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寫的錯字,看後拍案叫絕

學問少的人會寫錯別字,如果不小心有學問的人也會寫錯別字,但是用錯字表達特殊含義的就不是太多了,我要說的康熙帝就是這方面比較著名的一位!

康熙寫的錯字,看後拍案叫絕

懸掛於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的下部多寫了一橫。此錯字就是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康熙多寫一橫,康熙帝的本意可能是:這裡這麼美好!不要有“辛”。“辛”的本意是刑刀,或指罪惡。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說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康熙寫的錯字,看後拍案叫絕

還有一個就是“花港觀魚”,它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傳說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上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他有意少寫了一點。

康熙寫的錯字,看後拍案叫絕

像這樣用錯字表達一定含義的例子,在近現代也有,如:清代大文豪紀曉嵐的山東曲阜孔府題聯: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下聯中“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了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

康熙寫的錯字,看後拍案叫絕

又如:劉坤一先生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提攜的“風流宛在”匾: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字多了一點。據說是清光緒年間兩江總督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曾留下不少風流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是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康熙寫的錯字,看後拍案叫絕

再如:趙樸初老師寫的“裕安大廈”

上海黃浦江畔的“裕安大廈”是安徽在上海招商引資的窗口,“裕安大廈”四個字乃趙樸初大師的手筆。其中“裕”字左側少一點。趙老在題寫時,感到家鄉安徽離富裕還差一點,就少寫了一點,意在鼓舞鄉親們正視現實,加倍努力補上這“一點”。

康熙寫的錯字,看後拍案叫絕

有意使用錯字表達一定的意思,是一種文學藝術境界!無意產生的別字有時也可以理解:

如:曹寅的奏摺,康熙硃批“知道了,已後有聞地方細小之事必具密摺來奏”;“已後”的“已”寫錯了。古代皇帝處理國事日理萬機,很難做到批奏摺字斟句酌,大多能說明意思就可以了,字也不會那麼規範;出現一兩個錯別字,可以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