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接受德国《外交杂志》封面专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阮佳闻):当地时间11月1日,德国《外交杂志》发布2019年第11期,推出嵌入式“中国专刊”,并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进行了封面专访。

吴恳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近8亿中国人成功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达70%,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还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员最多的国家和第二大出资国。同时,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只有欧盟的1/4,仍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挑战。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我们愿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始终作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面对记者有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当下进展以及德国能否从中获益的提问,吴恳阐述道,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近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商共建共享”等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了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一带一路”合作将使沿线国家物流时间减少12%,贸易增长2.8%至9.7%,760万人将因此摆脱极端贫困。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合作非但不是个别人所构陷的“债务陷阱”,反而帮助很多国家走出了“不发展的陷阱”。

他告诉记者,中德“一带一路”合作起步早、合作实、前景好。德国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和最大的域外出资国;“中欧班列”至今共开行1.5万多列,其中近四成往来于中德之间,已成为中德共建“一带一路”最有成效的项目;德意志银行、西门子、福伊特、宝马、DHL等大批德国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并受益于“一带一路”合作和物流建设;中德在沿线第三方市场合作前景广阔。今年上半年默克尔总理访问汉堡港时表示,中国对汉堡港的发展起到显著作用,可以汉堡为例,讨论如何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相信“一带一路”合作将成为中德互利合作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吴恳在采访中指出,中德关系自建交以来不断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德、两国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德关系在高水平上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两国元首和总理保持了高密度互访,各领域、各层级对话磋商机制达到70多个。前不久,默克尔总理对中国成功进行了第12次访问。虽然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去年中德贸易再创历史新高,据中方统计高达1800多亿美元。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德国连续43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德国企业去年对华投资项目新增近500个,充分说明双方互利合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他表示,展望未来,双方一是要继续坚持双向开放,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两国经贸合作扩容升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打造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双方创新合作的新亮点。二是坚持全球视野,秉持平等、开放、合作的原则,为中德关系注入更多战略内涵。面对国际形势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德两国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德合作意义已远超双边范畴,并为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作出贡献。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秉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精神,激励中德两国人民相遇相知,全面加强文化、教育、体育、旅游、青少年等各个领域的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除此之外,吴恳还就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具体举措,这将如何助力中德未来合作;中国在年初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提出加强多边合作、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中方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具体措施;中德教育领域合作情况和中德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