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自駕遊豫南淮河沿岸,河道寬闊,悠悠淮水蜿蜒緩緩流淌,兩岸沃野良田、水塘溼地一望無垠。車行至息縣境內,忽見淮河南岸有突兀山峰聳立,十分醒目,逐驅車駛了過去。

山下圍聚了依山坡而建的古樸村落,就地取材,民居房屋和院牆盡是石頭砌就,頗有幾分古樸意味。山下村莊的一側有景區停車場和上山石階梯,原來這裡就是歷史上淮河中上游的著名勝景——息縣濮公山。山腳隨處是雜亂的石頭、石灰,抬頭看山坡上散落著多座廢棄、雜草叢生的紅磚窯井;走上臺階步道來到山坡上,撲面的是僅剩壁立山體,幾方巨大深坑潭水,景象十分壯觀,現在的濮公山已是“濮公山礦山遺址公園”。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草坪上立了一方赭紅色巨石,上書“東南第一峰”,歷史上的濮公山久負盛名。位於河南信陽息縣城南4公里處,淮河南岸的濮公山是大別山的餘脈,面積僅4平方公里,海撥也不過一百餘米,相傳唐朝時有個叫濮濮的道人隱居此山,採藥煉丹,懸壺濟世,恩惠一方百姓,後人為了紀念他,遂將此山稱為“濮公山”。北宋時,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途徑豫南息縣,見淮河南岸濮公山異峰突起,峰巒疊嶂、青翠山林與黃淮沃野平原景象迥異,贊稱濮公山為“東南第一峰”。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濮公山在明代曾有“東南第一峰”的記載立碑,那麼,歷史上的濮公山是怎樣的景緻?千年古息縣八景中有“濮山拱翠”,明詩人夏賚有詩曰:“濮公回折枕淮流,疊疊晴巒翠色浮。疑是芙蓉初削成,淋漓元氣未曾收。”《水經注》:“淮水東經故息城南。淮水又東徑浮光山北,亦曰扶光山,即弋陽山也。出名玉及黑石,堪為棋。其山俯映長淮,每有光輝。”古人描繪了一個山巒起伏、滿目蒼翠的清幽山,山色倒映在淮河水面上,有光輝閃耀,又名浮光山,登上濮公山主峰可俯瞰淮河悠悠東流。息縣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歷史上的濮公山廟會規模頗大,在黃淮地區很有名氣,覆蓋了黃淮古七州一百多個縣。每年的農曆三月三、九九重陽節,方圓數百里,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會齊集息州古城,紛紛上濮公山許願還願、登山遠眺長淮水,山上山下是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濮公山“出名玉及黑石,堪為棋”, 濮公山有珉玉,“珉玉玲瓏,晶瑩剔透,蘊天地之靈氣,沐萬世之風雨”,史載曾用此地玉石做成了棋子上貢過朝廷,小有名氣。在濮公山遊覽期間,看到一些採礦石碓裡確有些質地堅硬、細膩的玉化石頭,據說現在仍有本地匠人收集此山的玉石,雕琢成工藝品在市場上售賣。濮公山蘊藏著大量白色的石灰岩礦,以此石燒製出的石灰,品質優良,“息石灰”曾是息縣“三大寶”之一,曾成就了當地水泥加工支柱產業。正是這近幾十年的縣域支柱產業“息石灰”改變了濮公山。幾十年來無休止的工業化炸山,開採石灰礦石,煉石灰,濮公山整座主峰消失不見了;深挖採礦,原山體位置變成了巨大深坑,濮公山千瘡百孔,僅殘留了幾個小山頭,原始自然景觀與千百年的豐富人文幾近毀滅殆盡,生態環境嚴重破壞,濮公山周邊古老村落裡的百姓飽受焚燒礦石汙染之苦。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現在的濮公山礦山遺址,經過土地綠化、栽種樹木,設置草皮、護欄等基礎設施、景觀;在礦坑水域裡建了水上游覽木棧道,多座年代感的紅磚石灰窖也成了景區的一道風景;在僅存的山體崖壁坡上修建了上山步道,山頂觀光亭等;生態惡劣、滿目瘡痍的礦山向一座礦山遺址生態公園轉變,這得益於2012年息縣縣委、縣政府治理生態環境、美化綠化家園、加快轉型發展的英明決策。

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峰”勝景

如今,濮公山主峰消失了,鍾靈濮公,祈福之地的廟宇搬遷了,空留那首打油詩:濮公山上一座廟,小廟雖小比山高,一捧神泉去百病,濮公千年惠今朝。遺址公園裡仿造了溶洞,曾經的滴水洞景觀不見了;濮公山賦“ 百鳥和鳴,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勝絲竹管絃之樂,恰人間天賴之聲。野雞穿行林間,儼然道道風景;野豬出沒樹叢,遇人遁跡無蹤。”已成為遙遠過去,難再現;一方厚重人文,古廟會人潮比肩接踵,熙熙攘攘,盡是琳琅攤販的盛況時光一去不復返了。遺址綠色公園好建,生態破壞再難恢復,“濮山亦修真養性之所,物華聚人間之瑰寶”,曾經淮河南岸“東南第一峰”,只能留在史載,殘存在一方人的追憶裡。息縣之痛、淮河之痛,永失“東南第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