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終結者:黑暗命運》作為系列影片的第六部,個人感覺,最值得玩味的地方,不是片中在表象中呈現出來的激烈火爆,而是背後透視出的蘊含著悖論內涵的哲學意識。

《終結者6:黑暗命運》承襲了第1、2集的故事線索,同時,也承襲了第1、2集的基本設定。

這就是“時空隧道”傳輸過來的兩個未來人物,都是赤身裸體,然後他們各自尋找終極目標,一個行使殺戮,一個行使保護,由此展開從地表到空中到水體的海陸空全景式、全方位、立體式的戰鬥交鋒。

《終結者:黑暗命運》的戰鬥升級是將打鬥挪到了空中飛機上,沉埋進水壩邊的水下面,可以看出,電影將火爆場面從前兩集的側重於地表戰鬥,拉昇到水、空兩個維度,體現出電影對視效的殫精竭慮的追索。

但這些元素並不能保證《終結者:黑暗命運》作為系列片中的第六集背後有著足夠的精神支撐,而一部電影能夠擁有四平八穩的精神內質,才是這部電影經得起評說與考驗的關鍵,更是讓觀眾看過電影之後能夠覺得有所收益的根本支撐。

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點評一下《終結者:黑暗命運》在三個方面呈現出的哲學意識,標題如下:

一、“時空隧道”悖論帶來的哲學思考

二、“人與機器”互動帶來的哲學思考

三、“宿命與超越”轉換帶來的哲學思考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一、“時空隧道”悖論帶來的哲學思考

《終結者:黑暗命運》是典型的“時間隧道”題材影片,它運用這一元素之後,必定要觸碰到這一科幻構造下蘊含著的哲學意蘊。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前二集《終結者》裡安排了什麼的哲學思考,正是這些思考,配合著影片的強力的火爆動作,才鑄成了電影的經典。

第一集中,在“時間隧道”的框架下思考了愛情的主題。影片裡令人瞠目結舌的悖論是兒子派出了他看中的一名戰士,通過“時間隧道”回到過去,去保護自己的母親,而這個戰士與母親相戀,誕下龍種,正是派出這個戰士的兒子本人。

這個電影的荒誕意味在於,兒子實際上選擇了自己的父親,派出他認可的男子,回到過去,讓這個男子與母親合作完成了自己的肉身塑造。

這種荒誕意味,成為所有“時間隧道”類電影都津津樂道而又孜孜以求加以不斷演繹的重要主題。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包括韓寒學舌這類“時間隧道”模式的電影《乘風破浪》裡,也探討了一個回到過去的男人,如何與母親相處的問題,他差一點也觸及到這一模式必然碰到的倫理道德悖論問題,因為在電影裡,趙麗穎扮演的母親顯示出對這個未來兒子的極大熱情,差一點使兒子誤認為母親另有企圖,當電影裡設置了一場母親似乎對他展開色授魂與攻擊的時候,兒子因為對自己身份的瞭解,而坐懷不亂,通過這一危險的遊戲式場景,兒子成功地通過了父親的考驗。韓寒對這一“時間隧道”模式的倫理考驗進行了戲謔性的展現,使得電影藉以改編的原本《新難兄難弟》的導演陳可辛慨嘆韓寒的這部電影要超過他的原有的創意,正是因為韓寒抓住了“時間隧道”背後的深層內涵,而這在港片導演的意識裡是一種不存在的概念。港片導演為什麼集體折戟沉沙好萊塢,根本原因是港片導演只能完成視效部分,而在精神內涵上跟不上好萊塢的基本及格線。

《終結者2》中未來的叛軍領袖派出了終結者,來保護自己的童年,而實際上,這個終結者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也成了少年的精神父親,這與第一集叛軍領袖派出戰士,鑄造了男孩的肉體呈現出“靈與肉”的鏡像對應,第二集中,終結者鍛造了男孩的精神立意,也就是未來的“我”,通過終結者這個職責擔當傳遞者,回到過去塑造了過去的“我”。這在電影裡形成了與第一集對應的封閉式循環通道:那就是未來的精神感召了童年的“我”的精神。

在《終結者:黑暗命運》裡,我們同樣看到這樣的“時間隧道”悖論。影片中的未來領袖丹妮派出了自己的女戰士格雷絲,回到過去,保護青年時代的“自我”。這個設定,與第二集裡,未來領袖派出終結者去保護自己的童年幾乎有著相似的架構,不過卡梅隆在《終結者:黑暗命運》裡,用女性領袖置換了前兩集的男性反抗軍領導人,用肉身格雷絲置換了第二集中的機器人“終極者”。而格雷絲在未來時代裡被丹妮救助,丹妮委派格雷絲回到了過去,格雷絲履行使命,則完成了對丹妮救助,電影在循環空間裡,完成了一個拓撲式的連瑣拯救主題。而這樣的循環人物互救式人物結構,在第二集中是沒有的。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第二集裡體現的是人對機器的引導,終結者只不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一種輸入任務目標後,一個機器人的機械反應。而在《終結者:黑暗命運》裡,在“拯救者”與“被拯救者”(丹妮與格雷絲)之間建立了一種分屬於當下與未來兩個時空裡的不同主導的站位,無疑讓《終結者:黑暗命運》再次回到了與第一集相當的一種對“時間隧道”模式的悖論式哲學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講,《終結者:黑暗命運》回到了第一集的主題,精準地把握了“時間隧道”模式所必然帶來的一種循環空間裡誰主沉浮的問題。

二、“人與機器”互動帶來的哲學思考

“時間隧道”提供了一種驅動故事進行下去的工具,而《終結者》系列的大背景,則關注的是人與機器的關係問題,它的總體背景,是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產生的一種對立與對壘。

由此,《終結者》系列始終有一個不會更改的設定,就是人工智能有一天會反客為主,對人類社會實行“反制”。

在《終結者1、2》集中,電影幻想未來時間中,即影片裡直指的人工智能發展成“天網”系統,以鎮壓人類為已任,人類被迫走向了地下反抗。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終結者:黑暗命運》中,在“時間隧道”體系裡戲耍了這一模式所必然導致的“蝴蝶效應”,直接將未來的反抗軍領袖自童年時代就殺死了,這樣,《終結者》前5集勞命傷財展開的宏大體系,都統統作廢了,第一集裡孕育了反抗軍領袖的母親,被旁置了,第二集裡展現反抗軍領袖童年時代的逃亡之旅也成為無用功,《終結者:黑暗命運》推翻了前面的設定,但依然沒有忘記整個電影系列熱衷的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永遠勢不兩立的對立狀態,在“天網”之後,又設置出一個名為“軍團”的人工智能系統稱霸世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與機器之間的對立,構成了《終結者》系列的陰暗面,但是,人與機器之間,是否只能是一種永遠的仇視與殺戮關係,《終結者》系列恰恰在這個電影設置的科技災難驚恐面前,著重描寫了機器在悄然地向人類進化,吸取與襲仿著人類作為生命存在的引以為傲的情感特徵。

在第2集的片尾,電影有一段話外音,世界還是充滿希望的,“全因為一臺機器,一名終結者,它學到了人類生命的價值。”

而同樣,《終結者:黑暗命運》裡也著重表現了施瓦辛格所扮演的終結者的生命意識的覺醒,也就是一個機器人開始了向人類情感世界的過度,而這個卻恰恰是“天網”或“軍團”統治世界時依靠暴力手腕一統天下所缺少的一個柔情的維度。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在《終結者:黑暗命運》裡,我們看到,人與機器的衝突背景之下,施瓦辛格型號的機器人殺掉了未來的反抗軍領袖,完成了他的使命,但是他的最大的變化,是開始用自己的意識判斷著是非,尤其是他對類感情的涉足與介入,重新反思了自己僅僅承擔著殺人使命的過往職責履行,認識到自己的從執行命令的角度無懈可擊的任務完成,卻是違揹人性維度的價值觀念的,於是,施瓦辛格在影片裡背叛了自己的原先的任務指令,而重新選擇了人類的站位,站到了“人間有情”的精神空間中來。從此,他幫助那位失去孩子的母親,提供終結者的位置信息,實際上他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感情,站到了人與機器交戰雙方的人類角度。

這也是影片結尾,當他犧牲了自我,說出那句“為了約翰”時所帶給人情感上的衝擊。

因此,《終結者:黑暗命運》作為一部反映人與人工智能交鋒的電影,它想象著人類社會面臨的異度時空裡的人類精神衍生物的襲擊,這種異能生命,包括鬼怪、神靈、人工智能,但人類擁有著唯一值得自豪的精神能量,那就是有著自己的情感世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與異能世界相比而具有的最大的驕傲的擁有,就是人擁有情感的能量,這是人類能夠挑戰自然與異能的法寶,也是人類藉以謳歌自己的最後驕傲。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所以,人類在大肆渲染異能生命的可怖、兇殘的時候,恰恰是為了反襯人類擁有著最寶貴的情感維度,《終結者:黑暗命運》裡的施瓦辛格殺手的角色身份轉變,正反映了人類的精神與情感能量對機械地執行殺手命令的機器人的制衡作用,潛在的意志仍是禮讚著人類的情感力量戰無不勝。

這也是這類前景上描述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生死較量的文藝作品,最後並沒有讓人覺得悲觀與絕望的原因,因為這些影片始終把握著人類精神空間的偉大力量與強勁力度,透視出的是對人類精神世界的謳歌與頌揚。

三、“宿命與超越”轉換帶來的哲學思考

“時間隧道”題材裡本身就隱藏著一種宿命的模式,因為從未來回到過去,就是從命運的終點,回到之前的源頭,這很自然地吻合了宿命模式的“結局既定性”。

但這種宿命還要受到“蝴蝶效應”的影響,這就是回到過去,修改了之前的“宿命之因”,那麼,未來出現的命運也能發生逆轉。

這樣,“時間隧道”與“蝴蝶效應”就成了這一模式相輔相成的兩個互為對抗、互為悖論的理論概念。

《終結者》面臨的困惑,都難以繞過“時間隧道”與“蝴蝶效應”這兩個理念的影響。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但“時間隧道”只是寄寓著人類對宿命的想入非非的假想,而“蝴蝶效應”才是解救人類對宿命的臣服的一種精神渴望。

《終結者:黑暗命運》正是如此。它是以“時間隧道”模式映射宿命的人生困境,卻通過“蝴蝶效應”來解除人生的宿命影響,扼止宿命的冰冷無情。

影片中的丹妮最初不過是一個平凡的墨西哥女孩,看上去,也不算有什麼高顏值,個子也不高,工作崗位不過是一個藍領工人,還面臨著下崗的威脅,可以說就是一個藏在人海之中沒有任何突出之處的鄰家女孩。

但是,她卻突然成了來自於未來的反抗軍首領的保護對象。這就是一個宿命的命題。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最先感受到丹妮的與眾不同的是第一、二集中的反抗軍首領的母親莎拉,因為她曾經體驗過被保護的經歷,所以她最先意識到丹妮身上的特異之處,肯定是因為她身上有著決定未來世界命運的標新立異。

丹妮對自己的特殊能力一無所知,這種宿命的能力預知,正是《哈利波特》這類英雄成長式作品裡的共性模式。科幻與魔幻其實有著一樣的構成要素。

《終結者:黑暗命運》裡將丹妮設定成墨西哥人並且在影片裡設置了一段丹妮越過邊境境偷入美國的情節,正是電影對世界性焦點事件的一種迅即反映。越是將丹妮貶入到凡俗人生中,越是襯托出她的意志精髓。在《終結者:黑暗命運》裡接下來交待的情節中,丹妮還是展現出了她日後成為人類領袖的精神質地,那就是她勇於擔當,從不退卻。比如在偷越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牆的時候,她從沒有躲在保護她的格雷絲身後,一直衝鋒在前,無所畏懼。甚至她大膽設計出用自己作為誘餌、把追殺者誘入圈套、給予一舉毀滅的計劃,已經洞見出她的身為精神領袖的精神氣質。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所以,《終結者:黑暗命運》展現出格雷絲對丹妮抱著只有她從未來感知過這種精神氣質的崇拜心態,神往而深情地注視著丹妮,電影也藉此把丹妮的英雄氣質完美地呈現出來,使得她從最初的身為宿命中的傳奇,變成了現實中的真實的英雄本尊。

而實際上,格雷絲與丹妮之間的循環往復的身份轉換(拯救者與被拯救者)與互動碰撞(丹妮時刻想挺身而出與格雷絲一心保護丹妮安全之間的衝突),成為電影裡動人心魄而又感人肺腑的人物刻畫亮點。

丹妮最終完成了對自己宿命的兌現,但同時,也完成了對舊有自我的超越,宿命只是結果,而丹妮付出了實現這一結果的具有說服力的行動。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而揭示丹妮身上宿命密碼的格雷絲,也支撐了丹妮自己的英雄宿命的完成,這也是丹妮日後脫穎而出成為人類英雄的一個精神能量,然後,在未來社會里,丹妮又用自己受益於格雷絲的自我獻身精神,救助了少年時代的格雷絲。所以,電影在最後,讓丹妮見到了童年時代的格雷絲,把它們之間由宿命與超越組合成的互動關係重新提拎起來,作為電影裡在主線索之外而建構起來的另一個“時間隧道”循環悖論得到了富有詩情畫意且情濃意蜜的凸現,也對電影的主題從這一個獨特的維度裡進行了耐人尋味的哲學思量。

《終結者:黑暗命運》如果沒有這些通透的哲學思辨精神穿插在電影裡,那麼,那些打鬥與激戰場面,就找不到精神的支撐,因此,好萊塢電影對人類情感的忖思,配合著它的前臺火爆生猛的視覺效果,才是它能夠讓人易於接受又容易被感染的原因。

《終結者:黑暗命運》火爆視效背後的哲思,才是值得玩味的深刻處

《終結者:黑暗命運》讓人覺得厚重的原因,正是因為它對人類情感內質、人與自然關係這些維度的從容不迫而又疏密有致的展現上所做到的深度思考,所以,看起來只會提供視覺奇觀的卡梅隆,背後還有一個善於挖掘人類情感的鏡像式自我的存在,這才是卡梅隆電影總是讓人在視覺上獲得快感的同時,靈魂上也能擁有慰藉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