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文 | 烟雨客

电光石火的生命,在有人看来,是醉生梦死的恒久,在有人看来,是重复拖沓的余音,在有人看来,是转瞬即逝的风景,值得依恋沉醉。


烟雨夜读 | 何须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满庭芳·石火光阴

宋 无名氏

石火光阴,人身不久,算来生死难防。

忽生或灭,恰似电争光。

识破形骸假合,寻得个、出世仙方。

思量后,回心向道,要认个法中王。

时时常见面,同行同坐,同饮霞浆。

同伴清风明月,同一志、同见天光。

同相会,同师访道,同唱满庭芳。


看透世情的虚妄,从现实中抽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领会的。毕竟,生而为人,陷入藩篱久矣,早已以幻当真了。


烟雨夜读 | 何须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浮生短暂,是幻象,我们不过是过客匆忙,却以为这一切真实不虚。不妨,在梦回的午夜,扪心自问,当然,也不须问。

水调歌头·世事不须问

宋 韩元吉

世事不须问,我老但宜仙。

南溪一曲,独对苍翠与孱颜。

月白风清长夏。醉里相逢林下。

欲辩已忘言。

无客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少年期,功名事,觅燕然。

如今憔悴,萧萧华发抱尘编。

万里蓬莱归路。一醉瑶台风露。

因酒得天全。

笑指云阶梦,今夕是何年。


月白风清,世间事,早已如陶渊明所说,欲辨已忘言。何须问生死何年,且让青青翠竹,报说平安。


烟雨夜读 | 何须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以前曾少年,功名是所愿,如今都能释怀,都能放下了,早已不知今夕是何年。

是啊,今夕是何年?我们所处的百年,短之又短,何必一定认为这个百年就格调不凡,空前绝后,不同凡响?每一个百年都风云跌宕,都留给后人评说。

西江月·人我众生寿者

宋 张伯端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

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体分同异。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

往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生死无常,不必计较,就连人间的是非,是也未必是是,非也未必是非,何必挂坏心中呢?


烟雨夜读 | 何须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词人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能够看透生死,或者试图看透生死的人,对自己的期望,不再是俗世的富贵,而是放之无穷后世之后的坐标。

对酒

宋 陆游

古今共有死,长短无百年;

方其欲瞑时,如困得熟眠。

世以生时心,妄度死者情,

疑其不忍去,一笑可绝缨。

区区计生死,不如持一觞;

一觞浇不平,万事俱可忘。

待酒忘万事,犹是役於酒;

醉醒不到处,夭魔自奔走。


对酒的陆游,说出了很有道理的一番话。世上的人,往往会以生者之心,去猜度死者所想,就如后人所笑的曹操,人们议论纷纷,却不知曹操在地下笑世人书生之气,不足于论也。

问与不问,生死恒常存在,直到带走所有的人。


烟雨夜读 | 何须问生死,有竹报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