一旦成功了,可以將功折罪,做回國王的弟弟也可以回到原本就靠前的繼承順位。

1471年4月,愛四和十六沃這一對曾經同仇敵愾並肩創業的表兄弟,終於在巴內特迎來了最後的對決。

十六沃知道自己和愛四必有一戰,趕緊召回堂弟托馬斯,但是,托馬斯沒能趕上。

即便如此,蘭軍仍然人數佔優。蘭黨的牛津伯爵首戰告捷,打敗了約黨的黑斯廷斯勳爵,追殺一陣後返回戰場。但是,那天有霧,牛伯的軍隊迷迷糊糊走到了隊友蒙侯的後方。

蒙侯不明所以,以為是約黨的預備軍殺來了,下令放箭。

牛伯見狀,只當蒙侯又想做回約黨忠臣了,大喊:蒙侯叛變了!

牛蒙兩軍內訌互殺了事小,得知自己的陣營有叛徒,整個蘭黨的軍心都散了。

等霧散了,愛四看到蘭軍一片混亂,真是天助我也!

這回,約黨的預備軍真的來了。就在這當口,又傳來了第三代埃克塞特公爵亨利·霍蘭陣亡的消息。

三埃其實是三約的大女婿,也就是愛四的大姐夫,但不知是不是因為他的祖母是亨四的胞妹(十六沃差一點,他的祖母是亨四的異母妹),他對蘭朝死心塌地,因此在約朝被廢為庶人,駙馬地位也名存實亡。

雖然事實上三埃雖然受了重傷其實沒有死,但這一假消息足夠讓蘭軍雪上加霜了。

蒙侯死了,沒人說得清楚殺死他的是隊友牛伯還是他曾經的戰友約軍。

愛四下令,一定要活捉十六沃。如前所述,只要當事人都活著,再大的仇也不是沒有說開的餘地,血濃於水,也許他的表兄還可以重新回到他身邊。之前不管十六沃鬧得再大,加來總督的職位他一直為他保留著。


愛德華四世和“造王者”為何從同仇敵愾到兄弟參商


愛四還需要再打一些仗以擺平蘭朝的餘黨,恢復自己的王位,但是,“造王者”十六沃的故事,已經謝幕了——不知是命令沒傳達到位,還是有小兵貪功,抑或是愛四的命令本就不是出自真心,最終傳來的仍然是他被擊落馬下不幸喪命的消息。


愛德華四世和“造王者”為何從同仇敵愾到兄弟參商

後來,愛四將十六沃和蒙侯的屍體帶回京城,先在聖保羅大教堂展覽,告訴天下此二人已經死透,再將他們的屍體交給他們的弟弟喬治主教安葬。時過境遷,後人們已經尋不到二人的葬所。

蒙侯世子的駙馬之約當然也就不作數了。如果蒙侯有水晶球,知道十多年以後愛四的大女婿是什麼地位,不知他會不會改變當初的決定。

後世史學家對十六沃褒貶不一,肯定他的精神和威望,否定他膨脹的權欲和野心,還有的認為他的軍略被自己的學生愛四青出於藍了。

重用妻族,得罪母族,愛四當然有責任,但事實上,十六沃面臨的是古今中外眾多功臣們都曾面臨過的困境,這也是他與自己一手扶持上位的表弟最終分道揚鑣的根源:

沒有哪個握有實權的君主,會容許像他這樣妨礙王權的角色一直存在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