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狠话”的背后,竟是这种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拒绝给孩子买玩具,孩子就会狠狠地说:“不让我玩,我讨厌你们”;当孩子想要吃糖却被我们拒绝时,他也会气冲冲地说:“不让我吃糖,我就吃掉你们!”

或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孩子嘴里突然冒出来的一些脏话和狠话,比如“我要打你们”、“我恨你们”、“你们去吃屎吧”等,会让我们瞬间尴尬,我们也不由得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就说出这么凶狠的话,长大了还得了?

其实,孩子说“狠话”的背后,是有原因的!

孩子正处于“诅咒敏感期”

孩子的“诅咒敏感期”一般开始于3岁左右,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

当孩子开始疯狂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时,他们会特别钟情于各种“脏话”和“狠话”,比如各种“屎尿屁”等等,而且大人越是阻止,他们就运用地越频繁,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

孩子说“狠话”的背后,竟是这种原因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游戏治疗师劳伦斯·科恩博士在他著名的《游戏力》一书中就这样写过:

骂人的话、各种狠话,还有包括“屎尿屁”在内的脏话,小孩子们都特别爱说,因为这些话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力量”去支配自己的言行,甚至“支配”别人的反应。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成长,孩子很快就会感受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自己说出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强有力的效果。

他们会觉得,比起大声哭喊,说狠话、说脏话更能快速激起大人的反应,他们一旦体会到了语言具有的杀伤力,就会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来故意激怒大人。

而孩子故意激怒大人的背后,其实是他们在寻求大人的关注。

孩子说“狠话”的背后,竟是这种原因

也就是说,“我不同意”、“我不开心”、“我讨厌你”……其实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不满,孩子说出的话有多“狠”,他们的心里就有多么地需要你。

受到父母的影响

当父母总是权威性地用“说狠话”来教育孩子,孩子在被“教育”的过程中,就会见识到“说狠话”的力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学习和模仿父母,等到孩子认为自己有足够能力时,也会选择这样的方式——说狠话,来与大人“对话”。

然而,面对孩子说“狠话”,如果父母跟着发脾气,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就像热播剧《小欢喜》中宋倩在前夫家看到女儿后,情绪马上就崩溃了,于是对女儿乔英子大发脾气。

没想到女儿也被逼急了,说出了“更喜欢小梦阿姨”、“我讨厌妈妈”这样的话,宋倩一听生气极了,直接给了女儿一记耳光。

孩子说“狠话”的背后,竟是这种原因

可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狠话,可以是孩子“诅咒敏感期”寻求关注的语言,也可以是互相攻击的武器。

无论如何,父母对孩子发脾气说出的狠话,孩子都会信以为真,不仅加剧了孩子内心的恐惧,也破坏了孩子的不安全感。

面对孩子说“狠话”,其实父母也不必过于担心。

来自耶鲁大学的保罗·布鲁姆博士曾说,孩子说“狠话”只不过是孩子的语言学习,对孩子来说,一句脏话没有什么特殊意义。他们以后才会逐渐了解这些话犯了禁忌。
那么,父母又应该怎么做呢?

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攻击性,所有的这些攻击行为,其实都是内心力量的极大需求。

然而,当孩子因为内心的需求不被满足而大发脾气、说狠话时,父母们往往会给孩子贴上“小气”、“小心眼”、“坏脾气”等的标签,不是吓得孩子把内心的情绪憋在了心里,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了这句“狠话”带来的强大力量,之后就会更加关注这些能让大人反应激烈的语言,重复说出类似的“狠话”。

孩子说“狠话”的背后,竟是这种原因

当孩子开始说“狠话”时,我们可以直接“忽略”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很多时候,孩子会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就会慢慢放弃了。

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亲子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中,有两个小朋友来到嗯哼家里做客,因为妈妈霍思燕总是忙着照顾两位小客人,没有照顾自己,嗯哼感到非常生气,并放出狠话:

“反正我长大了也不想给你买100个化妆品了!”
“再也不想和你一起玩了!”

“我不想和你说话了!”

“绝交了!”

他甚至还想躲到垃圾屋去,闹着要离家出走!

妈妈霍思燕见状,并没有批评嗯哼,而是坐到了嗯哼的旁边,耐心地问嗯哼:

“是不是因为自己说话声音大了不高兴?”

“因为妈妈今天要带3个孩子,其实有点紧张,有点焦虑,所以才说话声音大了。”

“你觉得妈妈爱别人了,不爱你了,是吗?”

嗯哼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妈妈理解,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其实,孩子说“狠话”的背后,是因为心里有委屈,情绪有不满。因此,孩子说“狠话”时,其实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与接纳。

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惩罚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最佳管教期为0-6岁,越小教育,效果越好。

如果孩子频繁说“狠话”,还超过一定的界限与底线,适当的惩罚很有必要。

但惩罚与批评孩子时要讲究原则和正确的方式,就事论事,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说“狠话”的背后,竟是这种原因

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有模有样地呈现,而孩子存在的攻击行为,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向父母寻求帮助的传递信号。

我们要学会接纳和理解孩子的“狠话”,理性引导,满足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自由表达,快乐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