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毛泽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近现代毛泽东《七律·和周世钊同志》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创作背景:

1955年,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1955年6月,毛泽东到湖南考察农村合作社情况。周世钊陪同毛泽东游览长沙岳麓山,写了一首《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随信件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信件后于1955年10月4日回信,信中就附有这首和周世钊的七律诗。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注释:

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短暂游览了碧波荡漾的湘江,又踏上了峰峦层叠的岳麓山,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春江:指春天涨水的湘江。暂徘徊:即短暂流连。暂,指畅游湘江的时间短暂。层峰:山峰层叠,这里指的是岳麓山山峰。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远远看到橘子洲上树木摇动,长江上卷起阵阵波浪;雨从那青青原野上直向山上扑来。

绿洲:指橘子洲,在长沙的湘江中间的一块陆地。上山来:指山的顶峰。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老友相会,举杯畅饮,谈笑之间,更觉友情依旧;世界上有些人为一己私利,就如鸡虫一般争斗不已,实在可悲。

尊前:即宴席上。尊,同“樽”,酒杯。鸡虫:指某个大国(应该是指苏联)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斗争。

莫叹韶(sháo)华容易逝,卅(sà)年仍到赫曦(xī)台。

回想三十年前事,不要感叹人生易老,今日不是又登上岳麓山的赫曦台了吗?

韶华:美好的年华,指人的青年时代。卅年:即三十年。毛泽东曾于1925年游历岳麓山,到此次重游旧地,恰是三十年。赫曦台:在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南宋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因此山上的台为赫曦台。清代因山上台毁,将原“赫曦台”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前台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光明盛大的样子。

毛泽东的主要作品有:

七律·长征、沁(qìn)园春·长沙、沁(qìn)园春·雪、采桑子·重阳、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清平乐·蒋桂战争、西江月·井冈山、浪淘沙·北戴河、清平乐·六盘山、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会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七绝·咏蛙、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五言诗·井、贺新郎·别友、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五律·张冠道中、七绝·观潮、十六字令三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如梦令·元旦、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周世钊同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