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 億市場待開發,虛胖的中國數字醫療如何“進補”?

7000 億市場待開發,虛胖的中國數字醫療如何“進補”?

世界數字醫療發展,需要各國打破國界,合作共贏。

數據互通曾經一度是讓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資產管理處處長唐高榮頭疼了很久的難題。

在醫院資產管理的過程中,資產管理系統與醫院的 HIS 系統兩者往往是完全獨立的,除此之外,涉及到醫院資產管理的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系統,這些系統雖然都有設備部門進行管理,但彼此之間完全割裂,無法連通。

因此,完全孤立的系統就造成了醫院數據錄入的重複、低效、不完整。

GE醫療全球首席創新Amit Phadnis在跟一些中國的醫院探討時發現,當前中國包括心電科、放射科在內的很多科室都有很多自己數據化的解決方案,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這些數據是在不同科室之間,沒有辦法流轉。

然而,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一家醫院內部,也存在於整個醫療行業之中。一份調查顯示,當前中國已有70%以上的醫院實現了醫療信息化,但僅有不到3%的醫院實現了數據互通,醫療大數據比較分散,信息孤島待破。

當下,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肯定,數字醫療將是醫療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但在數字醫療正高速發展的中國,推動行業繼續發展的動力卻有些不足,數據不通只是眾多短板之一,倘若這些短板不補全,數字醫療依舊只能是“虛胖”。

7000億元市場規模潛力待挖

近年來,數字技術的發展為醫療衛生領域帶來了巨大變化。諸如遠程醫療、雲計算、虛擬健康、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數字現實、醫療物聯網(IoMT)等數字創新技術正在幫助重塑醫療保健的未來,使醫療服務更高效、更容易獲得。通過數字解決方案增加的數據訪問和數據共享,正在改善個性化的自助服務和患者體驗。

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統計,2016年全球數字醫療市場規模已達到1796億美元,按照13.4%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5年底這一市場將達到5366億美元。而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醫療供需嚴重失衡。數字化構建完整信息、網絡化打破醫患疆界、智能化提高醫療供給,數字技術為解決我國醫療資源不足、分佈不均提供了可能。

根據此前波士頓諮詢的預測,預計到2020年,中國數字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7000億元人民幣。這樣的發展速度從可穿戴設備的數量上就可見一斑。德勤公司(Deloitte)2018年的一項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中有36%在使用“智能手環”,而這一人群在世界人口中僅佔16%,中國國民的可穿戴設備持有量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

Amit Phadnis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中美兩國在技術的發展上是同步的,並且都非常關注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生產效率的問題,也因此在數字醫療方面做了相當大的投資。

7000 億市場待開發,虛胖的中國數字醫療如何“進補”?

△GE醫療全球首席數字創新官Amit Phadnis

縱觀全球數字醫療市場,儘管美國先發優勢明顯,但中美兩國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在過去的兩年間,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市場數字醫療產業投資規模已經超過美國。

不過,目前我國數字醫療的短板依然存在:醫療數字化、信息化投入水平低,醫療數據的相關權利不明確,上市前監管較嚴而上市後監管不足,以及針對數字醫療的倫理尚不明確。

從最基本的信息化投入而言,目前,我國很多醫院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架構仍然陳舊,醫療機構之間的數據互聯依舊舉步維艱,向患者分享電子病歷信息才剛剛開始。

中國數字醫療虛胖待補

近年來,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在醫療健康領域中的滲透與融合趨勢日漸顯露,藉助科技賦能提升人類健康水平已形成全球共識。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佈《數字健康全球戰略(2020-2024)》,為各國推進數字健康規劃遠景,制定了戰略目標和行動框架。

在全球數字時代,打破隔閡,構造互通互聯的生態是目前數字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而世界的數字醫療發展,也的確需要各國打破國界,合作共贏。

11 月 5 日,第二屆進博會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此次進博會,共吸引了300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超過1000家是首次亮相。藉著進博會這個窗口,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切身體會並分享著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帶來的“紅利”。與此同時,中國的各行各業也在這個過程中取長補短,發展自身。

一年前,在首屆進博會,眾多全球頂尖醫療企業攜優質藥物產品、尖端醫療器械和技術亮相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吸引了廣泛關注。第二屆進博會期間,前來參展的醫療領域跨國企業更是有增無減,GE、飛利浦、西門子等全球頂尖企業都將攜最新的產品和技術參展。

屆時,GE的數字醫療體驗區將從醫院管理智能化、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三個方面展示數字醫療如何助力提升醫院運營效率和收益,幫助醫院提升綜合能力和接診量,增加臨床產出。

作為GE醫療在醫院管理智能化領域的重要落地成果,APM資產雲管家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全國1500餘家醫院落地,管理著超過30萬臺設備,提升設備運維效率10%,可保障生命支持類設備99.9%的可用率,減少30%的設備冗餘採購。

而在雲計算領域,GE中國的雲心電與雲影像正在助力基層醫療、非公醫院集團或醫聯體實現醫療協同,實現跨地域、跨院區的專業診斷協助。其中,雲心電將覆蓋基層醫療機構的心電採集點與區域內大醫院的心電診斷中心互聯,實現分佈式、全週期心電數據和心血管疾病管理;以智能算法輔助醫生進行心電數據診斷。而云影像則提供了全新放射影像協同診斷和檢查設備資源共享平臺。

人工智能作為目前醫療領域研發或輔助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次數坤科技基於GE醫療 Edison平臺所研發的冠脈醫學影像處理AI分析系統也將亮相。作為集成於Edison平臺的AI分析系統,它如同冠脈CTA影像“拍立得”,可全自動完成冠脈影像圖像的智能後處理及膠片自動打印,與AI輔助診斷結構化報告自動輸出,具備鈣化積分、易損斑塊評估等形態學影響評價與冠脈FFRct的功能性影像評價能力,並進一步提供臨床診療決策所需的量化預測和大數據支持。

提到對推動中國數字醫療發展的價值時,GE醫療中國首席創新官戴鷹表示:“GE和其他公司都看到數據是王道,GE是擁有全球最多裝機量的公司,我們在市場上已裝的CT、磁共振、X光所有這些設備所帶來的數據,對我們來講都是將來能夠產生價值的。”

7000 億市場待開發,虛胖的中國數字醫療如何“進補”?

△GE醫療中國首席創新官戴鷹

紮根中國40年,GE醫療見證並參與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且正在不斷推動數字化應用和高端醫療器械“中國智造”。

在此次進博會上,GE醫療也希望其展示的多款全球首創革命性技術創新成果,可以幫助應對重大疾病、醫療服務效率、可及性等中國醫療市場挑戰和需求,與行業夥伴合作共贏,共同推動數字醫療在中國的發展,切實服務“健康中國”。

關其|撰稿

八點健聞微信訂閱號:HealthIns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