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孩子叛逆,妈妈让孩子去山区体验生活,提出的标准令人咋舌

意外看到一个帖子,一位宝妈嫌弃儿子叛逆,想带孩子去山区体验生活,吃点苦才能珍惜当下,好好学习。另外妈妈还提出,不想找一些机构,因为自身注重真实性。

很快这位妈妈的的想法纷纷得到大家的支持,甚至不少父母还有想法带着自家孩子一同前往。借以改造孩子,讨论越来越激烈,最后妈妈提出了自己对贫困山区的标准。

嫌孩子叛逆,妈妈让孩子去山区体验生活,提出的标准令人咋舌

一,经济必须要落后,这样才能够艰苦

二,饮食方面不能过于清淡,厕所不能太脏

三,不能只有老年人留守在村子里

看到这,一些人开始沉默了,怎么现在体验一个贫苦生活,家长们还如此高标准?如此双标?

一边希望体验得越贫苦越好,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一边又希望过得“过的体面”去的地方必须提供营养的饭菜,住的地方还要干净卫生。

最后虽然口中说着让孩子去做农活,了解生活不易,赚钱的辛苦,一边又怕村子里都是老人,孩子干活会辛苦。从这位妈妈的言语中,丝毫看不见对贫困山区的尊重和善意。只是典型的利用贫穷来锻炼孩子。利用贫穷的样子真丑。

嫌孩子叛逆,妈妈让孩子去山区体验生活,提出的标准令人咋舌

最可笑的是,这位妈妈口口声声说不找机构,要保证真实生活,这样的生活又岂是真实?

有段时间很火的节目《变形计》,就是将城乡孩子进行生活上的互换,节目中无一不是完美结局。节目外,城里的孩子不仅仅迅速重回现实的生活方式,部分人甚至开始变本加厉。而贫困地区的孩子,本来还算懂事乖巧,在体验外面的花花世界和富人生活后,大多数孩子都沉迷于城里的安逸生活而无法走出来,一些孩子不仅仅没有努力走出去,反而反过头对自己的父母横加指责,他们开始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为什么同样是父母,你们会这么穷?为什么和同龄孩子比我要过得这么惨?虽然节目的初衷不可否认是好的,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说;这档节目对于富人来说,只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但是山区里内心单纯的孩子却把这当了真,所以他们注定是牺牲品。

嫌孩子叛逆,妈妈让孩子去山区体验生活,提出的标准令人咋舌

教育与金钱真正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都说寒门出贵子,但是又有不少人极力主张富养?教育和金钱注定是正相关?

一,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1. 不少人送孩子去体验生活是把贫穷当成一个利用条件。而山区的孩子则把贫穷当成一个起跳板,他们以贫穷为支点,但是内心却没有嫌弃这个生养自己的地方,走出山区只是为了更好的在家乡生根发芽,他们的心中有家庭力量也有大山的力量。虽然贫穷,但是只要父母重视教育,孩子珍惜学习机会,努力过会也会成才。

2.父母最好的作品是孩子,孩子的价值不在于她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她有多大的未来,优秀的孩子你从她的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感受到教养和气质。无关家庭财富多少。

嫌孩子叛逆,妈妈让孩子去山区体验生活,提出的标准令人咋舌

二,成功从来都不是寄托在他人身上

1. 利用贫穷去恐吓孩子,逼迫孩子既是对山区的不尊重,也是父母三观扭曲的体现。

2. 成功从来都不是寄托于他人身上,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孩子自己。所以不要再把孩子放在困难之上,孩子的教育责任父母还是要主动承担。

嫌孩子叛逆,妈妈让孩子去山区体验生活,提出的标准令人咋舌

我是啵妈,一位高级育儿师同时也是一个3岁宝宝的妈妈,关注孩子成长的那些事,让养儿育女变得更轻松,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记得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