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廠杭一棉,"稱王"運河畔

高低電火十分明,一片機聲鬧不清。

向晚女兒都放出,出簷汽笛作驢聲。

—— 陳蝶仙《通益紗廠》


1889年通益公紗廠到2007杭州一棉有限公司,一百多年的發展演變,令人在歷史的回味中,瞭解運河邊近代工業區的形成、發展,去觸摸杭州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段重要記憶。


百年老廠杭一棉,



那時還叫做通益公紗廠的建立,使古老的運河南端首次響起了機器轟鳴聲,一袋袋成品布料逆運河而上,拉開了杭州近代工業的序幕,這也是杭一棉的前身。


百年老廠杭一棉,




百年老廠杭一棉,


戰火中的走出來的公紗廠


昔日晚清贏弱,富饒的江南運河吸引了列強貪婪的利爪。1896年,甲午戰敗後,南潯鉅富龐元濟順運河南下杭州,和當地殷富丁丙、王震元合資籌建了通益公紗廠

1897年,在拱宸橋西,一座彙集當時前沿技術的紗廠竣工生產,開了杭州近代紗廠之先河。


百年老廠杭一棉,



通益公紗廠是被稱為“當時國人自辦最大的紗廠,浙江最早的民族工業,杭州近代民族輕紡工業創建、發展史的實物見證”。


百年老廠杭一棉,



此後幾十年間,歷經戰亂變遷,通益公紗廠幾經易手,最後在1977年更名為杭州第一棉紡織廠。

(滑動灰色區域,看公紗廠更迭)

1914年由李鴻章有遠親關係的安徽商人高懿丞辦,改名鼎新紗廠

1928年,上海三友實業社陳萬運等3人正式受盤鼎新,並改名為三友實業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製造廠,簡稱“三友實業社杭廠”。

1937年,三友實業社杭廠改為“軍管理”的日商裕豐廠

1943年7月,由國華、新業兩公司共同接盤,並改名為杭州紗廠

1944年12月又改名為杭州第一紗廠

1955年公私合營,與杭江紗廠、長安紗廠合併,名

杭州棉紡織廠

1959年,浙江印染廠併入,改名杭州棉紡織印染廠

1977年10月印染部門劃出另建廠後,定名為杭州第一棉紡織廠

1999年又改名為杭州一棉有限公司。


杭一棉對杭州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拱墅居住著許多退休的老工人,在那個屬於他們的時代裡,每天在車間裡忙碌著,一顆紅心撲在工作上。


百年老廠杭一棉,



為了趕貨提高產量,提出三班改四班的生產模式,24小時停人不停機的連續生產,為工廠提高了10%的產量。


百年老廠杭一棉,



現在的布上可以看見棉線接頭,當時來說就是次品了,杭一棉要求嚴格。

紗線拉開來必須粗細均勻,手感平順,打結的地方不能超過一釐米,否則就是質量問題,記錄在工作表現中,月末就扣分。


百年老廠杭一棉,


杭州第一棉紡織印染廠1979年出廠的樣卡


百年老廠杭一棉,


杭一棉有個布機車間,布從機器上織出來,在滾軸上累積到一定長度時,落布工就上前把布割下來,扛去倉庫,然後把新的軸棍裝上去。落布工是體力活,也跟其他一線工人一樣,三班倒。

百年老廠杭一棉,


布機是拖皮帶的,線頭兒斷掉要穿,動作手腳要快,換梭快,抽梭快,布就織得快。在布機車間,機器噪音很大,擋車工年紀大了,很多人耳朵都有重聽。


百年老廠杭一棉,


百年老廠杭一棉,



當時設備落後,在棉紡車間,棉花變成棉紗,會產生大量棉塵,就算戴著口罩帽子還很容易損傷身體。

百年老廠杭一棉,


但就算這樣,憑著杭一棉人的拼搏精神,在百餘年時間裡,杭一棉創造了許多輝煌,使得杭一棉也成為了那個時代拱宸橋的地標!

百年老廠杭一棉,



百年老廠杭一棉,


進入杭一棉,多少人的夢想


新中國成立後的“杭一棉”,完全具備一個小社會的功能。當時能進杭一棉工作,都能讓周圍的人豔羨不已,能進到廠裡的可都是精英!

百年老廠杭一棉,


那時你一旦進入國營企業,直至終身,企業的工會組織會有專人負責你的一切,完全沒有後顧之憂,甚至後事處理也不用擔心。職工只需一心撲在生產上,只要自己上進就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百年老廠杭一棉,



杭一棉有一所託兒所,專門配置設備和托兒管理人員24小時服務;有一所幼兒園,專門配置設備和幼兒教員,滿足職工子女學前教育;有一所職工子弟學校,從小學到初中全部免費教育,還開設高中班和職業班,供職工子女選讀。


百年老廠杭一棉,



這裡有醫務室,供全體職工和家屬免費就醫;有職工療養院,除每年安排企業的先進職工到全國、省、市的職工療養院療養外,還供職工平時療養、治病。


百年老廠杭一棉,


杭一棉子弟學校任工宣隊長


在職工居住方面,杭一棉提供單身漢、三班制生產職工的集體宿舍,免費居住,專人負責管理。對於已成家的職工,提供家屬宿舍。


百年老廠杭一棉,



那時捧著父親大大的搪瓷飯碗

吃著食堂的大餛飩或涼拌麵

鞋底餅又脆又香,大發糕又松又軟

這些都成為珍貴的回憶!


百年老廠杭一棉,



杭一棉的食堂也是為人津津樂道之事,為了方便工人們用早餐,杭一棉食堂會在廠門口設早餐點,所售之常物有肉饅頭、油包、花捲、粢飯糕等。


百年老廠杭一棉,



在炎熱的夏季還利用製冷設備,向職工和家屬供應棒冰、汽水等各式飲料,對一線的工人則供應各種飲料、綠豆湯等防暑降溫服務,在當時叫做二線為一線服務、戰勝高溫。

百年老廠杭一棉,


粢飯糕


飯票,也成為了一種記憶!

當年,膠木飯票算是一種高級定製,設計特別,容易保存,又很輕便。

因為杭一棉是國營大廠,有經濟實力請製造商設計並生產個性飯票!杭一棉在使用膠木飯票時,其他工廠基本都是用紙質的。


百年老廠杭一棉,



膠木飯票呈六角形,有紅色、綠色兩種,一般上面有“杭一棉”、“一兩”或“二兩”的字樣。

百年老廠杭一棉,

百年老廠杭一棉,

百年老廠杭一棉,


杭一棉還組建了自己的民樂隊伍,由工人自創自彈的器樂合奏《拱宸春光》被邀請參加1960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職工文藝匯演開幕式。


百年老廠杭一棉,



赴京演出不僅“捧紅”了《拱宸春光》,也為杭一棉帶來了另一個重量級節目根據紡織姑娘的特點創作——舞蹈《巧姑娘》。

每逢重大節日,“巧姑娘”們都要到杭州人民大會堂或工人文化宮去跳舞。偶爾有外賓來訪,這個舞蹈隊也是站在歡迎隊伍最前列。

百年老廠杭一棉,


1959年,當文藝活動在杭一棉遍地開花之時,廠報《杭一棉小報》也應運而生,一張小小廠報,記錄著工廠的發展、見證著杭一棉的風風雨雨、榮辱興衰。

遺憾的是,如今這張記錄著杭一棉50多年曆程的小報已經難覓蹤跡,它也只能留存在那些老工人的記憶之中。

百年老廠杭一棉,


1960年4月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團委獎給紅旗青年突擊手的綢質獎狀



百年老廠杭一棉,


紗廠更迭變遷,輝煌依然銘記


今天,漫步橋西,已聽不到隆隆的機器轟鳴聲,看不見忙碌的紡織女工,但依然佇立著的杭一棉老廠房,寫滿了歲月痕跡……


百年老廠杭一棉,



杭一棉這幾個字也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它曾經取得的輝煌仍令人銘記。

那種積極向上,勇於奉獻的精神,在這些原來在兢兢業業杭一棉人身上依然保持著。


百年老廠杭一棉,



2011年5月,其中一幢老廠房被改建為手工藝活態展示館,並對公眾開放,作為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靜態展示的動態延伸。

成為全國少有的集工藝表演、體驗、教學、銷售為一體的全新概念的“非遺文化”開放式展館。


百年老廠杭一棉,



杭一棉不在了,但它所留存下來的老廠房卻與老工人們風雨相伴,見證著中國紡織業的發展足跡和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