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叫“德化”?

我們為什麼叫“德化”?

德化縣建制於五代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迄今已一千零八十六年。德化一名源於建縣前身的歸德場和其轄地歸化裡、寧化裡。

據《福建郡縣釋名》記載:“德化縣,本唐永泰縣地。貞元中析其歸義鄉為歸德場歸化裡,至閩王王延鈞始升歸德場為德化縣,以場名也。”乾隆版《德化縣誌》教諭曾晉在序言中寫到德化的縣名“顧名思義”是“以德化民之意”。

我們為什麼叫“德化”?

▲德化縣境圖,載自《德化縣誌·清乾隆十二年》。

據記載,歷史上國內與德化縣同名的有兩處:一處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唐朝時稱潯陽縣,五代南唐時改稱德化縣,明清時代為江西九江府治所,民國廢府,改德化縣為九江縣。另一處是四川省德格縣,清末置德化州,民國期間更名為德格縣。

我們為什麼叫“德化”?

▲德化縣全景圖,載自《德化縣誌·清乾隆十二年》。

傳說宋代德化第一任縣官劉文敏為“德化”撰寫了一副冠頭聯“德風吹草綠,化雨潤花紅”。但是,當時德化只產陶瓷,不出文人。有個陳半仙雲遊到德化,見縣治前二水平行東流,便留下讖言:“水流丁,歲簪纓”。楊梅富戶林程聽說,立即獻資五十萬緡買田改溪,開鑿河道,將二水平行改為“丁”字形二水合流結構。在工程即將完工的一天晚上,突然夜降暴雨,洪水直衝河道,“一夜成丁”流向縣治前,提早完成了工期。此後,德化陳師文、蘇祥、林揚休三人中進士,德化斯文從此開始。

有人仿撰“白瓷映草綠,舉子襯花紅”一聯,以體現德化陶瓷業興旺發展的同時,也不乏有讀書人考取功名,表達了德化“崇文尚德”的人文精神。

我們為什麼叫“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