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李衛為何罵官場上那些持才傲物的人?

忠肝義膽嶽老三


罵他們是因為他們骨子裡就諷刺李衛不識字,是潛邸的奴才,不僅官員們這麼認為,連街頭的賣字畫的先生也這麼認為。

你說李衛能不罵他們嗎?

要解釋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從雍正帝南巡開始講起: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也曾經南巡一次,先後去了河南和江蘇,目的是看新政推行情況。

河南田文鏡那裡主要是抗洪救災,雍正帝只是囑咐了幾句,就啟程去了江蘇。當然,我們之前也講過,雍正帝此行不僅僅是為了新政,同時也是對自己手下的大臣進行考核。

也正是這次考核,田文鏡和李衛基本合格,而年羹堯,卻被淘汰出局……

我們單講對李衛的考核,除了雍正帝親自詢問以外,他還曾問過街頭一賣字先生,而賣字先生的話,透露一鮮為人知的秘密。

一、

雍正帝即位之後,先是追繳戶部欠款,然後鑄造新錢、開科取士、樹立模範巡撫等等。隨後便是竭盡全力供應西北戰事,等到年羹堯大捷之後,轉過頭來便是推行新政。

由於這次年羹堯回京的表現,太過飛揚跋扈,甚至拒絕了雍正帝的三個請求,雖然也有他的道理,但是也在給雍正帝出難題。

面對國庫空虛,以及各省因為西北戰事而元氣大傷的境況,雍正帝思前考後,跟老十三胤祥和張廷玉散步的時候,定下來下階段的工作重點:

“當務之急,只有調整國家的稅收制度,推行新政!”

於是令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讓李衛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並借巡查河南防汛的機會,來一次南巡。

就這樣,雍正帝到了江蘇南京,大街上閒逛,走進了一家字畫攤……

寒暄一頓後,雍正帝貌似在看字畫,實際上手中的書並沒有打開,而是開口就問:

“聽說你們這來了個新巡撫,叫什麼?”

字畫先生接過來:

“他叫李衛!”

哈哈,問一下大家,你們知道自己省的省長是誰嗎?省委書記又是誰呢?

由此可見,這個賣字先生還是相當關心政事的,從後面對李衛的詳細瞭解來看,他可是時刻在關注著這個新巡撫,為什麼呢?

二、

我們看雍正帝問李衛的官聲如何,這個賣字先生怎麼說的呢?

“說不上來,說不上來!”

官聲好不好,就兩個答案,要麼是好,要麼是壞,為什麼賣字先生卻說說不上來呢?

所謂的說不上來,不是說不出來,而是不好說出來,其實賣字先生對李衛是有看法的:

“只聽說他是當今皇上在潛邸時的奴才,實在是太年輕了,斗大的字也不認識一擔啊!”

這句話是重點哦,在解釋這句話之前,我們先分析一下賣字老先生的人生經歷:

在過去,但凡是認字的,而且還能寫字賣字的先生,基本都是滿腹經綸,況且這位還戴著眼鏡哦。而且這種賣字先生,絕對是參加過科舉考試的,畢竟那個年代,讀書就是為了考取功名,只是沒有中罷了。

所以,老先生對李衛是有看法的,一般人要想做到江蘇巡撫位置,要飽讀經書,寒窗苦讀數十年,還要運氣爆棚才能考取功名。考取功名後,再從一線官吏做起,要想沒有關係,一步步爬到巡撫的位置,難。

李衛能做到江蘇巡撫,有兩個條件是不合適的,一是太年輕,二是斗大的字不認識一擔。就這兩點,就讓賣字先生羨慕嫉妒恨,你一個外鄉人跑過來問他官聲如何,我能怎麼回答?

由於這兩個不合常理,賣字先生也給自己找了個安慰的理由,那就是,他曾經是當今皇上的潛邸奴才。有了這個理由,一下子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李衛他本人就是個奴才,沒啥本事,就是憑藉跟皇上的關係,才能年紀輕輕做上了巡撫位置。

官聲能好的了嗎?

三、

更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李衛對待讀書人的態度,也不是太好!

比如李衛讓出個告示,結果都出了七稿,還是不滿意,李衛反問說的是人話嗎,那個先生也據理力爭:

“鄙人寫的句句是聖人之言,何謂不是人話也?”

李衛此時展露了小流氓特色:

“我說你不是人話還算是對你客氣了,你寫的都是TM的屁話!”

寫告示的人被趕走了,底下的官員不幹了,一位就站了出來:

“朝廷設官吏司牧地方,諄諄告誡以聖道教化百姓,對讀書人,咱們應該禮敬才是!”

李衛就有點惱了,怎麼就不重視讀書人了呢,我又不是沒見過讀書人,結果那個官員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

“大人出身潛邸,自然知書明理!”

看了沒有,這句話跟賣字先生講的話如出一轍,都是在諷刺李衛是出身潛邸,是不識字的,完全是靠關係上位。

所以,賣字先生這麼跟雍正帝一講之後,雍正帝也是有點疑惑,出身和學歷是李衛不能改變的,難道是:

“他貪汙錢財?”

在雍正帝看來,只有貪官,才會引起下面老百姓的不滿,這個賣字先生並無一句李衛的好話,難道是聽到什麼風聲,他貪汙?

四、

這個賣字先生聽雍正帝這麼一問,當然他並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皇帝哦,他又回答了一句:

“說不上來!”

跟剛才的意思一樣,不是說不上來,而是不好出來,因為賣字先生說了,李衛是替皇上來搜刮錢財來了。

既然是替皇上搜刮錢財,那麼到底是全部送到了京城,還是李衛自己留了些,就不得而知了,所以說不上來。

隨後賣字先生再次透露身份,原來他有幾個朋友在衙門當差,知道李衛抄了曹府、李府,把銀子大把大把往京城運。

雍正帝解釋說,西北打仗用,賣字先生無奈了:

“西北打仗,關我們江蘇什麼事?”

這句話也很有意思,那時候的老百姓還沒有國家的概念,對於他們來講,父母官就代表朝廷。西北是遙遠的存在,打仗不打仗跟他有什麼關係?

終於他們引到了雍正帝此次對話的主題上了,那就是推行攤丁入畝,賣字先生怎麼看?

“每畝田要增加兩錢銀子的稅,江蘇的士紳們哪一個是沒有背景的,正商量著跟他頂著幹呢!”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出,這個賣字先生也屬於士紳一族,屬於聯合起來跟李衛對著幹的人。不然的話,他是讀書人,不會把攤丁入畝解釋成每畝田增加兩錢銀子的稅。

《雍正王朝》加入這段對話劇情很有意思,通過雍正帝跟賣字先生的對話,來表達當地士紳一族的不滿。

但是賣字先生又沒有像田文鏡面對的那樣不滿,說到底還是兩個新政推行的省份不同。假如李衛在江蘇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那麼這個賣字先生絕對會把李衛噴得一無是處!

即使是這樣,他們骨子裡也認為,李衛能當上巡撫,並不是憑藉真本事,而是靠關係!而自己之所以還在街頭賣字畫,還不是因為沒關係?

所以,他來推行新政,賣字先生能服嗎?

人們不服,李衛能不罵他們嗎?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記不起《雍正王朝》中所述情節,但記得二月河《雍正皇帝》中對李衛的有關描寫。李衛辦事是從奴僕開始學做的,原是雍正的書僮。奴僕本來不是個好差事,但做過皇上喜歡的奴僕就不一樣了,皇帝喜歡信任就放出做官了,而且做到總督。李衛是天生的聰明人,心機靈活,能順風趕船,也能逆風馳馬,人家叫他“鬼難纏”。在雍正跟前能夠做好奴僕,在同僚隊裡能夠找準位置,在部下面前能夠潑辣行政。沒有文化,靠皇帝特批,可以奉旨看戲,從戲文中學習歷史、處事知識。在弘曆面前宴請下屬,當眾發飈,責問老進士出身的陳世倌,全場震驚,搞的老陳老淚縱橫,一訴衷情。而狂傲的李衛,聽清情由後,卻一躬到底。老陳不原諒、不接受道歉就不收勢。老陳感激零涕,全場由震驚到佩服。所以,李衛不是看不起讀書人,而是看不起恃才傲物,老以為自己有些才就對別人左右看不順眼的讀書人。因為這些人扭捏半天干不出爽快事,卻滿口道理不輸人,是製造行政效率低下的機器。讓李衛這樣的人罵一罵,能讓想罵但礙於斯文罵不出口的人,想罵但不敢罵的人解解氣。


二曲人


“恃才傲物”是指肚子裡有點墨水,誰也瞧不起,讀了幾天書,整天咬文嚼字,實際上狗屁不是,還自以為是。就是這樣幾個人,讓作為江蘇巡撫的李衛給一頓臭罵,這就是所謂“臭老九”的下場。

商鞅徒木立信,得以獲得百姓的信任,變法成功,可以看出來,商鞅是一個公關高手。自古想要獲得百姓的信任,無不一點一滴的積累信譽,而非常容易因一件不起眼的事被摧毀。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李衛出的一張告示來看看他的公關之道。 雍正繼位,委任李衛為江蘇巡撫,推行新政之一的“攤丁入畝”。但是身為巡撫的李衛犯難了。



(所謂恃才傲物的臭老九)

官府的幕僚出的告示都是以八股文詞句,百姓們看不懂,於是李衛給雍正帝上摺子說“他們出的告示奴才都聽不懂,把奴才恨得牙癢癢。奴才不出兵是打不過這些狗孃養的,但怕他們告奴狀”。

恃才傲物的臭老九這樣寫的:

伏維伏羲設兮,神農教民稼穡,舜承堯德,文王肇易。天道乃張,倫常始立

大老粗的杭州巡撫李衛痛罵這些人不會說人話,說的都是屁話!

李衛問這是第幾稿了?能不能找一個會說人話的人來寫啊?這個幕僚當然不服,恃才傲物的讀書人幕僚不禁反問李衛:何出此言不訓也,鄙人讀的句句都是聖人之言,何謂不是人話也也?

老粗巡撫李衛不禁大怒的說:這人話為什麼貼出去老百姓看不懂?你寫的就是他媽的廢話廢話!

作為讀書人的幕僚蒙圈了,他那經過這個陣仗,他不但是讀書人,更是當地有名的士紳,那經過李衛這麼慢嗎?並且把告示撕了。


(李衛對這些讀書人開罵了)

李衛罵這些“恃才傲物”所謂的讀書人,後來被冠名為“臭老九”,自有李衛的辦法。看些會寫白話文的人是如何寫的告示(原告示有刪減)

本大人奉皇上的旨意免了全江蘇百姓的人頭稅。……不管你家裡有多少人,每人每年二錢銀子的丁稅都不交了。那麼這二錢銀子的丁稅到哪裡去了呢?……以後每畝田加收二錢銀子的稅……沒田的就不交了,這就叫攤丁入畝……這樣一來那些田多的人就會不高興了……你們有田,老子有權……老子有兵……你們不納稅,朝廷拿什麼來治國?怎麼來養兵?……十天不交派一百個人去吃,吃到你們交了稅為止。你們好自為之。——江蘇巡撫·李

這是李衛自述自念創造的白高級話文,老百姓是聽的明明白白,一清二楚,可把恃才傲物所謂的“臭老九”罵的血口噴頭無地自容。
(雍正帝誰知道李衛的心)

既然雍正皇帝拿李衛當心腹,李偉就要幹出個樣子。但李衛明白:不能給雍正皇帝捅婁子,對於這些恃才傲物的讀書人,你只要軟了它就硬。只要發揮你的聰明才智,還會怕你裝蛋的臭老九。

李衛通篇白話文,就這樣念給老百姓聽,不但通俗易懂。更是讓李衛這個文盲讓臭老九刮目相看。

朝廷的上諭自然講究語法格式,可告示老百姓看不懂,領會不了,自然不會對朝廷感恩戴德。即使是官府的政令很難暢行。
(最後讓恃才傲物服了李衛)

作為雍正皇帝極度信任的封疆大吏李衛,雖然沒有文化功底,可是他用心,不折不扣的執行了雍正皇帝的新政,那就是攤丁入畝。這些恃才傲物的土文人,就是當差的十分不作為,因為他們代表著土豪劣紳的利益,罵得好!

李衛在江蘇巡撫的印上,他的施政綱領不同,執政理念更不同,只有一點是與雍正皇帝相同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忠心不改。本人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見最熱鬧。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了猜想,故事為主,有不同看法歡迎網友們吐槽!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王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第258期總268期)


日堯居


《雍正王朝》中的李衛,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人,沒有文化卻能深刻領會雍正意圖。在擔任江蘇巡撫推行“攤丁入畝”新政時,由於這個新政觸動了地主階級的既得利益,推行中受到了多方的坻制。雍正任用李衛,也是看中了他無文化但外“粗”內“細”,具有很強的執行力。


由於清朝官員主要是從科考中選拔,這些官員長年讀聖賢書,不聞窗外事,很多人的理論與實際根本不能結合,加之科考中“八股文”的限制,讓大多數封建士子只能“唯書”。這些讀書人不幹活,卻看不起沒文化的勞動者,動輒之乎者也以顯示與人不同,有一種令人發酸的清高。

李衛沒文化,但智商和悟性很高,領會上級意圖準確,辦事利索。但在那種封建仕途環境中,不識字是“硬傷",哪個圈子也不容他,雖然受皇帝寵幸也看不起他的出身。因而,這些士大們時時處處用他們掌握的文化來暗中使絆子。

李衛看不慣這些官員們“文字遊戲”,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化,對影響自己利益的新政實行“軟抵抗”,玩起文字遊戲,至於能否看懂則是老百姓的事,看不懂更好,反正白紙黑字告訴老百姓了。這種愚弄百姓糊弄朝廷的文字手段,讓李衛無比憤怒,他認為這些官員文化沒用到該用的地方,該罵!

其實那些官員也談不上“恃才傲物",只不過是識字罷了。才,是通常能有作為,能有創新創造稱為有才。那些官員的才,大事辦不了,小事辦不好,小雞肚腸一大堆,只不過是一種“小聰明”而已!


星下靜思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是個叫花子出身,沒文化,不認字,沒功名。就這三點,註定了他跟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圈子格格不入。

讀書人之間見面,拼的無非是同年同窗、門生故吏,扯的無非就是高頭講章、詩詞歌賦。可李衛是叫花子出身,沒考取過功名,人家聊起誰跟您是同年,誰是您恩師,您點了誰進士,說起聖人之道,子曰詩云,您站在一旁,不尷尬嗎?



所以啊,李衛做再大的官,也融不進讀書人的圈子。可你要僅僅是個叫花子倒也沒啥了,你卻當了江蘇巡撫,好多事的推進都得靠士紳支持呢,恰好這重中之重還是令士紳們非常反感的攤丁入畝,你說士紳圈子能不排擠你嗎,能不挖苦你嗎?

那你說他們能靠什麼排擠挖苦李衛這個一省巡撫呢?自然是拼文化了,因為李衛他缺的就是這個。

好了,現在李衛要推廣攤丁入畝,需要告知老百姓,於是就得出一份告示。李衛自己肚裡沒墨水,自然要依賴讀書人,結果請來的筆桿子們寫出一篇篇之乎者也出來給李巡撫過目,一方面可能他們就會寫這個,當然也想整點兒高深文化來噁心噁心這個沒文化的李大人,根本上還是從士紳階層的利益出發,阻撓攤丁入畝新政的推行。



看著這一篇篇匪夷所思的告示,李衛怒了,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啊,貼出去又有何用?於是他連連責罵他們寫的都是些屁話,但又不敢下重手懲罰他們。因為江蘇乃人文薈萃之地,士紳多如牛毛,利益錯綜複雜,不小心惹了誰,小則引發地方士紳不滿,大則牽動京城朝局,一旦弄出亂子,不僅自身難保,甚至連新政都會無法推行,所以這時必須冷靜。

當務之急是,趕緊出一篇老百姓能看得懂的告示,把攤丁入畝的新政以最快的方式告知老百姓,讓他們明白新政真的會給小民百姓帶來實惠,從而贏得大家的支持。

略想了想,李衛對那些筆桿子們說:“我說你們寫。”

筆桿子們拿起筆準備聽寫,心裡不定怎麼偷偷樂,等著看這個大老粗的笑話。

“你們都聽了。”李衛這頭一句便讓他們面面相覷了。



接下來的內容更是讓他們啞口無言:

啊,本大人奉皇上的旨意免了全江蘇百姓的人頭稅。不管你家裡有多少人,每人每年二錢銀子的丁稅都不交了。那麼這二錢銀子的丁稅到哪裡去了呢?都到田裡去了。以後每畝田加收二錢銀子的稅。田多的多交,田少的少交,沒田的,就不交了!

原來李衛是在用最通俗的白話,把攤丁入畝的道理講解得一清二楚!這種文章,不僅讀書人能看懂,普通老百姓也能看懂,還能把事情解釋明白,又何苦費勁拽那些之乎者也?換句今天的話,這就叫走群眾路線啊。

但是,如果有的百姓不認字呢?

李衛又趕忙從街上找來唱蓮花落的叫花子,讓這些民間藝術家們立即創作一首宣傳朝廷攤丁入畝新政的小曲兒,然後連續巡演,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新政。

果然,伴隨著此起彼伏笑聲,新政迅速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不過,李衛是罵了那些恃才傲物的讀書人,但他卻並沒有因此而輕視知識,輕視讀書人,對於好的、優秀的讀書人他還十分頂禮膜拜。比如當李紱來求他派兵包圍考場時,他激動得連鞋都沒顧上穿,兩眼淌淚地說:“李大人,這可是讀書人的領袖啊!”而在處理恩科考試作弊一案中,李紱的心態也在發生變化,最初是瞧不起李衛,後來是刮目相看,最後竟然有些不好意思,連呼慚愧慚愧。經過這件事,想必李紱應該明白了,讀書多未必能辦成事,大老粗裡或許真有出類拔萃者。


達摩說


錯!李衛從來就沒罵過那些恃才傲物的,他一直很尊敬這些讀書人,比如李福就一直看不起他,稱他大字不識半個還充大蒜拌寫奏摺,但是李衛不但不生氣反而認為李福來找他是給他天大的面子,還向所有人炫耀說李福是讀書人的領袖,大清官。這就是李衛的個性,他自己不識字但是並不會因此就仇視那些識字的人,反而會充分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發自內心的去尊敬他們,欣賞他們。

李衛憎恨的是那些才高八斗卻不往正事上放,貪贓枉法的人。比如,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的事,明明請的全是讀書人,在場的也都是兩榜進士狀元,卻連一張像樣的告示都寫不出來。擺明就是牴觸對百姓好的事,李衛稱他們全部都是吃人飯不幹人事的人。

李衛不僅自己是清官,他還把自己當成雍正的自己人,他覺得這些貪官貪的是雍正的江山,那麼也就是在砸自己的場子,抓到一起就會查處一起,整個雍正王朝裡就只有李衛是誠心不計個人得失給雍正辦事的。


優己


這樣就清楚了,你笑我沒文化,我罵你沒本事,背後是圈子之間的較量---另一種形式的黨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