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是最強的存在感!美國不給簽證,中國院士照樣拿宇航大獎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榮獲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Hall of Fame)獎項。“名人堂”是IAF的常設性榮譽,每年獲獎者人數最多10人。獲得該榮譽的科學家的照片、資料等將被永久陳列在IAF網站。

實力是最強的存在感!美國不給簽證,中國院士照樣拿宇航大獎

該獎項花落中國科學家,再次印證中國宇航當下的國際地位:你請我或者不請我,我就在這裡。

縱觀近些年,中國先後實現了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次太空行走,併發射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2號”。

2022年前後,中國將建成自己的第一個空間站,而隨著2024年現在的國際空間站退役墜入太平洋,屆時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全球唯一大型在軌空間站。

中國宇航紮紮實實的發展,已為自己贏得了普遍的認可。

即便美國百般阻撓拒發籤證又如何,宇航大會開幕當天的一場全會活動上,1000餘名現場聽眾集體發問:“我想念一個重要的航天局。中國(航天局)去哪兒了”;

即便不能到現場又如何,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中國科學家們,無論在哪兒都有強大的“存在感”。

實力是最強的存在感!美國不給簽證,中國院士照樣拿宇航大獎

如此現實,愈發顯出某些國家的狹隘與小氣。

國際宇航大會,是由國際宇航聯合會以及國際宇航科學院、國際空間法學會聯合舉辦的航天領域大會,每年至少有幾千名來自世界各國政府官員、企業家和科技人員參會。

但美國卻大言不慚地祭出“(美國要與)志同道合的熱愛自由的國家合作”,拿捏著大會主辦地的“特權”使絆子,太失大國風範,暴露的除了傲慢和無禮,更有內心深處的不自信和怯懦。

奈何這樣的“小伎倆”,美國政客卻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一段時間以來,他們把簽證問題“武器化”,面對中國的學者、學生、企業界人士和科技人員赴美普遍採取了拒籤、拖延簽證申請、吊銷赴美長期簽證甚至盤查騷擾等措施,一再藐視國際責任和義務,阻礙正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據粗略統計,僅去年一年,就有30名中國學者遭遇“簽證封鎖”。

但最終效果如何?除了重複如文中開頭那樣的“中國雖缺席卻存在”的尷尬,還屢屢遭遇學術界和輿論界的撻伐,可謂“面子盡失、裡子也無”。

實力是最強的存在感!美國不給簽證,中國院士照樣拿宇航大獎


“危機感”,大概是這位世界老大面對“後起之秀”難解的心結。但不得不說,以圍追堵截、封鎖拒籤等方式予以抗拒,實在是昏招,完全不瞭解中國發展的歷史,亦不懂得中國人的性格。

猶記新中國成立後,西方敵對勢力立即實施全面封鎖打壓,但我們硬是勒緊褲腰帶,自主研發出了兩彈一星等一系列國之重器;

猶記港珠澳大橋設計施工之初,我們提出3億元換取海底隧道段沉管施工技術被無情拒絕,但歷經數年攻堅,如今中國一躍成為世界領先的隧道技術強國;

猶記那年,中國進行軍事演習時美國卻關掉了GPS,導致數枚導彈打偏,但如今“北斗”組網已正式從區域走向全球。

……

“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偉人曾經的底氣,亦是今天國人的骨氣。

無數的事實已經說明,在中國這裡,某些人意圖靠封鎖贏得競爭的嘗試從沒成功過。而關起門來的傲慢,終究會被現實無情地打臉。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