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知縣送錯300兩銀子,八年後連升三級,成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1853年,安徽寧池廣太道的道員惠徵病逝於鎮江,他兩個年幼的女兒扶著靈柩回返家鄉,但是因為盤纏不夠而在清河縣城耽擱了下來,正在兩個女孩子因盤纏而倉皇無措的時候,卻聽到了當地清河知縣吳棠派人前來,送給“故友”之後300兩銀子以作祭奠之儀。

七品知縣送錯300兩銀子,八年後連升三級,成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人們說“人走茶涼”,一家之主惠徵都已經倒下了,家中只剩下兩名孤女,吳棠能夠在惠家看似再無出頭之日的情況下,主動送來大筆銀子,這讓惠徵的兩位女兒大為感動,發誓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報答“吳大人”。但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吳棠本來是想要派人將銀子送給一位姓劉的道員,但是劉道員與惠道員的喪船停放在一起,以至於前去送錢的人看錯了。

七品知縣送錯300兩銀子,八年後連升三級,成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吳棠在知道僕人送錯錢以後倒也沒有發怒,在詳細瞭解情況以後,又親自前去惠徵的喪船上大禮祭拜了一番,又以長輩好友的身份勉勵了惠徵的兩個女兒一番,讓她們好好生活。吳棠當時只是想要順手幫助一下那些落難中的人,他沒有想到惠徵的兩個女兒中,那位長女會成為日後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

七品知縣送錯300兩銀子,八年後連升三級,成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在八年以後,咸豐皇帝病逝,慈禧太后開始掌握實權,當初那一個年少的孤女終於有了機會與能力去報答當初的“吳大人”。在經過一番調查詢問後,慈禧發現吳棠由於能力突出功勞巨大,此時已經是正四品的徐海道員,她隨後又將吳棠放到各種崗位去擔當重任。

七品知縣送錯300兩銀子,八年後連升三級,成從一品的封疆大吏!

吳棠在各種崗位上的表現都極為出色,於是很快就連升三級成為了從二品的江寧布政使,而等到吳棠於光緒二年(1876年)因身體原因退休回家的時候,他已經是從一品的四川總督兼成都將軍,被李鴻章評為“天子知名淮海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