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任课老师又是妈妈,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怎样切换妈妈和教师两个角色?

寒枫一叶


明确和把握好这两个不同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意义和职责,也不是怎么切换的简单问题。教育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命题,你能说教师角色的扮演是纯粹的吗?又能说家长的角色是纯粹的吗?是社会角色的分工不同,但没有绝对的不同。两个不同的角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不可绝对分刻的统一体。

所以说,一个好教师,一定同时是一个好家长,好父母。

因为他(她)们懂的爱,懂的怎样

去爱。


只因一嗅得真如


说真的,今年我就教我孩子,我太有发言权了。

一年级的学生,不想基础抓不牢,我把稍微慢点的学生,学习很慢的学生都放在第一排,班上还有校长同事的亲戚,也被同行说好让他们坐在了靠前的位置,能跟上的都在中间或靠后。反观我孩子呢,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因为真的没位置了,还好我孩子听话懂事不跟我计较。

小孩子身体免疫力都不好,流感来了,家长我一个个通知,我的孩子却总是最后一个被我送去医院的,真的没时间管她。

同行都说,教别人娃再好谁也不记你好,可是我的工作是这个,我的孩子从没时间认真管她,下班了我也是很累很累,家庭作业我都不想管,真的,工作量这么大,怎么还有闲管自己娃。

都说教师教不好自己娃,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感觉真的很愧对孩子。


踩着泥巴的乡村教师


我儿子初一的时候,我就要求也教初一,但不教我儿子。这样我就和教我儿子的数学老师一个办公室,能够及时了解我儿子的学习情况,其他科目因为是同一年级,所以了解起来也非常方便。

我不建议老师在校教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样为自己和孩子带来很多麻烦,同学们怎么看你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家长怎么看,同事怎么看?元芳怎么看?(借用一句)

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你怎么处理?总之,太麻烦了。

所以,我建议您最好就不教自己的孩子了吧?这样多省心啊。


素面布衣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怎样切换好妈妈和老师这两个角色?很简单,只要把握好时间、地点、对象和称谓的分寸就行了。

在学校,你是老师他(她)是学生,师生之间丝毫不带任何私情私利,“老师”俨然老师的样子,“学生”俨然学生的样子;

在家里,你才是妈妈他(她)才是孩子,母子母女之间方显骨肉之情。家庭教养与其他普通家庭一样不带任何沾“师”味的装样;

在课堂上,孩子与其他学生一样是受教育者,丝毫不会有骨肉情的念想和迹象,一视同仁施教。该罚则罚,苦累脏活一个样;

在家庭作业上,与普通妈妈一样督促检查作业是配合学校老师的责任,并郑重其事说:“完成不好我要让老师狠狠罚你!”

妈妈与老师的叫法要分清,从进入学校后至离开学校前,不论是课堂上还是课间活动中,不论是当面还是背面,不论是同学前还是同学后,都要以“x老师”“x同学”相称呼,严禁以“妈妈”“孩子”相呼叫。

只要把孩子与学生的身份分待清楚,只要把师生情与骨肉情的处理得当,教育孩子就有明确的方向和很好的方法,那么妈妈与老师的角色就会自然切换到位。


东方G819


麻烦的、纠结的不是母亲与老师的角色切换,而是孩子与学生的角色切换


孩子,权利与义务的混淆。

一个孩子在家里享受到的待遇是高的,也是自由的,如果是一个孩子的,那更是独享着妈妈给予的爱,这是无可争夺的富贵资源。而在家里所承担的义务也是随意的,家务活想干就干,多干少干,只要父母亲准许了,谁都没有意见。有时还可以讨价还价,完全省去也没有任何关系,只要父母同意就行。

可是,到了学校就不一样了,班级里有几十号孩子,都是妈妈的学生,妈妈给予的关注肯定是一视同仁的,因此,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感受到自己有家里一样的关注度,课堂发言、班干部任职、享受评优评选,享受参赛的名额等等,都会出现让自己孩子角色意识矛盾的现状。

孩子想当一个班长,妈妈如果是在家里,那肯定是同意的,可是,面对那么孩子都想当这个班长,那就得公平对待了,一旦公平了,自己的孩子没有选上,那自己的孩子就想不通了。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行,偏偏又让他当了,那其他孩子的意见与想法可就大了。

孩子,榜样与自由的挑战。

如果,老师的孩子在自己班级里有着良好的表现,那肯定长脸,这样的孩子肯定听话,可是他的内心真的会是这样的努力吗?也许是因为他真的懂事,于是,自己要给妈妈长脸,因此,时时处处就得做好榜样,并且是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否则其他同学、其他家长都会看在眼里,一旦这孩子不行,不仅在同学面前起不到榜样的作用,同时还让妈妈在教育其他孩子的同时或在其他家长面前没有任何的教育自信。

其他同学,都会时时盯着老师的孩子,如果犯纪律,立即向老师报告,如果成绩不行,那更是让老师没有权威:“你看连自己的孩子成绩都不行,怎么能教好我们呢?”

因此,老师的孩子在学校没有私毫的自由,那么压抑久了,肯定要在家里好好地发泄一下,但是,如果在家庭里还是以一个学生的要求对待着,那孩子会不会选择以后在某一件事上或某一时间点上好好地泄洪一下呢?

案例:

我小时个就遇到一位同学,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就是他的妈妈,当年看看他是很风光的,现在想想他是很痛苦的。


痛苦在会玩的同学都会找他玩,有什么好玩的玩具都会让他玩,最终影响了他的学习时间;痛苦在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都会被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一顿,他只有委屈的眼泪;痛苦在于他经常背黑锅,班级里不守纪的事情一发生,同学一举报,一定都有他,并且他还是我们的班长,因此他总是被批评,有时经过老师的家门口,见到的都是被批评的多;最初的时候,他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后来成绩就掉了,不过最后的结局是他自己的右手玩成骨折了——休学。

孩子,真的很难觉察角色。

不要说是老师的孩子,就是班级里的同学,他都很难处理好自己的角色问题,一位同学有自己的朋友,双休日一起玩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他是那几位同学的组长,那他就不能有选择地集合几个要好的同学完成团队项目,他就得借助组长的身份角色,对本组的任何一位同学,都得采取一样的方式,要玩就得一起玩,要散一起散,否则,这个组长就不会更好地组织完成团队活动。

朋友、邻居、同学、组长或其他干部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可是,孩子们要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要学会角色的切换,学会角色的不同权利与义务。

我们成人都不会很好地切换自己的角色,那我们的孩子将会迎来更大的因为人为因素给孩子带去的痛苦。因此,要想解答我们妈妈与老师的角色应该如何切换,关键就在于看看孩子会不会因此而感觉到模糊,会不会因此而矛盾、焦虑、压抑。


六和麦田


叫你妈妈是因为血缘关系,叫你老师是因为你的职业!这本就没有任何冲突,何来纠结?你就是你,不用刻意扮演什么角色!

其实每一个妈妈天生就是自己孩子的老师,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你的孩子都会不经意间模仿、领悟、学习!人生本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过程,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

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人类有益的知识、技能被书写成册,然后衍生了一个职业,就是教师!古人称先生、师傅,因为师生之间常年一起生活,产生了的深厚感情于是就有了“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的古语!如果是女师傅,自然可以称为一日为师 终身为母!

而题主,本身就是该学生的母亲啊,你在他(她)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是她(他)人生中的最早的老师了!你既是母亲也是老师,你对所有学生都是如此,每一个学生其实也是你的孩子!

所以,题主做好你自己吧,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吧,祝你人生充满了幸福!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


手机用户54723033985


即是老师又是妈妈却是辛苦,即要在课堂上管教他们,回到家里又要变回妈妈的角色,白天累了一天回到家又要做家务管孩子,确是辛苦了。有时疏忽了,班里孩子的成绩上去了,自己孩子的成绩却下来了。有些孩子就抱怨妈妈只关心同学不关心自己,这样的情况也不少。


用户5506398155701


面对教学,我们老师所面对的是大众是公众形象。也是在面对我们所有的孩子。我们就要树立好我们的大众形象,树立我们爱心立德树人的榜样力量。作为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之中感染着我们的孩子。一言一行都事关我们未来的教育。我们对孩子施以爱心,施以关怀。我们也就会获得相应的成就。相相反作用力也就会获得相反的回报,不用说,我们大家也知道会是什么情况,我就不用不说了。


吴振革


一个成熟的人其实并不需要转换角色。因为,老师和妈妈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一个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学生一样,倘若有分别心反而可能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和影响。


弘道


我认为孩子需要换到其他班学习。

孩子在学校有充当的是学生的角色,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是作为自己是学生的前提条件来应对的,假如在学校还是跟自己的妈妈接触,我个人感觉少了孩子应该学到的一些为人处世的一些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