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忙,中国人必须帮

4月1日,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做客央视新闻新媒体《共同战“疫”》节目,与在德国的留学生代表交流,介绍当地的疫情形势,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节目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观众们的注意。

跨越80多年的“守望相助”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中德双方在疫情防控、医疗、疫苗研发等方面一直积极开展合作。节目中,吴恳提到一个细节,让很多网友十分感动。

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德国人约翰·拉贝召集了几位正直的国际人士,在南京建立了安全区,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不仅如此,他写下的《拉贝日记》被公认为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

这个忙,中国人必须帮

约翰·拉贝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其所著的《拉贝日记》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后被拍成电影。(电影《拉贝日记》海报)

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目前是德国海德堡医院的医生,近日,他给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写信求援,急需一批抗疫药品。这个药品是中国企业生产的。中国驻德国大使馆随即与工信部联系,很快找到生产这种药品的企业,企业方面决定赠送这批药物,并第一时间送到托马斯·拉贝手中。

吴恳说,80多年过去了,中德友人之间这种守望相助的情谊仍在延续。

网友:你待我以诚,岂敢相负!

这个忙,中国人必须帮

这个忙,中国人必须帮

中国支持 感动德国民众

吴恳说,疫情发生以来,中德互帮互助、携手战疫的故事还有很多。中国疫情暴发初期,德国向中国援助了医疗物资,也派出专家赴武汉进行科研合作。

后来,德国的海因斯贝格县成为疫情“重灾区”,有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和中资企业自发向这里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县长告诉吴恳,这里的居民非常感动,根本没有想过会有来自中国的援助,因为当时中国国内疫情也还未得到完全控制。中国人的善良打动了这里的25万人民。

吴恳说,这也再次说明,这次疫情对全人类来说是共同的挑战,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戮力同心,我们才能战胜疫情。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守望相助,共同战“疫”!

延伸阅读

德国确诊超八万人 联邦疾控机构首次建议戴口罩

截至当地时间2日晚,德国累计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已经突破八万,达83089人。据德媒报道,德国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当天首次修改了防疫建议中关于口罩的表述,认为考虑到无症状或轻症状患者已具有传染性,故预防性地佩戴口罩可减少新冠肺炎传播风险。

据德国“时代在线”报道,截至2日晚23时许,德国共确诊83089人、治愈13597人、死亡1084人。

当天,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官网的防疫措施问答页面中,对此前只推荐患有严重呼吸道疾病者佩戴口罩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尽管该机构仍坚持“无足够证据表明,佩戴口罩能够保护健康人免受感染”,但同时亦补充指出,由于不是所有感染新冠肺炎的人都会意识到自己已被感染,通常一些感染者只有轻微症状,还有很多完全没有症状,但这部分人仍然能够释放出病原体,具有传染性。

该机构表示,考虑到当前医用口罩短缺的现状,佩戴家庭自制的口罩也能够降低新冠肺炎传播的风险。其建议公众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如公共交通工具、生鲜超市、工作场所等时,可通过佩戴上述类型的口罩为减缓病毒传播作出贡献。此外,佩戴口罩还能帮助人们有意识地保持人际距离,提高健康意识。

该机构同时提醒,为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正确佩戴口罩,且一定不能由于佩戴口罩而不遵守保持1.5米以上人际距离的规定,或是疏于保持手部卫生等。其同时提醒人们不应将普通医用口罩、自制口罩同外科口罩、N95口罩相混淆,因为后两种口罩是用于医务人员的必要防护,必须为这一人群预留,这也符合全社会的共同利益。

德国民调机构福尔萨的最新调查显示,57%的德国人支持该国在购物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推行强制佩戴口罩,35%的人表示反对。德国总理默克尔1日表示,经各州商定一致,当前不会推行这样的措施。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网友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