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會計差錯“狂擊”三季報 藏格控股淨利潤速降53.26%


更正會計差錯“狂擊”三季報 藏格控股淨利潤速降53.26%


10月30日,藏格控股發佈了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60億元,同比下滑36.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52億元,同比下降53.26%。公司稱,會計差錯更正是造成公司三季報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到底是怎的會計差錯讓其業績“折腰”?

《電鰻快報》注意到,藏格控股10月24日曾公告,公司在2018年年報編制期間發現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公司資金等事項,直接導致藏格控股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公司對此進行自查以及必要的核查,實施了包括檢查會計記錄、重新計算相關項目金額等認為必要的程序。公司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2018年度財務報表及相關附註進行了追溯調整。

其一,截至2018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中40436.37萬元,其他流動資產中79097.23萬元,預收賬款中10623.80萬元為藏格控股公司控股股東的資金佔用款,應對2018年度財務報告中相關事項進行追溯調整,將其調整至其他應收款,並相應計提壞賬準備,同時於財務報表附註關聯方資金拆借及關聯方應收應付款項中披露該關聯交易及往來。

其二,孫公司上海藏祥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藏祥”)及孫公司上海瑤博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瑤博”)部分貿易業務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不作為收入進行核算,該部分貿易業務調整對2017年、2018年營業收入的影響金額分別為13166.38萬元、46849.18萬元;上述貿易業務而產生的稅費、服務費等抵減取得的貿易業務相關補助後的損失由公司的控股股東承擔,2017及2018年該貿易造成的損失金額為28921.02萬元。調整2018年財務報表中營業收入、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的金額分別為-60015.56萬元、4399.47萬元、-52112.25萬元。

其三,孫公司上海藏祥將購買的資產管理計劃作為一項金融資產,扣除被大股東資金佔用的金額40662.77萬元後,剩餘的139436.23萬元作為其他流動資產列示。根據自查的情況,公司支出180099.00萬元(扣除資金佔用後目前的金額為 139436.23萬元)購買的資管計劃為公司為大幅減少2018年年末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通過簽訂不具有商業實質業務的資產管理計劃,配套外圍資金的多次循環流轉收回該款項,上述交易減少的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存在部分被關聯方佔用的情況,其金額為 119760.00萬元(含2018年年報披露的40662.77萬元資金佔用)。

藏格控股稱,由於上述會計調整,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下稱藏格鉀肥)2018年業績承諾完成情況也有所變化。數據顯示,藏格鉀肥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為8.68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為8.4億元,未完成2018年度業績承諾,差異率為-48.37%。而變更前這一差異率為-20.89%。

根據以上自查結果,控股股東在以資抵債日完成前應償還上市公司佔用資金及貿易業務造成的損失共258996.88萬元(其中包含佔用資金216370.02萬元,資金佔用費9855.24萬元,貿易業務對上市公司造成的損失32771.62萬元)。為妥善解決上述問題,公司控股股東藏格集團已將其持有的巨龍銅業37%股份折價以25.9億元價格轉讓給公司,足以抵償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的對上市公司相應數額的佔用資金、資金佔用費及由於貿易原因產生的損失。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及貿易損失等相關問題已經妥善解決。

“佔用問題的解決意味著上市公司未來可以健康發展。本次會計差錯更正符合有關規定和要求,是對以往存在問題的更正,能夠更加客觀、準確反應公司財務狀況,有利於提高公司財務信息質量。”藏格控股表示。

《電鰻快報》認為,能不惜一切代價更正會計差錯,彰顯該公司高管的決心和信心,也給了投資者一個明確交代,正如公司所言“有利於提高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實際上,該共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和競爭優勢,其中公司始終專注於鉀肥行業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現已發展成為國內第二大氯化鉀生產企業。公司在鉀肥生產中留存的鈉和鎂資源尚未開發,隨著技術進步,公司將開展循序資源利用,對鎂、鈉資源進行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