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方集乡已成为历史,历史同样会记住她。从新中国成立至1992年这五十多年的期间,时代的变迁,方集乡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也饱经了酸甜苦辣,也走过了许多平坦和崎岖的道路。


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据史料记载,方集乡在建国前老百姓生活在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苦难日子中度过,那时政府的腐败,不管百姓的疾苦,匪患严重,土匪活动频繁。1930年冬,大钟村方X发勾结肥东县大魏村、分路集魏X青、魏X华等几十个土匪到方老人洼村抢劫时,将方X发、方X春父子俩悬吊房梁,稻草围身活活烧死,1939年,羊山钟村方X钟、方X礼几个人因捉到一名土匪送到柘皋,肥东沙王集土匪大为恼火,放火把羊山钟村烧掉,钟X立的妻子被烧伤,匪患时期,打死、打伤村民和烧毁房屋抢劫不计其数。


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集乡的雏形就慢慢形成,随着国家的发展需要和时间的推移,开始频繁的变迁。先于1949年在塘头王村建立迎水乡人民政府,在大高村建立沿山乡人民政府。1950年8月撤销迎水乡,分别在方老人洼村(现方集村)、周家洼村成立方集、清涧乡人民政府。1954年9月沿山乡并入方集乡;1956年1月路店乡并入清涧乡。1957年2月,方集、清涧两乡并入庙岗乡人民政府,同年10月改为浮山乡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成立浮山人民公社(大公社),1959年4月改为庙岗人民公社。1961年6月,从庙岗乡划出方集、清涧乡的管理范围,成立方集人民公社。1966年5月成立方集革命委员会;1981年12月方集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方集公社管委会,1984年1月撤销公社建制,成立方集乡人民政府,政府所在地就是方集村。1992年并入巢湖唯一的乡——庙岗乡。

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成立方集乡人民政府,位于巢湖市西北部,东临柘皋镇,西界桴槎山与肥东县毗邻,南北分别与庙岗乡、栏杆集镇接壤,栏(杆)中(庙)县道、合芜高速贯穿境内。当时乡政府下辖方集、九李、清涧、杨旺、山周、涧周、路店、斛塘、分王、戴洼、军高、浮山、九龙、合心、秦垅、沿山等共十六行政村,在未撤乡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方集乡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有四千多农户,人口近1.9万人。方集人的方言大致可分为三种,北乡人的方言与栏杆、赵集近似,西乡人的方言与肥东近似,南乡和中部是地道的方集方言。其实就是在发音时语调差别,以及一些对长辈和晚辈的称呼叫法不一样,三种方言共同点就是语速较快,一般外地人不仔细听,难听懂的。


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自古以来,方集人有自强好胜的精神。方集属于丘陵,干旱年头,从柘皋河电灌站提水到方集乡,十几公里的水路,往往要十多天,半途中的水被偷了,到尾家几乎没有什么水了,为了防旱,勤劳的方集人挑塘修坝,在桴槎山下不知修建了多少水库、塘坝,按方集人的说法,每村都要有当家塘来解决旱期农田的灌溉。听老辈们常说,过去往往为了桴槎山的界碑得失,往往群殴群斗到打官司,直至赢了或者有乡绅站出来调解为止;每年正月十五到大山庙上香,方集的百姓必须是烧头香,否则又是一场打斗。当然这是往事,现在文明和谐的社会,不提倡这样的方式解决问题。


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人杰地灵的方集乡,坐落在蜿蜒15千米、海拔420米的桴槎山下,山清水秀的桴槎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美景,大山庙、合巢泉(也称清浊双泉)、桃花庵、将军石,还有八仙下棋的棋磐石等名胜古迹,山下有瓦屋方六度寺、山周村的桃花源、方集村的桴槎山庄等,这都是人们闲暇时游玩的好去处。可惜的是有许多古迹在“文革”时期被毁于一旦。桴槎山的茶叶最有名的是“浮山云雾”(曾获国家博览会金奖)、九龙茶,色、香、味、形俱全,用方集人的话说:用桴槎山的泉水,再泡上一壶桴槎山的茶,喝一杯那是最惬意的时候,什么烦恼都忘了。


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桴槎山上的泉水




桴槎山的水养育着许多方集的儿女,他们为共和国的诞生捐躯献身,为共和国的建设付出了巨大贡献。早期的革命家李慰农(1895-1925) 他是“五四运动”爆发后,芜湖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33年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被中共中央派往山东青岛市领导工人运动,1935年7月26日被捕,29日被大军阀张宗昌部下杀害,为了新中国而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周国民(男,分王行政村人),1942年在定远县战斗中牺牲,时年26岁;方昌国(男,秦龙行政村人,)1946年在山东涟水战役中牺牲,时年24岁;李贵章(男,九李行政村人,1946年11月在分路肖庄战斗中牺牲,时年25岁);钟立功(男,清涧行政村人),1946年11月在分路肖庄战斗中牺牲,时年30岁。据不完全统计,牺牲的先烈分布方集十六个行政村,共计有17人之多,在这里我不一一报上先烈的姓名,而他们大都是英年早逝。


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清涧李慰农烈士像




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和战功的有孙华(九龙行政村人,曾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秦楚(秦垅行政村人,曾任解放军四川某部师级干部)、马贝禾(曾任福州东海舰队副军职干部)、马奇兵(方集行政村人,曾任中央党校政治系主任)、方少祥(曾任县级巢湖市人大主任)、葛瑞常(戴洼行政村人,曾任地级巢湖市政协副主席),高宝金(军高行政村人,曾任芜湖机场总工程师),茆家宝(曾任淮北市经委主任)……走出方集乡为了中国的建设的这些前辈们不计其数。改革开放后,则涌现了一位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妇联干部王凤莲(女,1955年-1991年),在1991年7月21日下午,乘车前往巢湖市医院接一位结扎的妇女,行至万山时不幸翻车殉职,时年35岁,王凤莲生平关心她人胜于关心自己,助人为乐的品德及光辉业绩先后被《巢湖报》、《安徽青年报》、《党员生活》、《安徽日报》等报刊上全文刊载,中共巢湖地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妇联、安徽省妇联追授为“三八红旗手”。


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全国优秀妇联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方胜英




勤劳的方集人,勇敢的方集人,智慧的方集人,为了新中国,为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一代一代人地传承,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和辛勤的汗水。

方集乡的经济并不发达,改革开放前,仅有的社直单位大多都是巢湖市各局的下属单位:供销社、粮站、医院、食品站、方集小学、方集初中。真正属于乡直管的企业,只有农具厂、油厂。而上述的各单位部门,同样在清涧集设立分点,可能是方便群众,如出一辙设立。为了发展乡镇经济,方集乡大办乡镇企业,先后创办了轮窑厂、石料厂、塑料编织厂、综合商店等企业,为方集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贡献。那时人们在经济交易的场所只有方集、清涧,方集每月逢三、五、八、十;清涧集每月逢二、四、七、九。在这两个小集镇逢集时,才体现到什么叫热闹,茶馆的吆喝声、小贩们的叫卖声,讨价还价的争吵声,收费的叫骂声,拉车赶驴的叫让声,多年不见的亲朋好友的谈笑叙旧声……,这时才知道什么是人声鼎沸。


巢湖吟:已经成为历史的方集乡



走出去的,留下来的,勤劳的方集儿女不会忘记曾经养育的方集乡这块土地,历史的长河同样会记载这段往事。

后记:文中的有关年代、地名、人名是本人查阅了相关资料所得,有错误的地方,请有识之士指正,特别一些实名,考虑到一些客观因素,我只能用X代替,请理解。我总想通过记录,回忆过去方集乡的一些点滴,供后人知晓方集乡过去岁月的沧桑,铭记曾经的方集儿女为国捐躯、为国流血流汗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