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病重,連犯四大致命錯誤,導致後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

周世宗病重,連犯四大致命錯誤,導致後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

周世宗御駕親征

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遼國,僅用42天,就兵不血刃取得關南三州十六縣土地,完成了無以倫比的功績。

周世宗正準備乘勝奪取幽州之時,卻遭到將領們的反對。他們認為此時應該見好就收,先穩固一下這次奪取的三州之地。但這讓周世宗非常生氣,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周世宗怒火攻心,就在當晚,忽然得病,臥床不起。無奈,周世宗只好先班師回到汴京,並告誡御醫不得外洩自己的病情。

自知命不久矣,周世宗開始為七歲的兒子繼位掃清障礙,並任命託孤大臣。但是,周世宗接下來對文臣武將的任命中,出現了幾個明顯的失誤,以致被趙匡胤篡奪天下。

1,失誤之一:聽信謠言,罷免張永德和李重進,趙匡胤崛起。

周世宗班師回京之前,將領們都非常擔心周世宗的病情,他們就請殿前都點檢張永德去見一見皇上。周世宗念及張永德是自己的妹夫,又是帳下最得力的大將,就宣召張永德入內。張永德發現周世宗病危,表示:

“天下未定,根本空虛,四方諸侯惟幸京師之有變。”潛臺詞就是陛下您病危,宜早安排後事。不得不說,張永德的擔心也很有道理,但是周世宗聽了,冷冷地問張永德,說“誰使汝為此言?”張永德立刻意識到皇上對自己產生了猜忌之心,急忙辯白說自己不過是轉述諸位將領的話。周世宗盯著張永德看了很久,嘆了口氣說:“然觀汝之窮薄,惡足當此!”說你面相窮薄,根本沒有帝王之相,狠狠地挖苦了一番張永德,然後讓其退下。但是,幾天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直接改變了張永德德的命運,也改變了後周王朝的命運。

那天,周世宗正帶病批閱前線軍報,發現一個牛皮口袋裝有一個木牌,木牌上刻著“點檢作天子”五個大字,周世宗大吃一驚,急忙派人去打聽,發現軍中已有不少人都在傳這個謠言。周世宗想了很多,難道張永德被自己訓斥一番之後起了謀反之心?五代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是唐明宗的女婿,而張永德是後周太祖郭威德女婿,現在又是殿前司最高統帥,完全有資格、有實力篡奪皇位。

可從前幾日和張永德的一番談話來看,張永德似乎沒有篡位之企圖啊。那就是有人栽贓陷害,周世宗認為最想扳倒張永德的人是李重進,因為他也有資格爭奪皇位。原來,李重進一直與張永德有矛盾、勢如水火,後來李重進主動向張永德示弱,說了一句“

吾與公幸以肺腑俱為將帥,奚相疑若此之深邪?”從此,兩人就和解了。可是,李重進的這句話傳到了周世宗耳裡,周世宗聽著就很不是滋味。什麼叫“幸以肺腑俱為將帥”?不就是說我們如今能夠成為將帥,是源自於周世宗的信任嗎?三人本都有皇位繼承權,可如今周世宗為君王,張李二人相互苦苦猜疑對方,不就是便宜了周世宗嗎?

原來,周世宗還是藩王的時候,張永德和李重進二人,一個是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一個是郭威的外甥,他們倆人也都有繼承大統的資格。周世宗作為柴榮的養子,當時無論是資歷還是軍中的威望都遠不如張李二人。周世宗即位後,為樹立威信,分別向後蜀、南唐和北漢發起了征討,並奪取了大片土地,使得自己的威望也迅速上升。根基穩固之後,周世宗相信自己也能駕馭得了張永德和王重進,繼續讓張李二人擔任要職。而且,為了籠絡張永德,特設殿前都點檢一職,由張永德擔任。

而此時的周世宗身染重病,到時候幼子柴宗訓即位,誰敢保證二人不會存有奪位之心呢?因此,周世宗認為必然是李重進製造“

點檢作天子”的木牌,借刀殺人,等張永德被殺後,那天下可就真的是李重進的了。於是,周世宗下令免去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改由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接任。侍衛司最高長官、都指揮使李重進被任命為淮南節度使,調離京城,侍衛司部隊全部由副指揮使韓通接管。

周世宗病重,連犯四大致命錯誤,導致後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

宋太祖趙匡胤

2,失誤之二:以有勇無謀的韓通來制約趙匡胤

如果說調離張永德和李重進,還能讓人理解的話,那麼把侍衛司部隊全交給韓通指揮,乃一大失策。

雖然韓通忠心可嘉,但有勇無謀。後周禁軍由兩部分組成: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當時趙匡胤為殿前都檢點,是殿前司最高長官;而侍衛親軍司是由韓通指揮。在軍事部門,雖然趙匡胤都點檢的職位在他之上,但兩人並不是從屬關係,甚至很多軍事決策還是由韓通把關的。《資治通鑑長編》說:“軍政多決於通。通性剛愎,頗肆威虐,眾情不附,目為韓瞠眼。“軍政多決於通”,說明韓通實際是一個掌握後周軍政大權的人。但當趙匡胤安排好友高懷德和張令鐸分別擔任侍衛司“馬軍都指揮使”和“步軍都指揮使”的時候,作為侍衛司最高實際長官的韓通竟然不反對,後面恰恰就是這兩人打開了城門,迎接趙匡胤入城的。“

通性剛愎,頗肆威虐,眾情不附,目為韓瞠眼。”這說明韓通剛愎自用,平時作威作福,沒有得到部下的追隨,說明領軍能力不行。

而且,在周世宗時期,韓通的主要工作並非衝鋒陷陣,而是充當一個後勤部長的角色,在各地搞搞工程建設之類的,例如周世宗覺得都城太小,就讓韓通負責擴建。也就是依靠這些後勤工作積攢了一些軍功,當上了侍衛馬步軍都虞候,才正式成為禁軍高級將領。

“世宗徵淮南,命通為京城都巡檢。世宗以都城狹小,役畿甸民築新城,又廣舊城街道。命左龍武統軍薛可信、右衛上將軍史佺、右監門衛上將軍蓋萬、右羽林將軍康彥環分督四面,通總領其役。功未就,世宗幸淮上,留通為在京內外都巡檢、權點檢侍衛司。是役也,期以三年,才半歲而就。三年,追敘秦、鳳功,改領忠武軍節度、檢校太傅,又改侍衛馬步軍都虞候。”《宋史》

但這樣一個並非依靠軍功就成為禁軍高級將領的韓通,一旦遇到叛亂,又怎能力挽狂瀾呢?所以,在趙匡胤發動兵變的時候,都火燒眉毛了,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趕緊掌控侍衛司的兵權,而是先到家中與自己的兒子商量一下。結果,剛到家門口,就被參與兵變的王彥升斬殺,另外還賠上了數百口家人的性命。

因此,不得不說,周世宗重用有勇無謀的韓通,是一大失誤。

周世宗對武將調整完之後,隨即開始對文官集團進行調整,重點是宰相班底。

3,失誤之三:感情用事,拒絕任用李濤為宰相

現任宰相是範質和王溥,二人雖然有一定的才德,但對軍事方面一竅不通。因此,周世宗讓新任樞密使魏仁浦兼任宰相。這三人都是後周太祖時期就追隨左右的老臣,範質有治國之才,王溥精通掌故,魏仁浦熟知軍務。三人若能通力合作,後周的局勢或許就不一樣了。

周世宗病重,連犯四大致命錯誤,導致後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

但是,從魏仁浦入相的那一天起,範質和王溥二人同進同出,同為宰相的魏仁浦被冷落一旁。由此可見,範王二人在聯合排斥魏仁浦。周世宗看出了端倪,有點不放心,又提拔宣徽使吳延祚為代理樞密使。另外還必須再從文臣中挑選一位出任宰相的人,組建五人核心集團,這樣,就將形成以範質、王溥為首,魏仁浦、吳延祚以及新任宰相四家相互牽制的局面。

因此,周世宗特意繞開宰相範質、王溥,直接詢問兵部侍郎張昭的意見。張昭就向周世宗舉薦了戶部尚書李濤,周世宗聽了,感到很吃驚,認為李濤不是適合的人選。

其實,李濤早在五代後漢時期就官至宰相,此時繼任宰相,資歷上完全沒有問題。那為何周世宗會不同意呢?原來,當初在後漢隱帝年間,李濤就曾上書皇帝,要求解除樞密使郭威的兵權,這差點把郭威給害死了。在周世宗的心中,選拔宰相有兩個標準,第一是忠於後周,第二是能力出眾。但第一個更加重要,因為有才能的人很多,但忠心的人極少。周世宗怎麼可能把宰相之位交給一個曾經陷害過先帝的人手中呢?

周世宗語氣嚴厲地對張昭說:“濤輕薄無大臣體,朕問相而卿(張昭)首薦之,何也?”張濤這人舉止輕薄,你為何舉薦他呢?

張昭一看周世宗以一種斥責的語氣質問,忙解釋說:“陛下所責者細行也,臣所舉者大節也。”陛下您所說的乃是李濤的生活小節,臣之所以推薦李濤,是因為他有為相之大節。

雖然李濤曾經建議後漢皇帝解除郭濤的兵權,但換個角度看,李濤能夠提前預見郭威的野心,那對其他臣子的野心自然也能看出來?但可惜周世宗對李濤有很深的成見,根本聽不進張昭的解釋。周世宗堅持說:“卿(張昭)言甚善且至公,然如濤者,終不可置之中書。”周世宗若真的重用李濤,李濤必然會感激周世宗,從而早早做好準備,防範趙匡胤等手握重兵的將領。但周世宗感情用事,最終讓自己的兒子嚐到了苦果。

雖然錯過了李濤,但如果周世宗自己看中的人能順利入相,或許也能彌補一下。周世宗看中的人選是翰林學士王著,但他再次錯信宰相範質、王溥二人,使這次任命再次流產。

4,失誤之四:對範質、王溥二人看走了眼,他們不遵周世宗遺命

周世宗臨終之際,將範質、王溥召入病榻,當面交代:“王著乃是朕當藩王時候的老部下,朕百年之後,當以王著為相。”王著是朕當年的老部下,朕百年之後,任命王著為宰相。周世宗為何不直接任命王著為相,而是等自己死後再任命呢?因為周世宗有另外一方面的考慮。

周世宗病重,連犯四大致命錯誤,導致後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

周世宗與宰相範質劇照

王著好酒,且經常酒後口出狂言,有時候對宰相範質也很不尊敬,周世宗也知道這一點。等自己死後,如果由新君和範質去對王著宣佈任命,王著必然會對新君和範質存有感激之心,自然會與範質一起盡心輔佐新君。

當範質、王溥聽到周世宗的意思後,表示定會遵從旨意辦事。但範質這人妒才嫉能,又怎麼會遵從旨意讓王著入相呢?二人退出來後,範質對王溥說:“王著此人整天沉醉酒鄉,這種人怎麼配當宰相?”於是,周世宗去世後,二人不動聲色,除了他們倆,誰也不知道有這道任命。

如果王著能順利入相,趙匡胤兵變奪權也不會那麼順利。因為王著是周世宗擔任皇子時候的老部下,對周世宗絕對忠誠。多年之後,後周滅亡,宋太祖宴請文武百官。王著眼看百官都投入宋太祖的帳下,心中悲苦,藉著幾分酒意說:“老天啊,你若有知,也看看今日百官的醜態吧。”宋太祖很生氣,但考慮到滿朝官員都是後周的舊臣,也不好殺了王著,就命人把王著送出宮,王著拍著宮門大哭大喊:“世宗皇帝,微臣有負大恩!”王著對周世宗的忠心,由此可見一斑,但由於範質、王溥二人不遵周世宗遺命,使王著入不了中書省。

如此一來,周世宗五人互相制約的構想就無法實現,無論是中書省(國務院)還是樞密院(中央軍委),都由範王二人說了算,魏仁浦和吳延祚基本就成了擺設。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周,範質、王溥二人頓時亂了方寸,急忙找符太后商量。範質對軍政完全不熟,只知道周世宗在位的時候,每逢打仗,都叫趙匡胤領兵,而且百戰百勝。範質急忙向符太后建議:“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智勇雙全,勇冠三軍,可命他為統率。”符太后准奏,命趙匡胤揮師北上。就這樣,趙匡胤拿到了三軍指揮權,發動“陳橋兵變”,順利篡奪了後周的江山,建立了大宋王朝。

事後證明,所謂北漢、遼國入侵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而範質不懂軍事,不知道先核實一下消息的真偽,再做決定也不遲,比如就先等個兩三天再說。但一介書生的範質遇到大事,瞬間就慌了神,實在難堪大用。不得不說,周世宗對範質看走了眼。

總結:

周世宗的決策,出現了四大失誤。一,罷免張永德和李重進;二,以有勇無謀的韓通來制約趙匡胤;三,沒有聽從張昭的建議,使李濤不能入相;四,錯看宰相範質、王溥二人,導致王著未能入相,使五人領導班子的構想無法實現,也就無法制約趙匡胤的野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