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中,曹操的父亲到底是怎样死的?

悟空20996


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大汉天下也因此摇摇欲坠。后来,大将军合金建议天子下诏,命令西凉刺史董卓率领大军进京稳定局面。谁知天意弄人,在董卓率兵赶到之前,十常侍用计杀死了何进,何进死后,他手下的得力干将曹操和袁绍又率兵冲进皇宫,将十常侍赶尽杀绝,至此,这两股势力便同归于尽,谁也没有落得好下场。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斗得你死我活,却让董卓捡了个现成的,手里有兵腰杆子就硬,率领大批西凉兵进城的董卓自然成为了新的权臣。

而董卓得势之后便开始得意忘形,胡作非为,因此满朝的大臣恨不得将他食肉寝皮。直到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离京城之后,诸侯割据的时代便正式开始了。而曹操虽然刺杀董卓失败,却落得了一个舍命护国的好名声,因此获得了很多能人的支持,后来占据了兖州,被朝廷任命为兖州牧,成为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之一。

曹操稳定下来之后,便想把他的父亲曹嵩接到兖州来享清福。而徐州刺史陶谦一直想巴结强大的曹操,因此在曹嵩路过徐州之时,他便派遣自己的部将张闿沿途护送。而张闿觊觎曹家随身携带的财物,便在夜里假扮盗贼,杀光了曹家所有人,带着抢来的财物投奔袁术去了。而曹操得知父亲死后,立刻以复仇为名兴兵攻打徐州。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的父亲是被张闿杀死的,他为什么不去追杀张闿,反而要一味地按着徐州打呢?

首先,曹操作为一方势力的当家人,是非常务实的。他的父亲已经被害死了,即使他可以把张闿剁成肉泥,除了获得了精神层面上的慰藉之外,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反而白白地耗费了钱粮和时间。而把杀父之仇报在陶谦身上便不一样了,杀死了陶谦便等于取得了徐州,那可是一座拥有几十万百姓的大城啊!正好曹操早就对徐州垂涎三尺了,可是他一直没有出师之名,否则早就打过去了。而现在杀死曹父的凶手本身就是陶谦的部将,而又是陶谦派他去护送曹家人的,这笔账算在陶谦身上没有毛病。

不过,归根结底,亲手杀死曹父的是张闿。而曹操明知道张闿已经投奔了袁术,他又坐拥几十万人马,想杀死一个张闿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但是曹操在攻取徐州之后,并没有要追究张闿的意思。难道曹操不想为父亲报仇吗?他当然想!可是,他已经以报仇为名向徐州用兵了,如果再改口说张闿才是他的杀父仇人,那么之前攻打徐州岂不成了故意挑起刀兵,图谋徐州吗?

这样做一来会彻底在天下诸侯心中失去信誉,二来会将自己陷入兴不义之师的尴尬境地,搞不好还会有被诸侯们围攻、瓜分自己的底盘的风险。既然曹操可以以报杀父之仇为名出兵攻打徐州,那么别人为什么不可以以曹操污蔑陶谦、实则为了图谋徐州为名出兵攻打曹操呢?以报仇的名义,曹操只能号召他自家的将士,而以维护大义和秩序为名,则可以号召天下诸侯的将士了。所以,曹操既然拿下了徐州,尝到了甜头,张闿杀死他父亲的仇也就只能忍了,有舍才有得嘛。

最重要的一点,张闿杀死曹父后投奔了袁术。而当时袁术的实力要比曹操强大不少,况且他还有个更加强大的兄弟袁绍在为他撑腰呢!像曹操这种人,是绝不会被自己的不良情绪误导,作出不理智的决定的。不仅如此,在当时诸侯割据的环境下,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倘若袁术不护着张闿,任由曹操把他从自己麾下抓走杀死,那么以后还有谁肯来为袁术效力呢?所以,袁术绝对不可能把张闿交给曹操,他反而会为了宣传自己爱护属下的名声而不惜代价地与曹操一战。本来曹操就不如袁术兵多将广,再加上个袁绍,自己是完全没有胜算的。所以,曹操放弃杀张闿并不是不在意自己的父亲和家人,而是当时形格势禁,迫于无奈,曹操除了咽下这口气之外别无选择!


小马哥经典影视


曹操的父亲曹嵩(?—193年或194年),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嵩性情敦厚,为人忠孝。汉灵帝时,曾是朝廷要臣,位列“三公”之一。

关于曹嵩的死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曹嵩是徐州牧陶谦杀的。公元194年,曹操的父亲曹嵩打算前往曹操所在的兖州,在半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遂进兵徐州,向东南扩展势力。关于被杀经过,《世语》说的很详细,曹嵩在泰山华县。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护送曹嵩一家到兖州,也就是曹操的大本营,应劭的兵马还没到,陶谦秘密派遣数千骑兵追杀,当时曹嵩以为是应劭来迎接,没有防备。陶谦的兵到了,杀了曹操的弟弟曹德。曹嵩非常害怕,跑到后院要翻墙逃跑,让他的小老婆先爬墙,可 是他的小老婆太胖了,爬不上去。曹嵩于是跑到一个厕所,后来和小老婆一起都被杀,全家都死了。应劭知道以后,非常害怕,弃官投奔了袁绍。后来曹操击败袁绍,平定冀州,那时应劭已经死了。第二种说法,曹嵩是陶谦手下的部将张闿杀的:曹操派人接他老爹曹嵩,车辆钱物很多,陶谦派部将张闿带领两百兵士护送曹嵩,走到泰山华、费间,张闿见财起意,杀死了曹嵩一家,带着财物跑到了淮南。曹操因此怨恨陶谦,所以带兵讨伐陶谦。


野史共享


曹嵩,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的父亲,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依靠买官升迁为太尉,太尉位列三公之首。

曹嵩死于徐州穆陶谦 ,原因是,曹操与陶谦有隙,并且,曹嵩是一个有钱人。现在摘几个曹嵩死于徐谦的历史证据。如下

腾卒,养子嵩嗣。种暠后为司徒,告宾客曰:"今身为公,乃曹常侍力焉。"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随,乃与少子疾避乱琅邪,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后汉书·宦者列传曹腾传》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劭畏操诛,弃郡奔冀州牧袁绍。——《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应劭传》

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后汉书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

兴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后汉书应劭传》

从以上记载来看,对于曹嵩被害,陶谦都脱不了干系。结合当时中原地区的形势及曹、陶之间的矛盾冲突来看,曹嵩一家移居兖州,发生在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时值曹操与陶谦之间爆发的发干之战结束不久,曹嵩眼看局势较为平静,便举家从琅琊迁往兖州,不料陶谦却依然对一年前被曹操击败耿耿于怀,便对曹嵩一家下了毒手。



小猫打卡古迹


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大汉天下也因此摇摇欲坠。后来,大将军合金建议天子下诏,命令西凉刺史董卓率领大军进京稳定局面。谁知天意弄人,在董卓率兵赶到之前,十常侍用计杀死了何进,何进死后,他手下的得力干将曹操和袁绍又率兵冲进皇宫,将十常侍赶尽杀绝,至此,这两股势力便同归于尽,谁也没有落得好下场。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斗得你死我活,却让董卓捡了个现成的,手里有兵腰杆子就硬,率领大批西凉兵进城的董卓自然成为了新的权臣。

而董卓得势之后便开始得意忘形,胡作非为,因此满朝的大臣恨不得将他食肉寝皮。直到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离京城之后,诸侯割据的时代便正式开始了。而曹操虽然刺杀董卓失败,却落得了一个舍命护国的好名声,因此获得了很多能人的支持,后来占据了兖州,被朝廷任命为兖州牧,成为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诸侯之一。

曹操稳定下来之后,便想把他的父亲曹嵩接到兖州来享清福。而徐州刺史陶谦一直想巴结强大的曹操,因此在曹嵩路过徐州之时,他便派遣自己的部将张闿沿途护送。而张闿觊觎曹家随身携带的财物,便在夜里假扮盗贼,杀光了曹家所有人,带着抢来的财物投奔袁术去了。而曹操得知父亲死后,立刻以复仇为名兴兵攻打徐州。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的父亲是被张闿杀死的,他为什么不去追杀张闿,反而要一味地按着徐州打呢?

首先,曹操作为一方势力的当家人,是非常务实的。他的父亲已经被害死了,即使他可以把张闿剁成肉泥,除了获得了精神层面上的慰藉之外,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反而白白地耗费了钱粮和时间。而把杀父之仇报在陶谦身上便不一样了,杀死了陶谦便等于取得了徐州,那可是一座拥有几十万百姓的大城啊!正好曹操早就对徐州垂涎三尺了,可是他一直没有出师之名,否则早就打过去了。而现在杀死曹父的凶手本身就是陶谦的部将,而又是陶谦派他去护送曹家人的,这笔账算在陶谦身上没有毛病。

不过,归根结底,亲手杀死曹父的是张闿。而曹操明知道张闿已经投奔了袁术,他又坐拥几十万人马,想杀死一个张闿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但是曹操在攻取徐州之后,并没有要追究张闿的意思。难道曹操不想为父亲报仇吗?他当然想!可是,他已经以报仇为名向徐州用兵了,如果再改口说张闿才是他的杀父仇人,那么之前攻打徐州岂不成了故意挑起刀兵,图谋徐州吗?

这样做一来会彻底在天下诸侯心中失去信誉,二来会将自己陷入兴不义之师的尴尬境地,搞不好还会有被诸侯们围攻、瓜分自己的底盘的风险。既然曹操可以以报杀父之仇为名出兵攻打徐州,那么别人为什么不可以以曹操污蔑陶谦、实则为了图谋徐州为名出兵攻打曹操呢?以报仇的名义,曹操只能号召他自家的将士,而以维护大义和秩序为名,则可以号召天下诸侯的将士了。所以,曹操既然拿下了徐州,尝到了甜头,张闿杀死他父亲的仇也就只能忍了,有舍才有得嘛。

最重要的一点,张闿杀死曹父后投奔了袁术。而当时袁术的实力要比曹操强大不少,况且他还有个更加强大的兄弟袁绍在为他撑腰呢!像曹操这种人,是绝不会被自己的不良情绪误导,作出不理智的决定的。不仅如此,在当时诸侯割据的环境下,最重要的便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倘若袁术不护着张闿,任由曹操把他从自己麾下抓走杀死,那么以后还有谁肯来为袁术效力呢?所以,袁术绝对不可能把张闿交给曹操,他反而会为了宣传自己爱护属下的名声而不惜代价地与曹操一战。本来曹操就不如袁术兵多将广,再加上个袁绍,自己是完全没有胜算的。所以,曹操放弃杀张闿并不是不在意自己的父亲和家人,而是当时形格势禁,迫于无奈,曹操除了咽下这口气之外别无选择!








历史君说历史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一直居于山东的曹操与徐州陶谦发生的争端,华县正是前线。次年(兴平元年)曹嵩(曹操父)带着次子曹德与妻妾,打算离开刀兵之地前往曹操的大本营兖州。不料行踪泄漏,被陶谦部将张闿围住,曹操派兵将接应不及,曹嵩及次子曹德,夫人邹氏(曹操之母),姬妾赵氏皆成了刀下亡魂。








正大光明


曹操的父亲,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依靠买官升迁为太尉,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后被曹丕追封为太王,曹丕称帝之后在追封被太皇帝。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在兖州时,曹嵩和少子曹德去投奔曹操。父子一行从琅邪郡赶往泰山郡时,泰山郡太守应劭前去迎接,还未赶到,曹嵩和曹德已被徐州牧陶谦派轻骑追杀至郡界而死。

另一说法是被陶谦部下所杀。这种说法,记载于《吴书》。陶谦并没有想杀害曹嵩,曹嵩赶路的时候带着几十车的金银财宝上路,结果被陶谦的手下见财起意,杀了,对此,陶谦并不知情。


汐于子


主要两种说法,一个是陶谦派人杀的,一个是陶谦手下自己动手的,无论哪种都和陶谦有关系。其实我认为,这是征伐陶谦的一个理由而已,但是曹操错误估计了形式,第一次打陶谦的时候,后院起火,结果很多地盘被吕布等人占领了,不得不退回防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