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這種源自一百多年前的詐騙套路,至今仍然作為核心原理,運行在幾乎所有傳銷投資類騙局中。如果您正在或準備投資某個項目,或許可以從文中找到一些您項目的“影子”……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查爾斯·龐茲 |Charles Ponzi1882年的意大利,剛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十多年,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查爾斯·龐茲(1882-1949),降生於此。龐茲出身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龐茲的母親一直望子成龍,夢想有朝一日自己的兒子能飛黃騰達,重振家族那已遙不可及的榮光。龐茲帶著母親的期盼與所謂的貴族精神進入古老的羅馬大學。與真正的紈絝子弟相比,龐茲在金錢上似乎缺乏底氣。但是龐茲為了維持與同學一樣的奢華的大學生活,必須大手大腳的揮霍,以至於成為了一個窮困潦倒的花花公子。在21歲那年,也就是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龐茲像當時許多想改變命運的歐洲人一樣,懷揣著“美國夢”和200美元遠渡重洋。踏上美洲大陸土地的時候,龐茲兜裡只剩了2.5美元。不是因為船上消費高,而是帶來的錢在船上賭博輸光了。其實,這種冒險精神和賭徒心理存在於當時大部分歐洲人的頭腦中。有點像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小李子主演的Jack。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這位騙子大師到美國的時間,比泰坦尼克的首航早了九年(1912年)作為母語為意大利語的他,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學會了英語,從這一點上,就不難看出:龐茲是個“聰明”人!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龐茲遊蕩於美國有較多意大利人聚居的城市——波士頓。而這裡並沒有龐茲想象中的“遍地黃金”,他不得不靠四處打零工勉強餬口。有一次,龐茲到了一家意大利餐廳,做刷盤子的小工。這個工作很是辛苦,甚至連住處都沒有,每晚只能睡在餐廳角落的地板上。老闆看龐茲肯吃苦、又機靈,提拔他當了餐廳侍應生。

可沒過多久,就發現他手腳不太“乾淨”,經常順走餐廳裡的財物。於是乎,龐茲被掃地出門。在美國混跡了幾年,也沒能找到發財的機會,他便前往加拿大想碰碰運氣。在蒙特利爾,龐茲得到一份意資扎羅斯銀行職員的工作。這也是他踏入金融圈的一次契機。在扎羅斯銀行,龐茲學習並實踐了“拆東牆補西牆”的藝術。在其他銀行給儲戶2%利息的時候,扎羅斯銀行許諾給6%。但事實上銀行投資的利潤大概僅有3%。要支付許諾的利息,只能靠這6%作為誘餌去吸引更多人儲蓄,然後用新儲戶的錢去支付到期儲戶的本金與利息。只要到期儲戶不擠兌,銀行總能贏得時間化險為夷。只可惜好景不長,沒能支撐多久,扎羅斯銀行就倒閉了。再次沒了收入的龐茲,連回美國的路費都湊不齊。窘境中,龐茲選擇了再博一把,他自己填了張423.58美元的支票,並偽造了簽名。錢取出來後,還沒在口袋裡捂熱,就被警察逮了個正著。這次,他在加拿大蹲了三年大牢。

1911年,龐茲出獄後,就輾轉回到了美國。他很快發現,“幫人偷渡”是條能賺錢的好路子。但龐茲運氣著實不佳,沒做多久,又因協助偷渡和非法移民而再度被捕入獄。這次,他在亞特蘭大蹲了兩年班房。總而言之,龐茲到美國之後,就幹了兩件事:犯罪和坐牢。這也奠定了他一生的主題:犯罪和坐牢。等到他再度出獄時,已經戴上了“人渣”的“帽子”,就連他的母親都開始嫌棄他。被人鄙夷,往往是把一個人推向極端的強大力量。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龐茲突然變得痛徹心扉,似乎真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他做過雜工、售貨員、業務員……原來,他和一個叫羅斯·瑪利亞的姑娘相愛了。或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當人憧憬著美好的生活,他也會變得善良。這位羅斯·瑪利亞姑娘出身平民家庭,但家境還不錯。重要的是,她對龐茲一往情深。喜歡一個人,真的是不需要理由的。而這時,龐茲的母親卻看不下去了。她給瑪利亞寫了一封信,信中歷數了自己兒子數次偷竊、詐騙、走私、坐牢的經歷,想勸這位好姑娘不要嫁給自己的混蛋兒子。這是一位多麼有正義感的母親啊!而沉浸在愛河裡的人,是無法接受別人的意見的。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左為龐茲的妻子羅斯·瑪利亞,右為他的母親伊美爾德1918年,瑪利亞嫁給了龐茲。如果龐茲從此就任勞任怨,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也許會有一個不精彩,但幸福的一生。然而,倘若真是那樣的話,故事就結束了。大師也就不存在了,這對於騙界同仁來說,簡直是一大噩耗。婚後不久,龐茲偶然收到一封西班牙的來信。就是這封信,像一枚導火索,引燃了他腦中囤積的“詐藥”,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的腦洞。他決定,要玩一票大的……到底這封信寫的是什麼內容呢?這要從當時通行的“歐洲郵政票據”說起。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當時的歐洲郵政票據所謂歐洲郵政票據,就是由某國郵局發行的一種歐洲通用的代金券。比如:你要從法國往美國寄一封信,隨信附上郵政票據。美國的收信人就可以用它來充抵回信的郵資。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世界經濟體系一片混亂,不少國家貨幣急速貶值。這為龐茲實施自己的計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對外宣稱,購買歐洲國家貼現發行的郵政票據,再倒賣到美國,按面值贖回,便可以賺取400%的高額差價。

誰聽到這個不會蠢蠢欲動啊?事實上,這種投機並沒有什麼可操作性。因為郵政票據本身不是一種大規模發行和使用的票券。說白了,郵局發行的數量本身就不多,需要購買它的人也不多。這種投機最多隻能賺點零花錢,絕不可能產生較大盈利。賺不到錢?沒關係!自信的龐茲,靠著三寸不爛之舌,正式開闢了該投資(hu you)項目。

20世紀最經典的騙局就此展開……想吸引別人投資就得給出高回報!龐茲打著投資郵政票券的旗號,做了以下幾件事:一是,為客戶深刻剖析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二是,推出一個無比酷炫的投資方案;三是,列出一大堆唬人的名詞和超級複雜的計算公式;當你被這套看上去十分高大上的說辭徹底繞暈時,恭喜你,你開始上套了。接下來,龐茲會告訴你,你並不需要懂得這些複雜的玩意,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就好了:這項投資,能在45天后給你帶來50%的利潤作為回報。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龐茲發行的投資憑票對於這麼高的回報,一開始大家都抱有疑慮。但隨著第一批投資者順利拿到了“收益”。人們的頭腦開始發熱、發燙。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有4萬名波士頓市民,變成“歐票計劃”的投資者。而這些投資者中,絕大部分是懷抱發財夢的窮人。龐茲共收到約1500萬美元的投資。(按購買力折算到現在,約為10億美元)一時間,龐茲被一些愚昧的美國人稱為與哥倫布、馬可尼(偽無線電發明者 真正無線電發明者為尼古拉.特斯拉)齊名的最偉大的三個意大利人之一。原因是,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龐茲發現了“錢”。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洋洋自得的龐茲龐茲住上了有20個房間的豪華別墅,訂製了100多套昂貴的西裝,併為每套西裝都配上對應顏色和款式的皮鞋。他給妻子瑪利亞購買了無數昂貴的首飾,還為自己購買了數十根鑲金的柺杖,連菸斗都鑲嵌著璀璨的鑽石。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這個名垂青史的騙界大師,身高1米59明白人可能就要問了:既然這件事從頭到尾是個騙局,那龐茲從哪裡弄來的錢,來償還投資者的利潤呢?答案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原理其實非常簡單:用第二批投資者的本金,支付給第一批投資者作為利息;用第三批投資者的本金,支付給第一批和第二批投資者……如此重複,雪球越滾越大。一方面新投資人越來越多,保證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有足夠的錢來償還老投資人利息。另一方面,利息兌現及時,又使“歐票計劃”投資者深信不疑。只是,幾何級數增長的累計投資款,已經成為一個可怕的數字,像一隻永遠吃不飽的巨獸,等待著支付天價的利息……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歐票計劃”的幾何金字塔而此時龐茲的手裡,只有區區價值61美元的歐洲郵政票據。騙局終究是騙局。1920年7月,一名金融專家在《波士頓郵報》上公開質疑龐茲的“歐票計劃”。龐茲立刻發表反擊聲明,但收效甚微。部分感到恐慌的投資者蜂擁而至,想要取回他們的錢。龐茲不得不花掉200萬美元,用於安撫這些投資者。

然而,此時新增的投資款,已經無法負荷前期許諾的高額利息,資金開始大面積週轉不靈。8月,多名市民報案,聲稱被騙。僅僅兩天後,龐茲宣告破產。龐茲的騙局,導致5家銀行和1家信託投資公司倒臺,更為悲慘的是造成了4萬多名投資者幾乎血本無歸,他們中的很多人失去了畢生的積蓄。此時的龐茲又回到了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法庭。定罪後,龐茲將一張字條遞給了旁邊的記者,上面用意大利語寫道:“世間的一切榮譽就此成為過眼煙雲。”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騙界教父級形象龐茲被聯邦法院判了5年監禁,服刑了3年半便被釋放了。不過接下來,馬薩諸塞州法院又判了他7至9年監禁。這一次,龐茲沒有乖乖坐牢,他請求保釋,隨即改名換姓,偷偷跑到了佛羅里達。多年牢獄生涯並沒有讓龐茲有絲毫懺悔。在佛羅里達,他搖身一變,故技重演,又開始老本行。他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打出“售賣高端房產”的廣告。實際上,這些所謂“高端房產”,只是鄉間的一片片沼澤地。不到半年,他的把戲就被拆穿。龐茲繳納了1500美元保釋金,獲得了取保候審的待遇。他深怕警方證據充足之後,再把他捉回去坐牢。於是鋌而走險,假扮船員登上一艘開往意大利的商船,準備溜之大吉。在新奧爾良港,龐茲被抓獲。因為試圖潛逃出境,他又蹲了7年監獄。

投資前不可不知的“龐氏騙局”

入獄時的龐茲1934年,龐茲重獲自由。隨即,美國人像驅趕過街老鼠一樣,立即把他驅逐回了意大利。這一次,曾與他同富貴、共患難的妻子羅斯·瑪利亞,終於對他徹底失望。她與龐茲離了婚,選擇留在美國。兩人從此再未見面。“騙”,似乎已經成了龐茲骨子裡的習性。返回意大利後,他依然熱衷於編織一個又一個騙局,甚至曾想忽悠墨索里尼,但最終未能得逞。最後,龐茲來到巴西,服務於一家航空公司。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航空公司業務急劇萎縮,被迫裁員。龐茲沒有躲過下崗的命運。

晚年的龐茲流離失所,在窮困、孤獨、疾病中備受折磨。富貴榮華離已他遠去,只剩下一顆全然扭曲的心。在最後一次接受採訪時,他說了一句話:“人們用1500萬的代價觀賞了我的這場完美的演出,難道不是很值嗎?”在生命的尾聲,他的眼睛幾乎全瞎了,一次腦出血讓他半身不遂。1949年1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一家慈善醫院裡,這名曾經風光一時的騙界大師,走完了自己可恨又可悲的傳奇一生。死時,他身無分文……

---------------------

特別申明:首先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