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有沒有後代?

大侃歷史


一:有後代據史料記載,紀曉嵐一共有四個兒子,除大兒子早逝外,其餘的三個兒子都發展出了各自的支脈。

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1743年,紀曉嵐的大兒子出生,取名紀汝佶,字俠如。後來於乾隆乙酉年考中舉人,候補知縣。1786年因病亡故,時年43歲。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有記載到:“亡兒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頗聰慧,讀書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舉於鄉,始稍稍詩,古文尚未識門徑也。會餘從軍西域,乃自從詩社才士遊,遂誤從公安、竟陵兩派入。後依朱子穎於泰安,見《聊齋志異》抄本(時是書尚未刻),又誤墮其窠臼,竟沉淪不返,以訖於亡。”

意思是說,自己去世的兒子汝佶,在乾隆甲子年出生,小的時候很聰慧,沒讀過多少書就能寫出八股文。乙酉年考中舉人,這才開始鑽研詩詞和古文,但是他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

當年紀曉嵐在新疆從軍的時候,汝佶便跟隨詩社的才子們到處郊遊,錯誤地選擇了從公安,竟陵兩派的文風入手學習。而後又跟隨泰安的朱子穎學習,見到了《聊齋志異》抄本,誤入歧途,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致病亡。

紀曉嵐對於自己的長子汝佶,失望之情溢於言表,但畢竟骨肉相連,非常心疼他的不幸遭遇。所以他把兒子死後留下的文稿進行了簡單的編輯,挑選了幾篇自己認為說得過去的文章,附錄在自己的《閱微草堂筆記》後,並十分感慨地說到:“對於他誤入歧途,一事無成的結局,我感到十分惋惜,但又不想埋沒掉他在隆冬天氣,深夜寫作的辛勞,因此將他的幾篇文章附錄在書後,只能靠這種無關著書立說的文章來留下他的名字了。”

紀曉嵐的二兒子名叫紀汝傳,字緒承,生於1747年九月十三日。長大後歷任湖北布政司,江西,九江通判等官職。三子紀汝似,字象庭,生於1766年九月二十七日。官方記載任廣東縣丞,據民間傳說為東莞縣丞。四子紀汝億,字萬斯,生於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經歷不可考。

在紀曉嵐死後,他的後人也沒能出現有突出才幹的人才,所以家道逐漸衰落。但是其後人與南皮張家通婚者有數十人,而這南皮張家,就是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家族。

二:這個紀曉嵐大家都非常熟知,主要還是看張國立的鐵三角主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才讓大家知道這個人物的,首先介紹下紀曉嵐,其實他叫紀昀,這個紀曉嵐大家都非常熟知,主要還是看張國立的鐵三角主演的,鐵齒銅牙紀曉嵐才讓大家知道這個人物的,首先介紹下紀曉嵐,其實他叫紀昀,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出生於1724年7月26日(直隸獻縣),在1805年3月14日逝世。

最大的傑出貢獻是編修多部典籍,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四庫全書)了,言歸正傳,就是紀曉嵐他有後代的,據史書記載,紀曉嵐先後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紀曉嵐的夫人姓馬,馬伕人直到紀曉嵐七十二歲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為文鸞,是他從小青梅竹馬的朋友(在北京紀曉嵐故居,四合院中一株海棠,便是與文鸞所種)。郭彩符是紀的侍姬之一,沈明是紀的另一侍姬。身邊這麼多女人,能沒後代?

兒子四個,四個兒子都沒什麼大成就:

長子紀汝佶(1743—1786年),字御調,又字俠如,出生於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當時紀昀20歲;

次子紀汝傳(1747—1777年),字緒承,出生於乾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卯時;

三子紀汝似(1766—卒年不詳),字象庭,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時;

四子紀汝億(1784—卒年不詳),字萬斯。

孫子至少11個,汝佶的六個兒子:樹庭、樹喬、樹蔭、樹蕤、樹蕃和樹蔚;汝傳的五個兒子:樹馨、樹馚、樹馡、樹馪、樹馥。其中紀樹馨非常有才,紀曉嵐去世後,是紀樹馨把祖父的文章和筆記整理成書的。

到現代,第六代或第七代孫裡有幾個名人,中國的第一位女律師、著名法學家紀清漪,著名作家柳溪(原名紀清)和著名畫家紀清佑。


給個老婆餅


紀昀,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他是清朝政治家、文學家,世稱文達公。

<strong>

乾隆十九年(1754),紀昀考中進士,入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他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紀昀一生學儒學,踐行儒家思想,是個不折不扣的儒生。作為一個才子,他博覽群書,工於詩歌、駢文,擅長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不過他晚年精神不復,內心日益走向封閉。他晚年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就是當時心境的見證。

嘉慶十年(1805),紀昀病逝,時年八十二。因為嘉慶皇帝御賜的碑文裡說,紀昀“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所以他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他生前的作品,被整合成集,稱《紀文達公遺集》。

作為一位文學大家,紀昀的作品沒有多大爭議,可他有沒有後代這個問題卻引起了不少討論。據史書記載,紀昀先後共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室。紀曉嵐的夫人姓馬,馬伕人直到紀曉嵐七十二歲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為文鸞,是和他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在北京紀昀故居的四合院中有一株海棠,便是紀昀與文鸞所種的。紀昀還有兩個侍姬,一人名為郭彩符,一人名為沈明玕。身邊有這麼多女人,紀昀還能沒後代?

據史料記載,紀昀一共有四個兒子,除大兒子早逝外,其餘的三個兒子都發展出了各自的支脈。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二十七日,紀曉嵐的大兒子出生,取名紀汝佶,後來字俠如。紀汝佶於乾隆三十年(1765

)考中舉人,候補知縣。乾隆五十一年(1786),紀汝佶因病亡故,時年43歲。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提到,“亡兒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頗聰慧,讀書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舉於鄉,始稍稍治詩,古文尚未識門徑也。會餘從軍西域,乃自從詩社才士遊,遂誤從公安、竟陵兩派入。後依朱子穎於泰安,見《聊齋志異》抄本(時是書尚未刻),又誤墮其窠臼,竟沉淪不返,以訖於亡。”可見,紀昀對這個大兒子十分喜愛,且對他的早逝感到可惜和分外痛心。<strong>

紀昀兒子不算少,孫輩更是人丁興旺。他至少有11個孫子。紀汝佶有六個兒子,分別是樹庭、樹喬、樹蔭、樹蕤、樹蕃和樹蔚。紀汝傳有五個兒子,分別是樹馨、樹馚、樹馡、樹馪、樹馥。其中紀樹馨非常有才,紀曉嵐去世後,就是紀樹馨把祖父的文章和筆記整理成書的。到近現代,紀昀後人的第六代或第七代孫裡還有幾個名人。中國第一位女律師、著名法學家紀清漪,著名作家柳溪(原名紀清)和著名畫家紀清佑,都是紀昀的後代。

紀昀一脈發展至今,已經有八九代人了。雖然其中有一部分做了籍籍無名的普通人,但也出了不少文化界的名流。雖然紀昀已經走遠,但他的思想、精神,想必仍通過族譜家訓,留在了每一個紀家人心中。


鄧海春


  據史書記載,紀曉嵐先後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紀曉嵐的夫人姓馬,馬伕人直到紀曉嵐七十二歲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為文鸞,是他從小青梅竹馬的朋友(在北京紀曉嵐故居,四合院中一株海棠,便是與文鸞所種)。郭彩符是紀的侍姬之一,沈明玕是紀的另一侍姬。  身邊這麼多女人,能沒後代?  兒子四個,四個兒子都沒什麼大成就:  長子紀汝佶(1743—1786年),字御調,又字俠如,出生於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當時紀昀20歲;  次子紀汝傳(1747—1777年),字緒承,出生於乾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卯時;  三子紀汝似(1766—卒年不詳),字象庭,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時;  四子紀汝億(1784—卒年不詳),字萬斯。  孫子至少11個,汝佶的六個兒子:樹庭、樹喬、樹蔭、樹蕤、樹蕃和樹蔚;汝傳的五個兒子:樹馨、樹馚、樹馡、樹馪、樹馥。其中紀樹馨非常有才,紀曉嵐去世後,是紀樹馨把祖父的文章和筆記整理成書的。  到現代,第六代或第七代孫裡有幾個名人,中國的第一位女律師、著名法學家紀清漪,著名作家柳溪(原名紀清)和著名畫家紀清佑。


用戶3615998126879


一、基本簡介:

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二、成就: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一生精力,悉付《四庫全書》。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和一部《紀文達公遺集》傳世。《閱微草堂筆記》共五種,二十四卷,其中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 《如是我聞》四卷, 《槐西雜誌》四卷, 《姑妄聽之》四卷, 《灤陽續錄》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嘉慶五年(1800),由其門人盛時彥合刊印行。《紀文達公遺集》 ,是紀曉嵐的一部詩文總集,包括詩、文各十六卷,為人作的墓誌銘、碑文、祭文、序跋、書後等。除此這外還撰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三十二卷《紀文達公遺集》(上十六卷文章,下十六卷詩賦)、十卷《評文心雕龍》、六十三卷《歷代職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紀略》、《鏡煙堂十種》《畿輔通志》、《沈氏四聲考》二鄭、《唐人詩律說》一冊、《才調集》、《瀛奎律髓》評、《李義山詩》、《陳後山集鈔》二十一卷、《張為主客圖》、《史氏風雅遺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紀氏家譜》等。

清初書法,由於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導趙孟頫、董其昌書法,當代大部分書法家也是受這氛圍所影響,紀昀也跟隨著當代的潮流,也在當代佔有一席之地,其書法書寫 流利,有著圓融的特點,有著雍容華貴氣質,書法大小相兼,收放結合,疏密得體,蒼勁多姿,可以說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結合。紀昀在文化上,很重視文學作品的藝術效果,風格主張質樸簡淡,自然妙遠,內容上主張不夾雜私怨,不乖於風教。除開其階級侷限外,其在文風、文德上的主張,今天仍不失其借鑑價值。

三、家庭成員:(據史料記載)

長輩
先祖:紀椒坡,景城紀氏一世祖。
高祖:紀坤(1570—1642),字厚齋,明朝廩膳生。
曾祖:紀鈺(1632—1716),字潤生,附監生,考授州同。
祖父:紀天申(1665—1732),字寵予,監生,考職縣丞。
父親:紀容舒(1685—1764),字遲叟,康熙癸巳恩科舉人。
兄弟
長兄:紀晫(1706—1777),紀昀同父異母兄。
從兄:紀昭(1717—1770),紀昀從兄。
妻妾
正妻:馬月芳(?~1795年),東光進士馬周菉的二女兒,是紀昀的鄰縣人。
妾:文鸞、郭彩符、沈明軒。
子女
長子:紀汝佶(1743—1786),字御調,別字俠如,乾隆朝舉人。
次子:紀汝傳(1747—1777),字緒承,曾任九江府通判、江寧府同知。
三子:紀汝似(1766—?),字象庭,廣東縣丞。

四子:紀汝億(1784—?),字萬斯,紀曉嵐第四子。


四、人物評價:

《蟲鳴漫錄》(採蘅之):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臥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魯迅:處世貴寬,論人慾恕。

紀昀學生汪德鉞稱:吾師居臺憲之首,據宗伯、司馬之尊,登其堂蕭然如寒素,察其輿馬、衣服、飲食,備數而已,其儉也若此。

《國朝漢學師承記》(江藩):紀昀胸懷坦率、性好滑稽,然驟聞其語,近乎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


學習成長之路


我們都知道明朝大移民,元朝滅亡後北方赤地荒蕪、人煙稀少,從洪武開始,幾十次由南向北移民,“洪洞大槐樹移民”就發生在那個時期,特別是朱棣定都北京後,從南方遷徙了大量百姓到北方,來充實都城周邊,在永樂2年就有從南京遷移到河北獻縣景城村的紀姓一家,以務農為主,後來晝耕夜誦,成為書香門第,到紀曉嵐時,已是14世,古人入仕做官都不忘本,紀曉嵐發達後也一樣,自稱“景城紀氏”。

嘉慶掌權後,視紀曉嵐為倚仗,可年事已高不久死去,嘉慶賜葬。

1796年,紀曉嵐以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從一品,共有7房老婆,生有4個兒子,分別是紀汝佶、紀汝傳、紀汝似、紀汝億。其中最小的這個紀汝億是紀曉嵐60歲時生的,家譜只有一個名字,再無任何記載,估計是早夭了,在這裡就冒過不提了。

嵐園,紀曉嵐新疆紀念園。

有明確記載的是他的三個兒子,紀汝佶、紀汝傳、紀汝似,都從政了,但都在底層打磨,紀汝佶是個知縣,紀汝傳幹到了知州,紀汝似為縣丞;紀曉嵐的孫子輩,人數就多了,有11個,比較有名氣的是紀汝傳兒子紀樹馨,幹過刑部郎中,紀曉嵐死後,是他收集整理其作品,最後編成了《紀文達公遺集》。

圖為紀曉嵐5世孫紀鉅維寫給恩師張之洞的信。

紀曉嵐第4代後人裡,能被提及的,有紀碪銳、紀堪頤。紀碪銳中過舉人,幹過訓導,管教育的,從七品,著有《迅巖詩草》、《唐詩紀事摘要》等;紀堪頤就厲害了,同盟會元老,參加辛亥革命,北洋時期為陸軍中將,他與齊白石為親家,女兒紀碧環嫁給齊白石兒子齊良遲,老北京的石年小學就是紀堪頤和齊白石一起辦的,也就是北京西四北四條小學的前身。

圖為紀清遠在北京九龍山站與自己題站名留影。

因為紀曉嵐的後代很多人與晚清重臣張之洞家聯姻,所以兩家關係緊密,紀曉嵐第5代後人裡,有個叫紀鉅維的,師從張之洞,授內閣中書,後入張之洞幕府,留有《泊居剩稿》。紀曉嵐第6代出了2位有名人物,畫家紀清遠,藝術成就很高;紀清漪,新中國第一批女律師,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的條目,同時她也是位書法造詣非常高的書法家。


圖文繪歷史


清朝時期有這樣一位炫人耳目人物,他不僅僅在正史的記載中風光無限,還在民間有很好的口碑。這個不同凡響的人物,便是乾隆時期執學術牛耳,成為一代文宗的紀曉嵐。這一經典的人物形象更是通過影視化作品被大家所熟知。他在清朝乾嘉時期居於高位、負有盛名,關於他的民間傳說更是十分豐富,那麼他究竟有沒有後代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紀曉嵐劇照)

紀曉嵐天資穎悟,才華過人,他的文采聞名於天下,這樣的才子在當時也是備受女子青睞的,在當時也是一位風流人物。據史書記載,紀曉嵐先後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這樣看來紀曉嵐肯定是有後代的。他有四個兒子,分別取名為紀汝佶、紀汝傳、紀汝似、紀汝億。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他的這四個兒子。

紀汝佶是紀曉嵐的長子,字御調。紀曉嵐也曾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對自己的長子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在紀曉嵐筆下,紀汝佶是一個聰穎的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能吟詩詞歌賦,天資聰慧。後來長大後,他的才華似乎也不輸給他的父親。在參加的鄉試中,一舉得中。但之後的結局卻讓人難以預料。從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裡的記載:“會餘從軍西域,乃自從詩社才士遊,遂誤從公安、竟陵兩派入。後依朱子穎於泰安,見《聊齋志異》抄本,又誤墮其窠臼,竟沈沈不返,以迄於亡。”中我們可以讀出對於長子的離去,紀曉嵐心中也是充滿了悔恨之情。

然而對於次子紀汝傳,有關資料中記載的也只是隻言片語。紀汝傳,字緒承。通過參加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為官。他曾擔任過湖北布政司、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等一些職務。

三子紀汝似 ,字象庭,直隸獻縣(今河北獻縣)人,他是紀曉嵐第三子。紀汝億是紀曉嵐最小的兒子。他出生時,紀曉嵐已有六十多歲了,也算是老來得子了。

對於小兒子紀汝億,紀曉嵐在書中幾乎沒有任何記載。除了這四個兒子,對紀曉嵐的孫子輩也有一些記載。其中較有名氣的就是紀樹馨,他將紀曉嵐的文章和筆記都進行了重新整理,從中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學習。

文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現如今紀曉嵐的後代已經到了第七代了。其中第六代傳人中有一位是中國首位女律師,名為紀清漪。除此以外,還包括著名畫家紀清佑、著名作家紀清侁等這些人在內都是紀曉嵐的後代,也是近現代比較著名的人物了。

(紀曉嵐後人紀清遠)

紀曉嵐的後代也用他們的行動,將這份文明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小姐姐講史


紀曉嵐現在成為家喻戶曉的清朝名臣,還要歸功於2009年底開播的一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讓去世200多年的清代文宗在觀眾面前得到了充分的認可,而《正說紀曉嵐》的一檔百家講壇,起到了“風助火勢”的作用,讓紀曉嵐這個《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在國人心目中的知名度達到了鼎盛。

紀曉嵐(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是以才華橫溢著稱,被人稱之為“河間才子”。畢生的精力主要是用在了編纂《四庫全書》上,同時在編纂《四庫全書》之餘,他還有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和一部《紀文達公遺集》傳世。作為清代的一大文豪,特別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熱播後,紀曉嵐有沒有後代也成了吃瓜群眾迫切想知道的事。

紀曉嵐到底有兒女嗎?

稍微懂點清史的讀者多少都會對紀曉嵐這個大才子有點印象,他不但英俊瀟灑、風流倜儻,且妻妾成群(一妻六妾),有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四個兒子分別是大兒子紀汝佶、二兒子紀汝傳、三兒子紀汝似、四兒子紀汝億。

《閱微草堂筆記》裡記汝佶事:“亡兒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頗聰慧,讀書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舉於鄉,始稍稍治詩……又誤墮其窠臼,竟沈沈不返,以迄於亡。”
  • 大兒子紀汝佶(1743年-1786年),本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吟詩作畫,紀曉嵐對他寄予厚望,他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栽培在20歲時就高中進士,本來他應該在仕途上會一帆風順的,但偏偏造化弄人,紀汝佶迷戀上了描寫妖魔鬼怪的小說《聊齋志異》,沉迷於其中而不能自拔,最後因此瘋癲而亡。
  • 二兒子紀汝傳(1747年—1777年),他也繼承了父親的聰明才智,也是和大哥一樣很早就出人頭地,他入仕途後也是一帆風順,歷任湖北布政司經歷,江西南昌、九江等府通判等職。但天妒英才,紀汝傳在30時就逝世了,一個前途無量的人才悄然無聲而去。

  • 三兒子紀汝似(1766年–?),紀曉嵐的這個三兒子,比老大和老二年齡相差太大,在老四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就是家裡的寶,每個人都寵著他,這也是他沒有兩個哥哥有出息的原因所在。雖然他在仕途上沒有太大的作為(曾任廣東候補東莞縣丞),但他在壽命方面要比兩個哥哥要長壽。
  • 小兒子紀汝億(1784年—?),紀曉嵐最小的兒子出生時,他已經60歲了,從側面可以證明紀曉嵐老而彌堅。關於紀汝億的歷史記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他要麼就是夭折或者一生碌碌無為。
  • 古代女子身份低微,紀曉嵐的三個女兒的具體名字也沒有被記錄下來,加上嫁人後跟隨丈夫的姓氏,她們叫什麼名字也無法考證了,查閱一些資料後只是知道大女兒嫁給了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的大孫子盧蔭文,也算是門當戶對,婚後過得比較美滿;二女兒嫁給了袁照,在歷史上也沒有留下片言隻字,因此二女兒嫁人後的生活狀況也無從得知。紀曉嵐的小女兒夭折。


紀曉嵐有哪些比較有名的後代呢?

雖然紀曉嵐的四個兒子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太大的出息,這一切並不能怪紀曉嵐,因為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都算是人才,只可惜是英明早逝,老三被寵壞了,就沒有什麼作為了,而老四這個是紀曉嵐老來得子,按照科學的說法,他已經是不適合生育了,因為這會對孩子的智力有缺陷。

到了紀曉嵐孫子輩,出了一個叫做紀樹馨的,他特別熱衷於整理爺爺的一些資料,《紀文達公遺集》就是他根據紀曉嵐的手稿整理而成的。其他的孫子輩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人。

紀曉嵐後人默默無聞地過了好幾代,到了第六、七代,出現了學者、作家、畫家。女學者紀清漪(1904年 -1998年)紀曉嵐第七代孫、著名女作家柳溪(1924年–2014年)原名紀清侁和著名畫家紀清佑。


結語:紀曉嵐固然因電視連續劇而名動天下,這也是他真才實學的一個充分表現。如若是歪瓜裂棗,即許是被後人所推崇宣傳,也是難以站穩腳跟的。

觀景說史


根據資料記載,紀曉嵐一生共有四個兒子,分別是紀汝佶、紀汝傳、紀汝似和紀汝億。紀汝佶是紀曉嵐的長子,生於公元1743年,卒於公元1786年,享年44歲。紀汝佶繼承了父親紀昀的聰明才智,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紀汝佶的生平。

在父親眼中,紀汝佶是位聰明的孩子,小時候沒有讀過很多書,就能作詩。紀汝佶年紀稍大後,參加了鄉試,中了舉人。隨後,紀汝佶在詩文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紀汝佶曾跟隨軍隊到西域作戰,憑藉文學上的造詣,紀汝佶在文風又像公安派又像竟陵派。後來紀汝佶和朱子穎到了泰安,看見《聊齋志異》的手抄本。一次,紀汝佶落入了小溝中,經過數十日未曾返家。原來,紀汝佶落入溝壑中,不幸身亡。

紀汝傳是紀曉嵐的次子,歷史書籍上對紀汝傳的記錄不多。只知道,紀汝傳字緒承,是河北獻縣人。紀汝傳聰敏好學,後來參加科舉考試,得以進入官場為官。父親紀曉嵐在擔任《四庫全書》總編一職時,紀汝傳擔任館議敘一職。後來,館議敘曾在江西南昌、九江等地方擔任過通判一職。紀汝傳生於公元1747年,卒於公元1777年,享年31歲。

紀汝似是紀曉嵐第三子,只知紀汝似字象庭。後來在《家譜》一書中,只用了隻言片字提到了紀汝似,他曾擔任廣東縣丞一職,具體是何職位,沒有準確的記載。





V587累


他是滄縣人


梔夏之風


紀月又稱紀魚兒,寧武文化館曾經工作,她是紀均十一世孫女,也是舌巧如簧,鐵齒銅牙,後隨夫君雷萬月調往法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