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因貌醜遭排擠,但權臣卻善待他,家人不解,多年後方知其用心

中唐宰相盧杞出身於百年名門望族-范陽盧氏,先祖是號稱漢末第一“完人”的大儒盧植(劉備的老師),祖父盧懷慎在唐玄宗時期官至黃門監(宰相),以為官清廉著稱;父親盧奕同樣侍奉唐玄宗,官至御史中丞、東都留守,為人清廉正直、忠貞剛烈,在安史之亂中被叛軍俘獲,因拒絕投降並痛罵安祿山而遇害。

身為宰相之孫、忠臣之子,盧杞憑藉著祖、父的蔭庇,很早便獲得做官的資格,起初擔任清道率府兵曹,後來得到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的賞識,在他的幕府中擔任掌書記。不久,盧杞又在僕固懷恩的推薦下,入朝擔任大理評事、監察御史,可惜仕途剛剛踏入正軌,便因為一場大病而被免職。

小官因貌醜遭排擠,但權臣卻善待他,家人不解,多年後方知其用心

僕固懷恩相當賞識盧杞

​好不容易病癒後,盧杞再度被徵召入朝,歷任鴻臚丞、殿中侍御史、膳部員外郎等職務,數年後又被外放為忠州刺史。忠州當時歸荊南節度使管轄,所以盧杞到任後,照例要去拜謁藩帥衛伯玉,並向他述職。然而衛伯玉是個“顏控”,看到盧杞一副醜相後,竟然將他轟出衙署,令後者好不尷尬。

盧杞既然被上司討厭,自知再不能久留忠州,便上書稱病辭職,然後返回京師長安重新謀職(“至荊南,謁節度使衛伯玉,伯玉不悅。杞移病歸京師。”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然而主管人事任免的吏部官員同樣嫌棄他的長相,遲遲不肯給他官做,最後在極不情願地情況下,才任命他為刑部員外郎(從六品下)。

小官因貌醜遭排擠,但權臣卻善待他,家人不解,多年後方知其用心

盧杞仕途坎坷,長年鬱郁不得志

​盧杞出身顯貴,但在官場上蹭蹬多年,卻只謀得個從六品下的小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相貌過於醜陋。那麼盧杞到底有多醜?按照《舊唐書》的說法是“杞貌陋而色如藍,人皆鬼視之”,而《新唐書》的說法是“體陋甚,鬼貌藍色”。由此可見,盧杞貌醜如鬼、體型糟糕,在看中顏值的唐朝官場(唐朝選官標準為“身言書判”,相貌、體型排第一位),也難怪會鬱郁不得志。

正因為相貌極端醜陋,所以同僚們都瞧不起盧杞,經常拿他的長相說事,有意無意地譏諷、排擠他,令盧杞受盡了屈辱。當時,無論品級高低,輕辱、鄙視盧杞的官員大有人在,卻唯獨郭子儀卻常常善待他,每每令盧杞感激不盡。郭子儀是平定“安史之亂”的頭號功臣,因功官至太尉、中書令、關內河東副元帥,封汾陽郡王,並被唐德宗尊為“尚父”,執掌朝政20餘年,屬於名副其實的權臣。

小官因貌醜遭排擠,但權臣卻善待他,家人不解,多年後方知其用心

盧杞因為相貌醜陋,備遭同僚的排擠

​盧杞因為感激郭子儀的善待,所以在後者臥病在家期間,便帶著禮物前去探望。當時,前往郭府探望病情的公卿百官極多,郭子儀在會見他們的時候,不僅穿著、言談隨意,而且從不讓身邊的姬妾迴避。但當僕人向他通報盧杞來訪時,郭子儀卻趕緊整肅衣冠、危襟正坐,並讓姬妾們全部退出會客廳,並嚴禁她們窺視。

在跟盧杞會談時,郭子儀對他不僅恭敬有加、禮數周到,不敢流露出哪怕是半點輕視、怠慢的表情,而且不談論任何私事,只是一個勁地誇讚盧杞的才華,並鼓勵他積極進取,爭做為國為民的賢臣。會談結束後,郭子儀又親自起身送至門口,並讓僕人將盧杞禮送出府。對於郭子儀的厚待,盧杞感到受寵若驚,辭行前屢屢擦拭眼角的淚花,並向他叩拜道謝。

小官因貌醜遭排擠,但權臣卻善待他,家人不解,多年後方知其用心

郭子儀善待盧杞,令後者很感激

​郭子儀身居一品,性情疏闊散漫,即使王公重臣們前來拜訪,他都不一定以禮相待,如今卻對一個從六品下的小官如此客氣,實在是令人費解。正因如此,等到盧杞離開後,家人們便向郭子儀詢問原由。郭子儀笑了笑,然後說道:“盧杞雖然貌醜如鬼、內心陰險,但卻有大才,將來必定會做宰相。彼時,盧杞一定會大肆報復當年羞辱過他的人,如果我們今日取笑他,到時候便會有滅族之憂!”

時尚父子儀病,百官造問,皆不屏姬侍。及聞杞至,子儀悉令屏去,獨隱几以待之。杞去,家人問其故,子儀曰“杞形陋而心險,左右見之必笑。若此人得權,即吾族無類矣。”見《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五》。

小官因貌醜遭排擠,但權臣卻善待他,家人不解,多年後方知其用心

唐德宗欣賞盧杞,提拔他做宰相

​事實證明,郭子儀所言非虛。盧杞雖然相貌醜陋,但因為口才極佳、生活簡樸,很是博得唐德宗的好感,在後者登基後不久,便被拔擢為宰相,時在建中(781年)二月。盧杞拜相後,大肆報復羞辱過他的同僚,如名臣楊炎、顏真卿、嚴郢、張鎰等人全遭到他的陷害,無一人善終。但對於權勢熏天的郭家,盧杞卻因為感念郭子儀的恩情,始終都沒有進行陷害(盧杞拜相4個月後,郭子儀便病逝)。

史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