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曾出現“魚頭參政”事件


亳州曾出現“魚頭參政”事件


魯宗道,亳州人,少年喪父,由舅舅撫養成人。他的舅舅們都出身行伍,比較輕視他,他就更加發奮地讀書。戚綸到亳州來,他就拿著自己的詩文去拜訪戚綸,戚綸大加稱讚。舉進士後,做了濠州定遠尉,兩次調任海鹽縣令。縣東南原來有小河;能夠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鄉丁疏通治理好了這條河道,人們稱這個水利工程為“魯公浦”。

司馬光稱魯宗道為人剛正。宋真宗年間,朝廷開始詔令兩省設置六名諫官。考核宗道的政績為上等被優先提拔為右正言。按照慣例,諫官的奏章都要通過“閣門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並且諫官無法與皇帝面陳意見,魯宗道請求當面與皇帝論事,奏章通過“通進司”直達皇帝。

宗道從傳聞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進諫多次,皇上心裡很是討厭他說得太多。後來趁回答皇上問話之機,宗道為自己辯解說:“皇上任用我,難道只想我有納諫的虛名嗎?我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祿感到羞恥,請求罷免我的官職讓我離去。”皇上反思了好長時間,終於明白了他的意思,後來在大殿的柱子上寫上“魯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宗道為人剛毅正直,痛恨邪惡,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於說話,不注意細枝末節。做諭德時,住得離酒館很近,曾在出征途中到酒肆喝酒,遇到真宗緊急召見,派去傳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從酒店回來。

到了宮中,使者要先進入稟報,就給他打招呼說:“皇上如果怪罪魯公子何來得那麼遲,該找個什麼理由回答呢?”

魯宗道說:“只管將實情告訴皇上。”

使者說:“要是照實說,那魯公就獲罪了。”

魯宗道說:“喝酒是人之常情;欺矇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過了。”到了真宗那裡,真宗果然詰問他為何姍姍來遲,使者就完全按照魯宗道所說的話如實向皇上稟報。

宋真宗責問魯宗道,魯宗道謝罪說:“有老朋友從家鄉來,我家貧,沒有像樣的杯盤,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而且微臣穿的是便裝,酒肆裡也沒有人認識我。”

真宗聽了不但未怪罪他,反而認為魯宗道忠實可大用,並把這個意見告訴了劉太后,後來劉太后臨朝,魯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

宋仁宗即位時只有十三歲,章獻太后垂簾聽政,京都富民陳子城殺了一個磨工,官府下令懸賞追捕,過了不久,官府撤銷了這個通告。魯宗道:陳某人是京城中豪紳,影響太大,不宜包庇。

章獻太后憤怒地問他:“你怎麼知道他是京城中的豪紳?”魯宗道說:“如果他不是豪紳,關係怎麼能打通到皇宮內部?”章獻默然不應。

又有一次,章獻太后問宗道說:“你怎麼評價唐代的武則天?”回答說:“她是個罪人,差點葬送國家社稷。”太后默不作聲。當時有人請求在七廟中設立劉氏的牌位。太后問輔臣們,大家都不敢回答。宗道不贊成這麼做,說:“如果在七廟中設立劉氏的牌位,那後代君主怎麼辦?”

有一天,仁宗皇帝、太后將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輦車在皇帝前邊走,魯宗道:“丈夫死了跟從兒子是婦人立身的道義。”太后就立即改為在皇上的車子之後乘輦前往。

王禹偁做沂州錄事參軍的時候,魯宗道是司戶參軍。魯宗道家裡人口多,俸祿不夠吃,他就找王禹偁借,借了還不夠,就只好請求王禹偁預支俸祿。

但魯宗道對管理下屬過於嚴格,掌管錢糧的官吏記恨他,就控訴王禹偁和魯宗道私下預支俸祿。

王禹偁對魯宗道說:“這個罪責我攬了,與你無關。”

後來,王禹偁向朝廷坦白說,“這是我見魯宗道太過清貧,私做主張,請治我的罪吧!”

魯宗道羞愧得無地自容,王禹偁處之泰然。

晚年的時候有人舉薦王禹偁做官,任用之前,吏部把他的功過呈給皇上,其中就提到了預支俸祿的事情,當時魯宗道已是朝中宰輔,站在殿中。

仁宗問:“宗道,是你嗎?”

魯宗道連忙跪地據實以報,對王禹偁深表感謝。宋仁宗感嘆說:“王禹偁有長者之風!”

當時很多當權者都讓自己的孩子在館閣讀書,魯宗道說:“館閣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麼能讓這些紈絝子弟憑藉父輩蔭庇在此讀書呢?”樞密使曹利用依仗權勢驕橫跋扈,魯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責他,從貴戚到當權者都怕他。他姓魯,“魯”的上面是“魚”,而且他的秉性像魚頭那樣硬,有些皇親貴戚視他如鯁在喉,所以私下把他叫做“魚頭參政”。

魯宗道病重的時候,皇上親自來慰問,賜給他白銀三千兩。死了以後,太后親自去祭奠他,追封他為兵部尚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