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天山網訊(文/圖 記者 趙敏)在這裡,逝去的艱苦歲月,一幕幕重回人們眼前;在這裡,戈壁狂風在線杆上的尖嘯,一聲聲迴盪在耳邊……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苦水舊址。

茫茫戈壁灘無邊無沿,無遮無攔,戈壁灘、太陽、風,是這裡的特產,這裡是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哈密長途傳輸分局苦水舊址。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11月1日,記者一行來到苦水舊址進行實地採訪,感受老一輩通信人的“苦水精神”。

苦水舊址位於新疆哈密市以東135公里處,因此處有一眼苦澀的井水而得名。

1955年,原哈密長途電信線務站為維護蘭州至烏魯木齊長途通信線路在此設立了護線巡房,確保新疆唯一一條長途電信線路暢通。

當年,護線巡房有兩棟土木結構的房屋和院落,抗風沙、戰酷暑、鬥嚴寒,而後一代代通信人踐行著“苦水精神”,在荒涼的戈壁為新疆通信做好保障。

六十多年過去了,如今,該地已被命名為苦水舊址。今年10月,該地還被國務院國資委入選為信息通信行業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苦水巡房紀念碑。

一口苦水井

踩著鹽鹼殼,腳邊掛著駱駝刺,記者看到,苦水舊址周圍除了紅柳枝和蘆葦葉,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滿是荒涼。

而眼前坍塌的殘桓和雜草叢生的苦水井,彷彿向人們訴說著曾經的艱苦環境。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萬軍回憶起過去的艱苦環境。

看著眼前的苦水井,萬軍想起兒時陪同父親來這裡送水的場景。

時間倒回到40年前,當時萬軍只有八九歲,跟隨父親的水車,從哈密到苦水再到星星峽的送水之路,往往要一天。

“每年暑假我都會跟隨父親送水,當時,三立方水、二兩清油、二十斤粗糧是他們一個月的口糧。”萬軍說。

萬軍回憶道:“聽父親說,之前,巡房點只有一個人駐守,周圍方圓百里荒無人煙,駐守者只有圍著電線杆子轉,看到我們來送水,駐守者能拉著我們的手聊好久。”

當然,伴隨著烈日的烤灼,淡水很快就會用完。等不到下一次送水工到來,駐守者只能飲用苦水井中的水。

苦水井的水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用它洗衣,衣上掛上鹼霜,用它洗頭,頭髮粘成毛疙瘩。”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長途傳輸局黨群工作部主任王小紅說,這是流傳在當地的一句順口溜。

王小紅說,為了守護這條通往內地的生命線,駐守者必須要喝下這樣的井水,嘔吐、腹瀉,成了家常便飯。

“曾經我也試圖飲過這裡的水,真的苦,難以下嚥,還有一股臭雞蛋的味道。“王小紅說。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如今,苦水井周圍已雜草叢生。

兩個人,1340根線杆

更艱難的是駐守者的工作——爬杆子。

苦水巡房的巡線範圍為67公里,其間包括1340根線杆,每根線杆高6.5米,線路維護人員全年年檢和日常維護下來,累計登杆高度相當於攀登了6.5個珠穆朗瑪峰。

在這裡,不再是簡單的數據疊加,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駐守者付出的艱辛。

今年68歲的張建榮曾是苦水的一名駐守者。一個工具箱、一個水壺,三個饢,這就是他一天的裝備。

1973年,張建榮還是個20歲出頭的小夥子,本著年輕不怕苦的精神,他和同事吳光祖駐守在了苦水。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張建榮和吳光祖巡線時走過的路。

而後,兩個人守護著1340根線杆,便成為了他們每天最重要的事兒。

“之前通常是一個人巡線,無聊的時候只能喊兩嗓子,現在兩個人畢竟是個伴兒,不會太寂寞。”張建榮說。

張建榮告訴記者,他們負責線路巡檢時,每天要背一個30多公斤的大工具箱,一個杆子、一個杆子爬上去檢查,每天至少要爬二三十個線杆,重複的爬杆子、查線路、檢修,以保新疆與內地的通信聯絡正常。

對於張建榮來說,夏天是難熬的,烈日的炙烤讓他睜不開眼睛,隨著太陽的照射角度,他只得不停地轉動身體,在線杆陰影下避暑。

“那時,條件算好了,跟50年代、60年代相比,至少我們的巡線裝備換成了摩托車,而以前是徒步和騎自行車。”張建榮說。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張建榮曾經巡線過的地方。

幾代通信人忘不了的“苦水情”

而自80年代初期­,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哈密長途傳輸分局開始改變維護方式,由駐段維護變為集中維護,苦水已不再需要人駐守。

從明線到光纖,從有線到微波,從地上到衛星,從固網到移動網,隨著新疆信息通信事業不斷髮展,無論在分散包線維護,和後來的集中化維護,以及現在的綜合化維護,通信人的“苦水精神”沒有丟,鼓舞著一代一代年輕人艱苦創業。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哈密長途傳輸局本地網絡維護中心主任謝海說,他第一次去苦水舊址是在2017年,“當時非常有感觸,我認為我們年輕一代,更需要學習前輩們身上的‘苦水’精神,攻堅克難。” 他說。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以紅柳為標記的苦水原址。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哈密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楊彥成說,苦水舊址記錄著通信發展的歷史,記載了一代代通信人艱苦奮鬥、變革創新的崇高追求和使命擔當,我們希望使“苦水精神”在通信行業得以繼承、發揚廣大,讓更多的人感受厚重的“苦水文化”。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駐守者曾經住過的房屋,如今只剩殘垣斷壁。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駐守者曾經放置工具的工具房,也已雜草叢生。


戈壁鹼殼蘆葦、一井二人千杆,刻寫通信人一甲子“苦水情”

地上的鹽鹼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