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

70後的回答是4年

80後的回答是3年半

90後的回答是19個月

95後……只有7個月

“頻繁跳槽”成為90後、95後的又一大標籤。

在微博、知乎各個社交平臺上搜索“辭職”、“離職”等字眼,熱度最高的大多都是說年輕人的。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網友戲稱現在的年輕人:上班如戀愛,不爽就分手。

90後為什麼喜歡辭職?

大概是大部分70、80職場人都不明白的事兒。

@*突突 95後 三個月離職

離職原因:公司掛羊頭賣狗肉

招聘的時候說的是助理,週末雙休偶爾加班五險一金。進入公司之後我要做內勤、設計、財務,還要經常出去應酬喝酒,還要出去跑業務,潛移默化已經變成了業務員。連續上班一個月,每晚忙到八九點,沒有加班費,一個月三千塊不包吃住沒有五險一金,我說要辭職,別人說我吃不了苦。

@此去經年 95後 40天離職

離職原因:領導只會談理想、畫大餅

我們校長天天和我們談教育情懷,半天不上課,給老師開會,整各種面子工程,就是不好好上課,要求和學生同吃同睡,早上六點盯早操,晚上十點查宿舍,沒有任何費用,只有教育情懷,全天陪伴學生,每頓給自己剩不到10分鐘時間吃飯,遇上有的學生有事或者生病,連飯都沒得吃。然後領導說,咱們班主任工作還是不到位。果斷辭,裸辭。

@GOGOGO 90後 23天離職

離職原因:沒有節假日,被極力施壓

第一份工作任何節假日都不給我們放,還說什麼諮詢這一行就沒有假期,除了剛進公司前三天磨合期,之後每天都從早上8點30一直工作加班到晚上10點多才回家。每天壓力大到睡覺驚醒,醒了就得看下群裡有沒有說自己,根本不敢點進群裡看消息,因為會顯示已讀,已讀不回也會被說,回覆了又會被說醒都醒了就來上班吧,反正你也沒事。

3個月、40天、23天……只看離職的時間間隔,似乎年輕人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一言不合,抬腿就走”。

可是看他們離職的原因,卻又都很充分。有人總結為:

招聘時,你和他談薪酬,他和你講理想;

工作時,你和他談加薪,他跟你講願景;

辭職時,你和他談付出,他給你講情義。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年輕人跳槽跳得就真的那麼灑脫嗎?

恐怕不是。

“辭職四個月還沒找到工作,我心慌得不行。”

“第一份工作的時間太短,我都不敢寫在簡歷上,不寫又沒有工作經驗……”

“面試的時候HR問我為什麼上一份工作這麼快就辭職了,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才不會顯得我好逸惡勞、吃不了苦。”

……

和不少年輕人交流過後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在煩惱這個問題:第一份工作時間太短了,會讓HR覺得不靠譜。

那麼,第一份工作到底做多久是合適的?


一般而言,第一份工作最好做滿 2 年再跳槽。

掌握一份工作需要的時間是3年,在那之後學習才會趨慢。無論是HR還是獵頭,對應聘者非常看重的一點便是“忠誠度”,因為一個企業不希望辛辛苦苦培養的員工到頭來卻為別人做了嫁衣。

一個人如果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年限低於2年往往會被看作「尚未掌握核心工作內容」,不到1年,便被視為「不夠忠誠」,尤其是應屆生,會被冠以「還是學生」

的名頭。

特別是你的第一份工作,如果在 8 個月內就跳槽,在 HR 眼裡,或許表明你沒有通過 6 個月的評估或第一個績效週期。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但是請牢記,2年只是一個指導方針,而不是一個規則。

的確,低於 2 年的跳槽,要想在職位上和薪水上有較好的提升,都是比較困難的。但如果只是想平薪或平級跳槽,就不用受時間長短的限制。

而當我們在考慮要不要去找一個更好的公司的時候,核心問題就不能迴避了:現在的我,憑什麼跳槽到更大更好的平臺。

因為阻止你離職跳槽的,從來不是第一份工作的「時間長短」,而是你是否已經積累了能夠跳槽到更大平臺的「實力」

如何來積攢這種實力?

第一,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一位前輩每次談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都會後悔自己犯過的錯誤:

“20多歲的時候,心高氣傲,初入職場總是想表現自己,一直消耗自己的知識儲備量,討厭學習,現在導致很多新興的技術總是消化不了,加班的時間其實全是因為自己補課。”

所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第二,充分了解行業和崗位

你不但需要了解自己的崗位和部門,還需要把觸手伸到公司其它部門;不但要明白自己公司在幹什麼,還得對行業信息密切關注。

每個行業的表面往往和他的真實面貌有些差距,只有當你充分了解你的行業和崗位,你才有資格評判自己「適不適合」這份工作。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大概瞭解這個行業未來3-5年的發展方向會是怎樣的,就不會因為方向性的問題陷入迷茫。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第三、從學生思維轉向職場思維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丹尼爾•費德曼曾經將大學的環境和職場的環境作了詳細的比較: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在學校時,你付了學費。老師是服務者,學生是是受教育者。老師有義務去教好學生,幫助學生掌握本領,逐步完善自己。

在職場中,老闆付你工資,你是服務者,老闆是沒有義務去輔導下屬的。好老闆會傾心培養下屬,但這樣的情境,是可遇不可求的。

所以在職場中,你要用自己掌握的本領,為企業創造價值,取得相應的報酬。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當然,實力的積攢是在這份工作還過得去的前提下的。一份工作的三大要素:工資、工作內容、工作中相處的人,如果有兩個要素都是崩塌的,那這時候要考慮的不是「積累經驗」,而是「及時止損」

同樣,如果你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已經具備了往更好平臺跳槽的實力,果斷行動也是正確選擇。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各代際人群對待職業的態度是:

60後:我們不離職,除非領導開我;
70後:什麼叫離職;
80後:只要給錢就不離職;
90後:領導不尊重我就離職;
95後:領導罵我我就離職;
00後:領導不聽我話我就離職。

年輕人正在不斷破壞原本牢不可破的職場規則,也在不斷建立新的規則與思路。人生很長,他們還有很多時間繼續成長。

今日話題: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因為什麼離職?

工作兩年,辭職7次:那些年輕人,為什麼都在辭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