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興縣張家灣村黃河灘棗的致富之路

深秋時節,金風陣陣,記者來到高家村鎮張家灣村,路過沿途的黃河,雖已過了汛期,但依舊雄壯,緊鄰黃河邊便是張家灣村。靠河吃河這句話一點不錯,張家灣村的黃河灘棗、燻棗可謂一絕。


呂梁興縣張家灣村黃河灘棗的致富之路


一進村口便聞到了燻棗的煙燻味,再走近些,就可以遠遠望到一片片紅色的黃河灘棗。

村民們忙碌不已,有的在拿木棍打棗,有的在熱氣騰騰的大鍋裡煮棗,有的將煮好的棗放進長約6米、寬約2米、深約25釐米的大坑中煙燻、最後將燻好的燻棗按好壞品種分類、裝箱。


呂梁興縣張家灣村黃河灘棗的致富之路



呂梁興縣張家灣村黃河灘棗的致富之路

張家灣村第一書記王穎蓮說到,灘棗燻棗是村民主要經濟來源,張家灣村的灘棗燻棗在興縣甚至是呂梁都頗有盛名。今年張家灣土地面積2098畝,紅棗林佔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大概1873畝,灘棗產量1500多萬斤,從事燻棗加工戶50多戶。2014年以來村裡貧困戶87戶338人,截止今年保留貧困戶4戶14人。黃河灘棗真是立了大功。


呂梁興縣張家灣村黃河灘棗的致富之路


來到張家灣村最大的燻棗加工戶,我們遠遠就看見有好幾個大坑,煙霧繚繞。幾個老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幾個年輕人推著獨輪車,拿著鐵鍬,將棗倒進大坑然後推平,蓋上篷布進行熏製。


呂梁興縣張家灣村黃河灘棗的致富之路


張家灣村村民張吊連說,黃河灘棗不愁賣,有的賣原棗,有的賣燻棗,我們家的棗已經基本都裝箱,過幾天就運往浙江義烏、廣州這些地方,這些棗可以說是義烏、廣州這些地方的必需品,是百姓食物、婚嫁、藥品必不可少的東西。我這些年在義烏打工,主要就是賣棗,還開了一家店,生活也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