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六日。

明英宗二十萬大軍,喋血土木堡,皇帝被俘、戰將被殺、傷亡過半。

大明朝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因為瓦剌大軍已經突破宣大防線,入駐土木堡(今河北張家口懷來縣),而從土木堡到北京僅200里路程。

蒙古騎兵風馳電掣就可抵達北京城下,北京陷落則華北陷落,華北不存則北方不復,接下來就是舉國崩潰。

大明朝即將成為第二個北宋,要再來一次靖康之恥。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靖康之恥

值此危亡之際,一直腐敗內鬥的大明朝堂,突然雄武起來、忽然團結起來。

朝堂精英,不僅做出了最正確的決策,而且雷厲風景貫徹始終,硬是把瓦剌大軍趕回了蒙古草原。

1.北京保衛戰要遠比北宋東京保衛戰更兇險

東京保衛戰之前,北宋不僅沒有走下坡路,而且文治武功皆堪頂峰。東京汴梁之奢華無與倫比,宋金海上之盟新復河北幽州。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汴梁繁華

關鍵是北宋的舉國精銳中央禁軍,並未遭遇重創。先別管他們能打不能打,最起碼這支舉國挑選的中央軍還駐紮在汴梁城中。而且,最能打的地方軍陝西兵團已經開拔戰場。

然而,大明朝就沒有這個好運氣了。

京師三大營的全部精銳,已經在土木堡被報銷了,而剩下的十萬軍隊都是被挑揀剩下的老弱病殘。

而大明內政更是堪憂,皇帝看不慣大臣、大臣看不慣太監,大家互相看不慣。朝廷精英都是拿筆桿子和耍嘴炮的,寫彈劾奏章獨步二十四史、做義正言辭折服諸葛孔明,但遇到正事卻只會推諉扯皮。這是明朝官場的一貫生態,伴隨大明始終。

而最要命的就是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已經提前成為俘虜。瓦剌大軍拿著這個最強人質,足抵十萬大軍。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明英宗被俘

2.也許沒有皇帝就是最大的優勢

為什麼這麼說?

大明朝始終內鬥不斷,原因可以用一句諺語來形容,那就是:艄公多了打翻船。

大明朝的權力格局中,擺在明面上的就有三個艄公: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監、一個是大臣。

要理解明朝的權力遊戲,只需要會玩鬥地主,因為大明朝就始終是皇帝、太監和大臣這三家在鬥地主。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東廠太監

皇帝朱祁鎮被俘,大太監王振被殺,現在大明朝只剩下一家獨大了,而這一家就是大臣。

這個時候,大臣們也沒必要罵昏君、也沒必要罵閹黨,全是你們說了算。

於是,大臣裡產生了新領袖——兵部尚書于謙,全權負責組織北京保衛戰。明朝的兵部尚書是不能直接指揮軍隊的,但為了權責統一,新皇帝朱祁鈺頒下特旨:于謙可以親自指揮京師軍隊。

這時候,大臣這一方勢力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徹底壟斷了國家權力,而領袖人物于謙成為大明朝事實上的一把手。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于謙

領袖確定的同時,還得確定戰略。

戰略選擇有兩個:一個是遷都到南京,以避鋒芒,因為北京確實已經糟糕得不成樣子了;另一個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組織北京保衛戰。

大臣們討論的結果,是採取第二個戰略決策,沒啥可說的打。

至於原因,除了于謙等硬骨頭的大臣們佔了上風,再就是北宋的前車之鑑,大明朝不能做北宋,放棄北方山河就等於放棄了九州天下,只是在苟延續命而不會有翻身的機會。

3.北京保衛戰首先得有組織的可能

瓦剌大軍在八月十六日取得了土木堡大捷,但是到十月初一才從宣大防線挺進居庸關,到十月九日才攻破紫荊關,到十月十一日才逼近西直門。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蒙古騎兵

從八月十六日到十月初一,有了一個半月戰略空窗期。

這個時間段太重要了,使得於謙和大明朝廷組織北京防禦成為可能。

如果蒙古太師也先,有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不僅北京保衛戰沒可能,就是明朝中央撤退到南京也沒有可能。北京就會成為第二個汴梁,而大明就會成為第二個北宋,甚至更慘。

那麼瓦剌大軍到底在想什麼?他們為什麼留了一個多月的空窗期,這等於是主動休戰。

有兩個原因:

一是也先不是成吉思汗,土木堡之戰的導火索是因為朝貢貿易的爭端,是貿易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所以,也先這個蒙古領袖想的是錢,而不是江山。而有了皇帝朱祁鎮這個最貴人質,也先太師想得是到底該向明朝要多少贖金。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成吉思汗

二是北京不是汴梁,這個問題很重要,明成祖朱棣選擇定都北京才是造福了子孫社稷的英明之舉。此時進攻北京,瓦剌大軍主要是兩條路,第一條是從張家口的懷來,也就是土木堡,馬不停蹄、直撲居庸關,總共兩百里路,路程最近;第二條是突破太行八徑之一的紫荊關,但這條路得繞遠。還有一條就是東路的密雲方向,但這條路太慢,也不是主攻方向,瓦剌沒那麼多軍隊處處主攻。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北京保衛戰簡圖,缺中路居庸關方向的標示

而此時,蒙古人的主要關注點是:從大明朝敲詐多少贖金,同時還得四處劫掠一番,讓戰爭收益最大化。所以,他們不著急。

而蒙古人要急行軍,也很費勁,因為紫荊關和居庸關都不好打。居庸關到北京保衛戰結束,都沒被突破。而紫荊關要不是太監喜寧助力,瓦剌也不會輕易突破。

北京保衛戰能夠組織起來,是因為這裡是北京。而北京保衛戰之所以能夠勝利,還是因為這裡是北京。

4.于謙是怎麼組織北京保衛戰的

戰略明確,就是打;領導確定,就是于謙,而且還給了你一個多月的戰略機遇期,那麼北京保衛戰就剩下怎麼組織了。

大明朝就像開了外掛一樣,一群拿筆桿子和一群打嘴炮的突然成為組織戰爭的大師。

首先是穩定內部。明英宗這個皇帝不要了,你們蒙古人喜歡就自己拿著玩吧,擁立朱祁鈺為新皇帝。這個新皇帝是大臣們擁立的,所以也就不會再跟大臣們鬥來鬥去了,因為你們老朱家當真沒了斗的資本、也沒臉再鬥了。同時,為了給大臣們出口氣,把大太監王振抄了家,順帶公報私仇打擊宦官,讓北京的太監們也收斂收斂。再一個就是任用了一批武將,比如從土木堡逃回來的石亨,因為打仗還得靠職業軍人。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朱祁鈺

其次是舉國動員。北京保衛戰不能以一個城市去對抗來自整個草原的蒙古騎兵,各地勤王部隊趕緊入京,同時主要關隘趕緊一級戰備。而北方各地,特別是河北和山西,必須得全部動員起來,見到蒙古人就得打,打不過也得騷擾一下,就是不能讓他們在長城以南待舒服了。

第三是後勤補給。土木堡之戰損失的不止有士兵,還有裝備,此時的北京守軍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盔甲。所以,一方面從南京武備庫抽調武器盔甲,另一方面派人去打掃土木堡戰場,揀拾丟棄的武器裝備。大明朝這個時候真是窮得要當褲子了。另外就是組織軍民把通州的數百萬石糧食趕緊運送到北京。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京杭運河

而於謙以及大明朝廷能夠完成這些防禦部署,還是因為這裡是北京。

大運河源源不斷地向北京輸送著糧食和物資,各地勤王部隊也可以從南方快速向北京奔馳。北京的最大優勢,就是從北邊打過來很費勁,而從南方支援過來很容易。

至瓦剌大軍兵臨北京城,于謙已經組織了20多萬大軍,儲備了足夠支撐一年的糧食,還修繕了北京本就高大堅固的城牆。

所以,此時的北京已經固若金湯,萬事俱備就等蒙古大軍喋血城下了。

5.北京保衛戰的主動出擊

也先,應該有兩個沒想到。

一個是大明換了皇帝,自己手中的人質已經不值一錢了。

另一個是北京軍隊竟然主動出擊,硬是在城外把自己打得灰頭土臉。

先是,彰義門之戰,明朝軍隊迎頭痛擊,幹趴了瓦剌的先鋒部隊。這還不算,明軍還搞了夜間偷襲,弄得瓦剌都不知道是自己再進攻還是明軍在進攻。

再是,德勝門之戰,瓦剌大軍終於領教到了大明神機營的厲害。明軍少量精騎誘敵深入,而後在德勝門外的民房中,神機營的槍炮和火箭,雨點般傾瀉而至。這一仗損失了數千人,而且包括也先弟弟在內的一眾蒙古悍將直接被明軍的槍炮送歸了西天。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神機營

後是,也先再次進攻彰義門,這一仗仍舊是大明的神銃手和弓弩手唱主角,根本就不給你馬刀飲血的機會,能遠距離幹掉你絕不跟你近身肉搏。

只不過此戰出了一個插曲,就是皇帝朱祁鈺的監軍太監見瓦剌退兵便貿然出擊,結果被蒙古騎兵殺了一個回馬槍,還好北京的老百姓站了出來,拿著磚頭、石塊就是一頓猛砸,而於謙的增援部隊也及時趕到,挽回了敗局。所以說艄公多了打翻船,于謙還是沒把太監們收拾服,否則就不會出這個插曲。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北京保衛戰從十月十一日一直到打到十月十五日,除了白天的城門格鬥外,于謙還組織明軍夜間偷襲,真正做到了敵進我打、敵休我擾。

如此打法,終於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也先的主力部隊給打累了、打疲了,打得毫無士氣、打得毫無榮光。

6.蒙古騎兵狼狽退軍

瓦剌三路大軍,也先親率十萬主力從紫荊關迂迴而至,這是西路大軍,也是北京進攻戰的主角。而中路的五萬大軍硬是被定死在了居庸關之下,死活過不來。東路大軍兩萬人,就一直在路上。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j

孤軍困於堅城之下,這是兵家大忌。硬抗下去,也先不僅啃不動北京城,甚至會被源源不斷的勤王之軍包了餃子。

於是,也先退軍。但是,瓦剌大軍怎麼退?居庸關沒打下來,所以這條路走不通;東路大軍始終在路上,密雲方向也走不通。所以,也先只能原路返回,繞遠從紫荊關撤退。

但是,敵退我進,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真把大明當成大宋了。于謙立即指揮石亨率部追擊,用火炮為蒙古大軍餞行,炸死一萬多人。同時,河北各地沿線州府立即組織反擊戰,將瓦剌大軍搶走的物資和百姓又給奪了回來。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明軍火炮劇照

因為這裡是北京,地處河北之地,天下精兵之所在。

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已被戰火洗禮了無數次。在這裡生長下來的百姓聽慣了蕭蕭馬鳴,在關鍵時刻他們能夠拿起武器、走出青紗帳,與草原戰士較量一番。

7.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汴梁覆轍

這是一個有歷史的民族,她可能在新問題面前手足無措,但很難被老問題難倒。

北宋的前車之鑑,已經給大明提供了智慧。

朱棣選擇定都北京,當然有稱霸草原的雄心卻壯志未酬。但是,那種“天子守國門”的戰略勇氣和戰略眼光,已足以讓大明不會重蹈北宋覆轍。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靖康之恥

危機中有機會,皇帝被抓不見得是什麼壞事。

明朝就是一個一直在扯皮的朝代,皇帝和太監聯起手來與大臣主導的朝堂互相踢皮球。

艄公多了打翻船,再一次把這個諺語說一遍,原因就是明朝就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而北京保衛戰卻是一個完全由大臣主導的生死之戰。于謙以及可能迂腐的朝堂,他們不簡單,足以應付複雜世界。

但是,如果再加上皇帝勢力和太監勢力的參謀插手,一個半月的時間,估計還不夠朝堂扯皮,根本組織不起北京防禦。

也先和他的瓦剌部沒有黃金家族的雄心壯志。

因朝貢貿易爭端,而引發蒙古扣關,於是有了土木堡之戰。這一戰,明朝敗得窩囊,而瓦剌也贏得突然。他們就是想搶點東西以彌補朝貢貿易中沒佔到的便宜,卻沒想到竟抓了大明皇帝。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土木堡之戰簡圖

大明皇帝得值多少錢?這個問題不僅重要而且誘人,吸引了他們全部的精力。而至於攻克北京、佔定河北,而後重現大蒙古的往日雄風,他們可能夢過千百度,而眼下還是得關注錢。

最重要的原因:這裡是北京,而不是汴梁。

明朝北京保衛戰為何沒有重蹈北宋覆轍?原因這裡是北京

蒙古大軍三路出擊,東路的密雲方向,人數最少、力量最弱、路途也不好走,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兩個方向的軍隊:一個是居庸關、一個是紫荊關。

但這兩個方向都不好過來,沒有太監喜寧的出賣,也先的大軍可能看不到北京的城牆。

北京就是天然防禦草原的戰略要地。

北方是雄關漫道,而南方是運河通途。不怕你不打北京就怕你繞過北京去掃蕩華北,但北京卻可以後方出擊。

于謙的作用很大,國難顯忠臣。但是北京的作用應該更大,不是在北京而是在汴梁,于謙可能來不及修繕城牆、組織防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