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病了,所以“他變了”!協和專家告訴你容易忽視的老年痴呆徵

“痴呆”是一種病而非衰老的必然

有人常常“自暴自棄”地認為,年紀大了牙齒必然會掉光,人必然會健忘、糊塗,總之“人老就是不中用”!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2016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科學家年會(AAIC)上曾報道過一組113歲的荷蘭老人,即便百歲高齡,其認知功能依然正常,所以認知障礙並非衰老的必然。但是,認知障礙也可能發病於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所以既不能太過悲觀,也不可掉以輕心,要用防病治病的心態來對待它。雖然,醫學上目前還沒有能徹底治癒老年期痴呆的方法,但是早防早治是提高患者晚年生活質量的有效措施。

他病了,所以“他變了”!協和專家告訴你容易忽視的老年痴呆徵

“痴呆”的常見徵兆和症狀

一種常見誤區:很多老人的認知障礙已經很嚴重了,可家屬仍堅持認為老人只是“老糊塗”,不是病,無需就醫。下面列舉幾種常見的行為異常症狀:

有的體面老人忽然開始撿垃圾、囤積廢品,還用賣廢品賺來的錢給孫子買零食;有的老人突然和家裡的保姆走得很近,會擁抱保姆甚至想和保姆結婚;

有的老人總是認為老伴有“外遇”,甚至能虛構出“合情合理”的約會對象和情節;有的老人總是認為鄰居偷了她一顆白菜、保姆偷了她兩個雞蛋等;有的老人面對常用的家電,如電視機、微波爐、洗衣機手足無措,不會使用;有的甚至把電熨斗放到冰箱,把蔬菜放進洗衣機,把洗乾淨的衣服和髒衣服混起來放;更有甚者會把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當作敵人的監控,常常令兒女們委屈不已。

當患者本人及周圍家屬都認為其記憶減退、遇到問題總是向家屬求答案,但家人聚會卻總是不參與聊天時,也應及時就診。

他病了,所以“他變了”!協和專家告訴你容易忽視的老年痴呆徵

“他病了”所以“他變了”

患老年認知障礙的人總會給周圍家屬帶來一種“他變了”的感覺。以前脾氣暴躁的人,會突然變得順從乖巧,而從前脾氣溫順的人,會變得暴躁易怒;過去愛乾淨的人漸漸變得邋里邋遢,甚至會當眾摳腳;原本淡泊的人突然開始在意過去的榮譽,甚至隨身攜帶各種證書;原本隨性的人突然變得規律刻板,比如風雨無阻準點去跳廣場舞,每天按時去超市給收銀員報告天氣等……如果您家老人也釋放了這些信號,先彆著急埋怨他,一定要跟進觀察,及時就診。

痴呆所致的多種功能性障礙

有的老人做飯時反覆放調料,買菜時重複購物,但卻習慣拿陳年舊事填補記憶空白,尤其愛回憶成功往事;有的老人總是念叨著想回“家”,可即便剛進家門還是收拾東西要回“家”,專家提示,老人心中回不去的“家”其實是回憶裡兒時的老家。

有的患者雖然記憶力很好,但卻無法識別鐘錶指針顯示的時間;有的患者分不清物體的遠近和大小,甚至辨色困難,例如誤把紅燈當綠燈,直接過馬路。有的老人空間感下降,常常忘記身處何地,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常常開口忘詞,例如,想說“手錶”,卻忘記這個詞,直接描述為“那個看時間的東西”。

有的患者全然正常,唯獨在日期推算方面漏洞百出。有人甚至會忘記自己的強項:過去熟悉的太極拳招式不會了,過去可以裁剪衣服現在卻不會了,過去是家中主廚,現在每天每頓只會做雞蛋麵。

反常的“精明”≠“沒毛病”

認知功能障礙並非“全”或“無”,大多數情況下只是部分喪失。因此,很多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偶爾表現出有違常理的“精明”,往往令家屬倍感困惑,甚至懷疑老人是“裝病”。

王阿姨經常找女兒“碰瓷兒”,說自己丟了錢,王阿姨的女兒為了息事寧人就直接給了她200塊錢,可王阿姨臉色一變,“我明明丟了500塊,你還差我300塊!”突如其來的質問,令王阿姨的女兒哭笑不得。

同樣深感困惑的還有張大爺的兒子,張大爺總懷疑兒子“偷”了自己的牙籤,於是先去派出所報案,被拒絕受理後又開始找律師打官司,一根牙籤引發的訴訟看似荒唐,但法律程序卻走得有理有據,導致張大爺的兒子聲稱自己的老爸在“裝病”。

儘管子女們剛開始都半信半疑,但是老人們後期症狀不斷加重,均被診斷為患病。隨著病情進展,有的老人甚至會在發病時傷及子女親人。這充分提示我們,應該仔細比對,認真判別老伴或父母的行為變化,及時發現端倪並就診。

“痴呆”的分類與診斷

老年期認知障礙,即俗稱的“痴呆”有多種分類,如阿爾茨海默病(佔主要部分)、額顳葉痴呆、血管性痴呆、路易體痴呆、朊蛋白病等等,上述幾種痴呆所導致的認知功能退化都是不可逆的。但是,有一種由腦積水引起的痴呆,又稱作正常顱壓腦積水性老年痴呆,這種痴呆在早期診斷正確的前提下,有治療好轉的機會。

目前,痴呆的確定診斷主要依賴屍檢病理,臨床診斷與屍檢病理診斷的一致性在30%-80%之間。未來我們仍需要大量捐獻者的腦組織研究來確定診斷,增進對痴呆本質的認識,明確治療靶點。研究人員一直努力在生前診斷疾病,生物標記物相關的生物學確定診斷已為國際上所廣泛接受,我國的相關研究也在進程當中,希望通過腦脊液的生物標記物檢測或者澱粉樣蛋白、tau蛋白的PET檢測等臨床實踐來幫助更多認知障礙的患者。

絕大多數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通過認知功能評價得到臨床可能的診斷。認知功能的全面評價既可以明確患者的問題所在,也可以指導家屬有的放矢地照料老人。

如何預防和延緩老年痴呆

飲食:美國著名的弗萊明漢隊列研究中曾經建造過一個社區來幫助社區居民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通過三十年的時間,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原本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所採取的健康管理措施,竟然對老年期痴呆也有效!與第一個十年相比,第四個十年的痴呆發生率下降44%。因此,健康的飲食+運動,可以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對防治痴呆也有一定功效。

運動:有研究表明運動對預防痴呆有很大幫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運動,如彈琴、敲鍵盤、撿豆子等,也可以有效刺激區域腦血流量,對預防和減緩老年痴呆都有幫助。

環境刺激:兩點一線、生活乏味單調的人更容易患老年痴呆,因此環境刺激對預防老年痴呆非常有效。豐富的生活內容和社交圈子都可以有效刺激大腦皮層,“活到老、學到老”也可以持續鍛鍊大腦,預防老年痴呆。

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和認知功能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繫,因此,專家建議每天保持7個小時以上的有效睡眠(儘量連續)。

專家提示,如果家中有老人,一定要對老年認知障礙做到充分了解,提前預防,一旦發現可疑症狀,切不可諱疾忌醫,應及時到神經科就診,醫生會對症採取系統的、梯度遞進的多次認知功能評價,對患者作出診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