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淨利大增:竟不靠經紀業務?業務領域分化將更明顯

今年三季報業績披露正式收官。除了長生退最近的財報鎖定在2018年中報外,其餘3703家上市公司均已交出成績單。

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5.83萬億元,同比增長8.65%,實現淨利潤3.19萬億元,同比增長6.77%。

2019年以來,在A股交投活躍,以及科創板開市、融資融券、MSCI擴容等利好因素下,證券行業從2018年的冰點著實活迅速升溫,券商公司各項業務均比去年有所增長。Wind前三季度各行業營收增速數據中,以券商為主的多元金融錄得31.44%的增速,位居行業之首。

券商净利大增:竟不靠经纪业务?业务领域分化将更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36家券商合計實現營收2744.57億元,同比增長47.50%,合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797.27億元,同比大增65%。券商行業有一定週期性,在環境回暖的2019年,除了亮眼的三季報數據外,三大行業特點值得關注。

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中信證券錄得營收327.74億元,位列榜首。作為券商行業千億市值的龍頭,中信證券在公司資本實力、衍生品定價能力、風險管理能力、機構客戶結構上均具備優勢,公司加權ROE為6.68%,同比增加1.87%。前三季度,中信證券IPO融資264億元,再融資規模904億元,債券承銷規模為6992億元,市佔率高達12.91%,均排名行業第一。

從近五年的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來看,中信證券均保持行業第一,市佔率穩定在11%以上。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的營業收入分列二、三位,兩家券商市佔率保持在7%-9%之間。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的營收排名基本在四、五位,整體看五大券商的市場地位非常牢固。

這五年來,前五大券商的營收佔比在38%-43%之間。前十大券商所佔比重60%左右,前二十大券商佔比80%左右,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頂級券商吸金能力更強。

券商净利大增:竟不靠经纪业务?业务领域分化将更明显

自營業務成就淨利增速的黑馬

今年以來,中信證券實現歸母淨利潤105.2億元,同比增長43.85%,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分別以73.86億元和65.46億元的淨利位列2、3名。從淨利潤同比增速看,中信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等頭部券商,淨利潤基數大,在增速上往往不及淨利潤前十排外的券商。而東吳證券、國海證券和山西證券分別以382.23%、354.63%和337.82%的淨利潤增速,位居淨利增速前三甲。

券商净利大增:竟不靠经纪业务?业务领域分化将更明显

申萬證券行業數據中,東吳證券以9.26億元的淨利潤,位列板塊第21位,淨利潤增速居首位。東吳證券業績大幅增長主要原因是市場回暖疊加低基數效應。今年以來,公司經紀、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6%、112%,其中上半年,公司投資淨收益為9.87億元,同比增長1985.23%。

與東吳證券相似的還有山西證券,均是自營業務對淨利潤貢獻大。2019年上半年,公司權益類投資積極佈局科創板及港股,固收類業務穩健有序開展,債券交割量在行業中位列第7位,票據業務穩健。此外,從中信證券的營收組成看,其經紀、投行、資管、自營和利息淨收入佔比分別為17.4%、9.1%、12.51%、37%和5.45%,自營業務佔比最高。

今年以來36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自營收入849.79億元,同比增逾110%,佔總營收比重逾三成。廣發證券、紅塔證券、太平洋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等12家券商同比增幅均超100%。而僅有國元、方正和東興3家券商自營收入負增長。可以看出在結構性牛市行情下,自營收入是券商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會成就淨利增速的黑馬。

上市券商中,營收增速下滑的僅華林證券一家,而淨利潤中唯一負增長的是天風證券,同比下滑26.60%。在今年8月的一則公告中,天風證券稱上半年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55億元,其中對合同還款日逾期或客戶維持擔保比例低於130%或未正常付息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進行減值測試,共計1.32億元。此外,2015年-2018年,天風證券歸母淨利分別從9.38億元、6.72億元、4.1億元下跌至3.03億元,或源於業務上的失誤。

行業雖復甦,業務特點將進一步分化

雖然2019年券商公司日子好過些了,但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也不少,券商公司的業務組成或將局部調整。

自美國最大線上證券經紀商之一的嘉信理財宣佈零佣金計劃後,國外券商紛紛跟風。據瞭解,多家總部位於華南地區的中小券商將佣金費率壓到萬分之一水平,或挑起新一輪券商佣金價格戰。

經紀業務是每家證券公司最基礎的業務,而隨著交易佣金降低,將削平這一板塊收入。從披露三季報的上市券商中,方正、國信、華林、國金、銀河、長江、華西、南京等多家券商的該項淨收入佔比接近或超過30%。其中方正的經紀業務收入高達43.72%,方正證券也是今年以來,唯3家自營業務負增長的券商,表明經紀業務對公司營收貢獻較大。

雖說佣金降低的趨勢,對公司盈利造成負面影響。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隨著兩融業務不斷擴容和規模創新高,科創板的上市交易,客戶投資半徑擴大,也需要高素質的從業人員提供卓越服務,而經紀業務領先的券商有更高能力往財富管理、投顧等新業務轉型。

此外,與部分券商經紀業務收入佔比高形成對比的是,有些券商在資管、投行等業務上取得更高收入佔比。以投行業務為例,中信建投前三季度承銷業務淨收入達25.32億元,佔營收比的26.11%;對於市值處於行業中等水平的東興證券來說,承銷業務6.88億元營收,佔比達24.49%,這項比例在業內算較高的了。而科創板開市疊加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預期,投行業務的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整體來看,隨著證券領域的多元化發展,券商已從之前的經紀業務為主,過渡到多業務共同發展,並著力發展各自的優勢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