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最年轻科学家,15岁谈方琳全靠天赋吗?数学领域需要执着

被称为“全球最强大脑”聚会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再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10)班学生谈方琳,第二次出现在现场。

这一切,引发许多人的羡慕与惊叹。

蝉联最年轻科学家,15岁谈方琳全靠天赋吗?数学领域需要执着

​然而,不少同学表示,人家爸爸是华东师大数学系院长,再加上天赋异禀,可不就是专家的苗子。

1、谈方琳蝉联最年轻科学家

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在十几岁就开始涉足数学领域,但说人家基因好,也是无可厚非。

  • 谈方琳的父母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受家庭的熏陶,她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

如果说家人为她铺设的是一条康庄大道,那么走上这条路还可以坚持走下去的人生,也是需要有自己的定力与修为的。

从谈方琳选择的学校可以看出,还是很有主见。

她小学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初中就读于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高中考入了心仪的华师大二附中。

读初三时,谈方琳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在“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主席奖(初中生唯一奖)。

蝉联最年轻科学家,15岁谈方琳全靠天赋吗?数学领域需要执着

​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和贝祖数的联系。

作为应用,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

由此,她改进了加拿大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

想必这些专业术语对很多学识渊博的家长来说,都很深奥,更遑论同龄的孩子们。

2、数学领域很严肃

有家长对此宣传一位上海15岁女生的事迹,颇为担心。

例如,有人说,请不要用天才的方法误导普通人,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没有可比性。

也有人说,普通人还是要老老实实勤读多练,走熟能生巧的路。

更有人说,算了吧,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我们没有人家的脑子。

蝉联最年轻科学家,15岁谈方琳全靠天赋吗?数学领域需要执着

​对科研执着的谈方琳,虽然目前的学习任务很重,但她自己说,过去一年仍然坚持做一些数学上的小研究。

由此可见,除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因为谈方琳能够对科研执着与坚持。

从许多科学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科研过程中,失败总是要比成功多很多。

  • 这一路,并不好走。

但15岁的谈方琳走到今天,一定也挑战过太多但艰难与困顿。

蝉联最年轻科学家,15岁谈方琳全靠天赋吗?数学领域需要执着

所谓英雄出少年,从来不是用来炫耀的。

这一届的少年给予我们如此大的鼓励,是不是挺为他们感到开心的呢?

那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专长,只要你肯努力在自己的领域,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收成。

最后,你觉得15岁谈方琳是全靠天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